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左岸读书 > 批判思维——学会提问

批判思维——学会提问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前几周读的学会提问——批判性思维指南,贴一下笔记。我们大多数人所经历的教育真的很缺这一块,豆瓣链接在这里。

    “海绵式”与“淘金式”思维:海绵,吸收,知识储备,相对被动;淘金,筛选,知识互动,提问的态度;两种思维在应用上要对立统一,我们似乎只被教了前一种,小学老师都说“要像海绵吸水一样对知识渴求”云云。

    学校只教我们去回答有正确答案的问题,生活中更多的问题却只有参考答案,只有可行解而非最优解,并且以“如果那么”的形式存在。复杂的问题往往没法显性化,只能靠经验积累的传递(中医?)。

    论题:描述性论题,针对过去现在未来的描述是否正确(理由+背景知识–>结论,世界是什么样子);说明性论题,针对我们应该怎样做以及对错好坏的问题,涉及价值观,但绝大多数人并没有想过自己的“价值观”(理由+价值观–>结论,世界应该怎么样)。

    常见推理谬误:

    人身攻击:通过让受众讨厌其人,从而反对他的观点晕轮效应:反向人身攻击,通过赞美其人让受众接受他的观点滑坡推理:如果某事发生,则相关的很多事情肯定发生,扩大影响妄求完美:如果某方法不能彻底解决某问题,就不采用此方法移花接木:利用词语的歧义诉诸公众:利用公众的观点,公众支持的就是合理的诉诸权威:利用假权威的观点,通常是a事的权威对b事的观点砍稻草人:歪曲对方的观点,攻击其并不存在的观点两难困境:制造虚假的两难困境,其实还有更多选择一厢情愿:因为我希望a,所以就是a命名解释:抛专有名词,不给出这个词的解释偷梁换柱:转移话题窃取论点:循环论证

    证据的主要类型:

    直觉:很多情况下是有效的,是有经验依据的,只是很难显性的表达出来个人的经验:“概括草率谬误:仅仅根据群体中少数几个人的经历就得出关于整个群体的结论。虽然结论有可能是对的,但这个推理过程绝对是无厘头的。”他人的证词:选择性记忆、心理暗示;利益关系;信息遗漏;爱屋及乌。权威的意见:“权威:对特定的问题,比多数人了解更多的信息源。”个人的观察:选择性,即价值观、偏见、态度、期望的筛选。案例:引起情感共鸣,典型的利用爱屋及乌的心理。科学研究:研究结果不能证明结论,只能支持结论。考虑是否有利益关系。类比:用熟悉的事物来解释不熟悉的,假如一方面相似,则其他方面也有可能相似。费马大定理就是用这个思路搞出来的。重点是关注两个事物的相似点与不同点,与话题的关联性。

    抽样:注意“数量、广度、随机性”

    调查问卷的要素;受众诚实、不掩盖真相;问卷措辞无歧义;问题无引导性;问题的顺序,上下文语境;问卷的长度;

    干扰性原因

    干扰性原因越多,某个原因(观点提出者说的那个)的分量就越轻,它可能只是一个“促成因素”因果关系过度单纯化谬误:根据一些不够充分的因素来解释某事件,过分强调某一个或某几个因素对事件的作用。(现实中,所有的因果解释都是单纯化的,但要避免过度)科学研究试图把一些最重要的原因从众多因素中分离出来,找出主要原因,类比到公司里kpi的制定。人类有天性去倾向“发现”相互关联的事件,或者“在一起”的事件之间存在因果关系。xy相关,有可能是:1。x是引起y的因素;2。y是引起x的因素;3。z(或更多)因素引起x、y;4。x、y互相影响。混淆因果谬误:将原因和结果混淆在一起或没有认识到两件事可能是互相影响的。共同原因疏忽谬误:没认识到两件事可能因为另一个共同因素的影响而相互联系。必须存在的对照组:除被研究的原因,其他属性基本一致;随机分组,而不是受众自己选择分组;受众不知道研究的假设与目的(甚至是实验的执行人员也不知道,参见双盲实验);结果能够重复。“在此之后,由此引起”谬误:仅仅因为b在a之后发生,就认为b是a引起的。

    统计数据

    不要只看平均值,至少再关注一下二阶统计量:标准差,有分布信息更好。绝对值和比例最好同时出现,才能看清情况。

    信息遗漏,是必然的:

    表达者,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受众,有限的注意范围。表达者和受众,具备的知识有限。表达者为了达到误导的目的。每个人都视角不同。(人们容易接受类似的观点,所以说服别人,应该渐渐扭转他的观点,而不是突然变太多)我相信每天19点整的那档节目,绝大多数都是真话,只不过他们经常通过遗漏信息来“引导”人,所谓“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很好的策略。怀疑一个推理,如果难找证据,还可以去找反对这个观点的人,他们往往有证据或者有动力去找证据。

    二元思维:比如“我们应该对a做x么?”尽量转化为“我们应该对a做什么?”

    一组理由没道理只能推出一个结论,通常是一组有各自适用场景的结论。可以用“如果,那么”来表达。

    原文:读学会提问——批判性思维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