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初次文集 > 阁楼书痴

阁楼书痴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早些时候,竟陵河岸,紧靠县花鼓剧团一边,临河耸立着一座木质结构的危楼,楼下中空,支撑楼房的唯有四根碗口粗细的支柱,鼠噬刀刻,伤痕累累。河街的人们都把这楼呼为“吊脚楼”

    炎热的夏夜,一个精瘦如猴的小学生就扒在吊脚楼上的木扶拦上,借着明亮的月色,津津有味地观望着沿河街景。

    那时的竟陵老街,每当夏夜,沿河上下,憩满纳凉的人们。男女老少如繁星密布,或门板当床,或竹榻排开,或座椅陈列,或席地而坐,各列阵式,手执芭蕉扇、纸扇、绢扇、鹅毛扇,大摆“龙门阵”于是,习惯了在外露宿的小娃们,不知不觉学会了说故事与猜谜语。故事无外乎水浒三国、妖精狐媚一类;谜语则鸡零狗碎,五花八门,什么“天生眼,地生包,水生骨头路生腰。”什么“头戴红帽子,身穿白袍子,说话伸脖子,走路摆架子。”儿时总弄不懂这些奇怪的谜语为什么层出不穷,说不完,猜不完?不知不觉间,小娃们的梦境便日渐丰沛起来:阿里巴巴与七仙女相会,孙猴八戒叫芝麻开门

    并非夜夜都有故事。小学生溜进“吊脚楼”在他的纸箱里翻出一摞“小人书”在那无头无尾的册子里寻找打斗激烈的画面,或是骑马驰骋的古代英雄,或是能说会变的人参娃娃。小学生最初认不了多少文字,但循着连续的画页,根据略有耳闻的故事情节,加上合理丰富的想像,便毫不费力地一头扎进了迷宫般的书海里,如痴如醉,直至怀书熟睡,等待太阳把屁股照亮。

    一个人痴迷一件物事,或者可能因此成为一代豪杰,或者可能因此陷入迷津而不自知,毁其一生。

    为了享受看书的快乐,小学生便寻找各种途径、各种理由、各种机会,满足饥渴的阅读欲望。他每天提着书包离开家门,却并没有到“南关庙小学”上课。他在大街小巷搜寻出租书摊,交上一分钱,便能填充饥饿的眼睛。当早餐的五分钱全部交给租书摊的大胡子老头或那个白头发老“阿爸”(老太婆)后,便恋恋不舍地走开。然而离放学时间还早,没有回家的理由。于是他在街头巷尾漫无目的地游逛,或在府河岸边搜寻铜锈斑斑的“眼钱”那时,府河的水何等清澈!鱼翔浅底,虾戏岸边,拿一个筲箕随随便便就能捞上一些来,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他喜欢赤着脚,在浅水中浩水而行,寻找一些大大小小的古铜钱,并幻想这些铜钱能变成银白色的铜蹦儿,这样他可以更痛快地在书摊上混到放学的一刻。有时,他会用这种毫无用处的“眼钱”打水漂。当水面的波纹一圈圈地成一道弧线展开去,他便扯起嗓子对着河对岸吼一声:呜啦!因为列宁的电影上常常这样欢呼。奇迹出现了。他虽然没能找到用“眼钱”变硬币的方法,却发现了一个绝对惊人的秘密。他在“糖果店”里穿行时,忽然看见高大的商品柜夹缝里露出半枚硬币,一缕阳光透过玻璃窗正好投射在那里。于是他便蹲下去捡拾这银光闪闪的东西。而这时,秘密被发现了!

    原来许多店子的柜缝中都有一些被遗失的硬币!

    这样,一整套的三国志演义、西游记等等“小人书”便源源不断地滑进了他细小的眼睛里。

    然而终于有一天,身材瘦小的“眼框”(戴眼镜者)女老师来到了他的家里。谎言被彻底戳穿,逃学的生涯到此结束。母亲用一条宽大坚硬的皮带狠狠抽打他的屁股,他奋力嚎叫,却没有眼泪,更不敢逃开。母亲的痛斥与他的嚎叫声惊动了四邻,却谁也解劝不了愤怒的母亲,直到吊脚楼出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恩婆”恩婆老泪纵横,将他紧紧搂抱,用温暖的手轻轻抚摸他灼痛的屁股。

    仅有的一木箱“小人书”从此失踪。

    父亲回来了。“吊脚楼”中的小房子再也容不下一家人了。于是他们家迁居北门,在古老的“照墙街”一角租下了一间套房。然而却依旧窄小。父亲在两堵墙上打几个洞,插上木棍再钉上木板,自做了一个小小的阁楼。花十块钱买一架九节木梯,让中学生爬上去委屈日渐高大的身躯。从中学生到工人,他便在这低矮的阁楼里感受生理与生活的奇妙变化。阁楼虽小,却足以让他知足长乐。因为他可以在自己的一方天地里放纵自己的思想与视野。不知不觉,楼板上书刊如山,文章垒积。他俯身写作,发蒙读书,与鲁迅先生的“躲进小楼”“不管秋冬”的精神差相仿佛。

    同样是炎热的夏夜,他就扒在阁楼上的小木窗上,借着明亮的月色,观望着照墙街的夜景。街对面也是一个阁楼,灰黑色的屋檐下吊了些硕大的晒黄的丝瓜,他觉得只要伸过手去,就能将它捉在手上。然而一想到邻居冷若冰霜的脸,他便感到触手可得的东西遥不可及。放眼望去,照墙街是如此狭长窄巴,破碎不堪的青石板路上稀稀落落地散布着纳凉的街坊。再没有门板作床、竹榻相连的繁盛之景了,穿梭嘻戏的小孩子也不再有了。人们静静地坐卧在那里,似乎在回忆失落的一切,或者在偷偷自问:昔日热烈的“龙门阵”摆到哪里去了?

    春来秋去,他已记不清是什么时候从阁楼里搬到这个楼梯间里来了。只记得搬家的时候,年岁已高的父母亲不停地唠叨着,要把成箱成捆的书籍报刊拖到废品收购站去。狭窄的楼梯间如何能收藏这些无用之物?书刊四处堆积,有碍家务,父母亲打点一些泛黄书刊毫不犹豫地让人收走,毫不理会他的狂怒与抗议。床底箱脚,书本成了最好的垫物,引火做饭,报刊是可用之柴。一不小心,他四处寻找的资料糊了墙纸,爱惜如命的善本古籍被剪成了鞋样。他无可奈何地看着日渐衰老的父母亲,难以想像:当年他们为什么要咬牙切齿地教导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当年他们为什么要语重心长的告诫说:“人从书里乖,里面自有黄金屋”?

    还是这样一个炎热的夏夜,他走出楼梯间,站在顶楼的平台上,长夜灯火辉煌,再也不用借助月色,就能观望四围美丽的夜景。拓宽的大街上车灯如流,看不到一个纳凉的人影。他知道每一个通明的窗口里面,都有一些新的故事在发生。人们呆在清凉的空调室里,尽情观赏着彩色电视节目,或漫不经心地徜徉在网络的海洋里。他可以想见,这些用坚固的钢筋混泥土包裹起来的家庭里,仍然有一些精美的书籍放在触手可及之处。时尚杂志,明星艳照,情杀故事这些都是一种很好的调料,一种快餐,一种文化。

    然而这个住在楼梯间里人,却更喜欢埋首古旧书刊,寻章摘句,泛泛而读,尽管他一无所得。这人生性愚钝,悟性奇差,看书旋读旋忘,他却乐此不疲,只因他不是为记书而读书。他喜欢感受一些书的气息,感受一些文字成方成块地在眼前跳动。偶见佳言妙语,心领神会,不觉拍案叫绝,其欣悦之情,难以自己。这个始终在阁楼与楼梯间里生存的人既噬书,自然不可无书。小说散文,诗词歌赋,唐宋史料,明清笔记,甚或外国怪谈,奇情武侠,他都纷然杂陈。凡有机会遇见的,必设法购置。最后落得家有书刊万种,家无隔夜之粮。

    当夜同学相聚,谈论各自最大愿望,有人渴求高官,有人崇尚金钱,而他却淡然一笑。我与众人追问再三,他依然笑而不答,不置可否,手里捧着一本笑傲江湖。

    坐拥书城,夫复何求?我猜想,此人最大愿望,乃生为书痴,死为书魂。正如他书房中条幅所言: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读书故,两者皆可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