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4章知遇之恩
推荐阅读:覆雨翻云风流传、特种兵学校密事、那一汪肥水的流淌、我们夫凄这些年、我和30岁女王的故事、我的地下情人、曰本皇后被奷记、异地夫凄、香火、优衣库真相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孙和一拍胸脯“丁大人放心,一切尽包在奴婢身上。”“那枪药呢?硫黄、硝石可都贮在广积库,那儿和戊字库一般,可也是工部的人”孙和奸笑一声。
“丁大人您就宽心吧,咱大明几时缺过硝石啊,山陕、湖广、河南、四川尽多石硫磺,硝石等物皆是官卖,私自煎硝的都治以重罪,没有地方抚院兵道开具的商引,商贩无法完税贩运,只消奴婢这里出个条子,不管是山西产的盐硝,还是山东产的土硝,便是四川也会有人源源不断的把货送来,奴婢只担心神机营的军卒打不完呐”
丁寿这才算放了心“四川远在西南,道阻且长,还有人受这个辛苦?”“那可不,一年几十万斤的产出,地方上吃不下嘛。”“哦?巴蜀之地还真是物产丰隆,名不虚传。”丁寿随口道。
孙和道:“自古硝出陇道,剑州江油便恰在阴平道上,硝石蕴藏,出产丰富,也不足为奇。”阴平古道?江油?丁寿努力将这些地名与脑中的职方司地图对应,霍然一惊“那江油可是接邻龙州?!”
丁府门前迎来送往的吊客不断,不知道的还以为这宅门里什么贵人往生,只有丁府中人自己晓得,纯是自家老爷狗拿耗子主动揽上门的丧事。
“不是说陆郊在京中没什么亲友吗,怎地每天从早到晚丧客都没断过?”丁府门外,戴若水望着来来去去的吊客,甚是奇怪。
“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陆郊下狱的当口自没什么亲朋好友,可如今复了功名,那些同年故旧还不过来慰藉一番,岂不失了礼数!”
丁寿一脸铁青瞅着往来人群,冷笑道:“何况陆门还出了个清门烈妇,不闹得人尽皆知,如何对得起一番苦心!”
“颜氏就在后院住着,前边这样大张旗鼓地给她办丧事,她也不忌讳一二”戴若水嘟着樱唇,搞不清这些人的古怪心思。“心都死了,还忌讳这个!”
丁寿一声嗤笑“听闻自己一死还能给陆家与儿子挣得清誉声名,她唯有苦笑罢了”“可怜人,荒唐事”戴若水螓首轻摇,惋惜道:“她如今心丧若死,岂不成了徒具形骸的行尸走肉?”
“也未必全就心死,听人说她夜半常到陆郊窗下徘徊,少有的几次对谈先生开口,也是问她儿子若伤心过度,可会留下隐忧之类”丁寿无奈叹了口气。
“灵堂摆在这里,她自然就静不下心,小淫贼,这出闹剧还要到什么时候?”“三日停丧已过,朝廷追赠赐额也都下来了,明儿就让他滚蛋!”丁寿成天看着自家府里的灵棚也觉碍眼。
“唉!”戴若水触景伤情,少有的多愁善感“女人守寡真是不易,小淫贼,你要引以为鉴,以后莫要干这混账事了。”丁寿黑着脸道:“放心,我想出了个釜底抽薪的主意,今后再想糊涂也没机会了”
刘瑾端坐榻上,目光从在座几位阁臣面上掠过“今儿请几位大人来,是有一建白,烦请几位阁老票旨。”
李东阳等人面面相觑,往日一应章奏刘瑾均可任意批答,几人也不过是做做样子,哪还有可辩驳余地,今日怎地这大太监突然转了性子,客套了起来。
焦芳率先道:“内相革除旧弊,刚正英明,所陈之事均是忧国恤民之见,我等自无不可。”“焦阁老客气了”刘瑾哈哈一笑,众人才要跟着附和几声。
却见那刘瑾笑容忽地一敛,几人不禁心头一跳,不晓得又是何等严苛之法将要推行。“诏令:民间寡妇尽嫁。家有亲停丧未葬者,尽焚之。”刘府花厅,张彩坐立不安,焦灼地在厅内来回踱步。
“小同乡,一大早急着寻咱家,可是有何要事?”刘瑾缓带轻袍,从后堂绕出。“见过公公。”张彩急揖了一礼,不待刘瑾坐定便忙道:“学生闻得一旨新诏,风传乃公公授意,未知真假,特来请公公明示。”
“你是说令民间寡妇嫁人及停丧不葬者尽焚的那个?”得到张彩确认,刘瑾点头“确是出自咱家授意。”
“学生愚钝,公公以往变革之法皆是为除旧弊、宽解民力的国之大计,不知何以忽生此念?”张彩攒眉不解。
“妇人孀居不易,太祖高皇帝也屡有法令鼓励丧夫军妇嫁人,惜哉时至今日,仍有道学腐儒囿于门第礼法,强迫妇人守节,不近人情。
至于民间停丧不葬,陋习深远,不独人情,更逆天理,似此等弊俗陋习,咱家早有矫枉之意,恰巧有人建言,咱家自然欣然采纳,怎么,你莫非觉得此令有何不妥?”
刘瑾和盘托出,并无隐瞒。张彩略一犹豫,还是直言道:“学生以为确有不当之处。”“哦?你倒说说看。”刘瑾并未动怒,而是说笑道:“若是那些礼义廉耻的老生常谈则大可不必,咱家听得厌了。”
“公公非常之人,学生也不敢以寻常之理度之,”张彩深吸口气,正色道:“公公可知此令一出都门,便京师哄然?”
“那又如何?咱家推行之令,几时不是天下震动骚然,看不顺眼的人多了,咱家何惧之有!”刘瑾冷笑,不以为然。
“公公力排众议,推行新政,所思所为只为大明江山社稷,学生钦佩之至,然而公公昔日之令,攸关者多是官绅权豪,而此令一行,缙绅黎庶莫不切身,不可不慎之又慎。”
张彩顿了一顿,见刘瑾一派置若罔闻的神情,又道:“且法令之行,也未必能如公公本意。”
“哦?”张彩后半句果真引起刘瑾关注,庞眉微扬“说说看。”张彩躬身抱拳,侃侃道:“民间迫孀妇守节者甚多不假,此皆朱子理学根深蒂固,流传甚广之故,非法令所能强行矫正,便是高皇帝昔年诏令,也仅听其亲者之愿,非为强制。”
刘瑾一声嗤笑,嘴角带着些许嘲弄“升斗小民也就罢了,那些所谓耕读诗礼之家,恨不得家中所有女人都建起一座贞节牌坊,以来光耀门楣,家风传世,岂会真个顾及女子感受,任她们择夫改嫁!”
“公公所言极是,既然那些世家大族如此看重妇人名节,岂会容许新法坏其门风家规,学生斗胆妄揣,此令大行天下之时,地方请奏贞烈的陈表题本便将如潮涌至”
刘瑾悚然动容“你是说他们会强令家中孀妇殉节?!”“节妇既不可守,为保家风清誉不堕,又何妨更进一步!”张彩理所当然道。
刘瑾嘿然,他晓得张彩所言不假,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的读书种子们当真会做得出来,在那些人眼中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为了丁点儿虚名,女人性命又值得什么。“况且除却遭迫守节妇人,亦有众多女子是发自本心,感怀夫妻情深而自愿守节,此令又教她们情何以堪!”张彩喟然长叹。
“继续。”刘瑾淡淡道。见刘瑾并未动怒,张彩稍稍安心,又道:“至于停丧不葬,非只国朝,历朝历代屡见不鲜,朝廷也早有禁令,依照大明律法,有丧之家,若惑于风水,及托故停柩在家,经年暴露不葬者,杖八十,比之前代犹有过之”
“民不遵官不究,一纸空文,徒具摆设而已。”刘瑾对此嗤之以鼻。“公公明鉴,然民为何不畏法令?官又为何不依律严究?无非法不责众,天下不葬者多矣,官府势不能一一追究治罪,使得律例几同虚文。”“小同乡若是担忧咱家之法有人会虚以应对,可谓多此一举。”
刘瑾唇角带笑,神情阴冷。“学生晓得公公手腕,不敢作此杞人之忧,只是有些贫寒之家,非是惑于风水。
而是拘于财力,才暂不使骨肉至亲妥善安葬,倘官府迫之甚紧,或许会使得此等人家将亲人草草举葬,掩诸沟壑”
张彩为了增添说服,还援引一例“蒙元之时福建福宁州严停丧不葬之禁,贫寒者畏令,将棺柩悉数焚之,弃置荒野,蒙元殷鉴不远,公公不可不察”
刘瑾低头踱步,沉思不语,张彩紧随其后,继续进言“民间常谓入土为安,更有人认为与其火葬,毋宁停柩暴露,骨暴犹得全其躯。
而火焚只存躯一掬,公公如力行此策,学生忧心,此举非但有伤孝子之心,恐还会引得民怨沸腾,不利公公新政推行”这一句话确是切中要害,刘瑾霍然抬头,沉声道:“那依你之见呢?”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强以法令推行恐会惊扰百姓,适得其反,学生以为移风易俗,宜缓不宜急,与其大刀阔斧,雷厉风行,不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怎么个润法?”刘瑾扬眉问道。
“学生还有一例援引,江西人俗好阴阳家言,甚有数十年不葬者,邵国宝弘治中提学江西,令士子不葬亲者不得与试,于是民间相率举葬者数以千计”
张彩久官吏部,对两朝官员履历如数家珍。听张彩所举邵宝事例,刘瑾闻弦歌而知雅意“你是说停丧不葬者不得仕进?”
张恕颔首道:“如公公所言,停丧不葬,不合礼法,且大伤天和,周公所以成周家忠厚之俗,亦惟丧祭之重而已,丧祭之事关乎天下治乱,一意孤行者非但罔顾孝子之痛,更为名教罪人,所谓愚民可恕,士林可羞,此等悖礼坏名之人如何能在朝为官!”
“那庶民百姓呢,便听之任之?”“士为四民之首,一方之望,巨室倡其端,学子明其理,只要他们以身作则,自能引导百姓厚人伦、美风俗,潜移默化,停葬之风庶几可惩!”刘瑾微微点头“言之有理。”
得了刘瑾认可,张彩心头忧虑暂消,自矜道:“至于变改民间守节之风,学生以为更是操切不得。
其实公公往日将有司举奏贞妇的请讨一概封驳,便可谓立意深远,苦守数十年却得不到朝廷嘉勉,反要白养那妇人终身,一些人家自会盘算其中利弊得失,十数年下来,那强迫孀妇守节之风自可逐渐消退,可收”润物无声“之效。”
“十数年啊,咱家能等到那一天么”刘瑾一声轻叹,苦笑自语。“公公?”张彩莫名其妙,朝中谁看不出以当今皇帝对刘瑾之宠信,只要正德当朝一日,刘瑾便威权不倒,如今小皇帝春秋鼎盛,刘太监身体硬朗,怎会生出此等迟暮之叹。
“无妨,你继续说。”转瞬间刘瑾已恢复往日从容,张彩几乎以为方才只是一时错觉。“公公如今之计,便是即刻废除此令,并治倡言者别有用心之罪,堵天下悠悠之口。”“嗯?”刘瑾眉峰一扬,两道厉芒如电射出。
刘瑾权倾天下,目光如炬,张彩立时心头一跳,不敢直视,垂首道:“学生受公公知遇之恩,自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朝令夕改乃当国者大忌。
但兹事体大,又不可不行,不如罪其一人,对外只称公公受妖言蛊惑,闻过则改,向天下展示公公本意只是为国为民一腔赤诚公心”“若咱家这次的本意是出于私心呢?”刘瑾突然不阴不阳地接了一句。
“啊?”张彩瞠目结舌,竟无言以对“罢了,小同乡且请回,你的话咱家再斟酌一二。”刘瑾轻轻挥手。
“学生告退。”该说的话都已说尽,至于采纳与否也非是张彩能掌控,行了一礼便即退下,出厅时与白少川擦身而过。“公公,顺德府有急报传来。”白少川双手奉上一纸信笺。
刘瑾拆开一看,勃然变色,重重一拍榻上矮几“该死!”
孙和一拍胸脯“丁大人放心,一切尽包在奴婢身上。”“那枪药呢?硫黄、硝石可都贮在广积库,那儿和戊字库一般,可也是工部的人”孙和奸笑一声。
“丁大人您就宽心吧,咱大明几时缺过硝石啊,山陕、湖广、河南、四川尽多石硫磺,硝石等物皆是官卖,私自煎硝的都治以重罪,没有地方抚院兵道开具的商引,商贩无法完税贩运,只消奴婢这里出个条子,不管是山西产的盐硝,还是山东产的土硝,便是四川也会有人源源不断的把货送来,奴婢只担心神机营的军卒打不完呐”
丁寿这才算放了心“四川远在西南,道阻且长,还有人受这个辛苦?”“那可不,一年几十万斤的产出,地方上吃不下嘛。”“哦?巴蜀之地还真是物产丰隆,名不虚传。”丁寿随口道。
孙和道:“自古硝出陇道,剑州江油便恰在阴平道上,硝石蕴藏,出产丰富,也不足为奇。”阴平古道?江油?丁寿努力将这些地名与脑中的职方司地图对应,霍然一惊“那江油可是接邻龙州?!”
丁府门前迎来送往的吊客不断,不知道的还以为这宅门里什么贵人往生,只有丁府中人自己晓得,纯是自家老爷狗拿耗子主动揽上门的丧事。
“不是说陆郊在京中没什么亲友吗,怎地每天从早到晚丧客都没断过?”丁府门外,戴若水望着来来去去的吊客,甚是奇怪。
“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陆郊下狱的当口自没什么亲朋好友,可如今复了功名,那些同年故旧还不过来慰藉一番,岂不失了礼数!”
丁寿一脸铁青瞅着往来人群,冷笑道:“何况陆门还出了个清门烈妇,不闹得人尽皆知,如何对得起一番苦心!”
“颜氏就在后院住着,前边这样大张旗鼓地给她办丧事,她也不忌讳一二”戴若水嘟着樱唇,搞不清这些人的古怪心思。“心都死了,还忌讳这个!”
丁寿一声嗤笑“听闻自己一死还能给陆家与儿子挣得清誉声名,她唯有苦笑罢了”“可怜人,荒唐事”戴若水螓首轻摇,惋惜道:“她如今心丧若死,岂不成了徒具形骸的行尸走肉?”
“也未必全就心死,听人说她夜半常到陆郊窗下徘徊,少有的几次对谈先生开口,也是问她儿子若伤心过度,可会留下隐忧之类”丁寿无奈叹了口气。
“灵堂摆在这里,她自然就静不下心,小淫贼,这出闹剧还要到什么时候?”“三日停丧已过,朝廷追赠赐额也都下来了,明儿就让他滚蛋!”丁寿成天看着自家府里的灵棚也觉碍眼。
“唉!”戴若水触景伤情,少有的多愁善感“女人守寡真是不易,小淫贼,你要引以为鉴,以后莫要干这混账事了。”丁寿黑着脸道:“放心,我想出了个釜底抽薪的主意,今后再想糊涂也没机会了”
刘瑾端坐榻上,目光从在座几位阁臣面上掠过“今儿请几位大人来,是有一建白,烦请几位阁老票旨。”
李东阳等人面面相觑,往日一应章奏刘瑾均可任意批答,几人也不过是做做样子,哪还有可辩驳余地,今日怎地这大太监突然转了性子,客套了起来。
焦芳率先道:“内相革除旧弊,刚正英明,所陈之事均是忧国恤民之见,我等自无不可。”“焦阁老客气了”刘瑾哈哈一笑,众人才要跟着附和几声。
却见那刘瑾笑容忽地一敛,几人不禁心头一跳,不晓得又是何等严苛之法将要推行。“诏令:民间寡妇尽嫁。家有亲停丧未葬者,尽焚之。”刘府花厅,张彩坐立不安,焦灼地在厅内来回踱步。
“小同乡,一大早急着寻咱家,可是有何要事?”刘瑾缓带轻袍,从后堂绕出。“见过公公。”张彩急揖了一礼,不待刘瑾坐定便忙道:“学生闻得一旨新诏,风传乃公公授意,未知真假,特来请公公明示。”
“你是说令民间寡妇嫁人及停丧不葬者尽焚的那个?”得到张彩确认,刘瑾点头“确是出自咱家授意。”
“学生愚钝,公公以往变革之法皆是为除旧弊、宽解民力的国之大计,不知何以忽生此念?”张彩攒眉不解。
“妇人孀居不易,太祖高皇帝也屡有法令鼓励丧夫军妇嫁人,惜哉时至今日,仍有道学腐儒囿于门第礼法,强迫妇人守节,不近人情。
至于民间停丧不葬,陋习深远,不独人情,更逆天理,似此等弊俗陋习,咱家早有矫枉之意,恰巧有人建言,咱家自然欣然采纳,怎么,你莫非觉得此令有何不妥?”
刘瑾和盘托出,并无隐瞒。张彩略一犹豫,还是直言道:“学生以为确有不当之处。”“哦?你倒说说看。”刘瑾并未动怒,而是说笑道:“若是那些礼义廉耻的老生常谈则大可不必,咱家听得厌了。”
“公公非常之人,学生也不敢以寻常之理度之,”张彩深吸口气,正色道:“公公可知此令一出都门,便京师哄然?”
“那又如何?咱家推行之令,几时不是天下震动骚然,看不顺眼的人多了,咱家何惧之有!”刘瑾冷笑,不以为然。
“公公力排众议,推行新政,所思所为只为大明江山社稷,学生钦佩之至,然而公公昔日之令,攸关者多是官绅权豪,而此令一行,缙绅黎庶莫不切身,不可不慎之又慎。”
张彩顿了一顿,见刘瑾一派置若罔闻的神情,又道:“且法令之行,也未必能如公公本意。”
“哦?”张彩后半句果真引起刘瑾关注,庞眉微扬“说说看。”张彩躬身抱拳,侃侃道:“民间迫孀妇守节者甚多不假,此皆朱子理学根深蒂固,流传甚广之故,非法令所能强行矫正,便是高皇帝昔年诏令,也仅听其亲者之愿,非为强制。”
刘瑾一声嗤笑,嘴角带着些许嘲弄“升斗小民也就罢了,那些所谓耕读诗礼之家,恨不得家中所有女人都建起一座贞节牌坊,以来光耀门楣,家风传世,岂会真个顾及女子感受,任她们择夫改嫁!”
“公公所言极是,既然那些世家大族如此看重妇人名节,岂会容许新法坏其门风家规,学生斗胆妄揣,此令大行天下之时,地方请奏贞烈的陈表题本便将如潮涌至”
刘瑾悚然动容“你是说他们会强令家中孀妇殉节?!”“节妇既不可守,为保家风清誉不堕,又何妨更进一步!”张彩理所当然道。
刘瑾嘿然,他晓得张彩所言不假,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的读书种子们当真会做得出来,在那些人眼中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为了丁点儿虚名,女人性命又值得什么。“况且除却遭迫守节妇人,亦有众多女子是发自本心,感怀夫妻情深而自愿守节,此令又教她们情何以堪!”张彩喟然长叹。
“继续。”刘瑾淡淡道。见刘瑾并未动怒,张彩稍稍安心,又道:“至于停丧不葬,非只国朝,历朝历代屡见不鲜,朝廷也早有禁令,依照大明律法,有丧之家,若惑于风水,及托故停柩在家,经年暴露不葬者,杖八十,比之前代犹有过之”
“民不遵官不究,一纸空文,徒具摆设而已。”刘瑾对此嗤之以鼻。“公公明鉴,然民为何不畏法令?官又为何不依律严究?无非法不责众,天下不葬者多矣,官府势不能一一追究治罪,使得律例几同虚文。”“小同乡若是担忧咱家之法有人会虚以应对,可谓多此一举。”
刘瑾唇角带笑,神情阴冷。“学生晓得公公手腕,不敢作此杞人之忧,只是有些贫寒之家,非是惑于风水。
而是拘于财力,才暂不使骨肉至亲妥善安葬,倘官府迫之甚紧,或许会使得此等人家将亲人草草举葬,掩诸沟壑”
张彩为了增添说服,还援引一例“蒙元之时福建福宁州严停丧不葬之禁,贫寒者畏令,将棺柩悉数焚之,弃置荒野,蒙元殷鉴不远,公公不可不察”
刘瑾低头踱步,沉思不语,张彩紧随其后,继续进言“民间常谓入土为安,更有人认为与其火葬,毋宁停柩暴露,骨暴犹得全其躯。
而火焚只存躯一掬,公公如力行此策,学生忧心,此举非但有伤孝子之心,恐还会引得民怨沸腾,不利公公新政推行”这一句话确是切中要害,刘瑾霍然抬头,沉声道:“那依你之见呢?”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强以法令推行恐会惊扰百姓,适得其反,学生以为移风易俗,宜缓不宜急,与其大刀阔斧,雷厉风行,不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怎么个润法?”刘瑾扬眉问道。
“学生还有一例援引,江西人俗好阴阳家言,甚有数十年不葬者,邵国宝弘治中提学江西,令士子不葬亲者不得与试,于是民间相率举葬者数以千计”
张彩久官吏部,对两朝官员履历如数家珍。听张彩所举邵宝事例,刘瑾闻弦歌而知雅意“你是说停丧不葬者不得仕进?”
张恕颔首道:“如公公所言,停丧不葬,不合礼法,且大伤天和,周公所以成周家忠厚之俗,亦惟丧祭之重而已,丧祭之事关乎天下治乱,一意孤行者非但罔顾孝子之痛,更为名教罪人,所谓愚民可恕,士林可羞,此等悖礼坏名之人如何能在朝为官!”
“那庶民百姓呢,便听之任之?”“士为四民之首,一方之望,巨室倡其端,学子明其理,只要他们以身作则,自能引导百姓厚人伦、美风俗,潜移默化,停葬之风庶几可惩!”刘瑾微微点头“言之有理。”
得了刘瑾认可,张彩心头忧虑暂消,自矜道:“至于变改民间守节之风,学生以为更是操切不得。
其实公公往日将有司举奏贞妇的请讨一概封驳,便可谓立意深远,苦守数十年却得不到朝廷嘉勉,反要白养那妇人终身,一些人家自会盘算其中利弊得失,十数年下来,那强迫孀妇守节之风自可逐渐消退,可收”润物无声“之效。”
“十数年啊,咱家能等到那一天么”刘瑾一声轻叹,苦笑自语。“公公?”张彩莫名其妙,朝中谁看不出以当今皇帝对刘瑾之宠信,只要正德当朝一日,刘瑾便威权不倒,如今小皇帝春秋鼎盛,刘太监身体硬朗,怎会生出此等迟暮之叹。
“无妨,你继续说。”转瞬间刘瑾已恢复往日从容,张彩几乎以为方才只是一时错觉。“公公如今之计,便是即刻废除此令,并治倡言者别有用心之罪,堵天下悠悠之口。”“嗯?”刘瑾眉峰一扬,两道厉芒如电射出。
刘瑾权倾天下,目光如炬,张彩立时心头一跳,不敢直视,垂首道:“学生受公公知遇之恩,自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朝令夕改乃当国者大忌。
但兹事体大,又不可不行,不如罪其一人,对外只称公公受妖言蛊惑,闻过则改,向天下展示公公本意只是为国为民一腔赤诚公心”“若咱家这次的本意是出于私心呢?”刘瑾突然不阴不阳地接了一句。
“啊?”张彩瞠目结舌,竟无言以对“罢了,小同乡且请回,你的话咱家再斟酌一二。”刘瑾轻轻挥手。
“学生告退。”该说的话都已说尽,至于采纳与否也非是张彩能掌控,行了一礼便即退下,出厅时与白少川擦身而过。“公公,顺德府有急报传来。”白少川双手奉上一纸信笺。
刘瑾拆开一看,勃然变色,重重一拍榻上矮几“该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