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合流(1)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这场战役一打响,曼尼亚方面就就懵了。
为什么奥登尼亚军可以避开他们稳如泰山般的防守阵线,长驱直入地进入到了曼尼亚国内?为什么我方的部队有的还不曾开过一枪一炮,就成了敌人的俘虏?为什么全国各地的战报如同雪片般飞来最高统帅部,却都是指出奥军装甲部队如何突破己方防线又占领他们的阵地?如今全国各地,到底还有哪里没有奥军的攻势?
这一切问题,就像是没有答案似的,从开战之初,就一直缠绕在曼尼亚最高统帅部以及它的总统的脑袋中。仅仅一个多星期的时间,他们原本精心布署的边境防线告破,数十万军队成为俘虏,而现在,那些奥军的坦克正在他们的国土上耀武扬威、攻城掠寨!必须得马上阻止他们进入曼尼亚更深入的内陆腹地!
抱着这种鱼死网破的想法,曼尼亚军把后方的部队通通调往东部,以抵抗敌人的入侵。只不过,现在才这么做,已经迟了。因为在他们刚作出此命令不久后,又收到最新的战报:在位于边境线后二百多公里的中部城市,已经受到了奥空军的空袭,随后其第10装甲师正向城中的守军发起猛攻。这么说来,敌人的先头部队已经进入到这种程度了!而曼尼亚紧急调来的支援部队还不能马上到达那里!更让他们担忧的是,奥军的其它部队如果都有这样突进的能力,那么前线部队恐怕都等不到支援,只能是死路一条了。
当得知奥登尼亚空军以及其装甲部队如此强大时,曼尼亚的国防部部长如今才真正了解到,当初乌里尼亚为什么如此惧怕敌人的装甲兵团。现在,曾经袖手旁观的曼尼亚人也终于吃到这些苦头了。
为了阻止这些敌人的进攻,曼尼亚方面向它的盟友提出请求:请求昂尼亚派出全数的战斗机以及轰炸机,前来曼尼亚的领空内,压制敌人的前进。当曼尼亚的总统把电话打给了昂尼亚总统伦纳德·斯潘塞(Leonard·Spencer)时,斯潘塞提出一定会支援盟友,两国共同作战,抵抗侵略者。不过在通话结束后的会议上,斯潘塞把这个问题提了出来,询问将领们的意见。他的空军部长如此说道:
“阁下,我们可以派出战斗机中队支援曼尼亚,不过必须要把配备有最新式战机的三十个战机中队留下,因为他们还得保卫我们的国家!”
在考虑过对方的话后,斯潘塞同意了他的见解。先别说现在的情况如此不妙,即使曼尼亚有能力打败奥登尼亚,昂尼亚也不得不小心行事。于是,只有约十个中队的战斗机飞抵曼尼亚战场,加入到这场战斗之中来。这样杯水车薪的支援,虽说在局部战场上可能有帮助,不过对于总体战事根本毫无作用。曼尼亚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国土一步步陷落到敌人的手里。
而在那个时刻里,面对着奥军似乎永无休止的攻势,曼尼亚的国防部部长以及它的将领们,竟显得那样无力。虽然前方部队有的仍然在顽强抵抗,不过他们之间都不是自己人,而是被奥军控制的地带,连联络都联络不上。后方的支援又无法前来,渐渐弹尽粮绝,他们只剩下两条路可以走:要么是战死疆场,要么是举手投降。面对这种情况,该国的总统找来他所信任的国防部部长,询问他接下来己方到底该如何应对。对此,他的爱将只能回答道:
“我们什么也没有了,阁下。”
是的,不仅是战场上节节败退、无力抵抗,连人心也在思变。在得知奥登尼亚军进攻己方部队难以招架后,甚至有人向总统提出,不如与奥方协商,好到达停战的目的。对于这个提议,开始时并没人考虑;不过随着后来战事越来越吃紧,也有不少人怂恿政府这么做。毕竟比起投降的羞辱来,国家所遭受的损失更重要。但是曼尼亚总统拒绝了,他不能让国家亡在他的手里,而且仗一天没有打完,就不会知道到底鹿死谁手。其实他非常清楚,奥登尼亚对自己这个“百年宿敌”之国全无好感——准确点来说,是它的首相对曼尼亚没有好感——所以如果投降,只会遭到更大的羞辱。那样的话,还不如团结起全国的力量,拼死一战。
而在曼尼亚政府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的时候,奥军的攻势也从未减弱过。第一集团军群虽然在一路上曾遭过一些抵抗,不过都完全无碍它的战斗力。这个集团军群从曼尼亚南部防线起,一直向其内陆深入,已经到达其中部省份。那里的抵抗也是时有时无,不少守军势单力薄,见无法取胜,只能早早逃离此地。而在其右翼,装甲部队亦开始北上,准备配合施泰因方案中的计划,与第二集团军群会合。
其实在第一集团军群和第二集团军群中,也经常遭到自己人的拖后腿。例如成功俘虏了边境防线上曼尼亚守军的第1装甲师,在突破后,其师长按原计划向西北部前进。可是在接到后方总指挥部来电时,却要求他们改变方向,往另一处工业区而去。这与事先的计划大相径庭,该师师长与他的参谋们都搞不清楚这是怎么一回事。在他们试图去解释上级的命令时,集团军群司令的电报也发来了,询问他们为何不继续前进。这种彼此相反的命令,在前锋部队中屡屡收到,害得他们的指挥官都不知到底该听谁的好。在奥军之中,连胆敢不理睬上级都可以是死罪,更何况是不遵守命令?所以这些装甲部队的指挥官们,不得不又派人前去稍后方的集团军群司令部处,询问究竟应该怎么办,为此,他们难免会耽搁一些时间。在这时,下层那些没得到的消息的官兵们,总是心急如焚,他们希望早日打赢这场战争,而不是因为一些不明原因而总要原地踏步。
这种情况,当然不是在前方指挥作战的将领们所乐见的。由于首相在大后方,经常会与他的幕僚们商议战局,然后又发来类似的不切实际的命令。他们不能违抗,却也不能遵从。在烦恼了过后,有的将军想出了一个办法:按照前线的实际情况,只利用少数部队去执行首相的命令,而全军的主力依然和之前计划的那样,继续朝海峡方向前进。这样一来,既可以对上级报告自己确实有执行命令,只是一时分不开兵力;而另一方面,又能贯彻实施他们原定的作战计划。
这个方法一有人实行,其它各师的师长与指挥官们都是如获至宝,照样前进——只是也会依另一个命令做做样子。两个集团军群的总司令虽然都对首相十分忠诚,可他们也认为这种做法不应该。因为首相本人以及他那些所信任的幕僚们,根本就没有来过前线,也不知道这里是什么情况,他们的要求和命令,都是些纸上谈兵罢了。所以这些颇有经验的指挥官们,都在按原计划实行目标。(未完待续)
这场战役一打响,曼尼亚方面就就懵了。
为什么奥登尼亚军可以避开他们稳如泰山般的防守阵线,长驱直入地进入到了曼尼亚国内?为什么我方的部队有的还不曾开过一枪一炮,就成了敌人的俘虏?为什么全国各地的战报如同雪片般飞来最高统帅部,却都是指出奥军装甲部队如何突破己方防线又占领他们的阵地?如今全国各地,到底还有哪里没有奥军的攻势?
这一切问题,就像是没有答案似的,从开战之初,就一直缠绕在曼尼亚最高统帅部以及它的总统的脑袋中。仅仅一个多星期的时间,他们原本精心布署的边境防线告破,数十万军队成为俘虏,而现在,那些奥军的坦克正在他们的国土上耀武扬威、攻城掠寨!必须得马上阻止他们进入曼尼亚更深入的内陆腹地!
抱着这种鱼死网破的想法,曼尼亚军把后方的部队通通调往东部,以抵抗敌人的入侵。只不过,现在才这么做,已经迟了。因为在他们刚作出此命令不久后,又收到最新的战报:在位于边境线后二百多公里的中部城市,已经受到了奥空军的空袭,随后其第10装甲师正向城中的守军发起猛攻。这么说来,敌人的先头部队已经进入到这种程度了!而曼尼亚紧急调来的支援部队还不能马上到达那里!更让他们担忧的是,奥军的其它部队如果都有这样突进的能力,那么前线部队恐怕都等不到支援,只能是死路一条了。
当得知奥登尼亚空军以及其装甲部队如此强大时,曼尼亚的国防部部长如今才真正了解到,当初乌里尼亚为什么如此惧怕敌人的装甲兵团。现在,曾经袖手旁观的曼尼亚人也终于吃到这些苦头了。
为了阻止这些敌人的进攻,曼尼亚方面向它的盟友提出请求:请求昂尼亚派出全数的战斗机以及轰炸机,前来曼尼亚的领空内,压制敌人的前进。当曼尼亚的总统把电话打给了昂尼亚总统伦纳德·斯潘塞(Leonard·Spencer)时,斯潘塞提出一定会支援盟友,两国共同作战,抵抗侵略者。不过在通话结束后的会议上,斯潘塞把这个问题提了出来,询问将领们的意见。他的空军部长如此说道:
“阁下,我们可以派出战斗机中队支援曼尼亚,不过必须要把配备有最新式战机的三十个战机中队留下,因为他们还得保卫我们的国家!”
在考虑过对方的话后,斯潘塞同意了他的见解。先别说现在的情况如此不妙,即使曼尼亚有能力打败奥登尼亚,昂尼亚也不得不小心行事。于是,只有约十个中队的战斗机飞抵曼尼亚战场,加入到这场战斗之中来。这样杯水车薪的支援,虽说在局部战场上可能有帮助,不过对于总体战事根本毫无作用。曼尼亚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国土一步步陷落到敌人的手里。
而在那个时刻里,面对着奥军似乎永无休止的攻势,曼尼亚的国防部部长以及它的将领们,竟显得那样无力。虽然前方部队有的仍然在顽强抵抗,不过他们之间都不是自己人,而是被奥军控制的地带,连联络都联络不上。后方的支援又无法前来,渐渐弹尽粮绝,他们只剩下两条路可以走:要么是战死疆场,要么是举手投降。面对这种情况,该国的总统找来他所信任的国防部部长,询问他接下来己方到底该如何应对。对此,他的爱将只能回答道:
“我们什么也没有了,阁下。”
是的,不仅是战场上节节败退、无力抵抗,连人心也在思变。在得知奥登尼亚军进攻己方部队难以招架后,甚至有人向总统提出,不如与奥方协商,好到达停战的目的。对于这个提议,开始时并没人考虑;不过随着后来战事越来越吃紧,也有不少人怂恿政府这么做。毕竟比起投降的羞辱来,国家所遭受的损失更重要。但是曼尼亚总统拒绝了,他不能让国家亡在他的手里,而且仗一天没有打完,就不会知道到底鹿死谁手。其实他非常清楚,奥登尼亚对自己这个“百年宿敌”之国全无好感——准确点来说,是它的首相对曼尼亚没有好感——所以如果投降,只会遭到更大的羞辱。那样的话,还不如团结起全国的力量,拼死一战。
而在曼尼亚政府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的时候,奥军的攻势也从未减弱过。第一集团军群虽然在一路上曾遭过一些抵抗,不过都完全无碍它的战斗力。这个集团军群从曼尼亚南部防线起,一直向其内陆深入,已经到达其中部省份。那里的抵抗也是时有时无,不少守军势单力薄,见无法取胜,只能早早逃离此地。而在其右翼,装甲部队亦开始北上,准备配合施泰因方案中的计划,与第二集团军群会合。
其实在第一集团军群和第二集团军群中,也经常遭到自己人的拖后腿。例如成功俘虏了边境防线上曼尼亚守军的第1装甲师,在突破后,其师长按原计划向西北部前进。可是在接到后方总指挥部来电时,却要求他们改变方向,往另一处工业区而去。这与事先的计划大相径庭,该师师长与他的参谋们都搞不清楚这是怎么一回事。在他们试图去解释上级的命令时,集团军群司令的电报也发来了,询问他们为何不继续前进。这种彼此相反的命令,在前锋部队中屡屡收到,害得他们的指挥官都不知到底该听谁的好。在奥军之中,连胆敢不理睬上级都可以是死罪,更何况是不遵守命令?所以这些装甲部队的指挥官们,不得不又派人前去稍后方的集团军群司令部处,询问究竟应该怎么办,为此,他们难免会耽搁一些时间。在这时,下层那些没得到的消息的官兵们,总是心急如焚,他们希望早日打赢这场战争,而不是因为一些不明原因而总要原地踏步。
这种情况,当然不是在前方指挥作战的将领们所乐见的。由于首相在大后方,经常会与他的幕僚们商议战局,然后又发来类似的不切实际的命令。他们不能违抗,却也不能遵从。在烦恼了过后,有的将军想出了一个办法:按照前线的实际情况,只利用少数部队去执行首相的命令,而全军的主力依然和之前计划的那样,继续朝海峡方向前进。这样一来,既可以对上级报告自己确实有执行命令,只是一时分不开兵力;而另一方面,又能贯彻实施他们原定的作战计划。
这个方法一有人实行,其它各师的师长与指挥官们都是如获至宝,照样前进——只是也会依另一个命令做做样子。两个集团军群的总司令虽然都对首相十分忠诚,可他们也认为这种做法不应该。因为首相本人以及他那些所信任的幕僚们,根本就没有来过前线,也不知道这里是什么情况,他们的要求和命令,都是些纸上谈兵罢了。所以这些颇有经验的指挥官们,都在按原计划实行目标。(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