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一为逐鹿皇子动心机挑边衅西蒙燃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八王爷胤禩进宫试探皇上挨了训斥,老十四又放刁撒野,激怒了康熙。康熙怒不可遏,拔剑出鞘,逼向了老十四。胤祯急忙上前,抱住了廉熙的腿、哭着喊道:“皇阿玛息怒,不可如此呀!”
在一旁的大臣和侍卫、太监们全都慌了手脚,只有方苞还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冲着胤礻题喊了一声:“十四爷,小受大走,还不快跑!”老十四一听这活,撩开长腿,飞也似地跑出去了。
什么叫“小受大走”啊?这是封建社会里一条不成文的规矩。说是在老子责罚儿子时,小的惩罚,打一顿,骂几句,儿子要乖乖儿地承受;大的惩罚,杀头砍脑袋,就得赶快逃走。不是为自己,而是维护父亲的名声,别让人家说他不仁慈,落个杀儿子的骂名。这就叫“小受大走”
方苞这一招还真灵。如今,老八晕倒在地,老十四又跑了,康熙的气竟没有地方发作了。突然,他扔剑在地,仰天长叹:“伍先生,你现在哪里?你来教教龙儿,我该怎么办呢”
众大臣见皇上如此伤心,连忙过来把他扶到里间暖阁里躺下,又派人去传太医,传参汤,忙了个不亦乐乎。老四趁这机会,让几个太监把老八胤禩抬回府去。等他走进里间时,张廷玉还在劝说皇上:
:“主子,请多多保重龙体。其实,今天这事,都是话赶话,一句句逼出来的。八爷、十四爷他们并不是那么不懂事儿,主子最清楚。奴才说句不该说的话,皇上气病了,万一有个好歹,可叫奴才们指靠谁呢?”
胤祯也连忙凑上来说:“皇阿玛,张大人说的全是至理,儿臣听了心里也很难过。皇阿玛得自己保重啊!八弟、十四弟都有自己的难处,求皇阿玛宽容他们一些吧。”
康熙已经平静下来了:“老四,廷玉,他们的心朕清楚,不要再劝了。朕今天并非要杀老十四,是借他出气的。朕气的是老八。这个孩子居心如此险恶,令人寒心哪!他如今已是爪牙锋利,羽翼丰满,盘根错节,一呼百应了。阴险如此,朕怎能不触目惊心呢。老四,你素来诚实孝顺,朕很喜欢你这一点。可是,你办事过于刚强,不避仇冤,这一点可不如老八呀!”
胤祯含泪答道:“父皇放心,儿臣记下了。我能改。”
康熙挣扎着坐起身来,招呼把马齐叫到炕边,有气无力地说::“朕的身子越来越不行了,很多事顾不过来。这些天朕常想,说不定有一天,有人会称兵宫闹,逼着朕让位。朕料想,他们拥立的新皇帝,必然是老八。所以朕不能不做点防备。京师的驻军和各省的总督、将军们,都要调换一下。京师嘛,调兵不调官;外省则调官不调兵。马齐,你拟个条陈来,让朕再斟酌一下。”
马齐连忙答应一声:“扎。奴才遵旨办理。不过,适才主子说的,似乎太严重了。八阿哥有不是,但奴才以为他还不至于称兵作乱。”
康熙一阵冷笑:“嘿嘿你们不要太天真了。老八这人,阴险的程度比胤礽大着百倍。我告诉你们,真有那一天的话,你们也不要当什么忠臣孝子,朕也不会去当那受人摆布的太上皇。朕将仰药自裁,含笑而死,去见列祖列宗去。”
康熙说到这里,早已泣不成声了。众人连忙又是一阵劝说,好不容易才使这位老皇上的心境平静了下来。就在这时,侍卫张五哥走进来请旨,说三阿哥胤祉带着所有的皇子,递牌子要进宫请安,十四阿哥也要求进宫请罪。康熙皱着眉头说:“让他们跪着吧,朕一个也不见!”
方苞微笑着上来劝道:“万岁,父子之间有什么大不了的冤仇呢。让他们进来,教训一番也就是了。”
康熙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说:“唉,方苞啊!依你,叫他们来吧。”
老三胤祉带着兄弟们来了,齐齐刷刷地跪了一地。有请安的,有谢罪的,有劝解的,有安慰的。老十四哭得一把鼻子一把泪,说自己粗鲁无知,犯了混,气着了父皇,求父皇重重治罪。康熙心中虽然清楚,这些都不过是来做样子的,可是,他们毕竟还是自己的儿子啊!他老泪纵横地挣扎起来,苦口婆心地从古讲到今,从孝道讲到臣道,从百姓讲到社稷,说得嘴干舌燥。可是,这些儿子们又有几个听得进去呢。康熙最后说:“朕心意已决,不再册立太子了。将来,谁是江山的继承人,你们等着听朕的遗诏吧。”这句话,趴在地上的儿子们全听清了。他们在心里惦算着,老人家这关子,卖的可真够大的了。听遗诏,谁知道您的遗诏在何年何月才能发布呢!
四爷胤祯不在这群皇子中间。他正在外屋和太医切磋药方呢。可是,父皇的话,他却听见了。今天老八、老十四受到严厉训斥的事,使他更清楚地意识到,邬先生的话,确实是至理名言。“逐是不逐”老八、老十四要争、要抢,落了个什么下场呢?回想今天,自己几次受到父皇的夸奖,他更觉得“不逐是逐”的重要,他的信心,似乎是更坚定了。
胤祯的想法没错儿,这事也真让邬思明给说着了。逐鹿中原。争夺皇位确实是大有学问、大有文章的。光有野心,会耍计谋,没有高瞻远瞩的气魄,没有安如泰山的沉稳还真不行!就拿太子两次被废的事说吧。第一次,皇上废了太子,老大跃跃欲试,锋芒毕露,结果被囚禁了。老三心机算尽,派门下谋士四处活动,遭到了训斥。老八呢,见众大臣一致推荐自己,利令智昏,差一点被锁拿问罪。只有四爷胤祯得了个“孝顺儿子”的美名。第二次太子被废,老八别出心裁,装病在家,后来,又千方百计地试探皇上的心意,机关算尽,还是没有好下场。这正好应了邬思明的活“逐是不逐”你追得越上劲儿,出尖儿了,就有人掐。可是,那位冒犯了皇上的十四爷,刚才还气势汹汹地故意气皇上,一会儿功夫,怎么又痛哭流涕地请罪来了呢?朋友!你可能还记得,第一次废太子时,八阿哥遭到了严厉申斥,也是这位十四爷,在皇上面前放胆直言,气得皇上要拔剑杀他。这次他又故伎重演,还是差点被父皇杀了,他怎么不接受教训呢?这位十四爷心眼多着呢!他早看透了,父皇康熙一生精明要强,老人家最看不上的,是奴颜卑膝、俯首帖耳的窝囊废;最恨的,是言行不一、两面三刀的阴谋家;最喜欢的,是敢说敢当、敢做敢为的大丈夫;最疼爱的,是豪爽正直、舍身取义的血性男儿。在老八两次倒霉的时候,老十四敢于挺身而出,冒着杀头的危险替八哥说话,这本身既显出了自己天不怕、地不怕的本色,也是出自兄弟手足的骨肉至情。他心里很清楚,康熙再恼、再恨,也不会真杀他的。可是,这一回,他的目的和上次不同了。他既要保八哥,气皇上,还要给自己留条后路。现在,老大、老二、老三、老八、老十三全倒了,能在父皇面前说上话的,只有四哥他们俩了。自己执掌兵部,军权在握,一旦边疆有事,就能统领十万大军。到那时,凭他的文才武略,抢个皇位,还不是易如反掌吗?所以,这次他保八哥是做样子的。眼下,八哥在朝中势力最大,自己又是阿哥党的人,不能对八哥见死不救。他气皇上倒是真心。老人家早一天死,我就能早一天登基。可是,老十四也不傻,眼下,皇上还掌握着至高无上的权力,真把老人家惹恼了,一道旨意下来,也给他来个“高墙圈禁”那不全完了吗?所以,跑出宫门,躲过那一剑之后,他立刻又变了副嘴脸,诚惶诚恐地进宫,痛哭流涕地请罪,果然,再一次地得到了老皇上的宽恕。老十四的心也放下了。
现在好了,皇上放鹿中原,任皇子们去追逐,越是追得急的,越是倒霉得快。到如今,能稳稳当当办事的,只剩下老四、老十四这一母同胞的哥俩了。吏部、刑部、户部等这一大摊子民政上的事,由老四管着。军事、河运,则由老十四管着。哥俩标着劲儿地干,都想落个好名声。这一来,康熙皇上省心了,朝廷上下也平静了。不知不觉中,已经到了康熙五十六年的夏天了。
京城的事平静了,边疆的事却越闹越大。西蒙古的阿拉布坦部落和西藏之间的摩擦愈演愈烈。这中间,有政治上的原因,也有宗教上的纠葛。阿拉布坦率军长驱直入,攻进了拉萨城,杀了藏王,囚禁了达赖喇嘛。这一下,事儿闹大了,康熙皇上不能不管了,便派了两支军马分兵进剿。哪知,这些带兵的将军,多少年没打过仗了,既不懂兵法战阵,也不熟山川形势,中了阿拉布坦的诱敌深入之计,被困在喀喇乌苏河岸。内无粮草,外无援军,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六万大军,竟然全军覆没了!
紧急军报传到北京,举朝皆惊。这是康熙即位五十七年来从没有过的大败仗。皇上知道了该怎么说呢?新任兵部尚书鄂尔泰不敢擅自处理,也不敢有片刻耽搁,揣了这份告急奏章,飞马去畅春园见驾。可是,他来得不是时候,被门口的太监挡驾了:“大人请稍候,皇上正在进午膳呢。”
鄂尔泰急了:“哟,那可不行。我这儿有十万火急的事,要立刻奏明皇上。”鄂尔泰知道这些太监的毛病,一边说,一边摸腰包。却不料,今个出门儿太急,竟没带银子。他只好苦苦央求:
:“公公,我是兵部尚书,确实有急事得立刻叩见皇上。请公公通融一下,赶明儿,下官有点敬意拿来给公公道乏。”
那太监一听,嗬,嘴上说得倒甜,孝敬银子却明天才能给呢。得了吧,赶明儿我还不一定见着你呢。他把脸一仰:
:“哦,原来是兵部尚书大人,失敬了。不过,您是兵部尚书,我可不是兵部的司官。您手中权力再大,也管不住这畅春园。明说吧,就是亲王来了,在皇上用膳的时候,也得在外面候着,这是规矩!”
巧了!这太监的话还没落音,一乘杏黄大轿来到了园门口。轿帘一掀,四爷胤祯下了大轿。他听到这边吵吵闹闹的,便倒背着手走过来问道:“你们这是吵什么呀?”
兵部尚书鄂尔泰见救星来了,连忙赶过来请安,顺手把那封告急文书呈了上去说:“四爷请看,这事儿能耽误吗?他们却不让我进去见驾。”
老四接过来一看,脸都变色了。他正要发作,那个太监精明,也赶紧过来请安了:“四爷明鉴,内务府前几天传下话来,说皇上年事已高,龙体欠安。在皇上睡觉或者用膳的时候,任谁都不准进见。奴才不敢做主,就是四爷您老,恐怕也得在这里等一会儿”
四爷阴沉着脸打断了太监的啰嗦:“哦?有这事儿吗?你是新来的吧,老家是哪里人哪,叫什么名字?”
“回四爷,奴才是新补进来的,保定人,叫秦狗儿。”
四爷微微一笑又问:“嗯,你原来就姓秦叫秦狗吗?”
“回四爷,小的在家里姓胡”
这太监一句话尚未说完,四爷已经抡起胳膊“叭”的一耳光打在他的脸上:“混账奴才,知道皇上为什么要让你改姓秦吗?竖起你的狗耳朵来听爷告诉你。皇上因为你们这些太监,最爱狗仗人势,作威作福,所以,从康熙五十二年起,凡入宫的太监,只准姓三个姓:秦、赵、高。你知道秦桧和赵高吗?就是那三个字。你知道狗是哪一等的奴才吗?所以你只配叫秦狗儿。今儿个,你连我四爷也敢拦阻,我赏你一巴掌,让你长点见识。来人,即刻带鄂尔泰大人去见皇上。他有军情急报,一刻也不能耽搁。”
鄂尔泰进去了,可四爷却没走。他看看趴在地下不住磕头的秦狗儿,冷笑着从怀里掏出一张五十两的银票甩了过去:
“秦狗儿,你今天冒犯了四爷,我就责打你,教训你。可是,你是按内务府的条令办事,不管怎么说,还是知道规矩,忠心办差的,所以四爷又要赏你。爷再教给你一样本事,在这儿当差,不打勤的,不打懒的,却专打没长眼的。你好好想想吧。”说完,袍袖一甩,大步走进去了。秦狗儿挨了打又得了赏,简直糊涂了:这位四爷,到底是什么脾气呢?
什么脾气?老脾气。说随便点儿,是赏罚分明,说严肃点儿,是恩威并用。自从那年听了邬思明的劝说,四爷是处处谨慎了。他不改自己“冷面王”的形象,下边的人也照样怕他,对他不敢有一点冒犯。可是,这位四爷也悄悄地改了一点,注意收买人心了。只要下边有一点长处,哪怕只干了一件好事呢,他就立刻重赏。像刚才对秦狗儿的处置吧,打了,骂了,训了,可一撒手就是五十两的赏银。五十两,三品京官半年的俸禄啊!秦狗儿能不傻眼吗?往后,他见了四爷,还敢不俯首听命吗?
此刻,胤祯走在园子里,见不少小太监都手执长竿,围着林子转圈。他停下来一看,哦,原来是在粘知了。他不觉心中一阵感慨,谁说当皇上不好?外边热得人汗流浃背,这园子里却是冷风习习。为了让皇上能清清静静地睡午觉,知了都不许它叫。胤祯这么想着,不知不觉已经到了澹宁居了。
总管太监李德全连忙迎上来见礼:“四爷您老吉祥。刚才皇上和大臣们议事时还夸您哪!说您办事认真,识大体,顾大局。”
胤祯心中暗笑。嗯,前几天我给你李德全那二百两银子,看来没白花:“哦,多谢李公公照应。”
李德全一边赔笑,一边打起了帘子:“四爷,您请进。”
胤祯进来时,见桌上御膳还没有撤下去。显然,是鄂尔泰带来的那份军情急报,使皇上没心思吃饭了,上书房大臣张廷玉、马齐,还有方苞,都侍候在皇上身边。兵部尚书鄂尔泰则跪在地上。胤祯见了礼也退下来站在一边。他偷眼向上瞟了一下,见康熙的面色平静,虽然没有笑容,但也没有一点惊慌失措的样子。嗯,父皇果然是久经沧海,处变不惊啊。这一点,得学!
康熙一边沉思,一边说话了:“咱们派去的将军不是废物啊。当年,朕西征时,他们都跟着朕打过仗,怎么一下子败得这么惨呢?鄂尔泰,你是兵部尚书,联想先听听你的看法。”
鄂尔泰磕了个头说:“回圣上,臣以为此次失利原因很多。其一,是天下升平已经二十多年,八旗兵,绿营兵也换了几茬儿了,虽然终日操练,但毕竟没有真刀实枪地打过仗,没有实战的经验。其二,统率军兵之人,虽然当年曾随主子西征,但那时候他们不过是一些营哨、管带之类的下级军官,只知道听命行事,冲锋陷阵。这些年,他们的官越做越大,当了将军,可是无仗可打,得不到历练,不懂兵法,不知战阵,更不懂得保护粮道,以致孤军深入,遭此惨败。而阿拉布坦的西蒙古兵,却一直在寻衅闹事地打了这么多年的仗了。”
康熙默默地点了点头:“嗯,你说得对,这个兵部尚书也算你没白当。那么,依你看,如今当何以处置呢?”
八王爷胤禩进宫试探皇上挨了训斥,老十四又放刁撒野,激怒了康熙。康熙怒不可遏,拔剑出鞘,逼向了老十四。胤祯急忙上前,抱住了廉熙的腿、哭着喊道:“皇阿玛息怒,不可如此呀!”
在一旁的大臣和侍卫、太监们全都慌了手脚,只有方苞还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冲着胤礻题喊了一声:“十四爷,小受大走,还不快跑!”老十四一听这活,撩开长腿,飞也似地跑出去了。
什么叫“小受大走”啊?这是封建社会里一条不成文的规矩。说是在老子责罚儿子时,小的惩罚,打一顿,骂几句,儿子要乖乖儿地承受;大的惩罚,杀头砍脑袋,就得赶快逃走。不是为自己,而是维护父亲的名声,别让人家说他不仁慈,落个杀儿子的骂名。这就叫“小受大走”
方苞这一招还真灵。如今,老八晕倒在地,老十四又跑了,康熙的气竟没有地方发作了。突然,他扔剑在地,仰天长叹:“伍先生,你现在哪里?你来教教龙儿,我该怎么办呢”
众大臣见皇上如此伤心,连忙过来把他扶到里间暖阁里躺下,又派人去传太医,传参汤,忙了个不亦乐乎。老四趁这机会,让几个太监把老八胤禩抬回府去。等他走进里间时,张廷玉还在劝说皇上:
:“主子,请多多保重龙体。其实,今天这事,都是话赶话,一句句逼出来的。八爷、十四爷他们并不是那么不懂事儿,主子最清楚。奴才说句不该说的话,皇上气病了,万一有个好歹,可叫奴才们指靠谁呢?”
胤祯也连忙凑上来说:“皇阿玛,张大人说的全是至理,儿臣听了心里也很难过。皇阿玛得自己保重啊!八弟、十四弟都有自己的难处,求皇阿玛宽容他们一些吧。”
康熙已经平静下来了:“老四,廷玉,他们的心朕清楚,不要再劝了。朕今天并非要杀老十四,是借他出气的。朕气的是老八。这个孩子居心如此险恶,令人寒心哪!他如今已是爪牙锋利,羽翼丰满,盘根错节,一呼百应了。阴险如此,朕怎能不触目惊心呢。老四,你素来诚实孝顺,朕很喜欢你这一点。可是,你办事过于刚强,不避仇冤,这一点可不如老八呀!”
胤祯含泪答道:“父皇放心,儿臣记下了。我能改。”
康熙挣扎着坐起身来,招呼把马齐叫到炕边,有气无力地说::“朕的身子越来越不行了,很多事顾不过来。这些天朕常想,说不定有一天,有人会称兵宫闹,逼着朕让位。朕料想,他们拥立的新皇帝,必然是老八。所以朕不能不做点防备。京师的驻军和各省的总督、将军们,都要调换一下。京师嘛,调兵不调官;外省则调官不调兵。马齐,你拟个条陈来,让朕再斟酌一下。”
马齐连忙答应一声:“扎。奴才遵旨办理。不过,适才主子说的,似乎太严重了。八阿哥有不是,但奴才以为他还不至于称兵作乱。”
康熙一阵冷笑:“嘿嘿你们不要太天真了。老八这人,阴险的程度比胤礽大着百倍。我告诉你们,真有那一天的话,你们也不要当什么忠臣孝子,朕也不会去当那受人摆布的太上皇。朕将仰药自裁,含笑而死,去见列祖列宗去。”
康熙说到这里,早已泣不成声了。众人连忙又是一阵劝说,好不容易才使这位老皇上的心境平静了下来。就在这时,侍卫张五哥走进来请旨,说三阿哥胤祉带着所有的皇子,递牌子要进宫请安,十四阿哥也要求进宫请罪。康熙皱着眉头说:“让他们跪着吧,朕一个也不见!”
方苞微笑着上来劝道:“万岁,父子之间有什么大不了的冤仇呢。让他们进来,教训一番也就是了。”
康熙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说:“唉,方苞啊!依你,叫他们来吧。”
老三胤祉带着兄弟们来了,齐齐刷刷地跪了一地。有请安的,有谢罪的,有劝解的,有安慰的。老十四哭得一把鼻子一把泪,说自己粗鲁无知,犯了混,气着了父皇,求父皇重重治罪。康熙心中虽然清楚,这些都不过是来做样子的,可是,他们毕竟还是自己的儿子啊!他老泪纵横地挣扎起来,苦口婆心地从古讲到今,从孝道讲到臣道,从百姓讲到社稷,说得嘴干舌燥。可是,这些儿子们又有几个听得进去呢。康熙最后说:“朕心意已决,不再册立太子了。将来,谁是江山的继承人,你们等着听朕的遗诏吧。”这句话,趴在地上的儿子们全听清了。他们在心里惦算着,老人家这关子,卖的可真够大的了。听遗诏,谁知道您的遗诏在何年何月才能发布呢!
四爷胤祯不在这群皇子中间。他正在外屋和太医切磋药方呢。可是,父皇的话,他却听见了。今天老八、老十四受到严厉训斥的事,使他更清楚地意识到,邬先生的话,确实是至理名言。“逐是不逐”老八、老十四要争、要抢,落了个什么下场呢?回想今天,自己几次受到父皇的夸奖,他更觉得“不逐是逐”的重要,他的信心,似乎是更坚定了。
胤祯的想法没错儿,这事也真让邬思明给说着了。逐鹿中原。争夺皇位确实是大有学问、大有文章的。光有野心,会耍计谋,没有高瞻远瞩的气魄,没有安如泰山的沉稳还真不行!就拿太子两次被废的事说吧。第一次,皇上废了太子,老大跃跃欲试,锋芒毕露,结果被囚禁了。老三心机算尽,派门下谋士四处活动,遭到了训斥。老八呢,见众大臣一致推荐自己,利令智昏,差一点被锁拿问罪。只有四爷胤祯得了个“孝顺儿子”的美名。第二次太子被废,老八别出心裁,装病在家,后来,又千方百计地试探皇上的心意,机关算尽,还是没有好下场。这正好应了邬思明的活“逐是不逐”你追得越上劲儿,出尖儿了,就有人掐。可是,那位冒犯了皇上的十四爷,刚才还气势汹汹地故意气皇上,一会儿功夫,怎么又痛哭流涕地请罪来了呢?朋友!你可能还记得,第一次废太子时,八阿哥遭到了严厉申斥,也是这位十四爷,在皇上面前放胆直言,气得皇上要拔剑杀他。这次他又故伎重演,还是差点被父皇杀了,他怎么不接受教训呢?这位十四爷心眼多着呢!他早看透了,父皇康熙一生精明要强,老人家最看不上的,是奴颜卑膝、俯首帖耳的窝囊废;最恨的,是言行不一、两面三刀的阴谋家;最喜欢的,是敢说敢当、敢做敢为的大丈夫;最疼爱的,是豪爽正直、舍身取义的血性男儿。在老八两次倒霉的时候,老十四敢于挺身而出,冒着杀头的危险替八哥说话,这本身既显出了自己天不怕、地不怕的本色,也是出自兄弟手足的骨肉至情。他心里很清楚,康熙再恼、再恨,也不会真杀他的。可是,这一回,他的目的和上次不同了。他既要保八哥,气皇上,还要给自己留条后路。现在,老大、老二、老三、老八、老十三全倒了,能在父皇面前说上话的,只有四哥他们俩了。自己执掌兵部,军权在握,一旦边疆有事,就能统领十万大军。到那时,凭他的文才武略,抢个皇位,还不是易如反掌吗?所以,这次他保八哥是做样子的。眼下,八哥在朝中势力最大,自己又是阿哥党的人,不能对八哥见死不救。他气皇上倒是真心。老人家早一天死,我就能早一天登基。可是,老十四也不傻,眼下,皇上还掌握着至高无上的权力,真把老人家惹恼了,一道旨意下来,也给他来个“高墙圈禁”那不全完了吗?所以,跑出宫门,躲过那一剑之后,他立刻又变了副嘴脸,诚惶诚恐地进宫,痛哭流涕地请罪,果然,再一次地得到了老皇上的宽恕。老十四的心也放下了。
现在好了,皇上放鹿中原,任皇子们去追逐,越是追得急的,越是倒霉得快。到如今,能稳稳当当办事的,只剩下老四、老十四这一母同胞的哥俩了。吏部、刑部、户部等这一大摊子民政上的事,由老四管着。军事、河运,则由老十四管着。哥俩标着劲儿地干,都想落个好名声。这一来,康熙皇上省心了,朝廷上下也平静了。不知不觉中,已经到了康熙五十六年的夏天了。
京城的事平静了,边疆的事却越闹越大。西蒙古的阿拉布坦部落和西藏之间的摩擦愈演愈烈。这中间,有政治上的原因,也有宗教上的纠葛。阿拉布坦率军长驱直入,攻进了拉萨城,杀了藏王,囚禁了达赖喇嘛。这一下,事儿闹大了,康熙皇上不能不管了,便派了两支军马分兵进剿。哪知,这些带兵的将军,多少年没打过仗了,既不懂兵法战阵,也不熟山川形势,中了阿拉布坦的诱敌深入之计,被困在喀喇乌苏河岸。内无粮草,外无援军,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六万大军,竟然全军覆没了!
紧急军报传到北京,举朝皆惊。这是康熙即位五十七年来从没有过的大败仗。皇上知道了该怎么说呢?新任兵部尚书鄂尔泰不敢擅自处理,也不敢有片刻耽搁,揣了这份告急奏章,飞马去畅春园见驾。可是,他来得不是时候,被门口的太监挡驾了:“大人请稍候,皇上正在进午膳呢。”
鄂尔泰急了:“哟,那可不行。我这儿有十万火急的事,要立刻奏明皇上。”鄂尔泰知道这些太监的毛病,一边说,一边摸腰包。却不料,今个出门儿太急,竟没带银子。他只好苦苦央求:
:“公公,我是兵部尚书,确实有急事得立刻叩见皇上。请公公通融一下,赶明儿,下官有点敬意拿来给公公道乏。”
那太监一听,嗬,嘴上说得倒甜,孝敬银子却明天才能给呢。得了吧,赶明儿我还不一定见着你呢。他把脸一仰:
:“哦,原来是兵部尚书大人,失敬了。不过,您是兵部尚书,我可不是兵部的司官。您手中权力再大,也管不住这畅春园。明说吧,就是亲王来了,在皇上用膳的时候,也得在外面候着,这是规矩!”
巧了!这太监的话还没落音,一乘杏黄大轿来到了园门口。轿帘一掀,四爷胤祯下了大轿。他听到这边吵吵闹闹的,便倒背着手走过来问道:“你们这是吵什么呀?”
兵部尚书鄂尔泰见救星来了,连忙赶过来请安,顺手把那封告急文书呈了上去说:“四爷请看,这事儿能耽误吗?他们却不让我进去见驾。”
老四接过来一看,脸都变色了。他正要发作,那个太监精明,也赶紧过来请安了:“四爷明鉴,内务府前几天传下话来,说皇上年事已高,龙体欠安。在皇上睡觉或者用膳的时候,任谁都不准进见。奴才不敢做主,就是四爷您老,恐怕也得在这里等一会儿”
四爷阴沉着脸打断了太监的啰嗦:“哦?有这事儿吗?你是新来的吧,老家是哪里人哪,叫什么名字?”
“回四爷,奴才是新补进来的,保定人,叫秦狗儿。”
四爷微微一笑又问:“嗯,你原来就姓秦叫秦狗吗?”
“回四爷,小的在家里姓胡”
这太监一句话尚未说完,四爷已经抡起胳膊“叭”的一耳光打在他的脸上:“混账奴才,知道皇上为什么要让你改姓秦吗?竖起你的狗耳朵来听爷告诉你。皇上因为你们这些太监,最爱狗仗人势,作威作福,所以,从康熙五十二年起,凡入宫的太监,只准姓三个姓:秦、赵、高。你知道秦桧和赵高吗?就是那三个字。你知道狗是哪一等的奴才吗?所以你只配叫秦狗儿。今儿个,你连我四爷也敢拦阻,我赏你一巴掌,让你长点见识。来人,即刻带鄂尔泰大人去见皇上。他有军情急报,一刻也不能耽搁。”
鄂尔泰进去了,可四爷却没走。他看看趴在地下不住磕头的秦狗儿,冷笑着从怀里掏出一张五十两的银票甩了过去:
“秦狗儿,你今天冒犯了四爷,我就责打你,教训你。可是,你是按内务府的条令办事,不管怎么说,还是知道规矩,忠心办差的,所以四爷又要赏你。爷再教给你一样本事,在这儿当差,不打勤的,不打懒的,却专打没长眼的。你好好想想吧。”说完,袍袖一甩,大步走进去了。秦狗儿挨了打又得了赏,简直糊涂了:这位四爷,到底是什么脾气呢?
什么脾气?老脾气。说随便点儿,是赏罚分明,说严肃点儿,是恩威并用。自从那年听了邬思明的劝说,四爷是处处谨慎了。他不改自己“冷面王”的形象,下边的人也照样怕他,对他不敢有一点冒犯。可是,这位四爷也悄悄地改了一点,注意收买人心了。只要下边有一点长处,哪怕只干了一件好事呢,他就立刻重赏。像刚才对秦狗儿的处置吧,打了,骂了,训了,可一撒手就是五十两的赏银。五十两,三品京官半年的俸禄啊!秦狗儿能不傻眼吗?往后,他见了四爷,还敢不俯首听命吗?
此刻,胤祯走在园子里,见不少小太监都手执长竿,围着林子转圈。他停下来一看,哦,原来是在粘知了。他不觉心中一阵感慨,谁说当皇上不好?外边热得人汗流浃背,这园子里却是冷风习习。为了让皇上能清清静静地睡午觉,知了都不许它叫。胤祯这么想着,不知不觉已经到了澹宁居了。
总管太监李德全连忙迎上来见礼:“四爷您老吉祥。刚才皇上和大臣们议事时还夸您哪!说您办事认真,识大体,顾大局。”
胤祯心中暗笑。嗯,前几天我给你李德全那二百两银子,看来没白花:“哦,多谢李公公照应。”
李德全一边赔笑,一边打起了帘子:“四爷,您请进。”
胤祯进来时,见桌上御膳还没有撤下去。显然,是鄂尔泰带来的那份军情急报,使皇上没心思吃饭了,上书房大臣张廷玉、马齐,还有方苞,都侍候在皇上身边。兵部尚书鄂尔泰则跪在地上。胤祯见了礼也退下来站在一边。他偷眼向上瞟了一下,见康熙的面色平静,虽然没有笑容,但也没有一点惊慌失措的样子。嗯,父皇果然是久经沧海,处变不惊啊。这一点,得学!
康熙一边沉思,一边说话了:“咱们派去的将军不是废物啊。当年,朕西征时,他们都跟着朕打过仗,怎么一下子败得这么惨呢?鄂尔泰,你是兵部尚书,联想先听听你的看法。”
鄂尔泰磕了个头说:“回圣上,臣以为此次失利原因很多。其一,是天下升平已经二十多年,八旗兵,绿营兵也换了几茬儿了,虽然终日操练,但毕竟没有真刀实枪地打过仗,没有实战的经验。其二,统率军兵之人,虽然当年曾随主子西征,但那时候他们不过是一些营哨、管带之类的下级军官,只知道听命行事,冲锋陷阵。这些年,他们的官越做越大,当了将军,可是无仗可打,得不到历练,不懂兵法,不知战阵,更不懂得保护粮道,以致孤军深入,遭此惨败。而阿拉布坦的西蒙古兵,却一直在寻衅闹事地打了这么多年的仗了。”
康熙默默地点了点头:“嗯,你说得对,这个兵部尚书也算你没白当。那么,依你看,如今当何以处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