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卉和神秘的老汉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罗卉的发家和她在杉木凼的生活有关系,那时候她正诚惶诚恐、度日如年地呆在杉木凼寨子上,不知道有什么办法能改变她的厄运。那些年里,她已经眼看着和她一同去插队落户的姑娘们陷入了泥坑,跌进了暗无天日的可怕婚姻之中。
她也曾拼命地抗争过,可没用,就是夜里躺在竹芭床上,她都能感觉到有人在伸手过来,要把她拖进杉木凼汉子们的屋头去。
恰在这时候,邻近杉木凼寨子的梨木凼大队,一个中年妇女胸口生了一种怪病,起先是rx房下头生了一个疮,来找当了赤脚医生的罗卉看。罗卉按常规让她擦消炎药,哪晓得,擦了药并不见效。有什么办法呢,罗卉这个赤脚医生,本来就是杉木凼一肩扛着两颗印的大队支书兼革委会主任卢光飞逼着她干的,没多少实际的本事。只因她从上海来插队时,大包小包地带了很多药。杉木凼寨上的姑娘、媳妇有个头疼脑胀、伤风感冒、三病两痛、生疮长疔的,都喜欢到知青点来讨免费药吃。罗卉热心地对照着那本下乡时带来的赤脚医生手册,一样一样地给寨邻乡亲发药。对她来说,时间长了,药放久了会失效,送给人家多少是个人情,会被人说对贫下中农有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而对寨邻乡亲们来说,则纯粹是图个方便,又加上她不要钱。或许他们生的本来就是小毛小病,稀奇的是,罗卉发出的药都见了效。一来二去的,罗卉会看病、抓药的名声就传开了。
恰好上头来了精神,要偏远村寨培养自家的赤脚医生,最好在有文化的上山下乡知青、回乡知青、复员退伍军人中优先培养。卢光飞说罗卉原本就有基础,让她去县里上了一月的培训班,背上一个绿色的药箱箱,罗卉就这样当上了不脱产的赤脚医生。
哪里晓得,这一回碰上真正难治的病,她就抓瞎了。她急啊,人命关天,罗卉费了好多口舌,陪着那个中年妇女,就去了公社卫生院,照例地,公社卫生院给病人打针吃药,可就是不见效。相反,那恶疮从里头发出来,把胸脯鼓得老高,两只rx房愈胀愈大,胀得衣衫都穿不得了。罗卉在旁边看着都感到害怕。卫生院急得要往县医院送,县医院在电话里一听是这么种怪病,说送来了也莫法,把县医院名声倒弄坏了。病人家里要有点钱,干脆就往省城里送吧。
病人家中哪来的钱啊,再说,送进公社卫生院以后,病人的rx房胀得像皮球那么大不说,还发起了高烧,几天几夜不退,连神智也不清了,胡话连篇,痛得直哼哼,蹬脚舞手呻吟不绝,陪在一边的家里人急得只会哭。
罗卉是赤脚医生,也觉得自己责任重大。那天午间正逢赶场,头昏脑胀的她又累又饿,抽身走出病房去街上吃一碗米粉充饥,坐在米粉馆角落里的一张桌子边,她万没想到,四乡八寨来赶场的农民们都在议论梨木凼这中年农妇的怪病。罗卉边边上,幽暗的角落里,一个七十多岁的老汉,一边喝着一碗包谷烧酒,呛鼻的酒味直冲罗卉拂来,一边咀嚼着下酒的脆哨和豆腐干,带着点酒意,长长的山羊胡子一翘一翘地说:“这有啥难的嘛,憨包。”
“难极了,把人都愁死。老人家,莫非你有办法治?”
“有啊,没办法治,我还敢吱声。”
“啥办法?”
“偏方呗!”
“啥子偏方?老人家。”
老汉淡淡地一笑说:“掐点仙人掌的浓液,捂在胸前,那肿自会消。”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罗卉又喊来一碗牛肉米粉端在老汉的面前,朝他亲切地笑着,一脸谦恭地说:“老人家,你说的话当真?”
老汉瞪起一双混浊的眼睛,凝定一般瞅了她两眼,见是一个漂漂亮亮的姑娘,赌气似地说:“我骗你干哪样?”
“你说的仙人掌,就是坡上随处可见的那种。”
“不是那种,还有啥子仙人掌。”
“老人家,我平时看到的仙人掌,只看到它的刺。它哪来的浓液啊?”
“那是你不懂,把它扳开,里头就有浓液淌出来。”
“浓液要淌,咋个把它捂在胸前呢?”
“真是憨,你想办法啊。”
“谢谢你,谢谢你老人家。”
“有啥可谢的,不就是几句酒话嘛。真是的,哼。”
自始至终,罗卉和这神神秘秘的老汉对话时,老汉都是带着点酒意,气冲冲的。
可罗卉就是凭着老汉的这几句话,到坡上去割来了仙人掌,小心翼翼地把它扒开,里头果不其然淌出了白色的浓液,罗卉把浓液挤在纱布上,涂抹了厚厚的一层,拿去捂到梨木凼农妇的胸口。起先她想用绷带把纱布绷紧,可那中年农妇痛得哇哇大叫,绷得太松了,药力又贴不到胸口。jp3急得罗卉只好用自己的双手,捧着涂满浓液的纱布捂在农妇的胸前。
神了,几个小时捂下来,农妇鼓胀的胸脯在缩下去,肿在逐渐消下去;一个晚上捂下来,农妇的烧退了,嘴感到渴了,喊着要喝水,要吃东西。罗卉可是累坏了,她的一双手始终紧张地捂在农妇胸前,已经酸疼得麻木了。公社卫生院见罗卉用出了白色的奇药,派护士来帮忙,轮流着替换她。说来也怪,其他护士来捂,那中年农妇不是叫痛,就是喊不舒服,非得罗卉捂着她胸部,她才不哼不哈,微合着眼,乖乖地歪在床上休息。
这么一来,把罗卉真是累坏了。
可罗卉神奇的名声,也因此一下子传开了。
多少年以后,罗卉下海经商,几经沉浮、几经沧桑,虽说积累了一些经验,可就是逮不着大发的机会。有一次从难受的酒醉中醒来,恍恍惚惚之中很偶然地想起人生中这一难忘的经历,她陡地眼睛一亮,突发奇想。仙人掌既然救得了那个胸部肿胀的活不出来的农妇的性命,它必然会有消炎收缩伤口的作用,用它做原料,来开发一种专门用于消炎、消肿护理皮肤的药,岂不是不大不小的一个发明。
她将自己的设想付诸实践,化验了仙人掌浓液的成分,注册了商标,申请了专利,陆陆续续开发出了新型的消炎、消肿、护手、护脚的软膏和雪霜,一下子用低廉的成本,创造了收益可观的利润。她成了一个同时代人中的佼佼者。
她从没把自己的发家经历告诉过任何人,也从来不接受热心的记者们的采访,更不给任何人、包括当年像她一样有着插队落户经历的知识青年们讲她的商业秘密。
她有了实业,有了名声,有了钱,置了房子买了车,可她没有家,她始终不曾嫁人。多少年里,她一直照顾着插队时的伙伴舒宇虹,舒宇虹住进精神病院,她定期去探望她。舒宇虹病愈出院了,她给安顿了住处,几经迁居,最后让舒宇虹住进了她买下的华都大楼306号房。
她在外滩的商务楼里有自己的公司,只要稍有空闲,她就能到华都大楼来看望宇虹。
她已经有了二千万的身价,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老板,她厌恶人们所说的女强人的称呼,可人家还是把她视为女强人。商场如战场,她上了战场,就要应付一个商人必须应付的一切,差不多每个晚上,她都是在饭店酒楼的餐桌上度过的。但她也仅限于吃饭,要打通一个关节,她请人家吃饭;要认识一个官员,她请人家吃饭;要谈一个项目,她请人家吃饭;要融一笔资金,她请人家吃饭;要和一个新的关系户联络,她请人家吃饭,联络不上,她就想方设法、转弯抹角地找关系让人介绍着吃饭,对待客户是这样,对待推销商也是这样。这绝不是说她不送礼,在商场上不送礼是不可能的,她也送,用她的话来说,她不害人,她往往送的就是厂里的产品。这些产品虽然都有价格,但那不值多少钱,可却都是有用的,官员、大款、权势人物也许用不上护手霜之类的软膏,但这些人有家属,家属们要用、也喜欢用,用不完还可以转送给别人,是个人情。她也不是吃小亏占大便宜,送一点小礼品就妄想赚大钱。她不,她计算成本利润,对于帮助过她的企业、她的产品、她的推销的人,她按他们付出的劳动,给他们付酬。这些酬劳,有时候以商场代币券的形式,有时候以出租车单的形式,有时候则是交通卡。更多的时候,她也学着社会上惯常的做法,花不菲的价格收买一些名家书画作品,有的装裱好,有的配上合适的镜框,在节假日,在人家的生日庆典时,作为礼品送出去。上海滩出现了一些特色会所、遇到喜欢唱京戏昆曲的,她把聚会地点设在会场里,让人家玩个高兴畅快。有爱好收藏的,她把客人带到设有收藏品专柜的会所去,让客人挑选中意的藏品,她主动买单。可别小瞧了这些私密性很强的会所。去多了,罗卉发现,在这些会所里时常能遇到各界名人,退下来的官员,国企和民营的老板,大大扩展了她的交际圈。当然,在无法避免的时候,她也送现金。但是送现金她掌握着两个不变的原则,一是数额决不超过一万元,二是她在付出之前就替对方设想好了这是什么收入。故而收她钱的人心安理得,她付出得也十分坦然。她会明确跟对方说,我不想给帮助过我的人找麻烦。
在她的公司里,这些酬劳全部有记录。她付出得正当,经受得住查账,她把它们全都计算进成本。最主要的是从来没有出过任何事情。久而久之,人家一听是她相托的事,也愿意帮她的忙。
在场面上,她请人吃的饭多了,人家也会还请她,这年头吃个饭算什么,吃饭可以交朋友,吃饭可以谈工作,革命就是请客吃饭,不吃饭办不成事,吃了饭不见得就能办成事。不过吃过饭就算认识了,成了朋友,朋友的圈子大了,其他的事自可以慢慢地来,来日方长嘛。
当然,有一点是绝对不可否认的,人家愿意和她在一起吃饭,和她的相貌美丽有关系。像她这样气质高雅、雍容华贵的中年女子请什么人吃饭,一般人家都会欣然接受邀请。就是不做任何事情,和她在一起坐坐也是一件快事啊。
但在生意上,她决不利用自己的姿色去谋求利益。相反,若是什么人对她借酒调情、或是产生非分之想,她情愿不做这笔生意,甚至于还会勃然大怒,拂袖而去。也许她的这种性格已在生意场上不胫而走悄悄传开了,多少年里,也没发生过那种不愉快的事情。
她在商场上驾轻就熟,可以说是做得如鱼得水,意满志得,好似她永远浮现在脸上沉着自如的微笑。但是这一切,仍旧弥补不了她独身一人的孤独,和舒宇虹相依为命,更多是因为内心的隐痛、因为友谊、因为对舒宇虹的怜悯和责任,因为同病相怜,宇虹终究不是她的伴侣啊。
她的身旁不乏追求者,比她年长的有,比她年轻的也有,甚至于还有年轻十多岁的,逢场作戏的有,痴迷得几乎要发疯的也有,她总是冷冷地对待他们。她看不上这些男人,她觉得他们骨子里看上的都是她的钱。她对涉及钱的感情绝对地警戒。
她看上的男人,却又得不到。在一个联谊性质的知青聚会中,她认识了一个知青出身的作家。她读过他的一本书,知道他是自己的同时代人,相互能理解。聚餐之后就是舞会,罗卉不想和那些当年的男知青们跳舞。刚才在餐桌上她就觉得那些个自鸣得意、怀才不遇和下岗失意的男知青们不同程度地有了些醉意。她不愿在跳舞时闻到他们身上的酒味,更不想碰到漂亮女性在公众场合难免要碰到的邀舞及其他的尴尬。再说,老都老到这个程度了,还跳什么舞啊,她趁大伙儿兴致勃勃地清理舞场,独自走到了花园里。她就是在花园里碰到那个知青作家的。
他们相互笑了笑算是打过了招呼,是他先开口对她说话的:“你怎么不跳舞?”
她不便说真心话,就反问他:“那你呢?”
他的回答让她吃了一惊:“我不会跳。”
她笑起来,认为他在说假话:“你怎么会不可能的,那你的书里要写到跳舞怎么办?”
他说作家写小说,主要写的是场面、感觉和情绪。她说对啊,你跳都不会跳,还怎么去写感觉和情绪,他说他就是写了,没有一个读者说他写的不像跳舞。她说以后要在报纸上写一篇文章揭发他,他说我欢迎还来不及呢,你一揭发批评,我就出名了。
她笑出声来,她没想到他那么幽默。
他们就这样谈开了,谈插队落户的生活、谈今天截然不同的文坛和商场,谈文物收藏。她只读过他的一本书,但她知道他很出名,后来又写过很多书,但她因为忙于实业和生意,一本也没读过,不过她在电视上见过他,看见他当颁奖嘉宾、参加谈话节目,但她对他一点儿也不了解。也许正因为这样,那个晚上他们谈得十分投机,她心里还有一种莫名的兴奋和愉快。舞会开始了,灯光随着舞场里的旋律,在他的脸上一闪一闪,她突然对他产生了一股亲切感,仿佛他们不是今天才认识,他们已经认识了好久好久,年龄在他们之间模糊了,陌生感消失殆尽,哦,多少年里,她第一次对一位男性丧失了戒备心理。当知青联谊活动的一个组织者惊叫着跑来说:“你们在这里啊,快进屋去跳舞啊!”他们双双走了进去,他没有说谎,真的不会跳舞,一点儿也不会跳,但她拉着他,告诉他不会跳就是随着节奏摇也可以的,于是他俩自然而然地在舞会上摇了起来。
灯光忽明忽暗,舞曲忽高忽低,大屏幕上不时地迭现出男女之间的凝视和亲昵,音乐牵扯着罗卉的心,她带着他,一会儿快三步,一会儿慢四步,和他相偎相依着,她第一次在舞厅里觉得悠悠然的陶醉。
那个晚上她失眠了,痴痴地把他想了个够。她知道他早年成名,必定是有家的,但她还是忍不住想他。不过她历来有自制力,她不会主动给他打电话。时间在流逝,她觉得如果她不主动打电话,他永远不会打电话来的。她都快要坚持不下去了。突然有一天,他来了电话,她竟然有些激动,他问她还记得起他吗,他是为一件事情求她的。也是一位当年的知青,近几年里业余写了一些微型小说,他就职的群众艺术馆贴了点钱,给他出了一本微型小说集,四十多岁了,出第一本书,他很想在上海开一个作品讨论会或者叫研讨会什么的,扩大一点影响,对他回到内地那个地级市的群众艺术馆去,也好有个交待;当然,这个会一开,他以后评职称什么的,就会顺当得多。可他有想法,就是没有钱。微型小说家求到了他,他呢,虽然有名,虽然在作家协会也有职务,却也不能利用职务给这位微型小说家开后门,因为上海还有很多比他写得好的作家,都没开过作品讨论会呢。说了很多,最后就是一句话,他问她,愿不愿意出一点资,帮帮这位也曾当过知青的素不相识的朋友。
一听这种事她就心烦,要换了别人她早就断然拒绝了。发了财之后,找上门来谈这种事情的人实在太多了,拉赞助的、做广告的、做善事的、献爱心的,打着各种各样社会公益事业的旗号,托着各种门道找上来的关系,她一概婉辞、一概谢绝。可这一次,电话是他打来的,她若婉辞了,他就再不会来电话了。她问开这么个会大约需要多少钱,他说场租费、吃一顿饭的费用、还有记者的红包、与会者的礼品费什么的,节约点算,大约一万五吧。她觉得钱不多,就说我从来没做过这种事,你到我这里来具体谈吧。他说我约这位微型小说家一起来。她说不必,我是看在你的面子上才愿意出资的。他来了,随身带来了几本他写的书,还有一张细细的预算表,看得出他做事很认真。她当场签字,让财务送来了一张一万五千元的支票。
作品讨论会如愿开了,电视上还播了一条三十秒的镜头,镜头里有他,还有那个她赞助的微型小说家。对于她来说,出了一万五千元,事儿也就完了。但在她的内心深处,总还有着隐隐的期待,期待什么呢,她也说不上来。每晚临睡之前,她总要翻一翻他送给她的书,读一读他写下的那些小说,一边读一边想着他。哦,爱情真是一个很可怕的东西。明知道无所期待,她却还是盼着。果然,没过几天,他的电话来了,请她出来吃饭,说是为了感谢她的慷慨相助,他个人想请她吃饭,微型小说家也一再表示要来当面感谢她。她说千万别这样,我最不习惯人家当面恭维,再说他不是很困难嘛,就免了吧。他在电话上说,我也是这么跟他说的,他也确实忙,已经回内地去了,但是临走之前,留下了一盒当地产的茶叶,实在拿不出手,只是表表心意。就为了把茶叶交给她,他个人也得请请她呀。
听明白了是他个人请,她欣然答应下来。他要她定地点和时间,他说她经商在各种饭店酒楼吃得多,由她做主。内心深处,她并不要他请客,于是便灵机一动,定下了时间地点。
这是南京东路海仑宾馆里的一个雅座,他们相对坐下来的时候,整个悠然暗淡的环境,营造出的完全是一个诗意的情人世界。轻音乐在奏着,桌子上是飘在透明的玻璃盆水中的烛光,她想他就是再笨,也能看得出她的用意。名义上是他请客,她就不客气地点了几道菜,都是价格不菲的名贵菜肴,鱼翅、鲍鱼、燕窝,还有每人那一盅汤,是改良过的小小的一钵佛跳墙,味道美极了。菜不多,可是毛估估也得两三千元,看见他疑讶的目光,她干脆地一挥手说:“你能想到请我吃饭,我就很高兴了,今天这餐,还是我来买单。”
“这怎么可以”
他还想说什么,她把手伸过来,压在他的手背上,爽快地说:“这个话题就说到这里,不要往下讲了。”
他们谈得比前两次还要好,如果说第一次是他们相互间有好感,是自然的异性相吸引的话,那么第二次则纯粹是在第一次相互信任的基础上谈赞助微型小说家。而这第三次,就是他带着感激之情来道谢了。她点的是红酒,1995年的红葡萄酒,她说1995年世界各国的葡萄都获得大丰收,酿的酒特别醇美。吃饭的时候她一次一次举起酒杯,脉脉含情地瞅着他,和他轻轻地叩碰一下。她看到他的脸颊也渐渐泛了红,两眼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不时地瞅着自己。她一点也不回避他的目光,反而还鼓励地回望着他。
他说很感激她对微型小说家的支持,那人终究是个当年的知青,极为难得地一辈子对文学怀有深情。好不容易出了一本书,对于他来说,也许这一辈子就是那么一本书了。在内地地级市的群众艺术馆里,他每月的工资不过就是六七百元,加上奖金也不足一千的,她真是做了一件大好事。说着他拿出了微型小说家送她的一本书和那盒作为礼品的茶叶,就是从极为一般的纸糊硬板包装上看,这盒茶叶也只是中低档次的。他抱歉地说明,微型小说家一再申明,这是乡间的土茶,拿不出手,只是一小点心意。不过有一点可以放心,这种茶叶绝对没污染。
她看也没看就把茶叶放在自己的身旁座椅上,她说什么样的茶叶自己都能喝,还告诉他自己也曾热爱过文学,多少次她都想把她们十二个姑娘在杉木凼的经历写成小说,那是真正的血泪控诉,一点光明面也没有。她很自然地给他讲起了安小琼的落网、安小琼无奈的出嫁。至今她仍记得安小琼出嫁的那个夜晚杉木凼知青点集体户里发生的一切。那一夜她们虽然回家了,可是一晚上都失眠,一晚上都没睡着,再困也睡不着。起先她们是为安小琼嫁给了憨包卢光良,夜里就要同这么个男人钻进同一个被窝而恐怖。随着夜逐渐深沉,唢呐声渐渐消失,连狗咬声也稀少下来,担当伴娘的小个子姜云娣久久不归,她们就在猜测,姜云娣肯定是被安小琼留住了,而姜云娣又抹不开面子,只得一留再留地拖了下来。她们没有想到会出事,因为终究是在同一个寨子上,插队几年,那几条寨路,就是摸黑也能走回来,平时姑娘们走黑路,也是惯了的。后来姜云娣终于回来了,她轻手轻脚地走进屋,一头钻进帐子,什么话也没有说,就睡下了。任凭姑娘们七嘴八舌地打听卢家的情况,她都一言不发。没有人想到她心头揣着委屈,没有人想到她是在回家的路上出了事,姑娘们关心的只是当天出嫁的安小琼。见她不说话,大家都以为她是当伴娘当累了,当伴娘得站,站的时间长了,自然就没情绪说话。
直到她捂紧被子压抑地哭出声来,姑娘们才惊觉到她出了事。韩灵第一个披衣站到她的床前去问,姑娘们一个个也都钻出了被窝,披着衣裳来到了她的床跟前,她们俯身摇她,她们一迭连声问她,她带着哭声嘶叫:“我被人拖进黑屋子,被被平时总来缠我的那个李荣生按倒在床”
姑娘们惊风扯火地叫了起来:“强xx,这还了得!”
“到公社去告他!”
“还让不让人活了!”
罗卉的发家和她在杉木凼的生活有关系,那时候她正诚惶诚恐、度日如年地呆在杉木凼寨子上,不知道有什么办法能改变她的厄运。那些年里,她已经眼看着和她一同去插队落户的姑娘们陷入了泥坑,跌进了暗无天日的可怕婚姻之中。
她也曾拼命地抗争过,可没用,就是夜里躺在竹芭床上,她都能感觉到有人在伸手过来,要把她拖进杉木凼汉子们的屋头去。
恰在这时候,邻近杉木凼寨子的梨木凼大队,一个中年妇女胸口生了一种怪病,起先是rx房下头生了一个疮,来找当了赤脚医生的罗卉看。罗卉按常规让她擦消炎药,哪晓得,擦了药并不见效。有什么办法呢,罗卉这个赤脚医生,本来就是杉木凼一肩扛着两颗印的大队支书兼革委会主任卢光飞逼着她干的,没多少实际的本事。只因她从上海来插队时,大包小包地带了很多药。杉木凼寨上的姑娘、媳妇有个头疼脑胀、伤风感冒、三病两痛、生疮长疔的,都喜欢到知青点来讨免费药吃。罗卉热心地对照着那本下乡时带来的赤脚医生手册,一样一样地给寨邻乡亲发药。对她来说,时间长了,药放久了会失效,送给人家多少是个人情,会被人说对贫下中农有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而对寨邻乡亲们来说,则纯粹是图个方便,又加上她不要钱。或许他们生的本来就是小毛小病,稀奇的是,罗卉发出的药都见了效。一来二去的,罗卉会看病、抓药的名声就传开了。
恰好上头来了精神,要偏远村寨培养自家的赤脚医生,最好在有文化的上山下乡知青、回乡知青、复员退伍军人中优先培养。卢光飞说罗卉原本就有基础,让她去县里上了一月的培训班,背上一个绿色的药箱箱,罗卉就这样当上了不脱产的赤脚医生。
哪里晓得,这一回碰上真正难治的病,她就抓瞎了。她急啊,人命关天,罗卉费了好多口舌,陪着那个中年妇女,就去了公社卫生院,照例地,公社卫生院给病人打针吃药,可就是不见效。相反,那恶疮从里头发出来,把胸脯鼓得老高,两只rx房愈胀愈大,胀得衣衫都穿不得了。罗卉在旁边看着都感到害怕。卫生院急得要往县医院送,县医院在电话里一听是这么种怪病,说送来了也莫法,把县医院名声倒弄坏了。病人家里要有点钱,干脆就往省城里送吧。
病人家中哪来的钱啊,再说,送进公社卫生院以后,病人的rx房胀得像皮球那么大不说,还发起了高烧,几天几夜不退,连神智也不清了,胡话连篇,痛得直哼哼,蹬脚舞手呻吟不绝,陪在一边的家里人急得只会哭。
罗卉是赤脚医生,也觉得自己责任重大。那天午间正逢赶场,头昏脑胀的她又累又饿,抽身走出病房去街上吃一碗米粉充饥,坐在米粉馆角落里的一张桌子边,她万没想到,四乡八寨来赶场的农民们都在议论梨木凼这中年农妇的怪病。罗卉边边上,幽暗的角落里,一个七十多岁的老汉,一边喝着一碗包谷烧酒,呛鼻的酒味直冲罗卉拂来,一边咀嚼着下酒的脆哨和豆腐干,带着点酒意,长长的山羊胡子一翘一翘地说:“这有啥难的嘛,憨包。”
“难极了,把人都愁死。老人家,莫非你有办法治?”
“有啊,没办法治,我还敢吱声。”
“啥办法?”
“偏方呗!”
“啥子偏方?老人家。”
老汉淡淡地一笑说:“掐点仙人掌的浓液,捂在胸前,那肿自会消。”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罗卉又喊来一碗牛肉米粉端在老汉的面前,朝他亲切地笑着,一脸谦恭地说:“老人家,你说的话当真?”
老汉瞪起一双混浊的眼睛,凝定一般瞅了她两眼,见是一个漂漂亮亮的姑娘,赌气似地说:“我骗你干哪样?”
“你说的仙人掌,就是坡上随处可见的那种。”
“不是那种,还有啥子仙人掌。”
“老人家,我平时看到的仙人掌,只看到它的刺。它哪来的浓液啊?”
“那是你不懂,把它扳开,里头就有浓液淌出来。”
“浓液要淌,咋个把它捂在胸前呢?”
“真是憨,你想办法啊。”
“谢谢你,谢谢你老人家。”
“有啥可谢的,不就是几句酒话嘛。真是的,哼。”
自始至终,罗卉和这神神秘秘的老汉对话时,老汉都是带着点酒意,气冲冲的。
可罗卉就是凭着老汉的这几句话,到坡上去割来了仙人掌,小心翼翼地把它扒开,里头果不其然淌出了白色的浓液,罗卉把浓液挤在纱布上,涂抹了厚厚的一层,拿去捂到梨木凼农妇的胸口。起先她想用绷带把纱布绷紧,可那中年农妇痛得哇哇大叫,绷得太松了,药力又贴不到胸口。jp3急得罗卉只好用自己的双手,捧着涂满浓液的纱布捂在农妇的胸前。
神了,几个小时捂下来,农妇鼓胀的胸脯在缩下去,肿在逐渐消下去;一个晚上捂下来,农妇的烧退了,嘴感到渴了,喊着要喝水,要吃东西。罗卉可是累坏了,她的一双手始终紧张地捂在农妇胸前,已经酸疼得麻木了。公社卫生院见罗卉用出了白色的奇药,派护士来帮忙,轮流着替换她。说来也怪,其他护士来捂,那中年农妇不是叫痛,就是喊不舒服,非得罗卉捂着她胸部,她才不哼不哈,微合着眼,乖乖地歪在床上休息。
这么一来,把罗卉真是累坏了。
可罗卉神奇的名声,也因此一下子传开了。
多少年以后,罗卉下海经商,几经沉浮、几经沧桑,虽说积累了一些经验,可就是逮不着大发的机会。有一次从难受的酒醉中醒来,恍恍惚惚之中很偶然地想起人生中这一难忘的经历,她陡地眼睛一亮,突发奇想。仙人掌既然救得了那个胸部肿胀的活不出来的农妇的性命,它必然会有消炎收缩伤口的作用,用它做原料,来开发一种专门用于消炎、消肿护理皮肤的药,岂不是不大不小的一个发明。
她将自己的设想付诸实践,化验了仙人掌浓液的成分,注册了商标,申请了专利,陆陆续续开发出了新型的消炎、消肿、护手、护脚的软膏和雪霜,一下子用低廉的成本,创造了收益可观的利润。她成了一个同时代人中的佼佼者。
她从没把自己的发家经历告诉过任何人,也从来不接受热心的记者们的采访,更不给任何人、包括当年像她一样有着插队落户经历的知识青年们讲她的商业秘密。
她有了实业,有了名声,有了钱,置了房子买了车,可她没有家,她始终不曾嫁人。多少年里,她一直照顾着插队时的伙伴舒宇虹,舒宇虹住进精神病院,她定期去探望她。舒宇虹病愈出院了,她给安顿了住处,几经迁居,最后让舒宇虹住进了她买下的华都大楼306号房。
她在外滩的商务楼里有自己的公司,只要稍有空闲,她就能到华都大楼来看望宇虹。
她已经有了二千万的身价,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老板,她厌恶人们所说的女强人的称呼,可人家还是把她视为女强人。商场如战场,她上了战场,就要应付一个商人必须应付的一切,差不多每个晚上,她都是在饭店酒楼的餐桌上度过的。但她也仅限于吃饭,要打通一个关节,她请人家吃饭;要认识一个官员,她请人家吃饭;要谈一个项目,她请人家吃饭;要融一笔资金,她请人家吃饭;要和一个新的关系户联络,她请人家吃饭,联络不上,她就想方设法、转弯抹角地找关系让人介绍着吃饭,对待客户是这样,对待推销商也是这样。这绝不是说她不送礼,在商场上不送礼是不可能的,她也送,用她的话来说,她不害人,她往往送的就是厂里的产品。这些产品虽然都有价格,但那不值多少钱,可却都是有用的,官员、大款、权势人物也许用不上护手霜之类的软膏,但这些人有家属,家属们要用、也喜欢用,用不完还可以转送给别人,是个人情。她也不是吃小亏占大便宜,送一点小礼品就妄想赚大钱。她不,她计算成本利润,对于帮助过她的企业、她的产品、她的推销的人,她按他们付出的劳动,给他们付酬。这些酬劳,有时候以商场代币券的形式,有时候以出租车单的形式,有时候则是交通卡。更多的时候,她也学着社会上惯常的做法,花不菲的价格收买一些名家书画作品,有的装裱好,有的配上合适的镜框,在节假日,在人家的生日庆典时,作为礼品送出去。上海滩出现了一些特色会所、遇到喜欢唱京戏昆曲的,她把聚会地点设在会场里,让人家玩个高兴畅快。有爱好收藏的,她把客人带到设有收藏品专柜的会所去,让客人挑选中意的藏品,她主动买单。可别小瞧了这些私密性很强的会所。去多了,罗卉发现,在这些会所里时常能遇到各界名人,退下来的官员,国企和民营的老板,大大扩展了她的交际圈。当然,在无法避免的时候,她也送现金。但是送现金她掌握着两个不变的原则,一是数额决不超过一万元,二是她在付出之前就替对方设想好了这是什么收入。故而收她钱的人心安理得,她付出得也十分坦然。她会明确跟对方说,我不想给帮助过我的人找麻烦。
在她的公司里,这些酬劳全部有记录。她付出得正当,经受得住查账,她把它们全都计算进成本。最主要的是从来没有出过任何事情。久而久之,人家一听是她相托的事,也愿意帮她的忙。
在场面上,她请人吃的饭多了,人家也会还请她,这年头吃个饭算什么,吃饭可以交朋友,吃饭可以谈工作,革命就是请客吃饭,不吃饭办不成事,吃了饭不见得就能办成事。不过吃过饭就算认识了,成了朋友,朋友的圈子大了,其他的事自可以慢慢地来,来日方长嘛。
当然,有一点是绝对不可否认的,人家愿意和她在一起吃饭,和她的相貌美丽有关系。像她这样气质高雅、雍容华贵的中年女子请什么人吃饭,一般人家都会欣然接受邀请。就是不做任何事情,和她在一起坐坐也是一件快事啊。
但在生意上,她决不利用自己的姿色去谋求利益。相反,若是什么人对她借酒调情、或是产生非分之想,她情愿不做这笔生意,甚至于还会勃然大怒,拂袖而去。也许她的这种性格已在生意场上不胫而走悄悄传开了,多少年里,也没发生过那种不愉快的事情。
她在商场上驾轻就熟,可以说是做得如鱼得水,意满志得,好似她永远浮现在脸上沉着自如的微笑。但是这一切,仍旧弥补不了她独身一人的孤独,和舒宇虹相依为命,更多是因为内心的隐痛、因为友谊、因为对舒宇虹的怜悯和责任,因为同病相怜,宇虹终究不是她的伴侣啊。
她的身旁不乏追求者,比她年长的有,比她年轻的也有,甚至于还有年轻十多岁的,逢场作戏的有,痴迷得几乎要发疯的也有,她总是冷冷地对待他们。她看不上这些男人,她觉得他们骨子里看上的都是她的钱。她对涉及钱的感情绝对地警戒。
她看上的男人,却又得不到。在一个联谊性质的知青聚会中,她认识了一个知青出身的作家。她读过他的一本书,知道他是自己的同时代人,相互能理解。聚餐之后就是舞会,罗卉不想和那些当年的男知青们跳舞。刚才在餐桌上她就觉得那些个自鸣得意、怀才不遇和下岗失意的男知青们不同程度地有了些醉意。她不愿在跳舞时闻到他们身上的酒味,更不想碰到漂亮女性在公众场合难免要碰到的邀舞及其他的尴尬。再说,老都老到这个程度了,还跳什么舞啊,她趁大伙儿兴致勃勃地清理舞场,独自走到了花园里。她就是在花园里碰到那个知青作家的。
他们相互笑了笑算是打过了招呼,是他先开口对她说话的:“你怎么不跳舞?”
她不便说真心话,就反问他:“那你呢?”
他的回答让她吃了一惊:“我不会跳。”
她笑起来,认为他在说假话:“你怎么会不可能的,那你的书里要写到跳舞怎么办?”
他说作家写小说,主要写的是场面、感觉和情绪。她说对啊,你跳都不会跳,还怎么去写感觉和情绪,他说他就是写了,没有一个读者说他写的不像跳舞。她说以后要在报纸上写一篇文章揭发他,他说我欢迎还来不及呢,你一揭发批评,我就出名了。
她笑出声来,她没想到他那么幽默。
他们就这样谈开了,谈插队落户的生活、谈今天截然不同的文坛和商场,谈文物收藏。她只读过他的一本书,但她知道他很出名,后来又写过很多书,但她因为忙于实业和生意,一本也没读过,不过她在电视上见过他,看见他当颁奖嘉宾、参加谈话节目,但她对他一点儿也不了解。也许正因为这样,那个晚上他们谈得十分投机,她心里还有一种莫名的兴奋和愉快。舞会开始了,灯光随着舞场里的旋律,在他的脸上一闪一闪,她突然对他产生了一股亲切感,仿佛他们不是今天才认识,他们已经认识了好久好久,年龄在他们之间模糊了,陌生感消失殆尽,哦,多少年里,她第一次对一位男性丧失了戒备心理。当知青联谊活动的一个组织者惊叫着跑来说:“你们在这里啊,快进屋去跳舞啊!”他们双双走了进去,他没有说谎,真的不会跳舞,一点儿也不会跳,但她拉着他,告诉他不会跳就是随着节奏摇也可以的,于是他俩自然而然地在舞会上摇了起来。
灯光忽明忽暗,舞曲忽高忽低,大屏幕上不时地迭现出男女之间的凝视和亲昵,音乐牵扯着罗卉的心,她带着他,一会儿快三步,一会儿慢四步,和他相偎相依着,她第一次在舞厅里觉得悠悠然的陶醉。
那个晚上她失眠了,痴痴地把他想了个够。她知道他早年成名,必定是有家的,但她还是忍不住想他。不过她历来有自制力,她不会主动给他打电话。时间在流逝,她觉得如果她不主动打电话,他永远不会打电话来的。她都快要坚持不下去了。突然有一天,他来了电话,她竟然有些激动,他问她还记得起他吗,他是为一件事情求她的。也是一位当年的知青,近几年里业余写了一些微型小说,他就职的群众艺术馆贴了点钱,给他出了一本微型小说集,四十多岁了,出第一本书,他很想在上海开一个作品讨论会或者叫研讨会什么的,扩大一点影响,对他回到内地那个地级市的群众艺术馆去,也好有个交待;当然,这个会一开,他以后评职称什么的,就会顺当得多。可他有想法,就是没有钱。微型小说家求到了他,他呢,虽然有名,虽然在作家协会也有职务,却也不能利用职务给这位微型小说家开后门,因为上海还有很多比他写得好的作家,都没开过作品讨论会呢。说了很多,最后就是一句话,他问她,愿不愿意出一点资,帮帮这位也曾当过知青的素不相识的朋友。
一听这种事她就心烦,要换了别人她早就断然拒绝了。发了财之后,找上门来谈这种事情的人实在太多了,拉赞助的、做广告的、做善事的、献爱心的,打着各种各样社会公益事业的旗号,托着各种门道找上来的关系,她一概婉辞、一概谢绝。可这一次,电话是他打来的,她若婉辞了,他就再不会来电话了。她问开这么个会大约需要多少钱,他说场租费、吃一顿饭的费用、还有记者的红包、与会者的礼品费什么的,节约点算,大约一万五吧。她觉得钱不多,就说我从来没做过这种事,你到我这里来具体谈吧。他说我约这位微型小说家一起来。她说不必,我是看在你的面子上才愿意出资的。他来了,随身带来了几本他写的书,还有一张细细的预算表,看得出他做事很认真。她当场签字,让财务送来了一张一万五千元的支票。
作品讨论会如愿开了,电视上还播了一条三十秒的镜头,镜头里有他,还有那个她赞助的微型小说家。对于她来说,出了一万五千元,事儿也就完了。但在她的内心深处,总还有着隐隐的期待,期待什么呢,她也说不上来。每晚临睡之前,她总要翻一翻他送给她的书,读一读他写下的那些小说,一边读一边想着他。哦,爱情真是一个很可怕的东西。明知道无所期待,她却还是盼着。果然,没过几天,他的电话来了,请她出来吃饭,说是为了感谢她的慷慨相助,他个人想请她吃饭,微型小说家也一再表示要来当面感谢她。她说千万别这样,我最不习惯人家当面恭维,再说他不是很困难嘛,就免了吧。他在电话上说,我也是这么跟他说的,他也确实忙,已经回内地去了,但是临走之前,留下了一盒当地产的茶叶,实在拿不出手,只是表表心意。就为了把茶叶交给她,他个人也得请请她呀。
听明白了是他个人请,她欣然答应下来。他要她定地点和时间,他说她经商在各种饭店酒楼吃得多,由她做主。内心深处,她并不要他请客,于是便灵机一动,定下了时间地点。
这是南京东路海仑宾馆里的一个雅座,他们相对坐下来的时候,整个悠然暗淡的环境,营造出的完全是一个诗意的情人世界。轻音乐在奏着,桌子上是飘在透明的玻璃盆水中的烛光,她想他就是再笨,也能看得出她的用意。名义上是他请客,她就不客气地点了几道菜,都是价格不菲的名贵菜肴,鱼翅、鲍鱼、燕窝,还有每人那一盅汤,是改良过的小小的一钵佛跳墙,味道美极了。菜不多,可是毛估估也得两三千元,看见他疑讶的目光,她干脆地一挥手说:“你能想到请我吃饭,我就很高兴了,今天这餐,还是我来买单。”
“这怎么可以”
他还想说什么,她把手伸过来,压在他的手背上,爽快地说:“这个话题就说到这里,不要往下讲了。”
他们谈得比前两次还要好,如果说第一次是他们相互间有好感,是自然的异性相吸引的话,那么第二次则纯粹是在第一次相互信任的基础上谈赞助微型小说家。而这第三次,就是他带着感激之情来道谢了。她点的是红酒,1995年的红葡萄酒,她说1995年世界各国的葡萄都获得大丰收,酿的酒特别醇美。吃饭的时候她一次一次举起酒杯,脉脉含情地瞅着他,和他轻轻地叩碰一下。她看到他的脸颊也渐渐泛了红,两眼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不时地瞅着自己。她一点也不回避他的目光,反而还鼓励地回望着他。
他说很感激她对微型小说家的支持,那人终究是个当年的知青,极为难得地一辈子对文学怀有深情。好不容易出了一本书,对于他来说,也许这一辈子就是那么一本书了。在内地地级市的群众艺术馆里,他每月的工资不过就是六七百元,加上奖金也不足一千的,她真是做了一件大好事。说着他拿出了微型小说家送她的一本书和那盒作为礼品的茶叶,就是从极为一般的纸糊硬板包装上看,这盒茶叶也只是中低档次的。他抱歉地说明,微型小说家一再申明,这是乡间的土茶,拿不出手,只是一小点心意。不过有一点可以放心,这种茶叶绝对没污染。
她看也没看就把茶叶放在自己的身旁座椅上,她说什么样的茶叶自己都能喝,还告诉他自己也曾热爱过文学,多少次她都想把她们十二个姑娘在杉木凼的经历写成小说,那是真正的血泪控诉,一点光明面也没有。她很自然地给他讲起了安小琼的落网、安小琼无奈的出嫁。至今她仍记得安小琼出嫁的那个夜晚杉木凼知青点集体户里发生的一切。那一夜她们虽然回家了,可是一晚上都失眠,一晚上都没睡着,再困也睡不着。起先她们是为安小琼嫁给了憨包卢光良,夜里就要同这么个男人钻进同一个被窝而恐怖。随着夜逐渐深沉,唢呐声渐渐消失,连狗咬声也稀少下来,担当伴娘的小个子姜云娣久久不归,她们就在猜测,姜云娣肯定是被安小琼留住了,而姜云娣又抹不开面子,只得一留再留地拖了下来。她们没有想到会出事,因为终究是在同一个寨子上,插队几年,那几条寨路,就是摸黑也能走回来,平时姑娘们走黑路,也是惯了的。后来姜云娣终于回来了,她轻手轻脚地走进屋,一头钻进帐子,什么话也没有说,就睡下了。任凭姑娘们七嘴八舌地打听卢家的情况,她都一言不发。没有人想到她心头揣着委屈,没有人想到她是在回家的路上出了事,姑娘们关心的只是当天出嫁的安小琼。见她不说话,大家都以为她是当伴娘当累了,当伴娘得站,站的时间长了,自然就没情绪说话。
直到她捂紧被子压抑地哭出声来,姑娘们才惊觉到她出了事。韩灵第一个披衣站到她的床前去问,姑娘们一个个也都钻出了被窝,披着衣裳来到了她的床跟前,她们俯身摇她,她们一迭连声问她,她带着哭声嘶叫:“我被人拖进黑屋子,被被平时总来缠我的那个李荣生按倒在床”
姑娘们惊风扯火地叫了起来:“强xx,这还了得!”
“到公社去告他!”
“还让不让人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