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的儿童教育与鹈鹕的蛋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据哈尔滨日报12月8日新闻载,为了将校本课与学生们的学习紧密结合起来,从而激发孩子们的积极性,哈尔滨香坊一小今年初提出由孩子们自编教材,目前,该校所有校本课程教材都是由学生创作的,共编制教材12本,涉及语文、数学、礼仪、音乐、科技和绘画6个方面。
在“成人本位”与“教师本位”的目前中国的社会文化语境中,不能不说,香坊一小的让学生们自编教材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它基于的是与中国传统社会完全相反的教育理念,即“儿童本位”与“学生本位”的理念,承认“儿童在生理心理上,虽然和大人有点不同,但他仍是完全的个人,有他自己的内外两面的生活。”——充分体现了对于儿童的尊重与理解,而不是将他们“当作缩小的成人”或“看作不完全的小人”
其实,中国古代的哲人们中,也并非没有人提出儿童教育要适合儿童的特点的,如王阳明在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一文中说“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残之则衰痿。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露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意即儿童的天性是贪玩而害怕管束的,故对于儿童的教育要顺应他们的天性,就像草木刚开始萌芽的时候,让他舒畅地生长,就会枝叶调和畅达,如果束缚摧残他,则幼芽就会衰败痿落。所以,教育儿童必须使他们“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儿童就会每天都有进步。何况,就算对于成人的教育,也应该遵循这一原则,即顺应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的天性,使他们在学习中得到乐趣与心理的满足,如孔子所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而不是为着某种功利的或政治的需要,以种种不人道的方式,扭曲或压抑他们的天性,就像龚自珍在病梅馆记里说的,以某些文人画士病态的审美爱好为标准“以绳天下之梅”最终制造出的必是没有生气与活力的“病梅”法国大教育家卢梭在谈到人们应当尊重儿童和儿童期这一主题时说“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就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
可中国传统的教育止不过是制造“顺民”与“奴隶”的工具——用教育这种“符号暴力”把本来是自由的儿童奴隶化,只是让他们长大后更能忍受加在他们身上与心上的其他形式的奴役与暴力罢了。在这种社会里,儿童没有自由,往往只是成人们的私产与追名逐利的工具。自然,父母与儿童之间有天性的爱,可这种爱却被以“成人本位”的专制家庭为基础的封建等级制的意识形态所主导的功利所扭曲了——所谓的“望子成龙”不过是“光宗耀祖”或“母(父)以子贵”幌子,就像农户的养猪,把猪养肥了只是为了将来能吃它的肉或用来卖钱。
文化具有很大的惰性与惯性,不能不说,目前的中国社会仍然还是“成人本位”的“爸爸”类的社会——就是这种文化的惰性与惯性,形成了“教师本位”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使我们不能把儿童当成自由而独立的个体,对于儿童内外两面的生活缺乏应有的尊重,从而大大地制约了我国教育与文化事业的发展,窒息了儿童们的生命力与创造力,同时也窒息了他们的未来与祖中的未来,阻碍了中国社会前进的步伐。
法国20世纪超现实主义诗人罗贝尔•德诺斯的一首名为弹词,花儿的诗里说“十八岁的统帅约拿丹,/有一天在远东的一个小岛上捉到一只鹈鹕。/清晨,鹈鹕生下一个白白的蛋,/蛋里出来的鹈鹕与它十分相似。/第二只鹈鹕也生下一个蛋,/里面出来的自然还是下白蛋的鹈鹕。/这种情形可以延续许久,/只要人们不去做煎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首诗便是我们目前的社会与教育现状的写照。是到了我们应该反思我们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改革我们的教育体制的时候了,难道我们想让作为专制的基础的传统教育的“鹈鹕”永久地延续下去吗?作为“人”之子与“人”之父的我们,仅仅是为着对“人”与自己的孩子的爱,难道不愿意“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吗?
哈尔滨香坊一小的作法,自然具有破冰意义,但他们只不过是营造了一个适合儿童健康成长的小环境罢了;自然,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的,可正如高尔基所说“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的。可是,要善于教育他们——就成为国家大事了,这需要有才能和渊博的生活知识。”将来若不是有觉醒了的父母们以自己的思想与行动创造出一个适合儿童健康成长的大环境,恐怕香坊一小的那些曾经幸福的儿童们终是免不了堕入传统教育模式的“恶性循环”的怪圈,成为传统的可悲的牺牲品呀!
据哈尔滨日报12月8日新闻载,为了将校本课与学生们的学习紧密结合起来,从而激发孩子们的积极性,哈尔滨香坊一小今年初提出由孩子们自编教材,目前,该校所有校本课程教材都是由学生创作的,共编制教材12本,涉及语文、数学、礼仪、音乐、科技和绘画6个方面。
在“成人本位”与“教师本位”的目前中国的社会文化语境中,不能不说,香坊一小的让学生们自编教材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它基于的是与中国传统社会完全相反的教育理念,即“儿童本位”与“学生本位”的理念,承认“儿童在生理心理上,虽然和大人有点不同,但他仍是完全的个人,有他自己的内外两面的生活。”——充分体现了对于儿童的尊重与理解,而不是将他们“当作缩小的成人”或“看作不完全的小人”
其实,中国古代的哲人们中,也并非没有人提出儿童教育要适合儿童的特点的,如王阳明在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一文中说“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残之则衰痿。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露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意即儿童的天性是贪玩而害怕管束的,故对于儿童的教育要顺应他们的天性,就像草木刚开始萌芽的时候,让他舒畅地生长,就会枝叶调和畅达,如果束缚摧残他,则幼芽就会衰败痿落。所以,教育儿童必须使他们“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儿童就会每天都有进步。何况,就算对于成人的教育,也应该遵循这一原则,即顺应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的天性,使他们在学习中得到乐趣与心理的满足,如孔子所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而不是为着某种功利的或政治的需要,以种种不人道的方式,扭曲或压抑他们的天性,就像龚自珍在病梅馆记里说的,以某些文人画士病态的审美爱好为标准“以绳天下之梅”最终制造出的必是没有生气与活力的“病梅”法国大教育家卢梭在谈到人们应当尊重儿童和儿童期这一主题时说“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就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
可中国传统的教育止不过是制造“顺民”与“奴隶”的工具——用教育这种“符号暴力”把本来是自由的儿童奴隶化,只是让他们长大后更能忍受加在他们身上与心上的其他形式的奴役与暴力罢了。在这种社会里,儿童没有自由,往往只是成人们的私产与追名逐利的工具。自然,父母与儿童之间有天性的爱,可这种爱却被以“成人本位”的专制家庭为基础的封建等级制的意识形态所主导的功利所扭曲了——所谓的“望子成龙”不过是“光宗耀祖”或“母(父)以子贵”幌子,就像农户的养猪,把猪养肥了只是为了将来能吃它的肉或用来卖钱。
文化具有很大的惰性与惯性,不能不说,目前的中国社会仍然还是“成人本位”的“爸爸”类的社会——就是这种文化的惰性与惯性,形成了“教师本位”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使我们不能把儿童当成自由而独立的个体,对于儿童内外两面的生活缺乏应有的尊重,从而大大地制约了我国教育与文化事业的发展,窒息了儿童们的生命力与创造力,同时也窒息了他们的未来与祖中的未来,阻碍了中国社会前进的步伐。
法国20世纪超现实主义诗人罗贝尔•德诺斯的一首名为弹词,花儿的诗里说“十八岁的统帅约拿丹,/有一天在远东的一个小岛上捉到一只鹈鹕。/清晨,鹈鹕生下一个白白的蛋,/蛋里出来的鹈鹕与它十分相似。/第二只鹈鹕也生下一个蛋,/里面出来的自然还是下白蛋的鹈鹕。/这种情形可以延续许久,/只要人们不去做煎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首诗便是我们目前的社会与教育现状的写照。是到了我们应该反思我们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改革我们的教育体制的时候了,难道我们想让作为专制的基础的传统教育的“鹈鹕”永久地延续下去吗?作为“人”之子与“人”之父的我们,仅仅是为着对“人”与自己的孩子的爱,难道不愿意“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吗?
哈尔滨香坊一小的作法,自然具有破冰意义,但他们只不过是营造了一个适合儿童健康成长的小环境罢了;自然,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的,可正如高尔基所说“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的。可是,要善于教育他们——就成为国家大事了,这需要有才能和渊博的生活知识。”将来若不是有觉醒了的父母们以自己的思想与行动创造出一个适合儿童健康成长的大环境,恐怕香坊一小的那些曾经幸福的儿童们终是免不了堕入传统教育模式的“恶性循环”的怪圈,成为传统的可悲的牺牲品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