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与悲哀之书《像建筑师那样思考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译者:姜卫平/唐伟
作者:[美]豪鲍克斯
原文:萧秋水——快乐与悲哀之书:像建筑师那样思考
作者的快乐,我们的悲哀。
说悲哀,其实也不是源于作者,而是源于我们自身所处的环境。建筑,这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事物,一方面以绝高的价格离我们越来越远,一方面,我们栖身的建筑(不管是现在和未来),都让人看不到快乐,不过是象格子间一样的蜗居,别墅那不是为穷人准备的(事实上蜗居也不是),山林、空间梦想、光线、清风这些统统是奢侈,而且,即使有,能够享受么?周一至周五,有多少人的午饭是在自家吃的?在这个条件下,怎么去领略建筑之美?
何况,我们身周,到底有多少美丽的建筑?
在电影里倒是有,不过是布景,电影拍完了会拆掉。未来,也许不再有绿地的概念,除了极少数富人之外,所有的人居住于密密层层望之令人眩晕的鸽子笼,如同香港那样。
所以,也许我们只能在书中去领略,一份原本应该拥有却渐渐在消失的美丽。
当然,感慨和叹息不是看这本书的目的,我想要了解的,是建筑领域,建筑师到底如何思考,对我有什么启发意义。
给予我的启迪:
1、快乐的设计理念。
书中提及的设计理论是:要求建筑物便利(commodity)、坚固(firmness)、快乐(delight),而对于快乐的衡量,来自于对空间、光照、比例和形式的理解,来自于各种设计因素——美观的比例,有节奏的序列,形式的多样化,各组成部分的平衡,充满戏剧化的事情,刺激性的色彩等等,快乐存在于建筑物的每个细微之处“对感受建筑物的品位的预期快乐丰富了我们的全面理解。设计过程包含了所有你可以想象到的能使所有感觉快乐的因素。”
我喜欢这个说法。很多时候,我们根本没有这个概念,但事实上,不只是建筑物有这个设计理念,写一篇文章、画一幅画、写一本书同样如此,我想,这是这本书对我启发最大的理念。
2、建筑常常被忽略。
因为身在其中,因为心不在焉,所以,熟视无睹。伟大的建筑有其灵魂,需要被发现、领悟。“穿过弥漫着有些杂乱钟声的巨大入口,我走进庄重的宗教活动空间,我沿着左边的通道慢步前行,唱诗班以相板的方向在正殿下唱着德沃夏克的新大陆赞美诗退场。就在我走到交叉通道,抬头看到壮丽明亮的染色玻璃和石头穿饰构成的圆形时,巨大的圣坛突然响起维铎的托卡塔曲。它是如此震撼人心、慑人心魄,我几乎无法站立,眼泪夺眶而出。这甚至超越了梦想——我简直激动万分。那就是建筑艺术带给我的体验,那就是‘视觉‘的方式。”
回想看过的建筑之中,有多少建筑可以牵动我们心中如此情怀?也许,只有住过很久后来搬出的老宅子吧。
以后,我会好好地去观察我看到的建筑。
3、品位也是可以培养得到的技能。
世上的确是有天分这回事,但这不应成为拒绝学习和进步的借口。“品位类似于鉴赏力——是通过很长时间的学习和经历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技能。”“为了达到永久满意的最高程度,你在艺术和建筑中获得知识和经验——通过读、看、讨论、学习。”
学习,不断学习,永远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4、生命之屋。
“伯纳德贝伦松在文化定义中宣称:四千多年来,建造生命之屋的努力一直是善良的人们的渴望,在生命之屋,人们能够获得最高的发展,他的动物本性会带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远离丛林和洞穴,并使他越来越接近以天堂、极乐世界、天国、上帝之城、太平盛世为名义的人类社会。”
“建造一个这样的’生命之屋’时,许多事情或者地方具有像图标一样被普遍理解的象征意义:壁炉、床、炉子、桌子、读书的地方、聆听的地方、观看风景的地方、说话的地方、思考的地方、工作的地方、放松的地方、公共地方、清洁的地方、更衣的地方、阁楼、地下室、太阳升起的地方、太阳落山的地方、午饭的地方、冬季的地方、夏季的地方、其他世界的地方、地狱的地方、现世的地方、天上的地方”
这些罗列,仿佛透过雾霾,突然之间让我明白,建筑对于生命的意义,当然,也不必因此把意义夸大,我仍然不会为了一栋房子而去出卖自己的余生,这段话真正的启迪意义在于生命自身,所有这些词语,其实描绘的是尘世。建筑可以经历岁月而存在,但大多数人并不能,会在历史中化为尘埃,是以,在能够说话的时候说话,能够看风景的时候,好好看风景。
5、热爱。
虽然,好心态不能改变一切,这个世界,有时候是如此让人厌恶,但是还是要充满热爱,对于能够让人热爱的部分。作者的文笔如此之美,也是因为,这是描绘他所热爱的领域吧。
译者:姜卫平/唐伟
作者:[美]豪鲍克斯
原文:萧秋水——快乐与悲哀之书:像建筑师那样思考
作者的快乐,我们的悲哀。
说悲哀,其实也不是源于作者,而是源于我们自身所处的环境。建筑,这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事物,一方面以绝高的价格离我们越来越远,一方面,我们栖身的建筑(不管是现在和未来),都让人看不到快乐,不过是象格子间一样的蜗居,别墅那不是为穷人准备的(事实上蜗居也不是),山林、空间梦想、光线、清风这些统统是奢侈,而且,即使有,能够享受么?周一至周五,有多少人的午饭是在自家吃的?在这个条件下,怎么去领略建筑之美?
何况,我们身周,到底有多少美丽的建筑?
在电影里倒是有,不过是布景,电影拍完了会拆掉。未来,也许不再有绿地的概念,除了极少数富人之外,所有的人居住于密密层层望之令人眩晕的鸽子笼,如同香港那样。
所以,也许我们只能在书中去领略,一份原本应该拥有却渐渐在消失的美丽。
当然,感慨和叹息不是看这本书的目的,我想要了解的,是建筑领域,建筑师到底如何思考,对我有什么启发意义。
给予我的启迪:
1、快乐的设计理念。
书中提及的设计理论是:要求建筑物便利(commodity)、坚固(firmness)、快乐(delight),而对于快乐的衡量,来自于对空间、光照、比例和形式的理解,来自于各种设计因素——美观的比例,有节奏的序列,形式的多样化,各组成部分的平衡,充满戏剧化的事情,刺激性的色彩等等,快乐存在于建筑物的每个细微之处“对感受建筑物的品位的预期快乐丰富了我们的全面理解。设计过程包含了所有你可以想象到的能使所有感觉快乐的因素。”
我喜欢这个说法。很多时候,我们根本没有这个概念,但事实上,不只是建筑物有这个设计理念,写一篇文章、画一幅画、写一本书同样如此,我想,这是这本书对我启发最大的理念。
2、建筑常常被忽略。
因为身在其中,因为心不在焉,所以,熟视无睹。伟大的建筑有其灵魂,需要被发现、领悟。“穿过弥漫着有些杂乱钟声的巨大入口,我走进庄重的宗教活动空间,我沿着左边的通道慢步前行,唱诗班以相板的方向在正殿下唱着德沃夏克的新大陆赞美诗退场。就在我走到交叉通道,抬头看到壮丽明亮的染色玻璃和石头穿饰构成的圆形时,巨大的圣坛突然响起维铎的托卡塔曲。它是如此震撼人心、慑人心魄,我几乎无法站立,眼泪夺眶而出。这甚至超越了梦想——我简直激动万分。那就是建筑艺术带给我的体验,那就是‘视觉‘的方式。”
回想看过的建筑之中,有多少建筑可以牵动我们心中如此情怀?也许,只有住过很久后来搬出的老宅子吧。
以后,我会好好地去观察我看到的建筑。
3、品位也是可以培养得到的技能。
世上的确是有天分这回事,但这不应成为拒绝学习和进步的借口。“品位类似于鉴赏力——是通过很长时间的学习和经历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技能。”“为了达到永久满意的最高程度,你在艺术和建筑中获得知识和经验——通过读、看、讨论、学习。”
学习,不断学习,永远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4、生命之屋。
“伯纳德贝伦松在文化定义中宣称:四千多年来,建造生命之屋的努力一直是善良的人们的渴望,在生命之屋,人们能够获得最高的发展,他的动物本性会带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远离丛林和洞穴,并使他越来越接近以天堂、极乐世界、天国、上帝之城、太平盛世为名义的人类社会。”
“建造一个这样的’生命之屋’时,许多事情或者地方具有像图标一样被普遍理解的象征意义:壁炉、床、炉子、桌子、读书的地方、聆听的地方、观看风景的地方、说话的地方、思考的地方、工作的地方、放松的地方、公共地方、清洁的地方、更衣的地方、阁楼、地下室、太阳升起的地方、太阳落山的地方、午饭的地方、冬季的地方、夏季的地方、其他世界的地方、地狱的地方、现世的地方、天上的地方”
这些罗列,仿佛透过雾霾,突然之间让我明白,建筑对于生命的意义,当然,也不必因此把意义夸大,我仍然不会为了一栋房子而去出卖自己的余生,这段话真正的启迪意义在于生命自身,所有这些词语,其实描绘的是尘世。建筑可以经历岁月而存在,但大多数人并不能,会在历史中化为尘埃,是以,在能够说话的时候说话,能够看风景的时候,好好看风景。
5、热爱。
虽然,好心态不能改变一切,这个世界,有时候是如此让人厌恶,但是还是要充满热爱,对于能够让人热爱的部分。作者的文笔如此之美,也是因为,这是描绘他所热爱的领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