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真的很诡异3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北伐期间,杨度潜心研究帝王之学,望王气浩然生于国民革命军队伍之中,见太祖欣然跪拜,言定天下者非太祖莫属,那时太祖刚而立之年,位立微末行伍,但其见事之准确,令人感慨。自那之后,杨度开始研究g史,并申请加入zg,其介绍人为潘h年,伍豪。
四川乱起,杨度审度华夏上下,觉得有王气者“非袁公莫属”再加之双方本来友好,这杨度便给袁氏定下了“顺势而为,趁势而起”的策略。
这何止不是袁世凯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当然,杨度的“劝进”并不是袁世凯下决心的最终动力。袁之所以能做出与历史表现不一致的行动,客观上是因为有了陈华的出现;再加之四川、南方两个方面的“革命”让清廷比历史上更加难堪,让袁有了勇气“趁势而起”
此外,袁世凯之所以敢将清廷拿下,与英、日等国对袁的支持有密切的关系。历史上,袁与英、日的关系都非常好,在某种意义上,袁就是上述两个列强在华的代理人。既然洋大人都表态了,还有什么不敢做呢。
大人物做事,难就难在是否下决心做,一旦下定了决心,做起事来自然是雷厉风行且有相当把握。
首先命令秘密潜进北京的第4镇新军迅速控制了摄政王载沣等顾命大臣,然后命驻北京的新军第1镇统制何宗莲迅速控制清廷皇宫、各王公大臣家宅;命第2镇、第3镇、第4镇、第5镇、第6镇相关部队,迅速向京城靠拢。
等这些部队全部到达北京控制住要害部位之后,袁世凯开始与清廷谈判,在许足了给清廷王室的好处之后,清廷只得“退位”事实上,当时清廷内的清醒人士已经明白,清廷暂时退不退位当时主要取决于袁世凯的决定,但清廷最终将被赶出紫禁城则是历史的必然。或许,在甲午之后就及时行宪政,清廷也许可以保留他们的超然地位,但现在,说任何可能都已经晚了。
广州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通电,在南方各省引起了强烈反响,已经反正的各省纷纷通电表示祝贺,对孙的提议表示欣慰,而还没有反正的省份也在准备反正“独立”
但是,没过几天,北京也出现了一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这一通电,让各省顿感无所适从。我们该听谁的,是跟着南方走,还是跟着北方走?
南方,是“大义”所在,是革命的大本营所在;难道,北方,就不是“大义”所在?北方,虽然说革命党人的力量较弱,但袁氏一反正,北洋六镇近十万新军一下子就成了最强大的革命力量,难道,我们可以视这股力量而不见吗?
已经拥护南方的人有些后悔,而还没有表态的省份开始观望起来。这一过程,一直从8月下旬持续到9月中旬。当然,在这期间,各省都宣布了独立,因为清廷都没了,还抱着清廷的大腿干啥呢。其中,驻守东北吉林、锦州等地的新军第3镇统制曹锟宣布东北集体反正,自任“东北大都督”
各省在观望之中也在思考着华夏国土上的各派力量,最后,人们似乎心有灵犀一样,几乎同时想到了远在西南腹地的四川,这可是最先“反正”的省份呢,而且,不管各省有多少新军,除却北洋六镇之外,还没有哪一个省敢与四川的军事力量相比。
那么,四川的态度究竟如何呢?
四川的态度,就是陈华的态度;而陈华,原则上是不想参与这些无聊的政治纷争的。陈华之所以首义,一是给清廷致命一击,二是他希望一块地方,以便“安居乐业”绵州太小,难以伸展拳脚,而似乎全国也太大,力有不逮;而四川,刚好符合陈华的需要。
对于南、北对峙以及各省的纷乱,陈华自然是知道的。在四川都督府上,陈华目前也算有了一些幕僚,包括赵尔丰、朱庆澜、蒲殿俊等人,这些人虽然政治主张和想法各异,但在这已经乱纷纷的华夏,他们觉得单纯靠自己,根本无法谋得一席之地,而如果好好地辅佐陈华的话,其他的不敢说,荣华富贵绝对是有保障的。
这些人也算是一时人杰,他们自然看清了,各省力量中,除开袁世凯的北洋之外,以四川的陈华力量最强!再有,在他们与陈华合作的有限时间里,他们感觉到陈华对他们非常尊重,并不干预他们手上的权力,这让他们找到了心理平衡。过去,为朝廷做事,随时准备挨骂、撤职,甚至砍头,但陈华这人态度很好,陈华允许每个人陈述自己的道理,只要有理,只要符合四川的大政,陈华不但不会干涉,还会给予大力支持。这样的上官,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当然是不可想象的,这世界又有谁能想象到陈华是穿越而来的呢,不但是穿越而来,而且是见惯了后世的经济科技以及各种政治制度的。
西元1911年9月5日,陈华在成都接待了北京袁世凯的代表袁克定。对于袁克定,陈华所知不多,只知他是袁世凯的大公子,但架不住有个逆天的阿嘎邛啊。
“袁克定,袁世凯长子,1878年生,年幼时随父历任各地,官至农工商部参议、右丞,在二次革命后,为帝制强力鼓吹者,袁世凯称帝失败后,被其父称之为‘欺父误国’,太祖建国后,任中央文史馆馆员。”
“这是一个典型的公子哥儿!”在见到袁克定前,陈华对其作出了如此评价。
“陈都督,我父一力推翻清廷,居功至伟,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邀请各省代表赴京共商国是。不知什么原因,北京方面一直没收到陈都督的电报?”袁克定见到陈华之后,直接开门见山,兴师问罪。
“大公子有所不知,这四川的事情复杂着呢,古人不是说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后治嘛,我现在就遇到这样的事情,会党、土匪、边民,哪一样是省心的啊。所以,在四川的事情理出个头绪之前,陈华还真的没精力考虑这件事情。不过,我可以告诉大公子的是,我对袁公向来是很钦佩很景仰的,等四川的事情忙过来,我会表态的。”陈华虚虚实实地说道。
(说明:为了情节的需要,最近几章使用了一些资料,这是不得已而为之,但千殇并不是直接照抄,而是作了一定剪缉的。)
ps:朋友们,今日第三更到。根据阅读效果,千殇将在星期一、二、五、六四个日子保持三更,其他时间一律两更。当然,如果本书有推荐又当别论。
北伐期间,杨度潜心研究帝王之学,望王气浩然生于国民革命军队伍之中,见太祖欣然跪拜,言定天下者非太祖莫属,那时太祖刚而立之年,位立微末行伍,但其见事之准确,令人感慨。自那之后,杨度开始研究g史,并申请加入zg,其介绍人为潘h年,伍豪。
四川乱起,杨度审度华夏上下,觉得有王气者“非袁公莫属”再加之双方本来友好,这杨度便给袁氏定下了“顺势而为,趁势而起”的策略。
这何止不是袁世凯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当然,杨度的“劝进”并不是袁世凯下决心的最终动力。袁之所以能做出与历史表现不一致的行动,客观上是因为有了陈华的出现;再加之四川、南方两个方面的“革命”让清廷比历史上更加难堪,让袁有了勇气“趁势而起”
此外,袁世凯之所以敢将清廷拿下,与英、日等国对袁的支持有密切的关系。历史上,袁与英、日的关系都非常好,在某种意义上,袁就是上述两个列强在华的代理人。既然洋大人都表态了,还有什么不敢做呢。
大人物做事,难就难在是否下决心做,一旦下定了决心,做起事来自然是雷厉风行且有相当把握。
首先命令秘密潜进北京的第4镇新军迅速控制了摄政王载沣等顾命大臣,然后命驻北京的新军第1镇统制何宗莲迅速控制清廷皇宫、各王公大臣家宅;命第2镇、第3镇、第4镇、第5镇、第6镇相关部队,迅速向京城靠拢。
等这些部队全部到达北京控制住要害部位之后,袁世凯开始与清廷谈判,在许足了给清廷王室的好处之后,清廷只得“退位”事实上,当时清廷内的清醒人士已经明白,清廷暂时退不退位当时主要取决于袁世凯的决定,但清廷最终将被赶出紫禁城则是历史的必然。或许,在甲午之后就及时行宪政,清廷也许可以保留他们的超然地位,但现在,说任何可能都已经晚了。
广州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通电,在南方各省引起了强烈反响,已经反正的各省纷纷通电表示祝贺,对孙的提议表示欣慰,而还没有反正的省份也在准备反正“独立”
但是,没过几天,北京也出现了一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这一通电,让各省顿感无所适从。我们该听谁的,是跟着南方走,还是跟着北方走?
南方,是“大义”所在,是革命的大本营所在;难道,北方,就不是“大义”所在?北方,虽然说革命党人的力量较弱,但袁氏一反正,北洋六镇近十万新军一下子就成了最强大的革命力量,难道,我们可以视这股力量而不见吗?
已经拥护南方的人有些后悔,而还没有表态的省份开始观望起来。这一过程,一直从8月下旬持续到9月中旬。当然,在这期间,各省都宣布了独立,因为清廷都没了,还抱着清廷的大腿干啥呢。其中,驻守东北吉林、锦州等地的新军第3镇统制曹锟宣布东北集体反正,自任“东北大都督”
各省在观望之中也在思考着华夏国土上的各派力量,最后,人们似乎心有灵犀一样,几乎同时想到了远在西南腹地的四川,这可是最先“反正”的省份呢,而且,不管各省有多少新军,除却北洋六镇之外,还没有哪一个省敢与四川的军事力量相比。
那么,四川的态度究竟如何呢?
四川的态度,就是陈华的态度;而陈华,原则上是不想参与这些无聊的政治纷争的。陈华之所以首义,一是给清廷致命一击,二是他希望一块地方,以便“安居乐业”绵州太小,难以伸展拳脚,而似乎全国也太大,力有不逮;而四川,刚好符合陈华的需要。
对于南、北对峙以及各省的纷乱,陈华自然是知道的。在四川都督府上,陈华目前也算有了一些幕僚,包括赵尔丰、朱庆澜、蒲殿俊等人,这些人虽然政治主张和想法各异,但在这已经乱纷纷的华夏,他们觉得单纯靠自己,根本无法谋得一席之地,而如果好好地辅佐陈华的话,其他的不敢说,荣华富贵绝对是有保障的。
这些人也算是一时人杰,他们自然看清了,各省力量中,除开袁世凯的北洋之外,以四川的陈华力量最强!再有,在他们与陈华合作的有限时间里,他们感觉到陈华对他们非常尊重,并不干预他们手上的权力,这让他们找到了心理平衡。过去,为朝廷做事,随时准备挨骂、撤职,甚至砍头,但陈华这人态度很好,陈华允许每个人陈述自己的道理,只要有理,只要符合四川的大政,陈华不但不会干涉,还会给予大力支持。这样的上官,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当然是不可想象的,这世界又有谁能想象到陈华是穿越而来的呢,不但是穿越而来,而且是见惯了后世的经济科技以及各种政治制度的。
西元1911年9月5日,陈华在成都接待了北京袁世凯的代表袁克定。对于袁克定,陈华所知不多,只知他是袁世凯的大公子,但架不住有个逆天的阿嘎邛啊。
“袁克定,袁世凯长子,1878年生,年幼时随父历任各地,官至农工商部参议、右丞,在二次革命后,为帝制强力鼓吹者,袁世凯称帝失败后,被其父称之为‘欺父误国’,太祖建国后,任中央文史馆馆员。”
“这是一个典型的公子哥儿!”在见到袁克定前,陈华对其作出了如此评价。
“陈都督,我父一力推翻清廷,居功至伟,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邀请各省代表赴京共商国是。不知什么原因,北京方面一直没收到陈都督的电报?”袁克定见到陈华之后,直接开门见山,兴师问罪。
“大公子有所不知,这四川的事情复杂着呢,古人不是说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后治嘛,我现在就遇到这样的事情,会党、土匪、边民,哪一样是省心的啊。所以,在四川的事情理出个头绪之前,陈华还真的没精力考虑这件事情。不过,我可以告诉大公子的是,我对袁公向来是很钦佩很景仰的,等四川的事情忙过来,我会表态的。”陈华虚虚实实地说道。
(说明:为了情节的需要,最近几章使用了一些资料,这是不得已而为之,但千殇并不是直接照抄,而是作了一定剪缉的。)
ps:朋友们,今日第三更到。根据阅读效果,千殇将在星期一、二、五、六四个日子保持三更,其他时间一律两更。当然,如果本书有推荐又当别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