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加精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求书,找书,请发站内短信给管理员,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写完了整首诗,李缙拿着笔,又审视了两遍,他不是看哪个字不好,要修改某句诗句,而是在检查错别字,要是因为习惯,一个不留神把哪个繁体字写成了简体,那就要闹出大笑话了。
待检查完错别字,李缙这才放下了笔,顺手拿起桌上的那个铜铃,叮叮当当地摇了起来,他是第二个交卷的参赛选手,此时距离开赛仅过去了一刻钟的时间。
李缙摇铃之后,负责评审他这一排人所作诗句的那三位评审,即刻起身离开了评审席,向他走了过来。
李缙为了表示对评审的恭敬,早就站了起来,他拿起桌上的纸张,吹了吹未干的墨迹,等评审走到近前,躬身呈了上去。
那三位评审当中其间的那位花白胡须的老者,接过李缙呈上的诗句,展开先看了看他的字,接着看了看诗名:“马嵬?”
这马嵬是个地名,是杨贵妃缢死的地方,这大多数人都知道,但作为诗名,就比较抽象了,不看诗的内容,很难知道以此二字为名,要表达的是什么东西,因此那位老者继续看了下去,并且一边看,一边把整首诗念了出来:“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嗯。”那位老者看完点了点头,把诗句交给了他右手旁那位半白胡须的老者,那位半白胡须的老者接过纸张,默默地看了一会儿,又把它交给了最左侧那位全黑胡须的老者。
这古代年长一些的男子,下巴上基本都有胡子,人之发肤,受之父母,剃胡子那是对父母的大不敬,是不可以的,所以就算不便,也必须得留须,但也有两种成年男子下巴上是无须的,一是太监,二是天生就不长胡须的人,前者还好些,也算情有可原,可是后者就不一样了,他们一生都会遭受到别人的讥笑和嘲讽。
因为在古代,胡子不仅是一个男子外在仪容的一部分,还是一个男子的尊严、个性、风度等等标志的象征。
甚至有的时候,胡子还会成为一个男子的名片,比如说你长了一副修长的胡子,那人们就会认为,你这个人多半像关二爷一样德高望重如果你长了一副虬髯络腮胡子,那你肯定像张三爷一样脾气暴躁如果你长了两撇儿鼠须,那你一定爱耍小聪明,境界不高
另外,除了标志、象征性作用之外,这胡子也是有实用性的,它还是一件极好的把玩道具,当一个男子高兴的时候,他会捋胡子不高兴的时候,会吹胡子思考的时候,会捻胡子无聊的时候,会揪胡子总之有多种玩法,想怎么玩,就能怎么玩。
不过这胡子虽好,可一旦长了还是有诸多不便的,最起码吃起饭来就很不方便,还有晚上和老婆在被窝里干那事的时候,想亲个嘴神马的也极为不便,除非你能把它变成情趣用品,否则有不如没有。
但是到了清末民初的时候,随着封建王朝的破灭,加之西方文化的影响,男子留须这个千百年的旧例也渐渐被破除掉了,到了21世纪,已然很少有男子留胡子了,李缙也没留过胡子,他也不喜欢留胡子,可如今身处明朝,就算他不喜欢,他也得留胡子,只是他还年少,现在还没有长胡子呢。
在那位全黑胡须的老者接过纸张,观看诗作的时候,那位花白胡须的老者问那位半白胡须的老者:“你觉得如何啊?”
“我认为这是一篇难得的好文章。”那位半白胡须的老者先肯定地评价了一句,“这首诗不但诗句工整,而且寓意深刻,它将长恨歌中所描写的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悲情故事,与石壕吏中所讲述的普通百姓因遭受徭役离乱而家破人亡的苦难生活,作了映衬比照,说民间百姓的悲惨遭遇,远非帝妃那些悲情故事可比,如此不落俗套,另翻新意,实属上乘之佳作啊!”
“我和贤弟的看法不约而合啊,此诗虽为抒情之作,实际上却是议论之诗,前两句借马嵬为题提出了论点,后两句借用典故进行了论证,这论点和论据的材料本来都是旧的,但此子化陈腐为新奇,竟能使其为自己新提出的论点佐证,旧的也变为了新的,颇有点铁成金之妙啊!”那位花白胡须的老者说完,又问那位全黑胡须的老者,“看完了吗,你认为怎样啊?”
“不用去唱当年皇帝妃子的悲欢离合,在人间也有银河可以使夫妻离散,石壕村中那些夫妻他们诀别时流的泪水,比唐玄宗与杨贵妃在长生殿上洒的那点泪水要多得多。”那位全黑胡须的老者先是解释了一下李缙所作的那首诗的大概意思,接着又说,“所以没有必要大书特书,这摆明了是在批评白翁啊,可又自有其道理在,这个道理便是民为贵、君为轻了,此子年纪不大,就能体会这句话的深意,真的是很难得啊!”
“是啊,与其大书特书皇帝与妃子的悲欢离合,倒不如多作一些描绘普通百姓真实生活的诗作,这样也更加的有意义一些。”那位花白胡须的老者说完顿了一下,而后征询另外那两位老者的意见,“既然你们二人对这首诗作的评价与我一样,都这么高,那我们就一起给它盖个章?”
每一组评审手里都有几方专用的印章,其中有一方印章,上刻过关二字,那位花白胡须的老者说的这个盖章,就是用这方专用的印章,在李缙的试卷上卡个戳,表示他闯关通过了。
那位全黑胡须的老者觉得只是盖个章,好像有点对不起这么好的作品:“我不但要给它盖章,还要给它加精,两位老哥哥的意见呢?”
这加精跟盖章一样,只不过是印章上的字不同罢了。
那位半白胡须的老者边想边说:“我看可以加精。”
那位花白胡须的老者听他们这样讲,笑着把手伸进了袍袖,掏出来几方不大不小的木制印章,以及一个装印泥的瓷盒:“那我们就给它盖个章,此外再加个精!”
这古代也是有印泥的,要是没有印泥,书画作品上那些红色落款哪来的啊,只不过古时候的印泥,与后世现代人们所常见的那种印泥,制法有些不同,所以模样也不大一样。
另外那两位老者一齐点头“好!!”
在达成了一致的意见之后,这三位老者手脚十分麻利地找到对应的印章,蘸了些印泥,在李缙的那张试卷上盖了两个章。
求书,找书,请发站内短信给管理员,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写完了整首诗,李缙拿着笔,又审视了两遍,他不是看哪个字不好,要修改某句诗句,而是在检查错别字,要是因为习惯,一个不留神把哪个繁体字写成了简体,那就要闹出大笑话了。
待检查完错别字,李缙这才放下了笔,顺手拿起桌上的那个铜铃,叮叮当当地摇了起来,他是第二个交卷的参赛选手,此时距离开赛仅过去了一刻钟的时间。
李缙摇铃之后,负责评审他这一排人所作诗句的那三位评审,即刻起身离开了评审席,向他走了过来。
李缙为了表示对评审的恭敬,早就站了起来,他拿起桌上的纸张,吹了吹未干的墨迹,等评审走到近前,躬身呈了上去。
那三位评审当中其间的那位花白胡须的老者,接过李缙呈上的诗句,展开先看了看他的字,接着看了看诗名:“马嵬?”
这马嵬是个地名,是杨贵妃缢死的地方,这大多数人都知道,但作为诗名,就比较抽象了,不看诗的内容,很难知道以此二字为名,要表达的是什么东西,因此那位老者继续看了下去,并且一边看,一边把整首诗念了出来:“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嗯。”那位老者看完点了点头,把诗句交给了他右手旁那位半白胡须的老者,那位半白胡须的老者接过纸张,默默地看了一会儿,又把它交给了最左侧那位全黑胡须的老者。
这古代年长一些的男子,下巴上基本都有胡子,人之发肤,受之父母,剃胡子那是对父母的大不敬,是不可以的,所以就算不便,也必须得留须,但也有两种成年男子下巴上是无须的,一是太监,二是天生就不长胡须的人,前者还好些,也算情有可原,可是后者就不一样了,他们一生都会遭受到别人的讥笑和嘲讽。
因为在古代,胡子不仅是一个男子外在仪容的一部分,还是一个男子的尊严、个性、风度等等标志的象征。
甚至有的时候,胡子还会成为一个男子的名片,比如说你长了一副修长的胡子,那人们就会认为,你这个人多半像关二爷一样德高望重如果你长了一副虬髯络腮胡子,那你肯定像张三爷一样脾气暴躁如果你长了两撇儿鼠须,那你一定爱耍小聪明,境界不高
另外,除了标志、象征性作用之外,这胡子也是有实用性的,它还是一件极好的把玩道具,当一个男子高兴的时候,他会捋胡子不高兴的时候,会吹胡子思考的时候,会捻胡子无聊的时候,会揪胡子总之有多种玩法,想怎么玩,就能怎么玩。
不过这胡子虽好,可一旦长了还是有诸多不便的,最起码吃起饭来就很不方便,还有晚上和老婆在被窝里干那事的时候,想亲个嘴神马的也极为不便,除非你能把它变成情趣用品,否则有不如没有。
但是到了清末民初的时候,随着封建王朝的破灭,加之西方文化的影响,男子留须这个千百年的旧例也渐渐被破除掉了,到了21世纪,已然很少有男子留胡子了,李缙也没留过胡子,他也不喜欢留胡子,可如今身处明朝,就算他不喜欢,他也得留胡子,只是他还年少,现在还没有长胡子呢。
在那位全黑胡须的老者接过纸张,观看诗作的时候,那位花白胡须的老者问那位半白胡须的老者:“你觉得如何啊?”
“我认为这是一篇难得的好文章。”那位半白胡须的老者先肯定地评价了一句,“这首诗不但诗句工整,而且寓意深刻,它将长恨歌中所描写的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悲情故事,与石壕吏中所讲述的普通百姓因遭受徭役离乱而家破人亡的苦难生活,作了映衬比照,说民间百姓的悲惨遭遇,远非帝妃那些悲情故事可比,如此不落俗套,另翻新意,实属上乘之佳作啊!”
“我和贤弟的看法不约而合啊,此诗虽为抒情之作,实际上却是议论之诗,前两句借马嵬为题提出了论点,后两句借用典故进行了论证,这论点和论据的材料本来都是旧的,但此子化陈腐为新奇,竟能使其为自己新提出的论点佐证,旧的也变为了新的,颇有点铁成金之妙啊!”那位花白胡须的老者说完,又问那位全黑胡须的老者,“看完了吗,你认为怎样啊?”
“不用去唱当年皇帝妃子的悲欢离合,在人间也有银河可以使夫妻离散,石壕村中那些夫妻他们诀别时流的泪水,比唐玄宗与杨贵妃在长生殿上洒的那点泪水要多得多。”那位全黑胡须的老者先是解释了一下李缙所作的那首诗的大概意思,接着又说,“所以没有必要大书特书,这摆明了是在批评白翁啊,可又自有其道理在,这个道理便是民为贵、君为轻了,此子年纪不大,就能体会这句话的深意,真的是很难得啊!”
“是啊,与其大书特书皇帝与妃子的悲欢离合,倒不如多作一些描绘普通百姓真实生活的诗作,这样也更加的有意义一些。”那位花白胡须的老者说完顿了一下,而后征询另外那两位老者的意见,“既然你们二人对这首诗作的评价与我一样,都这么高,那我们就一起给它盖个章?”
每一组评审手里都有几方专用的印章,其中有一方印章,上刻过关二字,那位花白胡须的老者说的这个盖章,就是用这方专用的印章,在李缙的试卷上卡个戳,表示他闯关通过了。
那位全黑胡须的老者觉得只是盖个章,好像有点对不起这么好的作品:“我不但要给它盖章,还要给它加精,两位老哥哥的意见呢?”
这加精跟盖章一样,只不过是印章上的字不同罢了。
那位半白胡须的老者边想边说:“我看可以加精。”
那位花白胡须的老者听他们这样讲,笑着把手伸进了袍袖,掏出来几方不大不小的木制印章,以及一个装印泥的瓷盒:“那我们就给它盖个章,此外再加个精!”
这古代也是有印泥的,要是没有印泥,书画作品上那些红色落款哪来的啊,只不过古时候的印泥,与后世现代人们所常见的那种印泥,制法有些不同,所以模样也不大一样。
另外那两位老者一齐点头“好!!”
在达成了一致的意见之后,这三位老者手脚十分麻利地找到对应的印章,蘸了些印泥,在李缙的那张试卷上盖了两个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