笔趣阁 > 十国千娇 > 第六百五十六章 谁又比谁薄情

第六百五十六章 谁又比谁薄情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求书,找书,请发站内短信给管理员,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cpa300_4;各州指挥陆续南下江宁府。////看本书最新更新,请手打网址k_a_n_s_h_u_g_e.c_o_m,要记得去掉网址中间的下划线哦///东京城外造甲坊码头,大批的盔甲、火器、弩正在装上船只;据说宋州还有军器监的一个工坊专门造弩。汴水上船只往来不息。

    此时码头上几个人正在争执,五军都督府的武将接收盔甲时认为甲胄不合格,在那里找造甲坊的官员理论。

    武将当着官员的面,对着一副胸板甲一剑插_了下去。听见一声金属摩擦的牙酸声音,那板甲竟然被一剑刺穿了,武将恼道:“看看,这也能交出来?”

    官员沉声道:“将军有所不知,这批甲胄就是这样的……”

    武将冷冷道:“想懵咱们?新甲老子又不是没穿过,何时如此脆过?”

    “您是禁军武将?”官员问道。

    武将道:“在禁军干过。”

    官员道:“难怪了,将军勿急,听我道来。

    以前咱们交付给禁军的甲胄,当然没有如此状况,只不过……前期造甲或用上等铁料,冷锻也不会断裂,在舂锤下打薄之后,愈发坚硬而韧;铁料不好(中原铁矿含硫杂质较多),则以热锻退火,那就得经验丰富的大匠,就是大匠也不是次次都能成。可能会出现太软的状况,或是……喏,那一副甲的状况,外层脱裂。

    而今锻造甲胄越来越多,很多不合硬度的甲,本来需要重烧重锻;可是军器监要咱们同时为禁军、乡军造甲,应付不过来的。上头下令,不合硬度的甲胄也发出来,交给五军都督府的乡军使用。”

    武将听罢大骂了一声。

    官员道:“本来就是乡勇,有甲胄就不错了,哪能什么都用好的?朝廷承担不起,咱们造甲坊也忙不过来。”

    武将愤愤道:“你们别懵我,次等甲,在放在码头仓库,别上船!本将且去问问上头,看你说的是否属实。”

    官员好言说了半天,此时也不太耐烦了,哼道:“悉听尊便!”

    ……开封指挥的将士陆续到东京城外大营聚集,两天后就开拔南下。

    俞良在营里呆了半天,倒有点想去见红莺,道个别。不知出于什么心思,或许是想让红莺看看他现在已经找到出路。

    他一身戎服,腰上挎着佩刀进城。路上的行人纷纷侧目,别说俞良的这身打头、本来他就长得俊,卖相还是很好,光看模样比禁军将士的还好看,当然真要论战斗力,行军打仗方面他现在基本什么都不会。

    俞良走起路来昂首挺胸,一时间倒自觉器宇轩昂一般。他的心情也很好,现在他已经有了自己的差事,已无依靠红莺过活的郁气。

    果然在红莺府上见到她,红莺见面上下打量了一番,笑道:“哟,行头不错,比以前更精神了。”

    这娘们居然还笑得出来!俞良不动声色抱拳道:“今日在下是来向红莺娘子道别。”

    红莺关切地问了一番他的事儿。

    人道是伸手不打笑脸人,本来俞良心里还有点气,不料三言两语竟然对红莺没多少气愤了。

    俞良叹了一口气,心下有些感叹。有些怨愤,其实也就只能那么一会儿工夫;既非杀人父母的深仇大恨,谁能记得那么久?哪怕当初觉得非常气愤的事,毕竟只有那么点小事,也很快就会忘掉的。

    红莺又问:“俞郎何时才能回来?”

    俞良答道:“尚不知晓,上头只说去江南大营练兵,然后要南征。看来一年半载是回不来的。”

    红莺听罢脸上露出了伤情,幽幽地说道:“此番一别,不知何时才能相见……”

    俞良也被这情绪影响了,这世上几样伤情之事,离别怕是最常见的。

    红莺温言道:“要是叫你上阵,定要注意安危,若是性命都不在了,那功名又有何用?”

    “唉!”俞良听到她好听的声音,心里又是暖又是一阵发酸,长长叹息了一声。他低声说道:“我会记得红莺娘子的嘱咐……你在东京,也要好生保重。”

    俩人四目相对,不知不觉中又走近了。

    红莺又小声道:“你还怨我么?”

    俞良摇摇头:“红莺娘子待我不薄……”

    红莺瞪了他一眼,娇嗔道:“你知道就好!”

    就在这时,一个奴婢走到门口,说道:“娘子,杨将军到前院了,想见娘子!”

    “杨业?他不是回河东了?”红莺立刻问道。

    奴婢道:“就是杨业将军,他说刚到东京。”

    红莺急忙站起来,对着铜镜拢了一下头发,说道:“你且去传话,叫人好茶招呼着,我马上就去见他。”

    “喏。”奴婢拜道。

    俞良站在旁边,忽然发出一声苦笑。红莺这才转头看他:“实在对不住俞郎,杨将军大老远来东京,妾身失陪一下。”

    俞良又摇头笑了一声,说不出话来。在家乡他是个人物,在这里、而今确实还不是被人看得起的人。

    红莺冷冷看了他一眼,二人无言,她径直走出房门。

    俞良唤了一声,红莺回头看着他,良久没听到他吭声,便催促道:“俞郎有什么话?”

    俞良叹了一口气道:“娘子忽冷忽热的,着实叫人难以受用。”

    红莺想了一下,说道:“你今天怀着什么心思过来,我知道。俞郎不是那奸猾之话,我实话与你说一句,我并非看不起你。”

    俞良皱眉:“哦?”

    红莺小声道:“就算你不能功成名就,我要是一心跟你,又有好下场?”

    俞良说不出话来。

    红莺笑了一声:“世人皆想着自己,谁又比谁薄情?”

    ……红莺对杨业热情温柔,杨业也十分愉快,沉声玩笑道:“一日夫妻百日恩,咱们当初到底朝夕相处过,我一到红莺这里,像回了家一样。”

    红莺轻轻拽住他的胳膊,娇声道:“杨将军是在夸人家哩,是不是有宾主如归之感?”

    “哈哈!”杨业笑了一声。

    俩人寒暄一阵,杨业虽然面有笑意,却隐隐有心事。

    红莺善解人意地问:“杨将军有什么烦心的事?”

    杨业沉吟片刻,说道:“红莺从沈夫人那里听说过什么内情没有?朝廷里的。”

    杨业被召入京参与商议西北方略,这是之前皇帝就说过的事。一方面杨业觉得很幸运,毕竟能参与朝廷大事,便能渐渐在大周朝廷真正立足;一方面又有些许隐隐约约的忐忑,因为对东京的人和事知情太少了。

    明日就要议事。其实真正摆上桌面议事时,说的东西无非表个态……真正权衡思索、以及一些相互商量的过程,却是在私底下。

    杨业的问题是,本来就属于北汉那边的人、在东京人脉根基太浅。大周权力场,和他交情最深的人……却是皇帝郭绍!

    这时红莺忽然掩嘴“嗤”地笑了出来:“杨将军也太看得起妾身了,就算是沈夫人,朝廷里的内情,怎么能知道?这事儿问宰相恐怕才有谱儿哩!

    妾身知道的事,恐怕杨将军也耳闻了,都是些路人皆知的事儿罢了。不就是朝廷在扩充人马,要对南汉国用兵?天下人只要不是瞎子,看那驿道上南下的兵马,河上的军用船只,阵仗那么大,谁都知道的。”

    杨业听罢微微有些失望,抱拳道:“我只是随口问问罢了。本以为沈夫人既然与韩熙载熟悉,或许也认识宰相李谷……”

    红莺道:“据妾身知道的,沈夫人并不认识李谷。”

    她想了想又道:“上回见过沈夫人,她说在官场上结交太多人,也不一定好事。”

    “哦?”杨业看着她。

    红莺道:“咱们毕竟只是商贾,安生经营,不被欺负就行了。若是和官场上的人走得太近,乘上一条船,官场上的船可不一定比做买卖的船牢靠。”

    杨业若有所思,又笑道:“言之有理,有意思的言语。”

    红莺又叫人准备了一桌酒菜,好好陪着杨业谈笑。酒至半酣,她还弹琵琶唱曲,让杨业十分受用,温柔乡中一时间烦恼也轻了。

    晚上杨业也没走,便留宿在红莺府上,一夜欢愉,只叹夏日夜短。

    次日一大早,天还没亮。杨业便急着起来收拾妥当,赶着去上朝了。

    夏天天亮得早,但杨业出门时天色依旧才蒙蒙亮,御街上一长串灯火,正逢大朝的日子,场面十分壮观。灯火的尽头,巍峨的宣德门城门如同耸立在天上。御街上灯光点点,好似天上的璀璨繁星一般。

    路上除了许多文武官员,更多的是奴仆侍从,一个官可不止一个随从,导致人非常多。

    杨业跟着无数的官员进了宣德门角门,进皇城不用搜身,等到了金祥殿的台基上,才有宦官和两排禁卫站在那里,挨个搜身入朝。

    杨业是见过世面的人,这种场合他并不紧张,因为人那么多在一起,他也不用说话,就是走个过场。等到大朝结束后,估计一些重要的人才会聚在一起说正事。

    事到如今,杨业只好随机应变,且先听听朝廷对西北的态度,他打定主意,不能轻易说话站位。

    ……

    ……

    (恭祝书友们中秋佳节合家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