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汉末武圣 > 第一百二十二章 兵临常山

第一百二十二章 兵临常山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关羽等到乌桓中郎将宗员,以及匈奴中郎将张修后,三方合兵一处。

    让他感到意外的是,两人居然都凑足了五千兵马。

    虽然,两人麾下兵马大多都是新兵,战斗力非常有限,却也让关羽压力稍减。

    有了两人麾下兵马,再加上本部五千步骑,关羽麾下已经拥有一万五千人。

    除此之外。

    乡间招募的乡勇,以及从并州各郡县征调的郡兵,共有五千人。

    如此,关羽统领兵总兵力达到两万五千人。

    “兵力还是不够啊。”

    关羽骑在马上,脸色有些凝重。

    历史上。

    皇甫嵩、朱儁两位名将,统领北军五校及三河骑士,共四万余精锐。

    再加上当地郡兵,以及孙坚所统领的义军,初期失利,被波才围困于长社。

    若非皇甫嵩使用火攻,正好又碰上曹操率领的援军抵达,也不见得能够获胜。

    后世网络上,很多人说黄巾军没有纪律,缺乏装备,战斗力低下云云。

    关羽了解过那场起义,却并不这么认为。

    张角三兄弟筹划十年之久,对武器肯定早有准备,核心黄巾军私下绝对有训练。

    否则,黄巾起义初期,也不会那么威风了。

    也许有人会说,黄巾起义初期顺利,那是因为汉王朝没有做好准备。

    不可否认,的确有这么方面因素,却也并非全部。

    黄巾军战斗力虽然不及官兵,却也弱不到哪里去。

    黄巾军之所以兵败,也有很多方面因素。

    不过,最重要的两点内在原因,却是由于缺乏优秀统帅,以及兵力太过分散。

    假如波才是位优秀将领,不会被皇甫嵩火攻之计击败,颍川战局可能就要改写。

    除此之外。

    这场起义,百万黄巾看似声势浩大,却也分散在各州郡,其中还有许多老弱。

    真正能战之兵,最多不过五十万。

    黄巾起义主要分为三大战场。

    第一战场,乃是波才率领的豫州黄巾,具体兵力未有记载。

    然而通过官兵斩获,大致推算在十万以内。

    第二战场,乃是张曼成、赵弘、韩忠、孙夏率领的荆州黄巾,总兵力十余万。

    第三战场,乃是张角三兄弟率领的冀州黄巾,总兵力在二十五万上下。

    五十万可战黄巾,分布在大汉三郡之地。

    他们既要应对豪强、义军,又要与当地郡兵作战。

    当皇甫嵩、朱儁,率领四万余大汉精锐,再辅以各地郡兵、义军,逐个击破也就不令人惊奇了。

    特别是张角死后,黄巾群龙无首,成了强弩之末,败亡已成定局。

    饶是如此,皇甫嵩北上接收卢植兵马后,与张梁交战仍然不能攻克。

    最后,皇甫嵩还是设计才能斩杀张梁,大破黄巾。

    若细细思量,大汉王朝这次参与平叛的兵力,却也不在少数。

    仅仅皇甫嵩、朱儁,麾下就有四万余兵马。

    至于卢植,所率领与黄巾主力周旋的兵力,史书上并没有记载。

    不过,卢植前期能够连战连胜,甚至把张角围困于广宗,料想兵力也不会太少。

    再加上各地郡兵、义兵,以及豪强大族私兵。

    这场镇压黄巾起义的总兵力,至少有二十万之众,甚至可能会更多。

    以二十万对五十万,看似差距很大。

    然而。

    考虑到黄巾太过分散,以及郡兵守城占据地利优势缘故,局势仍然对汉王朝有利。

    故此。

    黄巾起义时,总兵力虽占据优势,局部战场优势却也不太大。

    可是现在,关羽手中只有三万兵马。

    最为重要的是,这三万兵马还不是皇甫嵩、朱儁麾下精锐,反而是乌合之众。

    就算关羽本部五千兵马,也只有三千骑兵乃是精锐,其余两千都是新兵。

    除此之外。

    张修、宗员两人麾下兵马,绝大多数也都是新兵。

    三万人中,真正有战斗力的精锐,甚至不足一万。

    其余士卒,恐怕也和黄巾军战力相当,甚至还比不上豪强、大族私兵。

    反观张角。

    冀州乃黄巾军老巢。

    起义之初,巨鹿郡、安平国以及清河国大部分地城池,就已经被黄巾占据。

    这里聚集了黄巾军最强大的主力,可战之兵有二十五万左右。

    要知道。

    这三郡之所以如此迅速沦陷,也与百姓受压迫过甚,大多信奉太平道有关。

    三郡中任何一个郡城人口,都要超过整个并州人口总数。

    三郡总人口逼近两百万,甚至比三国后期整个蜀国人口还要多。

    再加上这里又是张角老巢,二十五万可战之兵都是保守估计。

    如此庞大兵力差距,再加上还有张角坐镇冀州,也怪不得关羽感到压力了。

    常山国,元氏。

    常山国国相、国傅,听闻关羽领兵抵达,不敢有丝毫怠慢,急忙率众出城相迎。

    常山国乃常山王封国。

    所谓国相,与郡守相当,负责处理郡国大小事务。

    至于国傅,却是郡国特有,专门辅助国王个人,也是朝廷派出监视国王的眼线。

    国王虽然是郡国名义上拥有者,国相、国傅却都由朝廷任命。

    “见过关将军!”

    国相、国傅及常山国众官吏,看到关羽及其后面持节的张飞,不敢怠慢。

    所有人,全都躬身行礼。

    “国相免礼!”

    关羽翻身下马,扶起常山国国相,而后令徐晃在城外安营扎寨。

    关羽自己,却是带着张飞、贾诩,以及百余亲卫进入城中。

    “常山王何在?”

    关羽环顾四周,始终没有看到常山王,当即出言询问。

    国相、国傅对视一眼,全都苦笑不已。

    “常山王见黄巾势大,又有甘陵王及安平王为前车之鉴,早就带领家眷逃离常山。”

    这件事虽不光彩。

    然而面对关羽询问,两人倒也不敢隐瞒。

    关羽闻言,眉头微皱。

    甘陵王乃清河国封王,安平王乃安平国封王。

    黄巾起义刚刚爆发,这两人就被太平道信徒捉拿,送到张角那里。

    后来,二人被杀掉祭旗。

    两位身份尊贵的王爵,就这样轻易死了,也难怪常山王心中畏惧。

    不过甘陵王及安平王被杀,倒也是咎由自取。

    若非二人压迫百姓过甚,也不至于有此下场。

    “冀州局势如何?”

    关羽暗自叹了口气,再次出言询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