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废立已定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昭宁元年八月。
就在李儒见过许靖、曹操、孙坚的第二日,董卓便举孙坚为执金吾,又以许靖为侍中,更是以曹操为司隶校尉。三道任命文发出后,董卓又邀请袁绍过府,商议废天子刘辨,改立陈留王刘协为帝之事,并请袁绍主持废立天子礼仪:“君斩杀阉竖,扫除大汉余毒,功劳甚也。可主持新旧帝相替之事。”
袁绍心思明透,当然知道这是董卓欲败坏他袁氏声望,更何况,袁绍早就通过袁氏的关系网得到董卓废帝的消息,自然坚决不答应董卓。
“借口天子刘辨虽无善政,但并无不善之举。”
袁绍驳斥董卓,言今日无废帝之由。
而董卓却暗暗一笑,私下里董卓已经得知,袁绍正在联系何太后,准备以何太后、天子刘辨之名,收拢何进、何苗帐下部曲,意欲借后宫援助,驱逐自己。而自己若想摆脱何进、何苗帐下部曲叛变的隐患,最好的方法,就是借助废立之举,贬禁何太后,使外戚不能干扰大事。所以自然不会听放任袁氏抽身!
废天子刘辨,立陈留王刘协,掺杂着董卓的无数谋划。
一可以使袁氏牵连废立之谋,名望受损;
二可以轻易处置何太后这个隐患;
三,借助立帝辅助新王之功勋,董卓可以任意提拔诸公大臣,打压袁氏等反对派等等。
董卓早已计划,利用废立之事,折损袁氏声望,怎会令袁绍如此轻易抽身事外?
而袁绍年轻气盛,已然不忿董卓坐收渔人之利,要不是恐惧董卓手中实力,他早就格杀董卓了。两相交谈,少了一些洛阳城内那些老油条人从中周旋,摩擦的火花自然剧烈,两人交谈之下言语顿时不和。
董卓当即手按剑柄威胁袁绍,翻脸喝骂道:“竖子,以为我董卓之刀不快否!前日你残暴两宫,逼迫天子出逃,如此悖逆之举,可曾敬重一点天子?今日,你之所以不赞成废立大事,实非敬重天子无过失,而是欲借助天子性格暗弱,败坏朝政也!我所言,是也不是?如此逆臣,必杀之而后快!”
“休要强压名头与我!”
“逆臣!”
董卓按剑怒斥袁绍之时,周围亲信团团围住袁绍,杀机森然。
袁绍也不是那束手就擒之人,当即勃然变色,拔出佩刀,反驳董卓:“议论大事,岂有刀兵相迫哉?告辞!”袁绍说完,便拎着佩刀,避开董卓亲信,万分谨慎的匆匆告别董卓。
如今洛阳才从大乱中走出,人心不安。
类如董卓、袁绍等,都是刀剑时刻在身,不敢有一点疏忽。
见袁绍欲走,李儒向董卓建议道:“袁绍有虎狼之心,不可纵之。今日纵之,必有大患。主公当令亲卒,围杀其人,以惊惧袁氏。”
董卓摇摇头,轻声反驳李儒道:“便如袁绍所言,国家大事若是有回缓之地,便不能以刀兵胁迫行事。袁绍为袁氏后嗣人杰之一,为袁氏未来中流砥柱,杀之必惹怒袁氏,致使袁氏与我,不能相容于朝廷。大臣相害,非国家之福,我董卓岂能为之?”
“主公这般,日后必定后悔!”
李儒眼望袁绍离去,心中不甘。
“今日恐吓袁绍,乃是欲令袁氏屈服,共建朝纲制度而已,非是真心杀人。”
且说袁绍走出董卓府,一身冷汗,心有余悸。唯恐董卓又派人来追杀,袁绍抄小路,匆匆奔回袁氏府邸,回报叔父袁隗他今日所遇。
而袁隗也早就得知袁绍被邀去相商废帝一事,心中为袁绍颇为担忧。见袁绍平安回来后,放心许多。
瞧见袁隗,袁绍心中早已决定要走,随即同袁绍商议一通后,有些犹豫:“董卓势大兵多,其又出自西凉,性如虎豺,专权敢杀,不似大将军优柔寡断,枝节主干不辨;又非阉竖不熟兵事,可引兵诛杀。昔日马融穷困,不得不接受大将军邓骘之辟,曾言‘左手据天下之图,右手刎其喉,愚夫不为’,意说,生贵于天下。如今之势,我当委曲求全,以庇护家族。”
“可是叔父要”
“我已老矣!家族未来在于你与公路之身;我声名可败坏,你声名不可损伤。为防止董卓心狠,你且寻个时机,逃出洛阳,远避灾祸。我则立刻入董卓府,委屈侍奉其人,答应废立天子之事。”
闻言,袁绍最后迫不得已离去。
洛阳,北邙。
知洛阳事情紧迫,不能耽搁时间,经过几日激烈的攻击。皇甫岑的大军终于渡过河,稍作休整,便向洛阳进军。
然而,大军行至北邙,却被吕布引军阻拦道路,不得不停止步伐。
皇甫岑令斥候匆匆查探,吕布大军竟然有两三万人。皇甫岑心中当时就大骂后世历史籍:“记得三国志还是裴松之所引注解,言董卓入京才三千人。然而,今日我刚至洛阳,就道逢吕布两三万人逆击,这历史果然不能尽信。”当然所幸,皇甫岑本就没有打算这个时候动手。不过看到董卓吞吃何进、何苗、丁原三股势力的兵员,心中确实有些嫉妒。
皇甫岑之所以猜错,这却是因为他的记忆有些模糊,误解历史籍记载。
历史籍所载董卓入洛时,不过兵马三千。这三千兵马,仅仅是说董卓大军前驱,非但不包括丁原、吕布帐下并州、河内兵卒;何进、何苗投降部曲;连董卓屯在城西夕阳亭的大军,也不曾包括在内。
八月戊辰,张让杀何进。
八月庚午,张让败亡,出逃。
八月辛末,董卓入洛阳。
至今日,方才八月末,距离张让诛杀何进,也不过才四日而已。
洛阳大乱时,事情变化极其迅速、猛烈,一日而数变。董卓虽在夕阳亭屯兵,但是屯兵却不能瞬移至洛阳,援助董卓震慑洛阳。
董卓屯驻洛阳的兵卒,此刻委实只有三千骑兵。
“本欲以苍鹰搏兔之势,以大兵逆击董卓。孰料时事陡变,还须按照既定稳妥筹划,慢慢谋取洛阳。”
未等皇甫岑说些什么,华歆已然喟叹了一句。
皇甫岑虽然自以为,至大乱时,洛阳应该空虚,但皇甫岑的行军计划,依然按照稳妥方略,一一进取,不敢怀有丝毫饶幸心理,把大事寄托在那些历史记载。如与历史一般,那皇甫岑自然可以投机得利;如与历史记载相逆,也可继续行事,不至于全盘皆输。吕布率两三万兵卒拦道于北阪。皇甫岑直线进军洛阳的计划,也就随之破产,转为另一种稳扎稳打军势策略。
站在北邙的高坡,皇甫岑观察吕布军阵布局时,偶然发现自洛阳南北两宫被袁绍血洗后,洛阳已经开始陷入破败的趋向。
“步登北邙,遥望洛阳山。洛阳何寂寞,宫室尽烧焚。垣墙皆顿擗i,荆棘参天。侧足无行径,荒畴不复田。游子久不归,不识陌与阡。中野何萧条,千里无人烟。”
皇甫岑不自觉的念出一段诗句。
华歆微笑的赞叹皇甫岑:“仲岚当真好文采。只是洛阳虽然稍有破败,伯兴这诗句描述,却也太过夸张,何至于‘千里无人烟’?”
皇甫岑长叹一声,不知为何,双眼突然有点湿润:“自从洛阳兵戈忽起,梦中屡见洛阳破败如此。触目今日之繁华,思及梦中之破败,遂多有感慨,以致令子鱼见笑!”
皇甫岑所盗用诗句,改窜于曹植所作。
若是历史进程不被打断,二十年后,曹植再至洛阳时,这诗句已经恰如其分。
曹魏之后,又有两晋八王之乱、元嘉之乱,乃至于五胡乱华,北地尽丧于胡种。洛阳的数百年劫数,此时,才刚刚开始!
思及洛阳繁华,又触目今日兵灾人祸,又想到而后的天下大乱,皇甫岑心中越发悲痛:“务必好自努力,不使大乱延续数百年。”
“就待仲岚恢复这大好山河!”
说这话的华歆双眸之中已经闪烁出一丝激动。接下来的可能便会是他华歆大展才华之时。
董卓入雒第三日。
董卓召集群臣,言天子刘辨暗弱,难以肩负起中兴大汉之重任,并提议,称陈留王刘协,年纪虽幼,但有明主之相,可嗣位为皇帝。此言一出,群臣大震。唯有朝中重臣,袁隗大多已经与之有过沟通,是以大庭之,无人敢反驳董卓,提出异议。盖重臣早已知之,小官则不见风声,不敢妄动。真实历史此时,尚卢植不畏袁隗、董卓两方势力压迫,跨步出列,大义秉然的批驳董卓,之后因蔡邕等人援助,卢植得已无罪。自此之后,卢植不被董卓所喜,且卢植又鄙视袁隗等屈节,感叹大汉朝堂已经再无堂堂正正之君子,遂逃亡至幽州,隐居于谷,从此不涉及朝堂政治。
至于眼下,卢植身死,朝中刚正的臣子已然不多,就连郑泰这般人物,也因为想要说退皇甫岑,反而被皇甫岑禁锢围困。也是因为郑泰被禁锢在皇甫岑军中,不能返回洛阳,董卓提议废弃天子刘辨时,近百人的大庭之,竟无一人开口反对董卓提议。董卓提议,无人敢言。董卓继而又询问太傅袁隗,袁隗则顺从董卓意愿,言天子刘辨当废。于是乎,废立大事,半日而定。
台下,孙坚向曹操小声颓然叹道:“朝堂已无君子矣!”
曹操目光一如往常,并无变化,也不回话。不知道心中想着什么。
董卓入京后,听从李儒建议,以孙坚替补丁原为执金吾,又举崔烈替补樊陵为少府。因袁隗曾想诛杀两人,孙坚、崔烈皆爽快接受董卓任命,借董卓之威势,对抗袁隗。
如今孙坚、曹操行走在外,亦是刀不离身,随从亦带十数人。他与群臣不同,虽然对朝政不满,而且已经明确向李儒表态投靠董卓,但是亦不敢开口反驳废立大事,唯恐惹祸身。
更何况,他身处董卓与袁绍两人之中,夹缝生存,尤为艰难。
九月初,董卓入雒第四天,大雨如瓢泼,黄河水涨。
便在大雨中,董卓集聚群臣,会于南宫崇德前殿。
大殿之,董卓与袁隗两人,一武一文,率领群臣,以灵帝遗诏,使“董侯”为帝,随即齐声责令天子刘辨应宣布退位,让给其弟陈留王刘协。
群臣威迫,众口一词,大概了解废立之事的何太后,顿时晓得,她已被朝廷诸公抛弃。
没有大将军何进为之撑腰,没有张让、赵忠等人为之拦道,何太后如今虽有太后之名,无谁看在眼里,却着实是个孤单寡人。事已至此,何太后方才知道,大祸临头。不过如今大势已定,非她一妇人所能更改。无可奈何的何太后,只能无声待在一侧,徒劳的无助哽噎流涕,感叹世事变幻如斯。才三四日光景,她就从从高位重重摔下至谷底。天子刘辨遭遇连日兵灾,心中恐惧不安,见到这些群臣逼迫,立即不知所措,唯恐再有人举兵前来杀他。
雨水击打青瓦声、何太后呜咽哭声中,袁隗前,收取天子刘辨所有天子专用饰佩、符章、玉玺、金绶,递交给陈留王刘协。而后袁隗又引天子刘辨走下高台,向陈留王刘协北面称臣。
太傅,位高于三公。
汉世制度,帝王初登基时,辙设置太傅,兼录尚事。
一位帝王,只能有一位太傅,该太傅死,则太傅之职位也随之虚空不设。
太傅,主要负责引导新帝,熟悉朝政运转;并辅助帝王,通晓尚台等国家各种事务,以及向帝王指导国家政治秘诀:何事虽恶,可为;何事虽善,不可为。
便在这个大雨如注的今日,本该辅导天子刘辨茁壮成长的太傅袁隗,却亲手将少帝引至台下,改奉陈留王刘协为帝。
因为外面大雨如注,废天子刘辨,立陈留王刘协为帝,便在崇德前殿草草完结。寥寥十数步仪式之后,群臣开始恭贺新帝即位。
是日,陈留王刘协,于崇德前殿,即位为天子,改年号为永汉。
天子刘辨,自三月登基,至今未尝半年,便被群臣废弃。
昭宁这年号,也仅仅存在三天,便又被匆匆废弃。
自此以后,新汉帝刘协开始走入历史,刘协艰难的一生,也缓缓拉开序幕。
也是命运定数。
创建东汉的光武帝刘秀,至洛阳却非殿,决定定都为洛阳。却非殿,亦在南宫。崇德殿之前,紧挨着的,便是却非殿。
光武定都洛阳于却非殿,刘协即位于却非殿之后的崇德殿。两位帝王,一兴大汉,一亡大汉,两相对比,常令后人嗟叹。
新帝刘协刚刚即位,董卓又立刻攻击何太后,斥责何太后不念亲情,逼迫董太后至死,遂迁何太后居于永安宫。这是董卓不欲何太后再干预朝政,以致再起事端。
新旧帝交接后,群臣散朝,各自为以后安排。
堂前。
董卓斗志昂扬,一脸兴奋,宣布废除灵帝时诸弊政,同时诏废除宦官之权职,改以公卿以下子弟为宫中诸侍郎。当此时,董卓亦是锐意进取,自以为能引导大汉中兴,且死后百年,他董卓能与伊尹、霍光等名臣并列史册。
堂后。
何太后心中苦闷,与身边侍婢言道:“悔不听何苗之言,任凭大兄交接袁隗之辈,乃至有今日大祸。两兄刚死,袁隗老贼便胁迫群臣,逼迫我们孤儿寡母,当真如张常侍、赵常侍所言。”
洛阳城北,北邙。
一场瓢泼大雨,使洛阳地区本来泥泞的道路,变成条条水道。
前有吕布率两三万大军拦道,又逢涝雨坏道。皇甫岑虽然急于谋取利益,但苦于天时、地利,皆不在自己之侧,乃至大军虽然渡河,却不能飞速入洛阳城。
皇甫岑手擎一柄纸伞,站在一处土坡,远望洛阳方向,不知道喃喃自语说些什么。
皇甫岑感叹间,却见土坡下,几位士卒护卫着的郑泰,手举纸伞,不顾道路泥泞,向皇甫岑所在,快步走来:“白马都尉百般躲避,今日仍然不肯相见否?”
郑泰毕竟是大汉尚,又是老师旧,且有名望。皇甫岑至南岸后,虽然囚禁郑泰,但是亦给郑泰很大自由,只是为避免郑泰唠叨,皇甫岑一直不曾与郑泰好好交流过。
今日雨中,郑泰偶然望见高坡皇甫岑,所以顽固的冒雨前来,试图说服皇甫岑。
瞧见郑泰的身影,皇甫岑嘴角苦涩的露出一丝笑容。
瞧见皇甫岑嘴角苦笑,郑泰一怔,心中也是百般滋味,不过转念一想,他皇甫岑没有官职,竟然割据一方,趁洛阳大乱之际,竟然谋取利益,这让郑泰心中生出的一丝异动消散与无形,雨中,怒指皇甫岑喝道:“皇甫仲岚,枉你安定皇甫一氏,父兄两代忠良,竟然出了你这么一个逆贼,我郑泰今日纵然是死,也要骂你个不仁不义之辈!”
“扑通!”
皇甫岑屈膝向南,斜对着郑泰,什么话都没有解释,只是淡淡的回应道:“少帝被废!仲岚有负先帝之托!仲岚有罪!”
“你你说什么?”
昭宁元年八月。
就在李儒见过许靖、曹操、孙坚的第二日,董卓便举孙坚为执金吾,又以许靖为侍中,更是以曹操为司隶校尉。三道任命文发出后,董卓又邀请袁绍过府,商议废天子刘辨,改立陈留王刘协为帝之事,并请袁绍主持废立天子礼仪:“君斩杀阉竖,扫除大汉余毒,功劳甚也。可主持新旧帝相替之事。”
袁绍心思明透,当然知道这是董卓欲败坏他袁氏声望,更何况,袁绍早就通过袁氏的关系网得到董卓废帝的消息,自然坚决不答应董卓。
“借口天子刘辨虽无善政,但并无不善之举。”
袁绍驳斥董卓,言今日无废帝之由。
而董卓却暗暗一笑,私下里董卓已经得知,袁绍正在联系何太后,准备以何太后、天子刘辨之名,收拢何进、何苗帐下部曲,意欲借后宫援助,驱逐自己。而自己若想摆脱何进、何苗帐下部曲叛变的隐患,最好的方法,就是借助废立之举,贬禁何太后,使外戚不能干扰大事。所以自然不会听放任袁氏抽身!
废天子刘辨,立陈留王刘协,掺杂着董卓的无数谋划。
一可以使袁氏牵连废立之谋,名望受损;
二可以轻易处置何太后这个隐患;
三,借助立帝辅助新王之功勋,董卓可以任意提拔诸公大臣,打压袁氏等反对派等等。
董卓早已计划,利用废立之事,折损袁氏声望,怎会令袁绍如此轻易抽身事外?
而袁绍年轻气盛,已然不忿董卓坐收渔人之利,要不是恐惧董卓手中实力,他早就格杀董卓了。两相交谈,少了一些洛阳城内那些老油条人从中周旋,摩擦的火花自然剧烈,两人交谈之下言语顿时不和。
董卓当即手按剑柄威胁袁绍,翻脸喝骂道:“竖子,以为我董卓之刀不快否!前日你残暴两宫,逼迫天子出逃,如此悖逆之举,可曾敬重一点天子?今日,你之所以不赞成废立大事,实非敬重天子无过失,而是欲借助天子性格暗弱,败坏朝政也!我所言,是也不是?如此逆臣,必杀之而后快!”
“休要强压名头与我!”
“逆臣!”
董卓按剑怒斥袁绍之时,周围亲信团团围住袁绍,杀机森然。
袁绍也不是那束手就擒之人,当即勃然变色,拔出佩刀,反驳董卓:“议论大事,岂有刀兵相迫哉?告辞!”袁绍说完,便拎着佩刀,避开董卓亲信,万分谨慎的匆匆告别董卓。
如今洛阳才从大乱中走出,人心不安。
类如董卓、袁绍等,都是刀剑时刻在身,不敢有一点疏忽。
见袁绍欲走,李儒向董卓建议道:“袁绍有虎狼之心,不可纵之。今日纵之,必有大患。主公当令亲卒,围杀其人,以惊惧袁氏。”
董卓摇摇头,轻声反驳李儒道:“便如袁绍所言,国家大事若是有回缓之地,便不能以刀兵胁迫行事。袁绍为袁氏后嗣人杰之一,为袁氏未来中流砥柱,杀之必惹怒袁氏,致使袁氏与我,不能相容于朝廷。大臣相害,非国家之福,我董卓岂能为之?”
“主公这般,日后必定后悔!”
李儒眼望袁绍离去,心中不甘。
“今日恐吓袁绍,乃是欲令袁氏屈服,共建朝纲制度而已,非是真心杀人。”
且说袁绍走出董卓府,一身冷汗,心有余悸。唯恐董卓又派人来追杀,袁绍抄小路,匆匆奔回袁氏府邸,回报叔父袁隗他今日所遇。
而袁隗也早就得知袁绍被邀去相商废帝一事,心中为袁绍颇为担忧。见袁绍平安回来后,放心许多。
瞧见袁隗,袁绍心中早已决定要走,随即同袁绍商议一通后,有些犹豫:“董卓势大兵多,其又出自西凉,性如虎豺,专权敢杀,不似大将军优柔寡断,枝节主干不辨;又非阉竖不熟兵事,可引兵诛杀。昔日马融穷困,不得不接受大将军邓骘之辟,曾言‘左手据天下之图,右手刎其喉,愚夫不为’,意说,生贵于天下。如今之势,我当委曲求全,以庇护家族。”
“可是叔父要”
“我已老矣!家族未来在于你与公路之身;我声名可败坏,你声名不可损伤。为防止董卓心狠,你且寻个时机,逃出洛阳,远避灾祸。我则立刻入董卓府,委屈侍奉其人,答应废立天子之事。”
闻言,袁绍最后迫不得已离去。
洛阳,北邙。
知洛阳事情紧迫,不能耽搁时间,经过几日激烈的攻击。皇甫岑的大军终于渡过河,稍作休整,便向洛阳进军。
然而,大军行至北邙,却被吕布引军阻拦道路,不得不停止步伐。
皇甫岑令斥候匆匆查探,吕布大军竟然有两三万人。皇甫岑心中当时就大骂后世历史籍:“记得三国志还是裴松之所引注解,言董卓入京才三千人。然而,今日我刚至洛阳,就道逢吕布两三万人逆击,这历史果然不能尽信。”当然所幸,皇甫岑本就没有打算这个时候动手。不过看到董卓吞吃何进、何苗、丁原三股势力的兵员,心中确实有些嫉妒。
皇甫岑之所以猜错,这却是因为他的记忆有些模糊,误解历史籍记载。
历史籍所载董卓入洛时,不过兵马三千。这三千兵马,仅仅是说董卓大军前驱,非但不包括丁原、吕布帐下并州、河内兵卒;何进、何苗投降部曲;连董卓屯在城西夕阳亭的大军,也不曾包括在内。
八月戊辰,张让杀何进。
八月庚午,张让败亡,出逃。
八月辛末,董卓入洛阳。
至今日,方才八月末,距离张让诛杀何进,也不过才四日而已。
洛阳大乱时,事情变化极其迅速、猛烈,一日而数变。董卓虽在夕阳亭屯兵,但是屯兵却不能瞬移至洛阳,援助董卓震慑洛阳。
董卓屯驻洛阳的兵卒,此刻委实只有三千骑兵。
“本欲以苍鹰搏兔之势,以大兵逆击董卓。孰料时事陡变,还须按照既定稳妥筹划,慢慢谋取洛阳。”
未等皇甫岑说些什么,华歆已然喟叹了一句。
皇甫岑虽然自以为,至大乱时,洛阳应该空虚,但皇甫岑的行军计划,依然按照稳妥方略,一一进取,不敢怀有丝毫饶幸心理,把大事寄托在那些历史记载。如与历史一般,那皇甫岑自然可以投机得利;如与历史记载相逆,也可继续行事,不至于全盘皆输。吕布率两三万兵卒拦道于北阪。皇甫岑直线进军洛阳的计划,也就随之破产,转为另一种稳扎稳打军势策略。
站在北邙的高坡,皇甫岑观察吕布军阵布局时,偶然发现自洛阳南北两宫被袁绍血洗后,洛阳已经开始陷入破败的趋向。
“步登北邙,遥望洛阳山。洛阳何寂寞,宫室尽烧焚。垣墙皆顿擗i,荆棘参天。侧足无行径,荒畴不复田。游子久不归,不识陌与阡。中野何萧条,千里无人烟。”
皇甫岑不自觉的念出一段诗句。
华歆微笑的赞叹皇甫岑:“仲岚当真好文采。只是洛阳虽然稍有破败,伯兴这诗句描述,却也太过夸张,何至于‘千里无人烟’?”
皇甫岑长叹一声,不知为何,双眼突然有点湿润:“自从洛阳兵戈忽起,梦中屡见洛阳破败如此。触目今日之繁华,思及梦中之破败,遂多有感慨,以致令子鱼见笑!”
皇甫岑所盗用诗句,改窜于曹植所作。
若是历史进程不被打断,二十年后,曹植再至洛阳时,这诗句已经恰如其分。
曹魏之后,又有两晋八王之乱、元嘉之乱,乃至于五胡乱华,北地尽丧于胡种。洛阳的数百年劫数,此时,才刚刚开始!
思及洛阳繁华,又触目今日兵灾人祸,又想到而后的天下大乱,皇甫岑心中越发悲痛:“务必好自努力,不使大乱延续数百年。”
“就待仲岚恢复这大好山河!”
说这话的华歆双眸之中已经闪烁出一丝激动。接下来的可能便会是他华歆大展才华之时。
董卓入雒第三日。
董卓召集群臣,言天子刘辨暗弱,难以肩负起中兴大汉之重任,并提议,称陈留王刘协,年纪虽幼,但有明主之相,可嗣位为皇帝。此言一出,群臣大震。唯有朝中重臣,袁隗大多已经与之有过沟通,是以大庭之,无人敢反驳董卓,提出异议。盖重臣早已知之,小官则不见风声,不敢妄动。真实历史此时,尚卢植不畏袁隗、董卓两方势力压迫,跨步出列,大义秉然的批驳董卓,之后因蔡邕等人援助,卢植得已无罪。自此之后,卢植不被董卓所喜,且卢植又鄙视袁隗等屈节,感叹大汉朝堂已经再无堂堂正正之君子,遂逃亡至幽州,隐居于谷,从此不涉及朝堂政治。
至于眼下,卢植身死,朝中刚正的臣子已然不多,就连郑泰这般人物,也因为想要说退皇甫岑,反而被皇甫岑禁锢围困。也是因为郑泰被禁锢在皇甫岑军中,不能返回洛阳,董卓提议废弃天子刘辨时,近百人的大庭之,竟无一人开口反对董卓提议。董卓提议,无人敢言。董卓继而又询问太傅袁隗,袁隗则顺从董卓意愿,言天子刘辨当废。于是乎,废立大事,半日而定。
台下,孙坚向曹操小声颓然叹道:“朝堂已无君子矣!”
曹操目光一如往常,并无变化,也不回话。不知道心中想着什么。
董卓入京后,听从李儒建议,以孙坚替补丁原为执金吾,又举崔烈替补樊陵为少府。因袁隗曾想诛杀两人,孙坚、崔烈皆爽快接受董卓任命,借董卓之威势,对抗袁隗。
如今孙坚、曹操行走在外,亦是刀不离身,随从亦带十数人。他与群臣不同,虽然对朝政不满,而且已经明确向李儒表态投靠董卓,但是亦不敢开口反驳废立大事,唯恐惹祸身。
更何况,他身处董卓与袁绍两人之中,夹缝生存,尤为艰难。
九月初,董卓入雒第四天,大雨如瓢泼,黄河水涨。
便在大雨中,董卓集聚群臣,会于南宫崇德前殿。
大殿之,董卓与袁隗两人,一武一文,率领群臣,以灵帝遗诏,使“董侯”为帝,随即齐声责令天子刘辨应宣布退位,让给其弟陈留王刘协。
群臣威迫,众口一词,大概了解废立之事的何太后,顿时晓得,她已被朝廷诸公抛弃。
没有大将军何进为之撑腰,没有张让、赵忠等人为之拦道,何太后如今虽有太后之名,无谁看在眼里,却着实是个孤单寡人。事已至此,何太后方才知道,大祸临头。不过如今大势已定,非她一妇人所能更改。无可奈何的何太后,只能无声待在一侧,徒劳的无助哽噎流涕,感叹世事变幻如斯。才三四日光景,她就从从高位重重摔下至谷底。天子刘辨遭遇连日兵灾,心中恐惧不安,见到这些群臣逼迫,立即不知所措,唯恐再有人举兵前来杀他。
雨水击打青瓦声、何太后呜咽哭声中,袁隗前,收取天子刘辨所有天子专用饰佩、符章、玉玺、金绶,递交给陈留王刘协。而后袁隗又引天子刘辨走下高台,向陈留王刘协北面称臣。
太傅,位高于三公。
汉世制度,帝王初登基时,辙设置太傅,兼录尚事。
一位帝王,只能有一位太傅,该太傅死,则太傅之职位也随之虚空不设。
太傅,主要负责引导新帝,熟悉朝政运转;并辅助帝王,通晓尚台等国家各种事务,以及向帝王指导国家政治秘诀:何事虽恶,可为;何事虽善,不可为。
便在这个大雨如注的今日,本该辅导天子刘辨茁壮成长的太傅袁隗,却亲手将少帝引至台下,改奉陈留王刘协为帝。
因为外面大雨如注,废天子刘辨,立陈留王刘协为帝,便在崇德前殿草草完结。寥寥十数步仪式之后,群臣开始恭贺新帝即位。
是日,陈留王刘协,于崇德前殿,即位为天子,改年号为永汉。
天子刘辨,自三月登基,至今未尝半年,便被群臣废弃。
昭宁这年号,也仅仅存在三天,便又被匆匆废弃。
自此以后,新汉帝刘协开始走入历史,刘协艰难的一生,也缓缓拉开序幕。
也是命运定数。
创建东汉的光武帝刘秀,至洛阳却非殿,决定定都为洛阳。却非殿,亦在南宫。崇德殿之前,紧挨着的,便是却非殿。
光武定都洛阳于却非殿,刘协即位于却非殿之后的崇德殿。两位帝王,一兴大汉,一亡大汉,两相对比,常令后人嗟叹。
新帝刘协刚刚即位,董卓又立刻攻击何太后,斥责何太后不念亲情,逼迫董太后至死,遂迁何太后居于永安宫。这是董卓不欲何太后再干预朝政,以致再起事端。
新旧帝交接后,群臣散朝,各自为以后安排。
堂前。
董卓斗志昂扬,一脸兴奋,宣布废除灵帝时诸弊政,同时诏废除宦官之权职,改以公卿以下子弟为宫中诸侍郎。当此时,董卓亦是锐意进取,自以为能引导大汉中兴,且死后百年,他董卓能与伊尹、霍光等名臣并列史册。
堂后。
何太后心中苦闷,与身边侍婢言道:“悔不听何苗之言,任凭大兄交接袁隗之辈,乃至有今日大祸。两兄刚死,袁隗老贼便胁迫群臣,逼迫我们孤儿寡母,当真如张常侍、赵常侍所言。”
洛阳城北,北邙。
一场瓢泼大雨,使洛阳地区本来泥泞的道路,变成条条水道。
前有吕布率两三万大军拦道,又逢涝雨坏道。皇甫岑虽然急于谋取利益,但苦于天时、地利,皆不在自己之侧,乃至大军虽然渡河,却不能飞速入洛阳城。
皇甫岑手擎一柄纸伞,站在一处土坡,远望洛阳方向,不知道喃喃自语说些什么。
皇甫岑感叹间,却见土坡下,几位士卒护卫着的郑泰,手举纸伞,不顾道路泥泞,向皇甫岑所在,快步走来:“白马都尉百般躲避,今日仍然不肯相见否?”
郑泰毕竟是大汉尚,又是老师旧,且有名望。皇甫岑至南岸后,虽然囚禁郑泰,但是亦给郑泰很大自由,只是为避免郑泰唠叨,皇甫岑一直不曾与郑泰好好交流过。
今日雨中,郑泰偶然望见高坡皇甫岑,所以顽固的冒雨前来,试图说服皇甫岑。
瞧见郑泰的身影,皇甫岑嘴角苦涩的露出一丝笑容。
瞧见皇甫岑嘴角苦笑,郑泰一怔,心中也是百般滋味,不过转念一想,他皇甫岑没有官职,竟然割据一方,趁洛阳大乱之际,竟然谋取利益,这让郑泰心中生出的一丝异动消散与无形,雨中,怒指皇甫岑喝道:“皇甫仲岚,枉你安定皇甫一氏,父兄两代忠良,竟然出了你这么一个逆贼,我郑泰今日纵然是死,也要骂你个不仁不义之辈!”
“扑通!”
皇甫岑屈膝向南,斜对着郑泰,什么话都没有解释,只是淡淡的回应道:“少帝被废!仲岚有负先帝之托!仲岚有罪!”
“你你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