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岩之痛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夹缝岩风光闻名遐迩。早在清末民初,那里就成了文人墨客们向往的地方。1915年,都匀独山三都三县地的诗人才子在此举行诗会,以诗会友,直抒胸臆,歌咏夹缝岩的绮丽山水。在我曾经无意中读到一个手抄本中,歌咏夹缝岩的诗篇可谓隽永精致,优美典雅“合壁崎岖水济流,生成夹缝不容舟;一溪曲出虹光落,两岸交鸣鸟语柔;绝壁谁开游客路,飞云常护远公留;早教刘阮曾到此,何必天台作远游。”这样的诗歌总是让人一次又一次的怦然心动。
夹缝岩在翁台水族乡境内,是贵州南大门——独山县“紫林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的有机组成部分,距县城45公里。我的朋友当中,许多已经去过了,而我,一方面由于琐事繁多,一方面因为身心慵懒,终是未能成行。
今年8月28日,一个晴好的日子,我因事下乡翁台。在完成一切公干后,下午,我由大山口沿弯弯曲曲的山道往河谷进发,从而开始了我的夹缝岩之旅。
从山口到河谷的落差大约一公里左右,行至半山腰时,看见那里的人家已经开始收割稻谷了。母亲、儿子、媳妇,一家三口在阳光下的一片金黄里从容地劳作,给人一种温暖祥和的感觉。
过了半山腰上的几户人家,拐过山头,一片河谷豁然出现在我们的眼前。对面有十几户人家掩映在密林里,如果不是村前那片金黄的稻田和那些跨河而过的高压线,任谁也不敢相信那密林之中会住着人家的。我是从一个相当偏僻的小山村里走出来的,我的故乡遍地岩石,有山无水,自然条件十分恶劣。每次回家,一个人走在那些长长的石道上,我总会一次次莫名地追问,我那些未曾谋面的祖先们当初为什么要选择那里作为他们的安身之所呢?但我的每一次追问都没有答案,因为我的家族没有族谱,这至少说明他们根本没有文化。而一个没有文化的家族一定是弱小的,一定是经常受到压迫与奴役的。为了摆脱那些漫无边际的奴役与压迫,于是,穷山恶水、荒郊僻壤就成了他们唯一的选择。
这应该是弱者的生存之道。一个家族如此,一个民族也当然如此。由是我想,一个村庄的诞生应该是艰难而且痛苦的,它或许是一个人,也或许是一群人,于某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为了躲开官兵的围捕或恶人的追杀,不得不悄然逃离生养自己的家园,走上一条不归之路。大隐隐于市,但他们目不识丁,在简单的生存欲望与生存逻辑的驱使下,他们避开繁华的都市与集镇一路逃亡。在某个落日溶金的黄昏或者蔚蓝色的早晨,早已摆脱围捕和追杀的他们实在走不动了,疲惫不堪之下,他们无意中发现这里山高林密,背山面水,是一个不错的居住之所,于是,他们停住了前进的脚步,用逃亡时用来防身的刀斧伐木建屋,用随身带来的谷种开始了漫长的刀耕火种。如果最初他只是一个人的逃亡,那么,安顿下来后的他最先想起的应该是先人的嘱托:无论走到哪里,无论遇到多大的艰难困苦,都要想方设法让自己的生命延续下去,不能断了自己的香火,否则,你就是一个最大的不孝之子!于是,他开始用他浑厚的歌声,用他的朴实和勤劳,也或许用他小小的善意的谎言与欺诈,去寻觅一个能够与之相伴终身的女子,从而开始他漫长的繁衍之旅。
之后,一个村庄的梦想就这样艰难地慢慢地诞生了。
曾经走过许多村庄,不管是富有的还是贫瘠的,我想它们的诞生大抵都是一样的。都有一个艰难的舍弃、迁徙、逃离、选择的过程。他们从荒凉中一路走来,最终,有的选择深山,有的选择峡谷,有的选择坝子,然后开始漫长的耕耘收获和生育繁衍,在苍凉的岁月里提心吊胆,忍饥挨饿,用孱弱的生命抵御风霜雪雨,恶禽猛兽,慢慢地经营、呵护自己的村庄,日长月久之后,男人就有了大山一样宽广、凌厉、坚毅、沉稳的性格,而女人则渐渐的变得像村前的溪流一样清澈、温婉、柔媚和韧性。
初秋的河谷,流水十分平静,像一个温顺的女子,纤尘不染,干净而又清亮。夹岸山峰耸峙,石壁如削。由于还没有受到秋霜的浸染,树木仍春天般郁郁葱葱,没半点斑斓的色彩。岸边的石壁下,一条似有似无的小路在倒挂的藤萝和棘丛中蛇似的蜿蜒,相比之下,河滩反而更便于行走。只是被流水冲洗得干干净净的鹅卵石色彩太过鲜艳,让人不忍下脚。是的,这里的一切都太洁净了,洁净的山,洁净的水,洁净的树,洁净的鸟鸣,还有那一颗颗洁净的心,我怕一脚下去,她会因此沾上了来自山外的俗尘。
但路总是要走的。虽然流水无言,松风不语,但我还是听到了时光悄然潜行的脚步。它们大步流星,义无反顾,一去不返。所以,不管前路有无迷人的风景,有无鲜花纷纷扬扬的绽放,我都需要往前行走。行走是我今生唯一的方式,舍此,我别无选择。逆流而上,两岸古木参天,植被连绵“青蛙吐水”、“绿茵潭”、“观音庙”、“关刀岩”、“飞瀑溅珠”、“仙人探石”、“朱子诵经”等精彩纷呈,山光物态,尽显风流,让人目不暇接。
山里天气真是说变就变,走着走着,刚才还是阳光直射的峡谷突然一下阴了下去,天空浓云密布,淅淅沥沥地下起雨来了。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微雨的山中,除了流水的幽鸣和细雨的轻响,夹缝岩就像一个熟睡的婴儿,显得十分的宁静祥和。刚才的燠热一下没了,在微雨中行走,就有了一种别样的况味,雨丝斜织,薄岚缭绕,好一派“山色空濛雨亦奇”妩媚景象。
“斜风细雨不须归”是的,兰溪老人可以不归,因为他还要守着他的钓钩,钓恒久的日月,钓灿烂的星辰,钓他永不枯老的岁月。而我等凡俗之辈,只能在尘世的喧嚣与烟火中为丁点的蝇头小利奔波忙碌,或斤斤计较,患得患失;或猩猩作态,阿谀奉承;或小人得志,只手遮天;或破帽遮颜,小心翼翼。如此,我又怎能不归呢?
归去吧,归去来兮。但愿。
半山腰里还有10来户人家,也是居住在密林深处,距离前面的村庄大约四个多小时的路程。这里也通了高压线,人家的瓦舍上也安装了电视接收天线,如此看来,他们的生活应该是是与山外融为一体的,而绝非“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隔世之人。在经过一户人家的屋侧时,我看到了一组“夹缝岩签约作家”的照片,他们分别是现供职于南方都市报的湖南籍诗人谢湘南,客居广东的江苏籍诗人余丛,现供职市民杂志社的广东诗人浪子,广东某大学副教授、诗人、评论家陈代云,广西诗人甘谷列等,他们是今年五一黄金周期间由独山籍诗人梦亦非请来参加由他自己策划并主办的“独山夹缝岩民间文化节”的,这次文化节办得很有规模,不仅迎来了国内二十多位知名诗人、作家、摄影家和画家,南方都市报更是用整版的篇幅对这次活动进行了报道。他们不仅在这里留下了许多美好的文字,而且与夹缝岩郑重签约,成为夹缝岩永远的作家。我想,他们应该是一群从文字到生命真正喜欢夹缝岩的人,更是一群真正不归的人。
怀着对这群年轻人发自内心的敬慕,我穿过晚炊缭绕的村庄,向村后的高山密林走去。
山路隐隐,我心怵怵,林深夜近追前路,不知何处是归程?但夹缝岩没有回答我,她像一个披着面纱的羞涩的女子,又慢慢的隐进那些纷纷缭绕的薄雾里去了,又成了一颗养在深闺人不识的温婉碧玉,让人对她生出无限的怜惜与疼痛。
夹缝岩风光闻名遐迩。早在清末民初,那里就成了文人墨客们向往的地方。1915年,都匀独山三都三县地的诗人才子在此举行诗会,以诗会友,直抒胸臆,歌咏夹缝岩的绮丽山水。在我曾经无意中读到一个手抄本中,歌咏夹缝岩的诗篇可谓隽永精致,优美典雅“合壁崎岖水济流,生成夹缝不容舟;一溪曲出虹光落,两岸交鸣鸟语柔;绝壁谁开游客路,飞云常护远公留;早教刘阮曾到此,何必天台作远游。”这样的诗歌总是让人一次又一次的怦然心动。
夹缝岩在翁台水族乡境内,是贵州南大门——独山县“紫林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的有机组成部分,距县城45公里。我的朋友当中,许多已经去过了,而我,一方面由于琐事繁多,一方面因为身心慵懒,终是未能成行。
今年8月28日,一个晴好的日子,我因事下乡翁台。在完成一切公干后,下午,我由大山口沿弯弯曲曲的山道往河谷进发,从而开始了我的夹缝岩之旅。
从山口到河谷的落差大约一公里左右,行至半山腰时,看见那里的人家已经开始收割稻谷了。母亲、儿子、媳妇,一家三口在阳光下的一片金黄里从容地劳作,给人一种温暖祥和的感觉。
过了半山腰上的几户人家,拐过山头,一片河谷豁然出现在我们的眼前。对面有十几户人家掩映在密林里,如果不是村前那片金黄的稻田和那些跨河而过的高压线,任谁也不敢相信那密林之中会住着人家的。我是从一个相当偏僻的小山村里走出来的,我的故乡遍地岩石,有山无水,自然条件十分恶劣。每次回家,一个人走在那些长长的石道上,我总会一次次莫名地追问,我那些未曾谋面的祖先们当初为什么要选择那里作为他们的安身之所呢?但我的每一次追问都没有答案,因为我的家族没有族谱,这至少说明他们根本没有文化。而一个没有文化的家族一定是弱小的,一定是经常受到压迫与奴役的。为了摆脱那些漫无边际的奴役与压迫,于是,穷山恶水、荒郊僻壤就成了他们唯一的选择。
这应该是弱者的生存之道。一个家族如此,一个民族也当然如此。由是我想,一个村庄的诞生应该是艰难而且痛苦的,它或许是一个人,也或许是一群人,于某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为了躲开官兵的围捕或恶人的追杀,不得不悄然逃离生养自己的家园,走上一条不归之路。大隐隐于市,但他们目不识丁,在简单的生存欲望与生存逻辑的驱使下,他们避开繁华的都市与集镇一路逃亡。在某个落日溶金的黄昏或者蔚蓝色的早晨,早已摆脱围捕和追杀的他们实在走不动了,疲惫不堪之下,他们无意中发现这里山高林密,背山面水,是一个不错的居住之所,于是,他们停住了前进的脚步,用逃亡时用来防身的刀斧伐木建屋,用随身带来的谷种开始了漫长的刀耕火种。如果最初他只是一个人的逃亡,那么,安顿下来后的他最先想起的应该是先人的嘱托:无论走到哪里,无论遇到多大的艰难困苦,都要想方设法让自己的生命延续下去,不能断了自己的香火,否则,你就是一个最大的不孝之子!于是,他开始用他浑厚的歌声,用他的朴实和勤劳,也或许用他小小的善意的谎言与欺诈,去寻觅一个能够与之相伴终身的女子,从而开始他漫长的繁衍之旅。
之后,一个村庄的梦想就这样艰难地慢慢地诞生了。
曾经走过许多村庄,不管是富有的还是贫瘠的,我想它们的诞生大抵都是一样的。都有一个艰难的舍弃、迁徙、逃离、选择的过程。他们从荒凉中一路走来,最终,有的选择深山,有的选择峡谷,有的选择坝子,然后开始漫长的耕耘收获和生育繁衍,在苍凉的岁月里提心吊胆,忍饥挨饿,用孱弱的生命抵御风霜雪雨,恶禽猛兽,慢慢地经营、呵护自己的村庄,日长月久之后,男人就有了大山一样宽广、凌厉、坚毅、沉稳的性格,而女人则渐渐的变得像村前的溪流一样清澈、温婉、柔媚和韧性。
初秋的河谷,流水十分平静,像一个温顺的女子,纤尘不染,干净而又清亮。夹岸山峰耸峙,石壁如削。由于还没有受到秋霜的浸染,树木仍春天般郁郁葱葱,没半点斑斓的色彩。岸边的石壁下,一条似有似无的小路在倒挂的藤萝和棘丛中蛇似的蜿蜒,相比之下,河滩反而更便于行走。只是被流水冲洗得干干净净的鹅卵石色彩太过鲜艳,让人不忍下脚。是的,这里的一切都太洁净了,洁净的山,洁净的水,洁净的树,洁净的鸟鸣,还有那一颗颗洁净的心,我怕一脚下去,她会因此沾上了来自山外的俗尘。
但路总是要走的。虽然流水无言,松风不语,但我还是听到了时光悄然潜行的脚步。它们大步流星,义无反顾,一去不返。所以,不管前路有无迷人的风景,有无鲜花纷纷扬扬的绽放,我都需要往前行走。行走是我今生唯一的方式,舍此,我别无选择。逆流而上,两岸古木参天,植被连绵“青蛙吐水”、“绿茵潭”、“观音庙”、“关刀岩”、“飞瀑溅珠”、“仙人探石”、“朱子诵经”等精彩纷呈,山光物态,尽显风流,让人目不暇接。
山里天气真是说变就变,走着走着,刚才还是阳光直射的峡谷突然一下阴了下去,天空浓云密布,淅淅沥沥地下起雨来了。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微雨的山中,除了流水的幽鸣和细雨的轻响,夹缝岩就像一个熟睡的婴儿,显得十分的宁静祥和。刚才的燠热一下没了,在微雨中行走,就有了一种别样的况味,雨丝斜织,薄岚缭绕,好一派“山色空濛雨亦奇”妩媚景象。
“斜风细雨不须归”是的,兰溪老人可以不归,因为他还要守着他的钓钩,钓恒久的日月,钓灿烂的星辰,钓他永不枯老的岁月。而我等凡俗之辈,只能在尘世的喧嚣与烟火中为丁点的蝇头小利奔波忙碌,或斤斤计较,患得患失;或猩猩作态,阿谀奉承;或小人得志,只手遮天;或破帽遮颜,小心翼翼。如此,我又怎能不归呢?
归去吧,归去来兮。但愿。
半山腰里还有10来户人家,也是居住在密林深处,距离前面的村庄大约四个多小时的路程。这里也通了高压线,人家的瓦舍上也安装了电视接收天线,如此看来,他们的生活应该是是与山外融为一体的,而绝非“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隔世之人。在经过一户人家的屋侧时,我看到了一组“夹缝岩签约作家”的照片,他们分别是现供职于南方都市报的湖南籍诗人谢湘南,客居广东的江苏籍诗人余丛,现供职市民杂志社的广东诗人浪子,广东某大学副教授、诗人、评论家陈代云,广西诗人甘谷列等,他们是今年五一黄金周期间由独山籍诗人梦亦非请来参加由他自己策划并主办的“独山夹缝岩民间文化节”的,这次文化节办得很有规模,不仅迎来了国内二十多位知名诗人、作家、摄影家和画家,南方都市报更是用整版的篇幅对这次活动进行了报道。他们不仅在这里留下了许多美好的文字,而且与夹缝岩郑重签约,成为夹缝岩永远的作家。我想,他们应该是一群从文字到生命真正喜欢夹缝岩的人,更是一群真正不归的人。
怀着对这群年轻人发自内心的敬慕,我穿过晚炊缭绕的村庄,向村后的高山密林走去。
山路隐隐,我心怵怵,林深夜近追前路,不知何处是归程?但夹缝岩没有回答我,她像一个披着面纱的羞涩的女子,又慢慢的隐进那些纷纷缭绕的薄雾里去了,又成了一颗养在深闺人不识的温婉碧玉,让人对她生出无限的怜惜与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