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为什么会热衷于占卜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你是双鱼座,头脑聪明,虽不爱学习,但在it业会有无可限量的发展”“a型血的你,今天如有考试,会很难通过”“3月出生的你,要当心今日挨老师批评,少说话为好”面对学业压力、家长期盼、校园人际关系等一系列问题,哈市一些中学生悄然涉足“占卜”游戏,每天用星座、纸牌及笔仙等来“追问”自己的吉凶祸福。(生活报11月06日)
针对中学生中“占卜”泛滥这一社会现象,专家们提出了几种不同的解释与应对办法,然而,笔者不能不说,他们与我们的中学生太隔膜了,并不真正懂得他们的心理与需要——企图以科学来破除中学生们的迷信,恐怕并不会产生任何效果,因为这些中学生们之所以迷信,并非因为他们不懂科学,而是他们需要“迷信”——正是现代社会使他们产生了这种需要。
用星座、纸牌及笔仙等来“追问”自己的吉凶祸福其实是古老巫术的现代形态。巫术是人类应对不确定性的一种自我心理保护反应。英国人类文化学家马林诺夫斯在文化论一书中说“只有那些常情中无法控制的事物或能力,才是巫术活动的领域。”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充满了不确定性——不确定性使人感到焦虑,若焦虑积聚到一定程度而得不到宣泄或释放,必然会引起心理疾病或心理障碍;而巫术却能起到避免充满焦虑的现代人产生精神分裂的宣泄与保护的作用,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巫术起的是一种“心理安慰剂”或“心理麻醉剂”的作用。在同一本书里,马林诺夫斯说“巫术不仅对于个人言,可以促成人格的完整,对社会,它也是一种组织的力量。”
从记者的调查与采访中,我们了解到中学生们之所以会热衷于星相、解梦、心理测试等“占卜”游戏,大多是为了应对升学与考试的压力。因为每到考试前,就到了这种“占卜”泛滥的重要时段。一位高一学生对记者说:“升学的压力太大了,本来我学习挺好,但去年中考前两个月的摸底考试,我数学只打了70多分,突然没了精神,班级里很多学习不错的同学都这样,对考重点高中失去了信心。可不知在谁的提议下,我和几名同学玩了笔仙游戏,我在纸上写了‘考师大附中,能或否’,结果笔自动在‘能’字上打了勾,我立刻信心百倍”在中国的现行的升学考试中,充满了不确定性,即便一位平常成绩很不错而且也很努力的学生,也不能打包票说自己一定能通过高考的“独木桥”;而能否通过高考,对于个人来说,在中国现行教育体制与用人机制的语境下,具有太多的社会意义与社会功能,甚至能决定学生一生的命运。考试的这种不确定性与重要性,使得学生们没法不为此而感到焦虑。其实,中学生们倒并非真的相信这些“占卜”游戏,他们就像赌场、跑马场或开彩场的赌客——在这种场合,常有所谓“公式”的发明,而“最简单的算术也会告诉我们赌博中决不会有公式的,但是就是最聪明的赌客,虽然明知道事实的逻辑反对着他,亦是不忍抛弃他的运命的逻辑。”
另一方面,对这些中学生而言“占卜”游戏意味着时尚。通过对游戏的参与,他们获得了某种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这在某种程度上也纾解了他们的“存在性焦虑”时尚是通过大众传媒灌输到他们脆弱的脑袋里去的——除了“时尚”我们现行的教育与文化体系并没有给他们提供其他强有力的自我建构的方式。齐奥尔格西美尔在时尚的哲学里说“对于那些天性不够独立但又想自己变得有点突出不凡,引人注意的个体而言,时尚是真正的运动场。”俄罗斯学者谢卡拉穆尔扎在论意识操纵一书谈论电视节目时说“人离不开信息,于是不得不睁着眼睛看。在信息贫乏,电视提供的那份信息口粮很有限的情况下,电视政策就成了人所共知的刑讯变种,先让被扣押者吃咸鲱鱼,然后再给他一碗带尿的水。不喜欢,就别喝。”当然,我们的社会并不缺乏信息——相反,它信息过剩——而是缺乏有营养价值的信息。不可否认,我们的社会也并不是没有给中学生们提供营养价值丰富的健康的精神食粮,但与大量的“文化垃圾”比起来,那点不足道的营养食品又算得了什么呢?何况,在他们对那些“文化垃圾”还没有产生足够的免疫力与选择的能力的时候,社会就将低俗的“文化”趣味与刻板的教育体制强加在他们的头上。最后,他们除了喝那“一碗带尿的水”并将之当作“玉液琼浆”之外,还能有什么别的选择吗?还有能力选择别的更好的精神食粮吗?
古人说“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既然这些中学生们迷信巫术的原因并非不懂科学,那么,以科学来救治这种社会病症,也只能是缘木求鱼。然而,并不是说科学不能抵制迷信,科学也只有被整合到某种特定的社会与文化体系中,才能对迷信产生免疫力,而在另一社会或文化体系中却也可能成为迷信的帮凶,对迷信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当代社会中泛滥的各种利用电脑与网络之类的科技手段算命或占卜的迷信正好为这一论点下一个完美的注脚。
医生在为病人治疗肉体上的疾病时,讲究对征下药,我们的“专家”们在讨论社会问题时,恐怕也先得通过“望问闻切”将社会的病征诊断清楚了,才好出具药方;否则,不管他们开出的药物是多么地昂贵,多么地特别,只怕也难免延误病情,治不好病且不说,不加重病情已是很不错的了。
“你是双鱼座,头脑聪明,虽不爱学习,但在it业会有无可限量的发展”“a型血的你,今天如有考试,会很难通过”“3月出生的你,要当心今日挨老师批评,少说话为好”面对学业压力、家长期盼、校园人际关系等一系列问题,哈市一些中学生悄然涉足“占卜”游戏,每天用星座、纸牌及笔仙等来“追问”自己的吉凶祸福。(生活报11月06日)
针对中学生中“占卜”泛滥这一社会现象,专家们提出了几种不同的解释与应对办法,然而,笔者不能不说,他们与我们的中学生太隔膜了,并不真正懂得他们的心理与需要——企图以科学来破除中学生们的迷信,恐怕并不会产生任何效果,因为这些中学生们之所以迷信,并非因为他们不懂科学,而是他们需要“迷信”——正是现代社会使他们产生了这种需要。
用星座、纸牌及笔仙等来“追问”自己的吉凶祸福其实是古老巫术的现代形态。巫术是人类应对不确定性的一种自我心理保护反应。英国人类文化学家马林诺夫斯在文化论一书中说“只有那些常情中无法控制的事物或能力,才是巫术活动的领域。”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充满了不确定性——不确定性使人感到焦虑,若焦虑积聚到一定程度而得不到宣泄或释放,必然会引起心理疾病或心理障碍;而巫术却能起到避免充满焦虑的现代人产生精神分裂的宣泄与保护的作用,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巫术起的是一种“心理安慰剂”或“心理麻醉剂”的作用。在同一本书里,马林诺夫斯说“巫术不仅对于个人言,可以促成人格的完整,对社会,它也是一种组织的力量。”
从记者的调查与采访中,我们了解到中学生们之所以会热衷于星相、解梦、心理测试等“占卜”游戏,大多是为了应对升学与考试的压力。因为每到考试前,就到了这种“占卜”泛滥的重要时段。一位高一学生对记者说:“升学的压力太大了,本来我学习挺好,但去年中考前两个月的摸底考试,我数学只打了70多分,突然没了精神,班级里很多学习不错的同学都这样,对考重点高中失去了信心。可不知在谁的提议下,我和几名同学玩了笔仙游戏,我在纸上写了‘考师大附中,能或否’,结果笔自动在‘能’字上打了勾,我立刻信心百倍”在中国的现行的升学考试中,充满了不确定性,即便一位平常成绩很不错而且也很努力的学生,也不能打包票说自己一定能通过高考的“独木桥”;而能否通过高考,对于个人来说,在中国现行教育体制与用人机制的语境下,具有太多的社会意义与社会功能,甚至能决定学生一生的命运。考试的这种不确定性与重要性,使得学生们没法不为此而感到焦虑。其实,中学生们倒并非真的相信这些“占卜”游戏,他们就像赌场、跑马场或开彩场的赌客——在这种场合,常有所谓“公式”的发明,而“最简单的算术也会告诉我们赌博中决不会有公式的,但是就是最聪明的赌客,虽然明知道事实的逻辑反对着他,亦是不忍抛弃他的运命的逻辑。”
另一方面,对这些中学生而言“占卜”游戏意味着时尚。通过对游戏的参与,他们获得了某种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这在某种程度上也纾解了他们的“存在性焦虑”时尚是通过大众传媒灌输到他们脆弱的脑袋里去的——除了“时尚”我们现行的教育与文化体系并没有给他们提供其他强有力的自我建构的方式。齐奥尔格西美尔在时尚的哲学里说“对于那些天性不够独立但又想自己变得有点突出不凡,引人注意的个体而言,时尚是真正的运动场。”俄罗斯学者谢卡拉穆尔扎在论意识操纵一书谈论电视节目时说“人离不开信息,于是不得不睁着眼睛看。在信息贫乏,电视提供的那份信息口粮很有限的情况下,电视政策就成了人所共知的刑讯变种,先让被扣押者吃咸鲱鱼,然后再给他一碗带尿的水。不喜欢,就别喝。”当然,我们的社会并不缺乏信息——相反,它信息过剩——而是缺乏有营养价值的信息。不可否认,我们的社会也并不是没有给中学生们提供营养价值丰富的健康的精神食粮,但与大量的“文化垃圾”比起来,那点不足道的营养食品又算得了什么呢?何况,在他们对那些“文化垃圾”还没有产生足够的免疫力与选择的能力的时候,社会就将低俗的“文化”趣味与刻板的教育体制强加在他们的头上。最后,他们除了喝那“一碗带尿的水”并将之当作“玉液琼浆”之外,还能有什么别的选择吗?还有能力选择别的更好的精神食粮吗?
古人说“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既然这些中学生们迷信巫术的原因并非不懂科学,那么,以科学来救治这种社会病症,也只能是缘木求鱼。然而,并不是说科学不能抵制迷信,科学也只有被整合到某种特定的社会与文化体系中,才能对迷信产生免疫力,而在另一社会或文化体系中却也可能成为迷信的帮凶,对迷信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当代社会中泛滥的各种利用电脑与网络之类的科技手段算命或占卜的迷信正好为这一论点下一个完美的注脚。
医生在为病人治疗肉体上的疾病时,讲究对征下药,我们的“专家”们在讨论社会问题时,恐怕也先得通过“望问闻切”将社会的病征诊断清楚了,才好出具药方;否则,不管他们开出的药物是多么地昂贵,多么地特别,只怕也难免延误病情,治不好病且不说,不加重病情已是很不错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