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折腾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5月29日
奕经给道光的奏折十一天之后就有了回音,道光帝的旨意下来了。
“不可与之会晤专心剿灭,不得犹疑。”
哎,这可怎么办呐?英夷不肯让步,皇帝根本就不想谈,让我们几个夹在中间,进退不得。
现在在两江总督署里的四位一品大员,奕经、奕山、杨芳、德珠布,都是一筹莫展。
“列位大人不必烦恼,既然皇上要打,我等打下去便是。”说话的是楚剑功“我这就出去,编发民夫,整顿溃军,和那英夷决一死战。”他豪气干云的说完这段话,抱了个拳,便大步流星走了出去。
“楚道台且慢。”杨芳叫了一声,也没有叫住他。
“由他去吧,愣头青。反正溃兵还要整理,不然迟早出事。”
“依十九弟你的意思,是准备打下去了?”奕经叫着奕山的排行。他们虽然都已经是远支的宗室,但做了这么久难兄难弟,倒也熟络起来
“哪还能打?不过总要做个还能打的样子吧。”
“话分两头,英夷那边先不管,且说皇上这边,该怎么应对,皇上不知道啊,十万大军全垮了。还怎么‘剿’得下去呢?”
“镇江之战后,咱们给皇上写得折子,把局面说得太好了些,现在要在改口,可就是欺君了。”
“那让文官、言官来写呢?”
“浙江巡抚刘韵珂。定海、镇海之战,此人均知道详情,深知英夷的厉害。”
“他会不会乱说。”
“我看不会,此人极为乖巧,熟知为官之道。”
“一个人不够。”
“原任两江总督伊里布如何?”
“伊里布,老制台。我和他还有些同僚之谊。”江宁将军德珠布说道“我给他写封信。”
“林则徐林大人,制夷有方,他现在在河南监督河工,不如我们也写信,向他请教?”
“林大人上书弹劾我们怎办?”
“怎么会呢,琦善在广州就想议和,林则徐也没有说什么。他是个好官,不仅对百姓,对皇上而言是这样,对官员也一样。我和林大人在湖广共事,对此深有体会。”
“既然杨侯爷这么说,那就烦请侯爷给林大人写封信,一方面,向林大人请教如何制夷,一方面,请林大人向皇上痛说利害。”
几位大员各自写信自是不提,且说楚剑功回到朱雀军大营,便派出精干的队伍,去溃兵聚集之处,挑选败卒,带到朱雀军大营附近安置起来。同时又叫人在南京城里纷纷传话,征召民夫。说要与英夷决一死战。
一时之间,南京城里,流言四起。
有人称赞朱雀军是好汉子,有人大呼要与城同在。也有人偷偷摸摸小声嘀咕。
江宁乃风月之地,虽历兵火,但风雅之事绝不可停。
一艘花船之上,几个书生请了花魁娘子出来行酒,这花魁刚刚弹完一曲,几个书生都鼓掌喝彩。
突然一个书生叫道:“可惜,可惜,如此良辰美景,再也见不到了。”
“侯兄,何出此言?”
“我兄长的朋友在两江总督署充任文案,他前几日回来说”说到这里,这位姓侯的书生压低了声音“奕经、奕山要和英夷和谈,割地求和,江苏、浙江,天下富庶之地,就要让给黄头发、绿眼睛的洋鬼子啦。”
“原来这是真的?我前几日听到这消息,还不敢信。”
“不会吧,朱雀军不是在整顿败兵,征召民夫么?”
“朱雀军是一顶一的好汉子,可架不住有奸臣啊。说句犯禁的话,岳飞怎么死的?”
“谁、谁是秦桧?”
那姓侯的书生摇头晃脑,慢慢唱道:“谋无果,战不勇,老而不死一侯爷,威不扬,逆不靖,难兄难弟两将军。”这是说的果勇侯杨芳,扬威将军奕经,靖逆将军奕山。
啪!却是那花魁把琴拨子丢在地上“这些宗室甚是无耻。”
“香君姑娘不必忧心,江宁还有我等读书种子。”
“命数、命数,公子恰好是姓侯。”
江宁花船上的莺莺燕燕,碍不到京师的道光批阅奏折。这几日来,林则徐从河南,伊里布在京师、刘韵珂从浙江,都上了折子。请道光批准与英夷的议和。
“说来可恨,林则徐在广州一力主战,为此被贬作黄河河督,现在却来劝我议和了。”道光愤愤的想。他又打开浙江巡抚刘韵珂的奏折,再细读一遍。
刘韵珂一直身在浙江前线,对战争的进程非常清楚,因此,给道光的上书也是最为条理分明,议和的理由也最为可信。
他在奏折中,不敢明言镇江完败,而是委婉的说:“此战之后,大军锐气全消,不可再战。”提到了粮饷补充等诸多问题,此外,他还指明了“敌我亲疏已分,民间鲜有同仇敌忾之心。”
这最后一点,连楚剑功都没有想到。
英军在占领镇江之后,没有采取乍浦的屠杀政策,反而开仓放粮,收买民心。而清兵的溃兵扰城,自镇海之败以来就已经存在,随着战败地点的增多,是愈演愈烈“兵与民如同仇敌。”清军抢食,甚至已经让浙江绍兴“绝行罢市”
而让道光震动最大的,则是英军占领镇江“断绝漕运,阻断长江”清国的经济命脉,已经捏在了英夷的手上。
道光在反复的考虑后,终于在农历五月初五(6月7日)下密旨,准许奕经和英人接触,同时任命了新的两江总督牛鉴,作为和谈钦差的备用人选。
6月12日,一得到道光允许接触的圣旨,奕经就赶紧联络璞鼎查,璞鼎查这次非常爽快,第二天,皋华丽号战列舰就出现在南京下关江面。英国人这个爽快的举动,让楚剑功又起了疑心。
几位大人互相谦让了一番,最后决定派一位外委官陈志刚到英国人的军舰上去探个虚实。陈志刚去了没多久,就带回了一份文稿。
奕经等人一看,上面还是列着“十项条件”璞鼎查一点都没有退让。
“怎么办?”众位大人面面相觑。
“不能久拖,这十项条件,皇上还不知道,但迟早会穿帮的。”
“难道就这样直接交给皇上?这还有为人臣子的良心吗?”
“不如,先给皇上敲敲边鼓,再作打算?”
说干就干,几位一品大员给道光上了这样一份奏折:
“据守城兵丁探报,城外英夷向城内招手,似有所言,当即差参将熊瑞登城查看,见有英夷数人以手指天指心。熊瑞不解,急招通事翻译之。据云,要秉请大将军,有苦情上述。总兵段永福呵斥曰,我天朝大将军安肯见乃夷人?奉命而来,唯之有战。英夷即免冠作礼,屏退左右,尽将兵器投地,对城磕首。段永福向奴才等人禀请询问,即差通事下城,问以抗拒中华,屡屡放肆猖獗,有何冤狱?”
“据称,英夷不得贸易,货物不得流通,资本折耗,负债无偿。而犹在外海,为炮台所阻。万不得已,方沿江西进,直抵江宁,转为求大将军传话恳求大皇帝开恩,追完商欠,复准通商,立即退出大清,交还炮台,不敢滋事等语。”
这篇奏折用大段的篇幅,描写了英夷的恭顺态度“指天指心,对城磕首”等等。只在最后,借美法洋商之口,把英夷的“十项条件”归纳成赔款和割地,
“又有美法洋商秉称,英夷央该商等转圈,只求照前通商,追还商欠,付给利息,借一地屯放货物,英夷即退兵等言。”
为了增强说服力,几位大人又制造了一份英夷的文告:
“大英国大元帅吴夏密谕吴淞口居民知悉,因本国商船误伤广东商人三名,故清国不许通商,至今三载,为此我国命我求和,只因沿江官员诈我不肯保奏朝廷,我故发兵杀尽奸徒,往江宁伸冤,非干尔百姓,勿得惊慌乱窜,仍可安居耕种勿惧。倘若黑鬼私行劫掠,尔民众便可杀之,无以为罪,十日内本帅整顿三军再磕北阙,直抵京师,自行讲话。尔百姓其勿扰,特示。”
如果楚剑功见到这份文告,一眼就可以看出,英国人没有大元帅的军衔,也不会把印度人称为黑鬼,因为这个名称是专属于黑非洲被掠夺的奴隶的。
但道光不知道。因此这样一份假文件用来蒙骗道光已经足够了。
这段时间以来,楚剑功多方打探,还是没能弄清楚,英军提出和谈的原因。从英夷表现得如此强硬来看,楚剑功不禁怀疑自己判断错了。
6月15日,楚剑功去探望了新收拢的溃兵,回到大营,见到轮岗的哨兵向他敬礼,懒洋洋的回了礼,正准备往里走,那哨兵说道:“报告钧座,李军师来了。”
李军师?李颖修?楚剑功一愣,赶紧跳下马,跑进去,直奔自己的签押房。一进去,看见李颖修身穿一身青衣,坐在里面喝茶。
“哎呀,你怎么来了,怎么不在广州坐镇。”
“嘿嘿,我可有好消息啊。你猜猜是什么?”
楚剑功脱口而出:“英国人仗打不下去了。”
5月29日
奕经给道光的奏折十一天之后就有了回音,道光帝的旨意下来了。
“不可与之会晤专心剿灭,不得犹疑。”
哎,这可怎么办呐?英夷不肯让步,皇帝根本就不想谈,让我们几个夹在中间,进退不得。
现在在两江总督署里的四位一品大员,奕经、奕山、杨芳、德珠布,都是一筹莫展。
“列位大人不必烦恼,既然皇上要打,我等打下去便是。”说话的是楚剑功“我这就出去,编发民夫,整顿溃军,和那英夷决一死战。”他豪气干云的说完这段话,抱了个拳,便大步流星走了出去。
“楚道台且慢。”杨芳叫了一声,也没有叫住他。
“由他去吧,愣头青。反正溃兵还要整理,不然迟早出事。”
“依十九弟你的意思,是准备打下去了?”奕经叫着奕山的排行。他们虽然都已经是远支的宗室,但做了这么久难兄难弟,倒也熟络起来
“哪还能打?不过总要做个还能打的样子吧。”
“话分两头,英夷那边先不管,且说皇上这边,该怎么应对,皇上不知道啊,十万大军全垮了。还怎么‘剿’得下去呢?”
“镇江之战后,咱们给皇上写得折子,把局面说得太好了些,现在要在改口,可就是欺君了。”
“那让文官、言官来写呢?”
“浙江巡抚刘韵珂。定海、镇海之战,此人均知道详情,深知英夷的厉害。”
“他会不会乱说。”
“我看不会,此人极为乖巧,熟知为官之道。”
“一个人不够。”
“原任两江总督伊里布如何?”
“伊里布,老制台。我和他还有些同僚之谊。”江宁将军德珠布说道“我给他写封信。”
“林则徐林大人,制夷有方,他现在在河南监督河工,不如我们也写信,向他请教?”
“林大人上书弹劾我们怎办?”
“怎么会呢,琦善在广州就想议和,林则徐也没有说什么。他是个好官,不仅对百姓,对皇上而言是这样,对官员也一样。我和林大人在湖广共事,对此深有体会。”
“既然杨侯爷这么说,那就烦请侯爷给林大人写封信,一方面,向林大人请教如何制夷,一方面,请林大人向皇上痛说利害。”
几位大员各自写信自是不提,且说楚剑功回到朱雀军大营,便派出精干的队伍,去溃兵聚集之处,挑选败卒,带到朱雀军大营附近安置起来。同时又叫人在南京城里纷纷传话,征召民夫。说要与英夷决一死战。
一时之间,南京城里,流言四起。
有人称赞朱雀军是好汉子,有人大呼要与城同在。也有人偷偷摸摸小声嘀咕。
江宁乃风月之地,虽历兵火,但风雅之事绝不可停。
一艘花船之上,几个书生请了花魁娘子出来行酒,这花魁刚刚弹完一曲,几个书生都鼓掌喝彩。
突然一个书生叫道:“可惜,可惜,如此良辰美景,再也见不到了。”
“侯兄,何出此言?”
“我兄长的朋友在两江总督署充任文案,他前几日回来说”说到这里,这位姓侯的书生压低了声音“奕经、奕山要和英夷和谈,割地求和,江苏、浙江,天下富庶之地,就要让给黄头发、绿眼睛的洋鬼子啦。”
“原来这是真的?我前几日听到这消息,还不敢信。”
“不会吧,朱雀军不是在整顿败兵,征召民夫么?”
“朱雀军是一顶一的好汉子,可架不住有奸臣啊。说句犯禁的话,岳飞怎么死的?”
“谁、谁是秦桧?”
那姓侯的书生摇头晃脑,慢慢唱道:“谋无果,战不勇,老而不死一侯爷,威不扬,逆不靖,难兄难弟两将军。”这是说的果勇侯杨芳,扬威将军奕经,靖逆将军奕山。
啪!却是那花魁把琴拨子丢在地上“这些宗室甚是无耻。”
“香君姑娘不必忧心,江宁还有我等读书种子。”
“命数、命数,公子恰好是姓侯。”
江宁花船上的莺莺燕燕,碍不到京师的道光批阅奏折。这几日来,林则徐从河南,伊里布在京师、刘韵珂从浙江,都上了折子。请道光批准与英夷的议和。
“说来可恨,林则徐在广州一力主战,为此被贬作黄河河督,现在却来劝我议和了。”道光愤愤的想。他又打开浙江巡抚刘韵珂的奏折,再细读一遍。
刘韵珂一直身在浙江前线,对战争的进程非常清楚,因此,给道光的上书也是最为条理分明,议和的理由也最为可信。
他在奏折中,不敢明言镇江完败,而是委婉的说:“此战之后,大军锐气全消,不可再战。”提到了粮饷补充等诸多问题,此外,他还指明了“敌我亲疏已分,民间鲜有同仇敌忾之心。”
这最后一点,连楚剑功都没有想到。
英军在占领镇江之后,没有采取乍浦的屠杀政策,反而开仓放粮,收买民心。而清兵的溃兵扰城,自镇海之败以来就已经存在,随着战败地点的增多,是愈演愈烈“兵与民如同仇敌。”清军抢食,甚至已经让浙江绍兴“绝行罢市”
而让道光震动最大的,则是英军占领镇江“断绝漕运,阻断长江”清国的经济命脉,已经捏在了英夷的手上。
道光在反复的考虑后,终于在农历五月初五(6月7日)下密旨,准许奕经和英人接触,同时任命了新的两江总督牛鉴,作为和谈钦差的备用人选。
6月12日,一得到道光允许接触的圣旨,奕经就赶紧联络璞鼎查,璞鼎查这次非常爽快,第二天,皋华丽号战列舰就出现在南京下关江面。英国人这个爽快的举动,让楚剑功又起了疑心。
几位大人互相谦让了一番,最后决定派一位外委官陈志刚到英国人的军舰上去探个虚实。陈志刚去了没多久,就带回了一份文稿。
奕经等人一看,上面还是列着“十项条件”璞鼎查一点都没有退让。
“怎么办?”众位大人面面相觑。
“不能久拖,这十项条件,皇上还不知道,但迟早会穿帮的。”
“难道就这样直接交给皇上?这还有为人臣子的良心吗?”
“不如,先给皇上敲敲边鼓,再作打算?”
说干就干,几位一品大员给道光上了这样一份奏折:
“据守城兵丁探报,城外英夷向城内招手,似有所言,当即差参将熊瑞登城查看,见有英夷数人以手指天指心。熊瑞不解,急招通事翻译之。据云,要秉请大将军,有苦情上述。总兵段永福呵斥曰,我天朝大将军安肯见乃夷人?奉命而来,唯之有战。英夷即免冠作礼,屏退左右,尽将兵器投地,对城磕首。段永福向奴才等人禀请询问,即差通事下城,问以抗拒中华,屡屡放肆猖獗,有何冤狱?”
“据称,英夷不得贸易,货物不得流通,资本折耗,负债无偿。而犹在外海,为炮台所阻。万不得已,方沿江西进,直抵江宁,转为求大将军传话恳求大皇帝开恩,追完商欠,复准通商,立即退出大清,交还炮台,不敢滋事等语。”
这篇奏折用大段的篇幅,描写了英夷的恭顺态度“指天指心,对城磕首”等等。只在最后,借美法洋商之口,把英夷的“十项条件”归纳成赔款和割地,
“又有美法洋商秉称,英夷央该商等转圈,只求照前通商,追还商欠,付给利息,借一地屯放货物,英夷即退兵等言。”
为了增强说服力,几位大人又制造了一份英夷的文告:
“大英国大元帅吴夏密谕吴淞口居民知悉,因本国商船误伤广东商人三名,故清国不许通商,至今三载,为此我国命我求和,只因沿江官员诈我不肯保奏朝廷,我故发兵杀尽奸徒,往江宁伸冤,非干尔百姓,勿得惊慌乱窜,仍可安居耕种勿惧。倘若黑鬼私行劫掠,尔民众便可杀之,无以为罪,十日内本帅整顿三军再磕北阙,直抵京师,自行讲话。尔百姓其勿扰,特示。”
如果楚剑功见到这份文告,一眼就可以看出,英国人没有大元帅的军衔,也不会把印度人称为黑鬼,因为这个名称是专属于黑非洲被掠夺的奴隶的。
但道光不知道。因此这样一份假文件用来蒙骗道光已经足够了。
这段时间以来,楚剑功多方打探,还是没能弄清楚,英军提出和谈的原因。从英夷表现得如此强硬来看,楚剑功不禁怀疑自己判断错了。
6月15日,楚剑功去探望了新收拢的溃兵,回到大营,见到轮岗的哨兵向他敬礼,懒洋洋的回了礼,正准备往里走,那哨兵说道:“报告钧座,李军师来了。”
李军师?李颖修?楚剑功一愣,赶紧跳下马,跑进去,直奔自己的签押房。一进去,看见李颖修身穿一身青衣,坐在里面喝茶。
“哎呀,你怎么来了,怎么不在广州坐镇。”
“嘿嘿,我可有好消息啊。你猜猜是什么?”
楚剑功脱口而出:“英国人仗打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