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百八十五.大汉条约组织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昭武十六年的新年刚刚过去,去岁的冬雪尚未融化,迁都却已悄然开始,作为东都,雒阳依然保持了极高的地位,以便统御山东地区的经济发展。
从正月开始,各种大大小小的官僚机构开始搬迁,而帝国大学也开始将大部分的资源转移至长安,那些无法带走的设备则留于雒阳,继续进行项目的研究。
刘宏本人在十五过后,便和帝国军先行赶到了长安坐镇,由于山西地区大量资本的投入,长安城的繁华丝毫不逊色于雒阳,唯一差的或许便是雒阳在刘宏手里几次历经修缮,比起长安城来看上去更加好看。
不过作为新的帝都,长安城很快就将迎来一轮新的扩建,内阁的拨款不值一提,山西地区的资本才是可怕的一股财力,刘宏毫不怀疑,这十几年里从丝绸之路攫取了大量财富的山西士族打算把长安建成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整个春季过后,迁都才完全完成,而长安城的人口也一下子恢复旧观,甚至大幅超过,近五十万人居住的城市再一次体现了帝国如今雄厚的国力。
关中和中原,在没有经历历史上的战乱和二十多年的发展,依然是全帝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尤其是其稠密的人口使得工商业扩张极为迅速,而开发的南方和北方则成为了帝国新的农业地,南方的粮食和北方的畜牧产品使得刘宏无需担心粮食的制约,可以从容地将中原和关中的农业人口转为工业人口。
虽然帝国目前称工业化还为时过早,但却是大势所趋,尤其是钢铁行业的发展,让整个帝国的钢产量在不断飞速增长,虽然能够生产制造热兵器的特种刚材的工厂聊聊无几,但整个行业的扩张和提升却是显而易见的。
尽管蒸汽机的研发投入了巨大的资金和人力,至今仍未有大的突破和进展,但是帝国的道路系统仍旧开始了新一轮的改建,帝国的学者和匠师们根据秦朝的驰道系统,重新归化了帝国新的铁轨高速道路系统。
秦朝的高速驰道中,有一种以硬木搭建轨道,以供马车高速行驶的道路,采用这种道路系统,秦朝可以将关中的物资迅速地运送到北方前线,这一道路系统在之后的战乱中遭到了破坏,但是直到孝武皇帝时代,一些地区仍旧可以找到其遗迹,因此对于帝国的学者们来说,建造这样的道路系统,并不很难。
唯一需要的就是资金的投入,而刘宏恰恰除了对军队的建设以外,对水利和道路的建设一向是最大方的,尤其是道路,对于庞大的帝国而言,快速便捷的道路系统意味着对偏远地区的统治力,同时也是军队后勤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环。
在军队开始扩建的同时,帝国的铁轨道路建设也拉开了序幕,不过对于此时的帝国百姓来说,他们对于这些事情都不感兴趣,他们现在最热闹的话题便是即将凯旋而归的帝国军和前来长安朝觐天子的各国使节。
在原贵霜王都,富楼沙,刘武已经大致控制了整个北印度,在他明确向那些遣拍使节表示臣服的各地诸侯表示,帝国并无吞并北印度的意图,而是希望建立新的秩序以后,这些地方诸侯都是暂时安下了心,对于帝国军开出的物资清单都是足额交纳,换句话说,从昭武十六年开始,十余万西征的帝国军开始由北印度的地方诸侯们供养。
当北印度南部入侵的南天竺联军得到刘武停战的消息以后,这些事实上早就成为帝国朝贡体系中的属国识相的停止了进攻,当然要他们交出已经得手的城池,自然是不可能了,而且刘武也没有这个意思。
互相敌视的南天竺和北印度,各自分裂,意图争取所在地区霸权的林立小国,这才是帝国想要的局面,对此任何可以增加南亚次大陆各国和各族之间仇恨的机会,帝国都不会放过。
很显然这一次早就投靠帝国的南天竺各国占了北印度地方诸侯很大的便宜,虽然心里面不服,但是那些吃了亏的北印度南方诸侯也只有认了,毕竟整个北印度地区的诸侯都已向大汉帝国臣服,这个时候任何招惹大汉帝国的行为都是愚蠢的。
郭嘉几乎成了西征的帝国军中最忙碌的人物,天子曾经说过,帝国要建立的霸权,就是让所有的国家遵守帝国定下的规矩,任何不遵守规矩的人将遭到帝国和其他国家的制裁。
对于这个想法,郭嘉是极为赞同的,毕竟帝国还没强大到可以消灭所有的国家,也没有继续扩张陆上领土的能力,要维护海外殖民地,就必须得到那些国家的支持,还有什么比建立一个以帝国为尊,要求所有成员国遵守帝国制定的规矩的组织更好的办法。
一直以来,这个名为大汉条约组织,实际上是帝国朝贡体系世界化的构想只是在大风的精英成员中被讨论和加以完善,现在郭嘉能够亲自实施这个计划,自然是十分卖力。
近半年时间里,郭嘉几乎前往了各个诸侯领地,要求各诸侯前往帝国朝觐天子,并且加入大汉条约组织,以维护他们自身的利益。
那些脱离贵霜王朝的北印度诸侯并不明白其中的实质,在他们看来加入大汉条约组织,和他们过去向贵霜王朝每年缴纳税贡没什么两样。不过面对郭嘉巧舌如簧的诱惑,没有一个人能够清醒地认识到其中的厉害关系。
加入大汉条约组织,每年只需要向大汉帝国缴纳象征性的少量税贡,这对北印度的地方诸侯们来说,是直接简单的好处,而至于商贸合作,大汉帝国负责地区平衡,这些听上去对他们很有好处的条款,他们并不在乎,请神容易送神难这个道理他们还是懂得。
相对于北印度的地方诸侯,南天竺各国的态度就积极果断得多,反正他们的沿海重要地区都已卖给了帝国,变相地成了帝国的海外殖民地,就连他们的联军也是由帝国军统帅的,他们还腻歪个什么,更何况南天竺各国一向暗弱,对他们来说,这些年投靠帝国以后,算得上是扬眉吐气,如今有这么好的机会,名正言顺地成为受帝国保护的小弟,自然是乐得加入。
在南天竺各国的刺激和切实的威胁下,北印度的地方诸侯们在仔细思考了得失之后,都是做出了同样的选择,加入大汉条约组织,前往大汉帝国朝觐天子,同时商量各种细则。
几乎像是交代后事一样安排妥当了领地内的一切事情后,北印度的诸侯们开始带着使节和准备的礼物陆续前往富楼沙,让他们心安的是,他们在富楼沙受到了刘武热情的招待。
不过南天竺各国的国王和北印度的诸侯们之间却闹得很不愉快,一来是因为两者之间的宿怨,二来则是宗教方面,贵霜尊崇佛陀,相对地导致统治下的各诸侯也多信奉浮屠教,而南天竺则依然是以婆罗门教为尊,再加上贵霜王朝存在的时候,浮屠教曾经在南天竺传教,和南天竺各国的婆罗门贵族积怨颇深,如此一来,双方自然是互相看不顺眼,有所争吵自然是在所难免。
而帝国方面,自从张角和南华在前往罗马,停留在南天竺时意识到了婆罗门教的好处以后,便停止了在南天竺的传教,同时写了详细的报告送回国内,彻底改变了帝国对南亚次大陆的宗教政策。扶持婆罗门教这种以种姓制为核心的宗教,成了帝国的选择。
六月,刘武带着三万帝国军和近万的各国王侯使团,踏上了返回帝国的路途,在北印度,帝国将起码驻留四万军队,以维护帝国在该地区的霸权和利益,同时制衡各国的势力平衡,以防止新的强国崛起。
攻破富楼沙以后,帝国军在城中查抄了大批贵族府邸和浮屠教寺院,结果得到了难以计数的金银财宝,事后统计,这些得到的财富足以支付帝国军三到五次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可以说帝国军这一次出征贵霜,是赚得盆满钵满,满载而归。
在回返帝国的队伍中,最忐忑不安的恐怕就是那些原贵霜王朝的勋旧大臣们,作为失败者,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命运究竟如何,越是离大汉帝国接近,他们的恐惧感就越甚,而郭嘉就是这样不断地拨弄着他们越来越脆弱的神经。
直到临近大宛郡时,郭嘉才召见了这些苦求不已的原贵霜大臣们,一番敲打之后,才告诉他们,帝国这一次只会惩戒丰苏提婆一世和王室,至于他们这些人,不但不会伤害他们,相反还要将贵霜王朝原先直接控制的领土独立成为一国,从他们中挑选新的国王和大臣,而挑选的标准自然是谁对帝国最忠诚就选谁。
郭嘉用这种方式从随军的原贵霜大臣中剔除了那些所剩无几的忠义之士,虽然他很佩服那些斥骂身边同僚没有骨气,甚至指着自己鼻子大骂不已的人,不过帝国不需要这样的麻烦,他自然是成全他们,而剩下的人固然让他讨厌,可是这些怯懦,自私的小人却恰恰是帝国所需要的。(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qidian.c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
昭武十六年的新年刚刚过去,去岁的冬雪尚未融化,迁都却已悄然开始,作为东都,雒阳依然保持了极高的地位,以便统御山东地区的经济发展。
从正月开始,各种大大小小的官僚机构开始搬迁,而帝国大学也开始将大部分的资源转移至长安,那些无法带走的设备则留于雒阳,继续进行项目的研究。
刘宏本人在十五过后,便和帝国军先行赶到了长安坐镇,由于山西地区大量资本的投入,长安城的繁华丝毫不逊色于雒阳,唯一差的或许便是雒阳在刘宏手里几次历经修缮,比起长安城来看上去更加好看。
不过作为新的帝都,长安城很快就将迎来一轮新的扩建,内阁的拨款不值一提,山西地区的资本才是可怕的一股财力,刘宏毫不怀疑,这十几年里从丝绸之路攫取了大量财富的山西士族打算把长安建成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整个春季过后,迁都才完全完成,而长安城的人口也一下子恢复旧观,甚至大幅超过,近五十万人居住的城市再一次体现了帝国如今雄厚的国力。
关中和中原,在没有经历历史上的战乱和二十多年的发展,依然是全帝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尤其是其稠密的人口使得工商业扩张极为迅速,而开发的南方和北方则成为了帝国新的农业地,南方的粮食和北方的畜牧产品使得刘宏无需担心粮食的制约,可以从容地将中原和关中的农业人口转为工业人口。
虽然帝国目前称工业化还为时过早,但却是大势所趋,尤其是钢铁行业的发展,让整个帝国的钢产量在不断飞速增长,虽然能够生产制造热兵器的特种刚材的工厂聊聊无几,但整个行业的扩张和提升却是显而易见的。
尽管蒸汽机的研发投入了巨大的资金和人力,至今仍未有大的突破和进展,但是帝国的道路系统仍旧开始了新一轮的改建,帝国的学者和匠师们根据秦朝的驰道系统,重新归化了帝国新的铁轨高速道路系统。
秦朝的高速驰道中,有一种以硬木搭建轨道,以供马车高速行驶的道路,采用这种道路系统,秦朝可以将关中的物资迅速地运送到北方前线,这一道路系统在之后的战乱中遭到了破坏,但是直到孝武皇帝时代,一些地区仍旧可以找到其遗迹,因此对于帝国的学者们来说,建造这样的道路系统,并不很难。
唯一需要的就是资金的投入,而刘宏恰恰除了对军队的建设以外,对水利和道路的建设一向是最大方的,尤其是道路,对于庞大的帝国而言,快速便捷的道路系统意味着对偏远地区的统治力,同时也是军队后勤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环。
在军队开始扩建的同时,帝国的铁轨道路建设也拉开了序幕,不过对于此时的帝国百姓来说,他们对于这些事情都不感兴趣,他们现在最热闹的话题便是即将凯旋而归的帝国军和前来长安朝觐天子的各国使节。
在原贵霜王都,富楼沙,刘武已经大致控制了整个北印度,在他明确向那些遣拍使节表示臣服的各地诸侯表示,帝国并无吞并北印度的意图,而是希望建立新的秩序以后,这些地方诸侯都是暂时安下了心,对于帝国军开出的物资清单都是足额交纳,换句话说,从昭武十六年开始,十余万西征的帝国军开始由北印度的地方诸侯们供养。
当北印度南部入侵的南天竺联军得到刘武停战的消息以后,这些事实上早就成为帝国朝贡体系中的属国识相的停止了进攻,当然要他们交出已经得手的城池,自然是不可能了,而且刘武也没有这个意思。
互相敌视的南天竺和北印度,各自分裂,意图争取所在地区霸权的林立小国,这才是帝国想要的局面,对此任何可以增加南亚次大陆各国和各族之间仇恨的机会,帝国都不会放过。
很显然这一次早就投靠帝国的南天竺各国占了北印度地方诸侯很大的便宜,虽然心里面不服,但是那些吃了亏的北印度南方诸侯也只有认了,毕竟整个北印度地区的诸侯都已向大汉帝国臣服,这个时候任何招惹大汉帝国的行为都是愚蠢的。
郭嘉几乎成了西征的帝国军中最忙碌的人物,天子曾经说过,帝国要建立的霸权,就是让所有的国家遵守帝国定下的规矩,任何不遵守规矩的人将遭到帝国和其他国家的制裁。
对于这个想法,郭嘉是极为赞同的,毕竟帝国还没强大到可以消灭所有的国家,也没有继续扩张陆上领土的能力,要维护海外殖民地,就必须得到那些国家的支持,还有什么比建立一个以帝国为尊,要求所有成员国遵守帝国制定的规矩的组织更好的办法。
一直以来,这个名为大汉条约组织,实际上是帝国朝贡体系世界化的构想只是在大风的精英成员中被讨论和加以完善,现在郭嘉能够亲自实施这个计划,自然是十分卖力。
近半年时间里,郭嘉几乎前往了各个诸侯领地,要求各诸侯前往帝国朝觐天子,并且加入大汉条约组织,以维护他们自身的利益。
那些脱离贵霜王朝的北印度诸侯并不明白其中的实质,在他们看来加入大汉条约组织,和他们过去向贵霜王朝每年缴纳税贡没什么两样。不过面对郭嘉巧舌如簧的诱惑,没有一个人能够清醒地认识到其中的厉害关系。
加入大汉条约组织,每年只需要向大汉帝国缴纳象征性的少量税贡,这对北印度的地方诸侯们来说,是直接简单的好处,而至于商贸合作,大汉帝国负责地区平衡,这些听上去对他们很有好处的条款,他们并不在乎,请神容易送神难这个道理他们还是懂得。
相对于北印度的地方诸侯,南天竺各国的态度就积极果断得多,反正他们的沿海重要地区都已卖给了帝国,变相地成了帝国的海外殖民地,就连他们的联军也是由帝国军统帅的,他们还腻歪个什么,更何况南天竺各国一向暗弱,对他们来说,这些年投靠帝国以后,算得上是扬眉吐气,如今有这么好的机会,名正言顺地成为受帝国保护的小弟,自然是乐得加入。
在南天竺各国的刺激和切实的威胁下,北印度的地方诸侯们在仔细思考了得失之后,都是做出了同样的选择,加入大汉条约组织,前往大汉帝国朝觐天子,同时商量各种细则。
几乎像是交代后事一样安排妥当了领地内的一切事情后,北印度的诸侯们开始带着使节和准备的礼物陆续前往富楼沙,让他们心安的是,他们在富楼沙受到了刘武热情的招待。
不过南天竺各国的国王和北印度的诸侯们之间却闹得很不愉快,一来是因为两者之间的宿怨,二来则是宗教方面,贵霜尊崇佛陀,相对地导致统治下的各诸侯也多信奉浮屠教,而南天竺则依然是以婆罗门教为尊,再加上贵霜王朝存在的时候,浮屠教曾经在南天竺传教,和南天竺各国的婆罗门贵族积怨颇深,如此一来,双方自然是互相看不顺眼,有所争吵自然是在所难免。
而帝国方面,自从张角和南华在前往罗马,停留在南天竺时意识到了婆罗门教的好处以后,便停止了在南天竺的传教,同时写了详细的报告送回国内,彻底改变了帝国对南亚次大陆的宗教政策。扶持婆罗门教这种以种姓制为核心的宗教,成了帝国的选择。
六月,刘武带着三万帝国军和近万的各国王侯使团,踏上了返回帝国的路途,在北印度,帝国将起码驻留四万军队,以维护帝国在该地区的霸权和利益,同时制衡各国的势力平衡,以防止新的强国崛起。
攻破富楼沙以后,帝国军在城中查抄了大批贵族府邸和浮屠教寺院,结果得到了难以计数的金银财宝,事后统计,这些得到的财富足以支付帝国军三到五次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可以说帝国军这一次出征贵霜,是赚得盆满钵满,满载而归。
在回返帝国的队伍中,最忐忑不安的恐怕就是那些原贵霜王朝的勋旧大臣们,作为失败者,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命运究竟如何,越是离大汉帝国接近,他们的恐惧感就越甚,而郭嘉就是这样不断地拨弄着他们越来越脆弱的神经。
直到临近大宛郡时,郭嘉才召见了这些苦求不已的原贵霜大臣们,一番敲打之后,才告诉他们,帝国这一次只会惩戒丰苏提婆一世和王室,至于他们这些人,不但不会伤害他们,相反还要将贵霜王朝原先直接控制的领土独立成为一国,从他们中挑选新的国王和大臣,而挑选的标准自然是谁对帝国最忠诚就选谁。
郭嘉用这种方式从随军的原贵霜大臣中剔除了那些所剩无几的忠义之士,虽然他很佩服那些斥骂身边同僚没有骨气,甚至指着自己鼻子大骂不已的人,不过帝国不需要这样的麻烦,他自然是成全他们,而剩下的人固然让他讨厌,可是这些怯懦,自私的小人却恰恰是帝国所需要的。(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qidian.c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