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丁冬文集 > 祥林嫂乌裙破碗与打狗

祥林嫂乌裙破碗与打狗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凡读过鲁迅的小说祝福的人,谁都不会忘记祥林嫂;不会忘记她穿的乌裙、蓝夹袄与月白背心;不会忘记她提的装有破而空的碗的竹篮和拄着的比她身长而且下端开了裂的竹竽——打狗棍。作者很巧妙地用这么几个精细的特写镜头把人物很传神地凸现于纸上,也深刻于读者心中。让读者为人物的不幸遭遇掬一把同情泪,生一腔义愤情。这精细的特写镜头就是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文学作品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有力、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可以保证一篇作品的成功,正如许多细胞的健康可以保证一个的健康一样。因此,大凡好的作品都是很重视细节描写的。我认为祝福这篇小说一直成为高中语文的传统课文,除文中所表现的反封建礼教这一深刻的主题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恐怕就是巧用细节来揭示人物命运这一艺术特色了。

    一说“祥林嫂”祥林嫂,我们不知道她姓什么、叫什么名字,正像中国封建社会的许许多多的女性一样,她因出嫁而有了别人对自己的称呼:“祥林嫂”这还是听卫老婆子的介绍而得知的。中国封建社会的女人是否一个好女人,是以她们是否恪守三从四德这一道德标准来衡量的“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筐定了女人一生的命运。女人能从一而终便是楷模。如果一个女人死了丈夫后,一辈子不嫁或以死殉夫,那会得到人们的褒扬的,于是族人会立忠节牌坊以彰其德。如果不能安守三从四德,即便不是自己的主意,也会成为千夫所指的对象,有的甚至遭受棒杀、沉塘等命运。因此祥林嫂虽然是个人,却不是个自由人。第一个丈夫死后,她是不能依照自己的意愿生活的,丈夫死了,可婆家还在!她要摆脱夫家的约束,那是万万不可能的。祥林家为了得一点为祥林弟娶妻生子求得一点小钱,便把已从祥林家逃了出来的祥林嫂抢了回去,卖给深山坳里的贺老六,祥林嫂成了老六嫂了!读到此处,我们不难发现,祥林嫂与牲畜又有何异! 即便这样,按当时理念,女人只能“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但不许嫁鸡又随狗。祥林嫂早已是祥林的人了,她怎么能又嫁给贺老六呢?现在她要嫁给贺老六,一个是她本人不同意,即算是她本人同意,也会被人们视为一个不守妇道的女人。二个即算是婆家的逼迫,人们同样会小瞧她,鄙视视她的。而现在她因为婆家的关系,嫁给了贺老六,这虽不是她本人的意愿,不会被人们唾骂为淫妇,却又仍不会被当时的人们所接受,她仍是一个不洁的女人。但还是逼嫁了,她是应该被称做“老六嫂”了,但是卫老婆子和鲁四婶仍称她为“祥林嫂”祥林嫂及其故事就这样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一直到死、到死后。卫老婆子与四婶们既要求祥林嫂屈从夫家,帮助并认同祥林家绑走她、卖掉她,却又要祥林嫂恪守从一而终的信条。祥林嫂哪有人格的尊严,哪有做人的权利!这种“从一而终”礼教理念对祥林嫂人格的摧残是多么残酷,其内涵又是多么荒谬绝伦!

    二说祥林嫂的乌裙。祥林嫂再次来到了鲁镇,她仍穿着四五年前的衣服: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这一特写镜头很打眼,作者往往不会让笔下人物随便着装登台亮相的。主人公衣着事过了四五年,难道就没有一点变化吗?或者说是作者的疏忽?还是贺老六没有让她制过一件新衣裳?都不是,其实,只要细细研读课文,你就会发现这是作者在文中写下的精彩的一笔之一!祥林嫂与祥林成亲后,因为上面没有婆婆的压迫,贺老六有自己的房子,又有的是力气,她在老六家的生活有所改善,她白胖了,还生了儿子,我想贺老六为妻子添一件新衣不是不可能的。此时我们似乎也为她松了一囗气,庆幸她真如卫老婆子所说的“交了好运”了。然而 “好运”很快消失了,灾难一步一步地逼近她,不久,贺老六病死了,儿子被狼叼走了!男人没有了,儿子也没有了,终身的依靠都没有了!这个苦命的女人虽然孤独凄凉、悲伤无限,但毕竟有房子,靠着自己的勤劳,要维持起码的生活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不料老六家的族人来收房子了。因为贺老六死了,儿子也殁了,她与贺家一点关系也没有了。况且贺老六又没有老弟要找老婆“老六嫂”人也老了,出卖也就没有价值了。于是老六的哥哥把她赶了出来。而且你是什么样子来的,就什么样子走吧。她又穿着第一次到鲁镇时穿的乌裙、蓝夹袄和月白背心出现在鲁镇上,她又成祥林嫂了。此时,夫权没有为难她,族权却让她有家难归!读到此处,我们已明白作者的用意:集中艺术力量着重、细致地写祥林嫂的衣着,就是为了表现封建社会里族权对劳动妇女的摧残。

    三说祥林嫂的破碗与打狗棍。祥林嫂被赶出贺家后,她完全脱离了夫家,断绝了与夫家的一切联系。那么,她是否就能自由自在地生活下去呢?根据情节的发展,我们知道她仍然末独立。祥林家的婆婆与小叔子、贺老六家的大伯百般剥削她、凌辱她、摧残她不说,死了的人也像梦魇一样跟踪她,她无法动弹,不能翻身。为了求得解脱,她听信了柳妈的话,去捐门槛赎身求自由。但用劳动换来的血汗钱捐了门槛后,她仍然不能在祭祀的时候帮忙拿祭器。鲁四婶一声“你放着吧,祥林嫂!”的断喝,彻底地把她的幻想毁灭了。这一细节描写表明了封建势力对一个善良、安分的劳动妇女的一次总宣判:不管你多么不幸,多么愿意忍受,愿意当奴隶,多么坚毅地挣扎,——就是再捐多少次门槛,再让千人踏,万人跨——也是枉然的,注定赎不了罪的。在这里,祥林嫂的悲惨命运,封建社会的吃人本质,表现得非常深刻,震撼人心。

    祥林嫂终于被鲁四老爷一脚踢开,流落街头,沦为乞丐。作者虽然没有写祥林嫂是如何乞讨的,也没有写鲁镇的人们是如何对待她的,却醒目地交待了与她为伴的,甚至是赖以为生存手段的两件物品:空的破碗与下端开了裂的竹竿。如果是平时,看到它们也许不足为怪,但在新年将到的年底,在家家都在祝福的时候,祥林嫂手中的这两件道具就格外令人担忧了。祥林嫂再嫁再寡,按迷信说法她是一个不祥之人。人们在平日里都表现出鄙夷与嘲弄的神色,更何况是年关呢?因此,不管是鲁四老爷家,还是像柳妈那样的寻常人家,为了求得一个吉利,避之都来不及,谁还会让她跨进门槛?祥林嫂也就没有任何可能去接近鲁镇上的任何一家,也就没有机会到鲁镇上的任何一家人家讨到一囗饭吃。虽然作者没有直接交待祥林嫂的死因,我们却可以从她的破的空碗里可以推断出她的直接死因是饥饿。祥林嫂默默地死去了,死在鲁镇的年终祝福、烟气缭绕的街头上,祥林嫂死了,没有人同情她,反而遭到了鲁四老爷的咒骂——“谬种”但她毕竟死了,从此摆脱了“人死后有没有灵魂”的困扰,告别了人人鄙视、嘲笑和冷淡的人世。在那热闹非凡的祝福时刻,祥林嫂就这样去了,其身后的凄凉、其人们对她死了任不能放过她的境况,不由人生出无限的悲愤!这个社会为什么就不能容下一个善良、勤劳、孤独无依、与世无争的苦命女人呢?那些天地圣众为什么就不能给予她点点的让她能够度日的空间和福份呢?祥林嫂就这样饿死了。但与其说祥林嫂是饿死的,倒不如说是被祥林家的人、贺老六家的人、卫老婆子、柳妈、鲁四老爷与四婶、鲁镇上的人们害死的,虽然他们没有动祥林嫂一根汗毛,然而他们的的确确杀死了祥林嫂。祥林的小叔子与婆婆把她当作换钱的牲畜;贺老六的大伯子也像驱赶飞禽走兽一般地把她赶出了应该属于她的家;鲁四老爷与四婶剥夺她工作的权利;柳妈用“死后两个男人来锯开来分她”的话语吓唬她。祥林嫂不仅在政治上、经济上受尽了压榨和摧残,而且在精神上受尽了人们的鄙视和嘲笑;不仅在生前哀哀无告,而且怀着恐惧走向死亡。而且死亡在她心目中,不是悲惨生活的结束,而是一种更大的恐怖的开始。祥林嫂是鲁迅深刻观察了中国封建社会千千万万不幸的人们而加以典型化的一个完整的悲剧人物,同时也是我国劳动人民命运最悲惨的典型。作品正是以这种深刻无比的悲剧力量而震撼人心。然而能够产生震撼人心力量的正是细节描写所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