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dream_梦儿文集 > 荷兰小孩提防

荷兰小孩提防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一个美丽的朝霞满天的早晨,大地刚刚从昨夜的梦中清醒,花草上还沾着露珠的痕迹,我所乘坐的大巴已经迎着朝阳驶向著名的鹿特丹小孩堤坝。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诗桃花始盛开。”尽管四月芳菲已尽,这时的绿才苍翠欲滴,这时的风才暖暖的,世界一片清秀明朗。

    一路上,朝霞烧红的天空下,没有任何地方裸露的大地,给人的感觉如果把它比喻成由各色碎布缀成的绿毯可能会显得粗俗,还是说用绿色调成的画板更为妥当。而有时,则像用刀裁减成的,整整齐齐的,给人们一丝不苟的感觉。大大小小的运河如蛛网般密布,小河湖泊间杂在一片片绿色的草地牧场中间,有些象中国的江南水乡。只是不明白的是,这么肥沃的土地上怎么都用来种草,而不种庄稼?一马平川的田野上,肥得动都不想动的奶羊和奶牛在悠闲地吃草,旁边那牧羊女头上那方红色的头巾,在这个四月明媚的早晨,有如一条闪烁的火花在跳动,让这个早晨变得温柔和和谐。沿着马路边沿有人穿着盛装,骑着高头大马行路。大马不时被身边的车子超越,加上远处的烟囱、电线架与风车,提醒着我,这里不是乡野草莽之地,而是工业化的荷兰。

    前面发生什么事了?怎么塞那么多的汽车哦?呵呵,前面那是在开桥。导游告诉我们,荷兰的水系发达,运河蜿蜒曲折,桥梁密集,桥梁成为荷兰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中有的则是可以开合的现代化桥梁,桥上安装有专门设施,可以随时将桥从中央分开吊起,待船通过后,再慢慢将桥放下合拢,汽车又可以从桥上行驶了。而我们今天赶巧遇上这不可错过的开桥奇观。

    大家一边认真聆听导游的讲解,一边好奇的站起来观看,只见前方大桥砰然张开,缓缓吊高,待船只通过后,又徐徐落下合拢,那情景的确非常壮观。

    大巴继续前行,车窗外渐渐被充满了时尚特色,现代化气息浓厚,具有活力,各具特色的建筑所替代,不经意间,大巴已抵达鹿特丹。

    鹿特丹位于荷兰西南部莱茵河口地区新马斯河两岸,距北海28公里,是荷兰第二大城市和世界最大的美丽港口城市。马路旁边是海港,停泊着许多巨轮,海港旁边的旗杆上飘扬着各国国旗。鹿特丹摩登的建筑别具风格,各种风格形式的建筑物包括立体方块屋,吊桥,还有许多风格各异、新奇独特的公共建筑、民宅等让人惊叹,整个城市宛如一座开放式的摩登建筑博物馆

    除此,让我们惊叹的还有众多的自行车,市区内随处可见自行车锁放在路边,大街小巷学生们托着书包骑车撒欢儿的,年轻人背着背囊骑赛车撒双手兜风的,宠物爱好者骑着车遛狗的,甚至连白发老太太也骑自行车悠哉游哉地闲逛。我真怀疑我又回到了成都而且自行车样式大多非常古老,笨苯的28的黑色,就象中国早年产的凤凰车。

    导游告诉我们,荷兰人口密聚,地域狭小,闹市街巷窄小,城市规模不大,驾汽车反而不便。因此,自行车便在平坦狭窄的大街小巷有了用武之地。百姓上下班,出门办事、购物甚至外出旅行都离不了它。在阿姆斯特丹,就连街上的交通警察都骑自行车执勤,在世界各地可是独一无二。而市政府的官员们甚至部长骑自行车上班也并不新鲜,那车筐里搁的文件包和咱们百姓放的两颗大白菜、一兜土豆没什么区别,既健身又实用,停车也便利,并节约(因停车费用高,汽车在这里行驶是很奢侈的)。

    荷兰市民自己的车不见了就拿别人的。自行车用旧了就仍到河里,政府每三年要清一次河,打捞车子拿去处理。荷兰有一笑话,如果你在大街上大喊一声:“站住!你骑的车是我的!”街上保证有一半的骑车人会弃车落荒而逃。这笑话说的是在荷兰偷车十分猖獗,不过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自行车在荷兰的普及程度,荷兰因此也有“欧洲自行车之都”的称号。

    在荷兰公路上骑自行车也很方便,整个城市的每条公路旁边,都有一条自行车专用车道。这条车道不宽,但是很讲究,全部用红砖铺就,标志明显,有专门的路网和路标,网状结构的道路上每个结点都对应这一个数字或字母,骑车人可以预先设定好骑行的具体路线。

    荷兰自行车不但数量不少,而且还有一些很实用新奇的自行车,比如有清洁工人骑的前面带有垃圾桶的自行车;有安装了冰柜用来装冰淇淋的自行车;也有专门的用来运送宠物的自行车。骑着这些自行车可以自由穿行各个地方,做该做的事,不必为堵车闹心;还可以节省油钱、停车费一大笔支出。正如他们的宣传语所说:最少的花费,最多的享受生活,使他们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骑自行车不仅是荷兰全民喜爱并积极参与的运动方式,并已升华为独特的文化。

    听着导游的介绍,大家非常感慨,自行车的确是一种环保、健康又有趣的交通工具,尤其现在油价不断上涨,骑自行车不光可以带给我们更强健的体魄、更适宜的环境,也能带给我们更积极更健康的生活态度,但愿我们中国也能大力倡导人们普及骑自行车才是。

    当大家正在谈论自行车话题时,突然被莱茵河畔一阵清脆的马蹄声所吸引,定睛一看原来是一男一女两个骑警,正由远而近的向我们走来,好威武啊,我急忙拿出相机准备拍摄,可遗憾的是那俩骑警已从视线中消失了。

    大巴驶出鹿特丹市区,约40分钟车程即抵达传说中的风车村——小孩堤防。

    从车上下来,我们不禁被公路两旁精致的私家别墅所吸引,纷纷拿出相机拍个不停,有的还干脆跑到私家别墅前后花园里留影(花园是开放的,随便进,没什么围墙、栅栏,从此也可看出荷兰的治安应该不错),而房主人非但没阻止,反而还很友好的向我们微笑致意。导游告诉我们,荷兰人是欧洲性格比较温和的民族,并不崇尚暴力,大部分荷兰人都很有礼貌。对此,我们都有所感受,而眼前那友好的房主人更是让我们对荷兰人民的“好脾气”印象深刻。

    在那一幢幢精致小屋留影后,随着导游往前走。拐了一个弯,眼前顿时一亮,不远处一架架高耸的古老风车矗立在一片充满诗情画意的宽广田野上,巨大的风车叶片悠然转动,壮观而凝重,仿佛在诉说荷兰人与洪水搏斗的历史沧桑,这就是传说中的风车村-小孩堤防。

    孩提时,我看许多描写欧洲的书籍,在书中的插图里,总能看见许多风车。在那些年月里,风车好像童话一般,令我感到神奇,充满了诱惑。那时我不知道风车是怎么建造的,也不知道用来做什么的,只觉得那一个个浑圆高大的底座,支撑着几个斜斜的硕大的叶片,在那广袤的原野里慢慢旋转着,别有一番情趣。那旋转的,像梦幻,像诗情,像一个个遐想。我憧憬那种宁静祥和舒适清雅的田园景致,向往那种绿色的风车情怀,心静的时候,几乎能够听见风车古隆隆的转动声。

    而今天,小孩堤防终于让我见识到了名副其实的风车王国。

    小孩堤坝的风车群最早可追溯到18世纪中叶。传说15世纪发生大洪水时,曾有一个睡在摇篮里的孩子随着一只小猫咪漂流到此地,小孩堤防因此得名,小孩堤防是荷兰最知名的景点之一,和桑斯安斯民俗村可以说是荷兰风景的典型样板,这种独特的风车景观图片出现在每本有关荷兰的画册中,并于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入世界遗产名录。

    小孩堤坝的风车群平时仅有部分向公众开放(风车不用的时候把风叶上的帆布摘下来,露出风叶的网格来,这样风叶就不转了),而每年七、八月份的周六,19座风车则会全部转动。当这些风车同时转动时,壮观的景象如同回到250年前。除了风车,小孩堤坝还包括其他的水利设施:水渠,高低蓄水池和堤坝,两幢17世纪中叶建造的地区水管会的房子,还有两座1868年安装的泵站。虽然荷兰规模最大的风车群——小孩堤坝如今已不再是当年的排水设备,但却是典型荷兰田园美景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小孩堤坝19座宛如荷兰著名风景画家雷斯达尔风车中那凝重,具有诗意的巨大风车,平行排列成两排,连成一串,错落有致,矗立在蜿蜒流向远方的河岸边,视野辽阔。风车有石制和木制,分为高风车和低风车两种,皆为八角形基座,茅草顶,砖结构的建筑,虽然经过修缮,仍能看到岁月的印记。风车造型没什么特别,也不华丽,没有如桑斯安斯民俗村那样用艳丽的油漆染上好看的颜色,甚至都是黑色的,少了一份人工雕琢的感觉,多了一份古朴和自然,再加上平坦如草原般的风景,映衬的天空愈发湛蓝清澈,人类的智慧和美丽的大自然在这里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小孩堤防并不是很大,小路右边是农舍和一大片芦苇地,路两旁开着灿烂的油菜花,被风一吹,花香满溢。一架架高耸的风车相对比较集中在河岸两边的田野上,一条小路通向不远处的风车,走近风车,风车巨大叶片转动的呼呼嗡嗡声音萦绕耳际。爬上陡陡的木梯,风车内部黑漆漆的,那些转轴,粗粗的麻绳已经被时间侵蚀。曾经的“高科技”如今已沦为拉曼查大地的一道风景。发现有一个个小小的窗户。很好奇,打开一个,阳光透进来,湛蓝的天空,满地的绿色,让人有一种快乐的感觉,仿佛置身于童话中。

    走在小孩堤防的小路上,柔和的风拂在脸上,令人心旷神怡,泥土的芬芳和着青草的香气迎面袭来。天空一碧如洗,四月明媚的阳光照耀在芦苇上,河道上,还有每个人的笑脸上。古朴的风车在阳光下悠闲地转动,自我陶醉地把长长的影子留在了绿地上。

    小路两边的运河里有许多绿头鸭和不知名的水鸭、鸳鸯。一群天鹅在清冽的河水中悠游,靠近拍摄,她依然那么优雅地巡航。岸上那几只天鹅扑打着翅膀,骄傲地伸长了脖子引吭高歌,风度翩翩,颇有“绅士”之风。田野上马儿、羊儿、奶牛、小鸭或埋头啃草或悠哉悠哉散着小步,一种意味深长的场景,一副怡人的田园风光,一种典型的乡土味道。

    游客们或徜徉于茅草丛间的小径上,或骑行于河畔田埂间,或泛舟在河道之上。风车,牛羊,茅草,野花,田野,河道。悠然骑着单车,穿行在微醺的空气中看两岸风景的荷兰人,一切是那么的自然,那么的闲适。举起相机从任何一个角度拍过去,都是一幅“低地之国”荷兰的经典画面。

    正当我用相机陶醉于小孩堤防多彩而厚重的民间文化时,从身后走上来两位与我同肤色的年轻人,笑着请我帮他俩拍合影,接过他们手里的相机,我随口问道“是留学生吗?”他们的回答不仅让我有些意外,更让我打心眼儿里感到骄傲与自豪——为他们,为中国人。原来,他们是来荷兰做项目的,他们就来自国内那家著名的it公司。我相信随着我们祖国的不断强盛开放,除了游客,除了留学生,欧洲大陆一定还会有越来越多年轻的中国工程师、中国学者、中国商人的身影。

    “你是中国人?”“又是同胞?”旁边俩位游兴盎然的阿姨也跑过来请我帮她们拍合影。“是的,我是中国人。”听到我肯定的回答,熟悉的乡音,俩位阿姨高兴之情溢于言表“好啊,好啊,我们也是的。我们是从台湾来的,来荷兰旅游”随后,在小渔村与这俩位台胞再度相遇,彼此都更感亲切。在纪念品商店里,这俩位阿姨在自己买了许多的风车漆画、风车织物之后,还不断热情地建议我买这买那(典型的中国游客哦,呵呵)。山水相隔,总有相逢的一刻,中国人在异国的土地上走到了一起,手握到了一起,切身感受到了什么是血浓于水。

    照片中的美景、照片后的故事,让我不仅更加了解荷兰友邦的风物,加固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更增添了我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和充满自信地走向世界。

    到了参观结束返回的时间,上得车来,透过车窗玻璃,与渐渐远去的从孩提时即魂牵梦绕的一座座巨大古朴风车道别时,我恍如看见了茫茫天外,黄沙飞舞,拉曼查平原康斯艾格拉山丘和山丘上成排的风车,还有至今还在为主人堂吉诃德站着第一班岗保存完好的“桑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