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左岸读书 > 培养自律而非他律的孩子

培养自律而非他律的孩子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李开复从google大中华区退下来,开始了他人生的另一次攀登——创新工厂。李开复的成功应该是从小时候的家庭教育开始的吧!

    李开复年少时,父母对他的管教既开明又严格,在他五岁的时候,就让课业表现优异的他自己决定要继续念幼儿园还是升小学,十一岁时就让他离开台湾,到美国求学。他描述自己自小就顽皮,但母亲王雅清女士对他这个幺儿很是慈爱,从不曾因为他顽皮犯的小错而处罚过他,但却有一次,在他向长辈夸口自己考试总是满分“连九十九分都没有看过”之后,为了要他戒骄,在他一次考不到满分时,不惜以家法狠打他一顿。父母既爱他,又不放松地管教,让他成为少数能够融合中西方文化的全球知名企业高级经理人。

    三十岁那一年,李开复自己也成了父亲,他承袭父母对他的管教观,敢于让孩子独立自主做决定。对于一对千金的教养,他舍中国传统的教养观,并不以教出“乖巧”的孩子为目标,而认为“积极”是教养中最重要的事。因为目标不同,所以“规矩要愈少愈好”、目的是“培养自律而非他律的孩子”

    今年八月初,他接受商业周刊的独家专访,以“吾家有女初长成”的喜悦口吻,分享教养一对千金的心路历程:十六岁的大女儿李德宁擅于文学诗歌,十二岁的小女儿李德亭自信活泼、擅于创作。他也坦诚分享身为父母可能会经历的迷惑,曾经犯的错误,以及身为父亲的愿望。以下是访谈摘要:

    a、主文

    教养子女有许多需要重视的原则,但如果我只能挑选其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我会说是培养孩子的积极性。有了积极,其它的特质如理智、快乐、自信等等,就可以自然而然随之掌握。

    主要的理由是因为今天的世界已经不一样了,那些消极被动,只是听话,或害怕处罚(的孩子),他们进入社会往往会觉得非常地迷茫,不知所措,会习惯性地需要别人告诉他们怎么做;但当一个孩子有积极性的时候,无论是要读书,要实践学习如何找工作、找兴趣,其它的事他都可以自己安排,当你有了积极性之后,就可以自己设计了。

    虽然我们做父母的都想要把子女呵护一辈子,但培养他们积极独立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并不是说当孩子三岁的时候,你就让他要独立。当孩子还分不清楚对与错的时候,父母还是要辅导,但是父母亲要学着慢慢去放手,慢慢地,让孩子自己去决策。

    1、只是听话不是优点

    许多父母希望孩子乖,如果乖就是听话,听话就是要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从这个观点来看,我不希望我的孩子太乖,相反地,我希望他们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做最乖的小孩,绝非是我培养小孩的目标。但如果乖是善体人意、懂礼貌,这些我觉得还是不错的。

    不听我们的话,是因为他们知道,他们有权力来跟我们讨论一些事情。中国人总是把“听话”当作一个孩子的优点。但是我希望我的孩子不要只做听话的孩子,我要他们成为讲理的孩子。听话的孩子可能只是盲从,而不见得懂道理。讲理的孩子会在你有理时听话,那不就是我们所要的吗?

    2、孩子愈大规矩要愈少

    虽然我相信启发式教育,但是我也相信孩子需要管教,需要规矩。我对“规矩”的定律有四个:

    1。定好规矩,但是首先把规矩的道理讲清楚,不是盲目地服从;

    2。在规矩内孩子有完全的自由;

    3。违背了规矩孩子将受到讲好的惩罚;

    4。规矩越少越好,才能起到启发的作用

    如果你不告诉他原因,孩子不会因为你说的一件事是对的或是错的,就在心里深深记住。设立规矩却又不讲为什么,一方面,小孩子就无法学习自律;另外一方面,孩子会把父母亲定位为独裁者,没有通融的余地。如果你订了一个他无法接受的规矩,他不是认为你不好,就是会叛逆性地想去做什么。

    这些规矩,如果你把它订得像是监狱般的死硬,如果孩子违背了,我就要来处罚,孩子听话就会变成一个他律性的,而非自律性的,他律性的规矩恰恰就会让孩子变成消极被动的,只有自律性的才可能变成积极主动。

    我觉得孩子愈小的时候,可能愈需要这些所谓的规矩,但随着孩子长大,可能父母要学着信任孩子。违规要惩罚,但规矩要愈少愈好,而且孩子愈大,愈需要愈少愈好。、

    3、创造不需要处罚孩子的环境

    不过,处罚还是会的。我大女儿比较小的时候,可能是六、七岁的时候,在计算机上与陌生人讲话。我们那时与她约定,如果你在网络上与陌生人讲话,还是上了一些比较不好的网站,被我们发现,就可能比如说,两天不可以用计算机。这是他们比较小的时候,现在已经不管那么多了(笑)。

    但我觉得,任何的惩罚应该都尽量地不要做。我会宁愿让她没有犯错的机会,而不是让她犯错、被发现然后受到惩罚。

    每一次孩子违背规矩受到惩罚,其实对她的心灵都是一种打击。孩子违背规矩的话,可能都有理由。也许她是抱着侥幸的心态;也许认为这件事只要不被捉到就可以做;也许她说,你订的规矩,我不同意,我就要叛逆。不管是什么理由,最后孩子违规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被捉到或没被捉到,对她都是负面打击。

    所以什么是我们在乎的?宁愿营造一个环境,让她没有机会犯错。比如说,我们会把计算机放在家庭厅里,位置就在厨房,餐厅,客厅中间,每天我跟我太太,总有一个人会在这三个地方走来走去。这并不是监视她,我们也不会走到她跟前,看她正在做什么事,但她知道我们在她旁边。

    4、气忿下先叫停发怒处罚伤害大

    不是光立规矩的问题,还有互相体谅的问题。假如说,她脾气不好,对我们大叫之类的,我们也会去考虑是不是因为青春期荷尔蒙,而不会用以暴制暴的方式解决。

    如果她做了什么不好的事,一定是要跟她讲的,但是就跟大人吵架也是一样的,你在气头上,讲道理是讲不通的,一个叛逆期的青少年发脾气,你打他一顿,骂他一顿,大概也没有什么用处。还不如叫停,当时你就不要理他,等双方气消之后再来讲道理。

    我有些时候也会脾气不好,我也会希望对方可以叫停,两个脾气不好的人在一起辩论,不会有好下场。

    (教养孩子)和与他人相处是一样的,无论我是在公司里面对同事,还是对我太太、兄姐等等,任何时候当一方开始发脾气不理智了,另一方一定要学会叫停,这是我从人生历程慢慢学到一个比较有用的方法。

    对呀,我也承认我打过小孩。大概是在她们(两个女儿)十岁以下,各挨过一次打。过去几次,当我比较不理性的时候,对孩子太凶了也好、打她们也好,事后都蛮后悔的。并不是说她们没有做错,不该得到惩罚,而是觉得这样对父女关系,对她们的成长过程,都有负面的影响。

    身体的疼痛是可以很快复愈的,但如果伤了她的心,你对她这样粗暴,她会想“你是不是不爱我了?”或者亲子的关系会变得有点隔阂“你是我的朋友,你怎么可以打我?”让她们觉得无助;或者做父母亲的会觉得“我怎么是这样的一个人?”这些情况会造成我,或者其它(有相同情况)父母的后悔。这时就应该下一个决心,就是以后不要动手。

    5、百分之三的时间想管教百分之九十七时间做孩子的朋友

    其实,考虑孩子的时候,我最多百分之三的时间在考虑纪律与处罚,百分之九十七的时间,与这些一点关系都没有。我觉得我们做父母主要的工作是去理解孩子,做他们的朋友,然后鼓励他,帮助他,帮他出主意,做他的军师,了解孩子在想什么。如果把管教当作是父母对孩子主要的手段或目的,在做父母的本质上,就注定要失败了。

    比如说,我大女儿会喜欢写些爱情小说与诗歌,然后我就会想办法帮她去修改啦、出版啦,鼓励她哪一篇写得好啦,会跟她开玩笑啦,说这篇是不是在讲你自己的故事啦?

    小女儿比较顽皮,她喜欢拍一些好笑的照片,我也会跟她录一些好笑的音啦,拍一些video(影片),写一些自传啦,她年龄小还不会打字,都是我帮她打。

    我小女儿小时常跟我说“我好笨”其实她一点都不笨,只是恶意的同学中伤,于是我慢慢培养她的自信,我看她的日记写得很好,就夸奖她,鼓励她再多写一点,她写出兴趣之后,居然自己写了一本自传,到处给人看,还放到了我的网站上的“个人背景”里。(笑)

    以前我大女儿比较害羞,有些问题没有听懂也不发问。我和她制定了一个可衡量的、实际的目标:她每天举一次手,如果坚持一个月就有奖励。然后,我们慢慢增加举手的次数。所以她就订了一个目标,每天上课时一定要发问,把不懂得的问题问懂,每天下课时衡量自己有否做到。后来达到了这个目标,但是除了发问,她上课不参加讨论。在下一个目标,她就订了要自己每天至少一次举手参加讨论。一年后,老师注意到,她对课堂发言有了足够的自信。

    6、做孩子朋友的第一步没有被惩罚的威胁

    我两个女儿喜欢逛街,我也培养自己去逛街的习惯,她们喜欢台湾年轻的歌手,我也跟着听呀!无论是歌星、青少年偶像、新计算机游戏,我都会花一些时间去了解。如果你要做孩子的朋友,那只有你学习他的语言,他们是不可能会来学你的语言的。如果你不学新知识,你就不能理解现在孩子的所思所想。

    把孩子当作朋友,和他谈心。可以告诉他你每天经历的事,也可以问他他一天经历的事。如果他告诉他做了什么“不该做”的事情,不要训话,不要生气,多听少讲。当他认为和你聊天没有“被惩罚的威胁”时,他才会无所不谈。刚开始时,如果他有点不敢讲时,先对他保证不要生他的气。

    其实父母亲要做孩子的朋友,定义就是无话不说。你要让他对你无话不说,前提是他要对你有足够的信任“说了以后你不能骂我,不能批评我,不能认为我很坏,很不好”最多你是听我倾诉,或帮我开导,而不是一听就要处罚。

    我的为人处世很多是学自我的父亲母亲,但是父亲在世时,他没有和我很亲近。在他过世之后,我只能通过我的母亲、兄姐来理解他的想法或为人。我想这是中国常见的父子关系。我感觉到,父亲是很了不起的人,但没有机会更多认识他,因为这份遗憾,我尽量花时间陪我的小孩,而且尽力做一个可以和她们说心里话的父亲。我希望我的孩子长大以后,无论他是否成功、我的教育是否成功,我总希望我的孩子能够把我当作朋友。

    7、培养自律而非他律的孩子

    在中国,父母对孩子的关爱特别的深,生怕孩子受一点伤害。所以他们对孩子更多的是保护,放不开手脚,这样却导致孩子有很大的依赖性。

    著名的管理学家彼得?杜拉克(peterdruke-r)指出“未来的历史学家会说,这个世纪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技术或网络的革新,而是人类生存状况的重大改变。在这个世纪里,人将拥有更多的选择,他们必须积极地管理自己。”进入了社会后,孩子必须自己决定自己的行业、自己的老师、自己的老板、创业还是加入公司,学工还是学商,每一天面临的都是选择。孩子需要独立性、责任性、选择能力、判断力。

    一个孩子如果长大了还是只会背诵知识,听话被动,等着别人帮他作决定或做事情,那他进入社会就算不被欺负,也不会被重视。

    我小时候记得最清楚的事,是我五岁的时候,告诉父母亲说我不想读幼儿园了,大部分的父母亲可能会说“好呀,好呀,我认为你应该继续读。”或“不,不,不,你不该再读了”但我的父母就是把这个决定交到我的手上。

    他们一方面告诉我说,你去读的话,可能是全班最小的学生,与你同龄的人在一起,有什么不好呢?另一方面也告诉我,当然,你要去读也可以,我认为你可以学得更快,成长得更好,还告诉我如果考试过了就可以读。讲清楚事情的利弊,让我决定。

    当google创办人布尔(sergeybrin-)与佩吉(larrypage)接受记者访问,到底他们的成功应该归功于曾经就读过的哪个学校时,他们的答案并不是斯坦福大学,而是蒙特梭利小学。因为在那样的环境,他们学会了“自己的事,自己负责,自己解决”

    如何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

    除了把选择权给孩子,培养孩子的负责心、好奇心,信任他们,别无他法。然后,还有五件不要去做的事:

    (1)不要用太多规矩限制孩子的自由。要让孩子去做他自己喜欢做的事。如果你有顾虑,用“共同决定”的方法诱导他。例如,孩子喜欢玩计算机,不要说“不准!”告诉他,如果功课做完了就可以玩,但是一周只能玩两个小时。把每一个“否定”变成“机会”把自主权从你身上转移到孩子身上。

    (2)不要惩罚失败。可以惩罚懒惰、依赖、逃避、不负责任等不良行为,但是不要惩罚失败。失败是学习最好的来源,惩罚失败可能会挫伤孩子创造的动力。如果父母只要想要孩子避免失败,会有几个不好的后果,第一个就是孩子可能会为了怕失败只去追寻那些很简单的目标,不敢自我挑战,把自我的目标订得太低了,第二呢,他可能认为失败是一种惩罚,是羞愧的事情,甚至失败了不承认,或是无法从中学到教训,这是相当可惜的事情。

    (3)不要说教:如果孩子相信了你的说教,他可能失去判断力,如果孩子不相信说教,他可能叛逆,或不信任你。

    (4)不要生活上凡事都包办代替,放手让孩子自己做。

    (5)不要过多地插手孩子的事务,剥夺孩子自己的选择权,不要觉得自己为孩子安排的路是通向成功最直的路,孩子只有服从。

    在管教的方法上,没有一定的对错,因为孩子要因材施教;另外,我觉得父母亲也有自己的个性,不代表只有一种方式(才是对的)。但对我来说,我个人认为(加强语气),对一个孩子来说,你用“不允许”“不准”“做了违规就要处罚”这种传统的方法来教导孩子的话,我觉得他会学会的就是:“我不应该做这件事,因为我怕惩罚”

    我觉得更好的方式是鼓励他们,激发他们去做想做的事情,每个人都该有自己想追寻的理想,更鼓励他们正面地往这边走,负面的则才用“稍稍的”惩罚把它挡住。

    最后我把人生的成就归纳为三个境界:1、以其他律,不如自律;2、严以律己,宽以待人;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