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年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孩提时,母亲不许我们到亲戚家拜年,连外婆和舅舅家也不例外,虽然他们都住得很近,我们只要跑过一条短短的辘轳把胡同就到了。现在想来,母亲是怕让人家破费,那时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母亲的一句口头禅是:出门不搅扰,在家不烦恼。

    给自家父母的拜年就省略掉了,他们本来就没这个心情。年三十,忙完了一切的母亲会在我们枕下塞几毛钱的红包,我们打开看看,一点喜悦的感觉也没有,因为过了年,母亲会把压岁钱全部收回去,我们没有任何支配权。

    记忆中惟一可以去拜年的,就是奶奶家。奶奶不是我爸爸的娘,而是我叔叔的妈,我们喊她“阿婆”我们和阿婆家虽然对门而居,两家的关系却不即不离,像少有走动的亲戚。

    阿婆从没给过我们压岁钱。我们这么惦记着给她拜年,图的是她家的一点零食,叔叔和婶婶是双职工,阿婆家的条件比我们家好多了,而当年我们家的零食几乎是零。

    老家的人常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而大年初一是三春之首。这一天,我们在母亲的督促下早早起来,该干什么还干什么。母亲说正月初一起得早,昭示着一年到头勤奋勤勉,不怠不惰。母亲的规矩还有很多,比如大年初一不能哭,一哭你这一年都得倒霉:大年初一扫地要从外向里扫,否则就把家里的好运都扫到外面去了。

    对母亲的训导,我半懂不懂。我热衷的是去阿婆家拜年。一大早,我和弟弟穿戴整齐了,就去敲阿婆家的门。阿婆通常让我们在寒风里稍等片刻,然后才开了门。阿婆并不欢迎我们进屋,而是用一个木制盘子把我和弟弟堵在门槛边。于是我和弟弟双手合十,嘴里念念有词:阿婆我们给你拜年来了,祝你老脚轻手健,长命百岁

    那个盘子很小,也很浅,里面躺着七八根阿婆自晒的番薯条,十来只带着干泥巴的荸荠,一把爆米花。但是我们已经很满足了。我们谢过了,抓起它们往口袋里装,然后把盘子还给阿婆,欢天喜地地回家了。

    那些荸荠和番薯条,就这么温馨地留在我的记忆里。

    上了小学,我懂得难为情了,再也不好意思为了零嘴儿巴巴地去敲阿婆家的门。但是拜年却换了一种形式进行着,对象也换成军属和烈属。每每年前年后,在村干部或小学老师率领下,我们敲着锣,打着鼓,去登这些“光荣人家”的门。每到一处,先把春联贴上,再把年画刷好,还要放一串热情洋溢的百子鞭炮。烟硝还未散尽,老师们就拉起了二胡,吹响了笛子,我们这帮小丫头们就载歌载舞,那首歌就叫拜年歌:

    新年到(哪个)好热闹

    男女老少(那个)齐欢笑

    鼓儿咚咚地响,(咚锵咚锵咚咚锵)

    锣儿当当地敲。(哐嘡哐嘡哐哐嘡)。

    快乐的新年年年有

    (那么)今年新年更热闹!

    这样的拜年虽然赚不来零食,但很受乡亲们的欢迎。每到一处,就里三层外三层地引来许多人观望。老师们说这种拜年效果很好,干部们还因此受到上级部门的表扬,于是越发地热衷起来。每每放了寒假,他们就组织节目,叫上我们认真排练,从单纯的一首拜年歌,扩大到演唱四季调,杨柳青,还有相声、三句半和小戏。在外就读的高中生、大学生回来了,也参加我们的队伍中来。我们村的大人太有才了,他们会审时度势,自己编剧,自己谱曲,歌颂社会主义,宣传政策法令。后来居然把移植的瓯剧洪湖赤卫队都搬上台了。年味儿伴着悠扬的旋律,在村子上空飘扬,把节日的氛围营造得浓浓的。

    我们村的“拜年团”出名了。那时候农村的文化生活非常贫乏,所以到处有人来请我们去演出。拜年团白天忙不过来了,晚上接着干。为了让我们发挥得更好,乡亲们卸下自家大门,搬出准备造房的大木头,搭了结实的戏台,挂起了白炽的汽灯,让我们涂脂抹粉,身穿戏装,风风光光地登台演出。

    风光是风光了,可从来没人请我们吃顿饭喝杯水,也从来没人往我们口袋里装点番薯条和爆米花。三九天气,滴水成冰,我们身上的那点卡路里早被寒风刮跑了,衣袂飘飘的站在四面透风的后台,冷得上下牙齿一个劲儿打架,怎么使劲都止不住。我想糟了,这个样子开口演唱,还不把自己的舌尖都磕掉了?可奇怪的是,只要音乐响起,登了台亮了相,我们一个个都不哆嗦了,一张口,伶牙利齿地该说快板的说快板,该唱道情的唱道情,一个绊子都不打!

    那些年,我们在师长的带领下,东奔西走,乐此不疲。

    成人之后,我就退出了那种张扬的宣传团拜,尤其是自己做了母亲后,各种压力使我连对亲人的拜年欲望也渐渐淡去。春节不回娘家,就例行公事地给两老寄张贺卡;回一次娘家,拜年的话还没出口,父母亲就把准备好的压岁钱往我儿子怀里塞。那时候他们还很穷,这让我非常不安。等到我当奶奶了,父母亲的日子才真正地好过起来,他们的孙辈曾孙辈也已经递增到数十个之多,母亲怀里就揣上数十个红包,见一个塞一个,而且数字还不少,好像在弥补当年对我们的亏欠。弟弟弟媳、妹妹妹夫们也上行下效,我每回一次娘家,我的孙子孙女就能收获一大堆的压岁钱,我自然也要给弟妹的孩子们塞红包,送过来送过去,孩子们的腰包鼓了,大人的钱包却癟了。

    如今的拜年,倒是越来越科学、越来越便捷了。节前节后,只要你愿意,拜年电话打爆了也没人抗议。坐在电脑面前,轻轻地敲击着键盘,伊妹儿像报春的喜鹊一样,快活地飞过来飞过去:手机短信最有创意了,有的还很有文学水平。读着那些温馨的、情意绵绵的文字,我常常是幸福得一声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