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童惠娴的车摊设在瑞金路与延安路的交接处,背后是一块正在打桩的建筑工地,四周围着雪白的围墙。面对着瑞金路的石灰墙面上刷了一行巨大的朱红黑体字:“安全第一质量第一效益第一节约第一”童惠娴的三轮车就停放在一棵法国梧桐树下面。各种型号的自行车内外胎挂在三轮车的把手上,而车板上则是自行车的配件,两支打气筒立在树根的旁边。童惠娴的工作写在一块木板上“修车、补胎、打气”童惠娴的左侧是另一个工厂的下岗女工,她在卖报。她们一直不知道对方的姓名,不说,也不打听。她们互称“大姐”说一些
闲话,或者为对方换一些零钱。尽管这样的生活日复一日,可是她们总认为这样的日子是短暂的、临时的。有一天她们会重新回到“原来”的地方去的。
童惠娴于一九九二年九月从自行车总厂下岗。她的二儿子正是在这一年的八月考上大学的。儿子考取的当天童惠娴就预感到下岗的命运了。有一得必然会有一失。生活大体上总是这样的格局。童惠娴在总厂做的是装配工。多多少少算有些技术,摆个修车铺子应该能把一张嘴打发过去。修理自行车无非就是拆下来再装上去,不算什么太难的事。可是童惠娴在决定摆摊之前还是生了一场病,躺了一个星期。她是无论如何也不甘心在马路的边上做这种事的,拉不下这个脸面。可是儿子报完到,家里就全亏空了,看病的钱都挤不出来了。童惠娴感觉到自己又一次掉到冰河里去了,她还是在插队的那一年掉到冰窟窿里头产生过这种感觉的,手和脚全落空了,没有一个地方能落得到实处。董惠娴后来“豁”了出去,抱了病走上街头,挂起了“修车、补胎、打气”的小木牌。她的第一笔生意碰上的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年轻人,骑了一辆很脏的捷安特山地车,后胎爆了。童惠娴修好车,认认真真地替小伙子把车子擦回到七成新。后来小伙子问:“多少钱?”童惠娴低了头就是说不出口。小伙子掏出一张十元,很大方地说:“别找了。”童惠娴没有接。童惠娴再也料不到自己不敢去接。她望着这张皱巴巴的现钞,委屈和羞辱全堵在心窝里头,一点一点化开来了,往上涌。一双眼里很突然地汪开了两朵泪。小伙子把十元现钞丢在小木凳子上,骑上车,很满意地吹起了口哨。吹过来一阵风,那张皱巴巴的十元钱掉在了地上,翻了几翻。正过来是十元钱,翻过去还是十元钱。小伙子走远了,童惠娴弓下腰拾起那张纸币,眼泪说下来就下来了。童惠娴就感到自己做了一回贼似的。她童惠娴是谁?混了几十年了,十块钱就让她这样了。这一想童惠娴便越发伤心了,拿了一只很脏的手往脸上捂。捂不住,两只手都没有捂得住。
童惠娴一到家就大哭。这时候丈夫耿长喜刚从肉联厂下班回来。他站在床边,拉下了脸,说:“告诉我,谁欺侮你了?”童惠娴便用被角把头裹住。耿长喜从铺板底下抽出了一把杀猪的点红刀,到巷口里头看了半天,看不出任何迹象来。耿长喜回到卧室,把刀拍在床头柜上,大声说:“你说,是谁?”童惠娴料理好自己,说:“没有谁,我自己难受。”耿长喜放低嗓音问:“真的?”耿长喜收起刀,往外面去,临出门时回过头来关照说:“也不要哭得太长了。”
童惠娴把那张十元钱压在玻璃台板底下,第二天一早就到大街上班去了。童惠娴自己也奇怪,怎么一哭身子上的病竟全好了,心里头也没有不甘了,也不再怕羞了。童惠娴骑车走在清晨的马路上,马路潮湿而又空荡。童惠娴长叹了一声,像是为自己的前半生做了一次总结:“唉,人哪。”
一个星期之后耿长喜才知道老婆在外头摆摊了。听完妻子的诉说,耿长喜没有说一句话。第二天一早却比童惠娴早起了半个小时。当天晚上耿长喜就笑嘻嘻地问了:“今天生意好吧?”这个混球男人从来都不知道自己老婆的心思的,耿长喜端了酒盅,开心地说:“上午环卫工人刚一扫完,我就在路面上撒上玻璃碴了。”童惠娴愣了半天,说:“你怎么能这样?”耿长喜不高兴了,放酒盅的声音便不好听。他用浓郁的苏北乡音说:“为你好!”他梗了脖子说话的样子活像他当年做支部书记的老子。
耿家圩子是童惠娴插队的地方。一九七年的春天童惠娴来到了这座苏北乡村。是一条水泥船把他们从小县城分散到各个村庄去的,童惠娴站立在船头,心旷而又神怡,迎接他们的除了乡村锣鼓队之外,还有遍地的鹅黄色的菜花。这是一个令人激动的时刻,锣鼓声仿佛不是从锣鼓里头发出来的,而是那些大片大片的油菜花,油菜花在风中摇曳,兀自发出的惊天动地的锣鼓声。童惠娴深吸了一口,多么柔嫩的空气呵,掺杂了植物的气息、太阳的气息、水的气息,以及泥土的气息。童惠娴的心情绽放开来了,三四天之内都没有平复。童惠娴甚至产生了这样一种错觉,她认定了自己的心情就是一朵油菜花,鹅黄色,有一种动人的摇曳,扑棱扑棱的,无始无终的。
耿家圩子当天晚上就传开了一则好消息,城里头来了一位美人坯子。人们都说,这一下晚上出门不要等月亮上山了,那些年轻人的眼睛到了晚上肯定就会自己放光的,就像天上的星,一颗比一颗亮。小光棍们的眼睛碰上美人没有一颗不会发光的。耿家圩子在不久之后就传出一首歌谣了:
天上星,亮晶晶,
我在墙头望知青。
天上星泛指的,指那些年轻人。而知青则是特指,说的正是童惠娴。
其实童惠娴称不上美人。只不过皮肤特别的白罢了。但她的动人之处不在皮肤,而在神态。童惠娴是那种安静的、羞怯的姑娘,不爱说话,就会微笑。她在遇上生人的时候总是低顺了眼的,以那处招人怜惜的样子满面含羞,接下来就泛上来两腮红。她的白皮肤在这种时候就会格外显眼了,红而衬白,白而衬红,有一种楚楚动人的样子。这样的神态总是能够满负荷地激发起农民朋友的审美激情。他们用葱和藕这样的上等植物来比拟童惠娴,表达他们的心情,表达他们对城市人的认可与赞同。
农民朋友们说童惠娴和“大葱”一样水灵。而好皮肤则和“新藕”一样皎白。
童惠娴的歌声传到农民朋友们的耳朵里头,则已经是这一年的初冬了。农民朋友们再也没有到,这个一说话就会脸红的女孩子,站到舞台上去居然是那样的一反常态,当着黑压压的一群人能把普普通通的一首歌唱得睁开眼来,一眨巴一眨巴的,直愣愣地盯住你,让你的下巴再也挂不住。童惠娴小学时代可就参加“小红花”艺术团了,还做过十几回领唱呢。这个胆小羞怯的小丫头一上台就镇得住场,豁得出去,台下的人一多她反而不害怕人了。用老师的话说:“天生就是一个唱歌的料子。”
入了冬就是乡村的闲时,正是各类文娱宣传队传播“思想”和“主义”的日子。公社把刚刚插队的知青组织了起来,挑选了十几个文娱骨干。这些文娱骨干直接肩负了党和毛主席的谆谆教导,用表演唱、三句半、快板书这些艺术形式把它们送到农民朋友的心坎里去。他们一村挨一村,走一村,演一村,学一村,教育一村同时又被教育一村。热热闹闹地红火了一路。当然“不正当”的事总是会有的,演到一半上海的一位男知青和女知青就给开除了,他们有事没事总要蹲到一块说上海话,头靠了头,距离都不到一尺宽,把所有的人都撇在了一边。这像什么话嘛!这哪里是来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嘛!这不是宗派、小资产阶级是什么嘛!不要他们。让他们去兴修水利去。
童惠娴是这群骨干里的骨干。压台戏女声独唱就是由童惠娴来承担的。给她做手风琴伴奏的是刘家村的一个知青,叫徐远。童惠娴和徐远是老乡,童惠娴毕业于二十一中,而徐远毕业于九中。方言相同,在一起说说话的时候当然就多一些。幸好有上海知青的前车之鉴,要不然童惠娴犯一些错误也是说不定的。童惠娴自己都意识到她在徐远面前的话已经越说越多了。照这样下去无疑会有滑进小资产阶级泥坑里的危险性。这真是太危险了,一个人如果对自己不警惕,走错了道路实在是一眨眼的事。
文娱宣传队的巡回汇演进行到最后一站,是耿家圩子,也就是童惠娴所说的“我们村”舞台搭在乡村小学的操场上。童惠娴给乡亲们演唱了远飞的大雁。童惠娴一登台就使村里的乡亲们惊呆了。她上台的步子迈得落落大方,一点都不像她的黑眼珠子,见人就四处躲藏。她在舞台的正中央站成“丁”字步,小辫子从左肩那边挂在胸前,用指尖不停地缠绕。童惠娴始终保持一只肩头对着台下,当她换句子的时候,另一只肩头却转过来了,又自然又婀娜,宛如玉米的修长叶片。她的春秋衫做成了小翻领,收了一点腰,不过分,真是又漂亮又朴素,完全有资格代表耿家圩子的全体社员向首都北京表达深情:
远飞的大雁——
请你快、快飞——~~~
捎一个信儿到北——京(哪)
翻身的农奴想——念
恩——人毛主~~~席~~~
“恩人毛主席”那一句被童惠娴唱得动听极了。舞台上的扮相也就格外动人。她会把重心移到前脚上,后脚只有一只脚尖支在台面上,而两只手的指尖跷起来,呈兰叶状,交叉着缓缓地扣向胸前,紧紧地贴在了心窝子上。热爱毛主席的人太多了,可是谁人这样热爱?谁又能把两只手与胸脯的关系处理得这样柔和,这样相互企盼,这样情深似海,这样美不胜收?方圆二十里再也找不出第二个。耿家圩子的村民盯着童惠娴,所有的脖子都随了这句歌声转了半个圈。这句歌声里头有一种无限的亲近与缅怀,更严格地说,有一种普通人才有的牵挂,像牵扯了骨肉那样难分难舍。真是动听,都有点像儿女情长了。如果不是献给毛主席,这首歌要是这样演唱简直要犯错误的。好听得叫人耳朵都支棱不住了,直往下挂。
耿家圩子这一站汇演完了,文娱宣传队就暂时解散了。所有的知青都聚集在河边向童惠娴道别。徐远坐在抽水机船头,手风琴一直被他套在脖子上,像个宝贝似的搂在怀里。东风牌抽水机发动之前童惠娴正在和一个扬州女知青说话。这时候她听见手风琴响了一下,是“3”这个音,就一下,童惠娴侧过脸,徐远正冲着她微笑,半个脸被傍晚的太阳照得通红,又快活又帅气的样子,童惠娴一点都没有料到自己突然又产生了那种错觉,就是刚刚下乡时的那种错觉,胸中的油菜花抖动了那么一下,但不是纷絮状的、漫天遍野的,只有一棵、一株、一朵。愣愣地抖动了那么一下,毫无预示地抖动了那么一下。童惠娴一下子就呆住了,失神了。童惠娴站在河边的柳树下面。柳树临近落叶,青黄色的叶子显示出最后的妖娆。童惠娴反而看不见眼前的徐远了,徐远的模样反而成了她的想象了。她想起了这些日子里头的诸多细节,每一个细节都伴随了除远,而徐远都是快乐的、帅气的。童惠娴就这么失神地伫立在初冬的夕阳里面。
太阳在河面上红了一大块,而村里的鸭群正从水面上归来。抽水机船开动了。冲到了鸭群里头,鸭群对称地分成了两半,向两边的岸上飞窜。船上的知青们开心得不得了。他们大声喧哗,夹杂了手风琴的快乐响声。他们的叫声随抽水机船缓缓远去了,随后船拐了个弯儿,河水最终归结于静,那种白色的、易碎的静。童惠娴握住了自己的辫梢,有一种旋律好听得都让人难受了:翻身的农奴想念,恩人毛主~~~席~~~
童惠娴的成功演唱使耿家圩子的人们对她有了全新的认识。村里的小伙子开始更为伤心地单相思了。童惠娴和谁说过话了,很快就会成为一个谈话的中心。他们用一种悲痛的心情与神态评论起村里的女孩们:“她们要是有人家的一半就好了。”“人家”当然是童惠娴,而“一半”到底是怎样,这个难以量化的标准则近乎令人绝望了。但是童惠娴在这个问题上是高傲的,甚至是冷漠的。这个问题在“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之外,童惠娴不马虎,不随便。尽管童惠娴处处显得很随和,然而什么样的人可以多说话,什么样的人不能说话,她心里头有底。光棍的眼睛都是雪亮的,童惠娴注意着回避。该把头低下去的时候她一定会低下去的。有些人的目光天生就不能搭理。你一和他对视他就缠上你;目光炯炯,兼而浮想联翩。
但是对耿长喜童惠娴却不能够。耿长喜是支部书记的儿子,说话和做事的样子有几分呆霸王的气质。相对说来,童惠娴对耿长喜是客气的。这里头有一半当然是碍着老支书的面子,打狗要看主人,对支部书记的大公子说话就不能太过分了。另一半则是出于童惠娴的策略。童惠娴缺少安全感;但是有耿长喜在,童惠娴的危险感不仅不会加强,相反,会大幅度地削弱。大家都明白耿长喜的心思,谁要是对童惠娴太热情了,耿长喜的目光大多数时候也是不吃素的。他不动手。他的目光叉住谁谁就得自觉,你要是不自觉就会惹麻烦的。耿长喜巴结童惠娴,这个谁都看得出来。他巴结和讨好童惠娴的时候脸上一点都没有分寸。好在耿长喜怕他的老子,老支书做过十多年杀猪匠,心正,但是手狠。他的大巴掌要是“帮助”起人来,你坦白是从严,抗拒也是从严。耿家圩子的人都说,村里的风气这么好,老支书的一双大巴掌实在是功不可没。政策和策略全在他的大巴掌里头。“谁要是不走好他的正道”老支书的大巴掌一定会让他嗷嗷叫!
不过老支书很少用巴掌。他的有效武器是他的咳嗽。在耿家圩子,老支书的干咳是家喻户晓的。许多人都学会了这一招,晚辈做了什么错事,做长辈的干咳一声,事情就会有所收敛。当然,老支书的那一声干咳你是学不来的。老支书中气足,正气旺,他在村东干咳一声,一直可以领导到村西。支书管得住儿子,儿子管得住光棍,童惠娴的日子总体上也称得上有惊无险了。童惠娴最大的骚扰也就是在晚上,几个小青年们路过她的房间时尖叫几声,他们捏住鼻子,小公兽一样尖声喊道:童惠娴!
仅此而已。
不过,对童惠娴直呼其名已经显得出格了。平时村里的上下老少都喊她“童知青”的。“童知青”这个称呼表示了一种尊敬,也许还表示了一点高贵。当然,耿支书是例外。耿支书从第一天起就喊她“小童同志”了。从支书这边讲“同志”里头就有了长者的关爱与组织的温暖。别人是不配享受“同志”这个光荣称号的。除非你倒了霉。人一倒霉了有时候反而会成为同志的。这时候你已经需要“组织上”给予帮助了嘛。
徐远终于来信了。
公社的邮递员骑着自行车驶向了童惠娴。童惠娴在那个瞬间里头产生了某种奇妙的预感。她就知道自己有信了,她就知道徐远给自己来信了。邮递员把那辆墨绿色的邮递专用车停在路边,低了头,手伸进墨绿布包里迅速地翻动。童惠娴看了一眼四周,心却跳得厉害了。这时候围不过来几个人。童惠娴接过信封,迅速瞄一眼右下角的寄件人地址,地址是老家。童惠娴便有些失望了。然而信封上陌生的字体再一次让童惠娴的胸口狂跳不已了。第三小队的扬州知青笑着说:“谁给你来信了?”童惠娴稳住自己,十分沉着地说:“还能有谁?还不是老妈。”童惠娴说完这句话一个人便离开了。童惠娴回到屋子里头看信,果然是徐远。徐远是不会在信封上写上“内详”的,这样的欲盖弥彰只有傻瓜才做得出。
爱情故事像一只彩蝴蝶,静悄悄地飞翔了。没有声音,没有风。只有你的胸口能感受到它有翅膀,扑棱棱地一阵子,随后又是扑棱棱地一阵子。童惠娴把徐远的来信一遍又一遍打开来,多么漂亮的字体,多么亮丽的句子。徐远的来信完完全全就是夏夜的天空,那么多的字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是浩瀚的星斗与纷繁的清辉,它们无边无垠地覆盖了童惠娴,每颗星都注视着童惠娴,中间没有阻隔;没有烟火、云层。那些干干净净的星星无休止地向童惠娴重复,我爱你。我爱你。我爱你。我爱你。
天哪。天哪。天哪。
我恋爱了。我已经感受到了爱情。
天一黑童惠娴就上床了。她放下了用以挡灰的蚊帐。这是一个温暖的小空间。这样小的空间最适合于初恋的少女憧憬爱情。童惠娴的胸口还在跳,都有些让她生气了。这么慌张做什么?这么喘不出气来做什么?爱情突如其来,却又像童惠娴的一个小小的计谋,今天只是顺理成章地出现了。她知道会有这么一天的。童惠娴打开了手电,用被窝把自己裹了起来。不漏出一点点光亮。她就了手电的微弱亮光,一遍又一遍地温习。都能背出来了。然而童惠娴总是担心落下一句,落下一个字。手电的光亮越来越暗了。而徐远的样子却变得越来越清晰了。他快乐,爽朗,帅,天生就完美无缺。
他们开始了通信。秘密地,企盼地,紧张地,像险象环生的地下工作。处境与时代决定了他们爱情的古典性。幸福与快乐只能是隐秘的、内敛而又钻心的。这样的事不可以“传出去”爱情是敌人,往小处说,它影响“进步”;往大处说,这是“生活作风”的有毒液质,有败坏与腐化身心的严重后果。一个人什么样的缺点都能有,但“生活作风”是万万出不得差错的。这上头要出了事,就再也对不起贫下中农们的再教育了。然而,没有人知晓的秘密反而是感人至深的,其动人的程度反而是无微不至的。胆怯、羞赧,内心却如火如荼。这
样的日子是多么折磨人,又是多么地叫人心潮澎湃啊!
徐远所在的刘庄离耿家圩子十来里路。然而他们在信中约定了,等春节回城时再见面。下乡第一年就“这样”传出去影响多不好。可是徐远憋不住,他在一个大风的日子以急行军的速度赶到了耿家圩子。天黑透了,而徐远突然出现在童惠娴的面前,仿佛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一样。幸好被童惠娴在门口撞上了,要不然他非闯进屋子不可的。徐远的出现仿佛漆黑的夜空突然跳出了一轮月亮,月亮的四周还带上了一圈极其巨大的光晕。童惠娴总算处惊不乱,她丢下手里的东西回头就跑。徐无跟在她的身后。保持了一段距离,刚好能听见她的脚步声,童惠娴一直跑到打谷场。她在巨大的稻草垛避风的一侧停住脚,听着徐远的双脚一步又一步向她逼近。徐远站在她的身后。贴得很近。她的后颈感受到他的灼热呼吸。她屏住气。心脏在嗓子里头拼了命地跳。徐远就是在这个时候拥她入怀的。童惠娴呼出一口气,几乎瘫软在他的胸口了。天哪。我的天。
头顶上的风被草尖划破了。风发出了细密而又疼痛的呻吟。巨大的稻草垛发出了干草的醇厚气息,弥漫在他们四周。
徐远总是在天黑之后潜入耿家圩子,而天亮之前则必须赶回刘庄。爱情是什么?爱情就是成仙。不吃,不喝,不睡。只要能呼吸就能够活蹦乱跳。
而另一个活蹦乱跳的男人就是耿长喜。童惠娴唱歌时的声音和模样让他发了疯。他一闭上眼睛就是童惠娴的样子。而最要命的就数童惠娴的歌声了。它萦绕在耿长喜的耳朵上,弄得他的整个身子在冬天的风里都能够发烫。就差像公猫那样叫春了。耿长喜和他的老子闹过一回。他耷拉了脑袋逼着他的支书老子“向童知青提亲”老支书盯住他的儿,一巴掌就把他掴开去了。老支书压低他的嗓子厉声喝道:“你要是敢胡来,老子的杀猪家伙侍候你!”
耿长喜捂住脸,拖了鼻涕对他的老子发誓说:“我不成亲,我让你断子绝孙!”
老支书颠了颠披在肩头的衣服,摔了门出去。他在临走的时候丢下一句话:“小子,只要你那根xx巴肯省省油,老子由了你。”
童惠娴的车摊设在瑞金路与延安路的交接处,背后是一块正在打桩的建筑工地,四周围着雪白的围墙。面对着瑞金路的石灰墙面上刷了一行巨大的朱红黑体字:“安全第一质量第一效益第一节约第一”童惠娴的三轮车就停放在一棵法国梧桐树下面。各种型号的自行车内外胎挂在三轮车的把手上,而车板上则是自行车的配件,两支打气筒立在树根的旁边。童惠娴的工作写在一块木板上“修车、补胎、打气”童惠娴的左侧是另一个工厂的下岗女工,她在卖报。她们一直不知道对方的姓名,不说,也不打听。她们互称“大姐”说一些
闲话,或者为对方换一些零钱。尽管这样的生活日复一日,可是她们总认为这样的日子是短暂的、临时的。有一天她们会重新回到“原来”的地方去的。
童惠娴于一九九二年九月从自行车总厂下岗。她的二儿子正是在这一年的八月考上大学的。儿子考取的当天童惠娴就预感到下岗的命运了。有一得必然会有一失。生活大体上总是这样的格局。童惠娴在总厂做的是装配工。多多少少算有些技术,摆个修车铺子应该能把一张嘴打发过去。修理自行车无非就是拆下来再装上去,不算什么太难的事。可是童惠娴在决定摆摊之前还是生了一场病,躺了一个星期。她是无论如何也不甘心在马路的边上做这种事的,拉不下这个脸面。可是儿子报完到,家里就全亏空了,看病的钱都挤不出来了。童惠娴感觉到自己又一次掉到冰河里去了,她还是在插队的那一年掉到冰窟窿里头产生过这种感觉的,手和脚全落空了,没有一个地方能落得到实处。董惠娴后来“豁”了出去,抱了病走上街头,挂起了“修车、补胎、打气”的小木牌。她的第一笔生意碰上的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年轻人,骑了一辆很脏的捷安特山地车,后胎爆了。童惠娴修好车,认认真真地替小伙子把车子擦回到七成新。后来小伙子问:“多少钱?”童惠娴低了头就是说不出口。小伙子掏出一张十元,很大方地说:“别找了。”童惠娴没有接。童惠娴再也料不到自己不敢去接。她望着这张皱巴巴的现钞,委屈和羞辱全堵在心窝里头,一点一点化开来了,往上涌。一双眼里很突然地汪开了两朵泪。小伙子把十元现钞丢在小木凳子上,骑上车,很满意地吹起了口哨。吹过来一阵风,那张皱巴巴的十元钱掉在了地上,翻了几翻。正过来是十元钱,翻过去还是十元钱。小伙子走远了,童惠娴弓下腰拾起那张纸币,眼泪说下来就下来了。童惠娴就感到自己做了一回贼似的。她童惠娴是谁?混了几十年了,十块钱就让她这样了。这一想童惠娴便越发伤心了,拿了一只很脏的手往脸上捂。捂不住,两只手都没有捂得住。
童惠娴一到家就大哭。这时候丈夫耿长喜刚从肉联厂下班回来。他站在床边,拉下了脸,说:“告诉我,谁欺侮你了?”童惠娴便用被角把头裹住。耿长喜从铺板底下抽出了一把杀猪的点红刀,到巷口里头看了半天,看不出任何迹象来。耿长喜回到卧室,把刀拍在床头柜上,大声说:“你说,是谁?”童惠娴料理好自己,说:“没有谁,我自己难受。”耿长喜放低嗓音问:“真的?”耿长喜收起刀,往外面去,临出门时回过头来关照说:“也不要哭得太长了。”
童惠娴把那张十元钱压在玻璃台板底下,第二天一早就到大街上班去了。童惠娴自己也奇怪,怎么一哭身子上的病竟全好了,心里头也没有不甘了,也不再怕羞了。童惠娴骑车走在清晨的马路上,马路潮湿而又空荡。童惠娴长叹了一声,像是为自己的前半生做了一次总结:“唉,人哪。”
一个星期之后耿长喜才知道老婆在外头摆摊了。听完妻子的诉说,耿长喜没有说一句话。第二天一早却比童惠娴早起了半个小时。当天晚上耿长喜就笑嘻嘻地问了:“今天生意好吧?”这个混球男人从来都不知道自己老婆的心思的,耿长喜端了酒盅,开心地说:“上午环卫工人刚一扫完,我就在路面上撒上玻璃碴了。”童惠娴愣了半天,说:“你怎么能这样?”耿长喜不高兴了,放酒盅的声音便不好听。他用浓郁的苏北乡音说:“为你好!”他梗了脖子说话的样子活像他当年做支部书记的老子。
耿家圩子是童惠娴插队的地方。一九七年的春天童惠娴来到了这座苏北乡村。是一条水泥船把他们从小县城分散到各个村庄去的,童惠娴站立在船头,心旷而又神怡,迎接他们的除了乡村锣鼓队之外,还有遍地的鹅黄色的菜花。这是一个令人激动的时刻,锣鼓声仿佛不是从锣鼓里头发出来的,而是那些大片大片的油菜花,油菜花在风中摇曳,兀自发出的惊天动地的锣鼓声。童惠娴深吸了一口,多么柔嫩的空气呵,掺杂了植物的气息、太阳的气息、水的气息,以及泥土的气息。童惠娴的心情绽放开来了,三四天之内都没有平复。童惠娴甚至产生了这样一种错觉,她认定了自己的心情就是一朵油菜花,鹅黄色,有一种动人的摇曳,扑棱扑棱的,无始无终的。
耿家圩子当天晚上就传开了一则好消息,城里头来了一位美人坯子。人们都说,这一下晚上出门不要等月亮上山了,那些年轻人的眼睛到了晚上肯定就会自己放光的,就像天上的星,一颗比一颗亮。小光棍们的眼睛碰上美人没有一颗不会发光的。耿家圩子在不久之后就传出一首歌谣了:
天上星,亮晶晶,
我在墙头望知青。
天上星泛指的,指那些年轻人。而知青则是特指,说的正是童惠娴。
其实童惠娴称不上美人。只不过皮肤特别的白罢了。但她的动人之处不在皮肤,而在神态。童惠娴是那种安静的、羞怯的姑娘,不爱说话,就会微笑。她在遇上生人的时候总是低顺了眼的,以那处招人怜惜的样子满面含羞,接下来就泛上来两腮红。她的白皮肤在这种时候就会格外显眼了,红而衬白,白而衬红,有一种楚楚动人的样子。这样的神态总是能够满负荷地激发起农民朋友的审美激情。他们用葱和藕这样的上等植物来比拟童惠娴,表达他们的心情,表达他们对城市人的认可与赞同。
农民朋友们说童惠娴和“大葱”一样水灵。而好皮肤则和“新藕”一样皎白。
童惠娴的歌声传到农民朋友们的耳朵里头,则已经是这一年的初冬了。农民朋友们再也没有到,这个一说话就会脸红的女孩子,站到舞台上去居然是那样的一反常态,当着黑压压的一群人能把普普通通的一首歌唱得睁开眼来,一眨巴一眨巴的,直愣愣地盯住你,让你的下巴再也挂不住。童惠娴小学时代可就参加“小红花”艺术团了,还做过十几回领唱呢。这个胆小羞怯的小丫头一上台就镇得住场,豁得出去,台下的人一多她反而不害怕人了。用老师的话说:“天生就是一个唱歌的料子。”
入了冬就是乡村的闲时,正是各类文娱宣传队传播“思想”和“主义”的日子。公社把刚刚插队的知青组织了起来,挑选了十几个文娱骨干。这些文娱骨干直接肩负了党和毛主席的谆谆教导,用表演唱、三句半、快板书这些艺术形式把它们送到农民朋友的心坎里去。他们一村挨一村,走一村,演一村,学一村,教育一村同时又被教育一村。热热闹闹地红火了一路。当然“不正当”的事总是会有的,演到一半上海的一位男知青和女知青就给开除了,他们有事没事总要蹲到一块说上海话,头靠了头,距离都不到一尺宽,把所有的人都撇在了一边。这像什么话嘛!这哪里是来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嘛!这不是宗派、小资产阶级是什么嘛!不要他们。让他们去兴修水利去。
童惠娴是这群骨干里的骨干。压台戏女声独唱就是由童惠娴来承担的。给她做手风琴伴奏的是刘家村的一个知青,叫徐远。童惠娴和徐远是老乡,童惠娴毕业于二十一中,而徐远毕业于九中。方言相同,在一起说说话的时候当然就多一些。幸好有上海知青的前车之鉴,要不然童惠娴犯一些错误也是说不定的。童惠娴自己都意识到她在徐远面前的话已经越说越多了。照这样下去无疑会有滑进小资产阶级泥坑里的危险性。这真是太危险了,一个人如果对自己不警惕,走错了道路实在是一眨眼的事。
文娱宣传队的巡回汇演进行到最后一站,是耿家圩子,也就是童惠娴所说的“我们村”舞台搭在乡村小学的操场上。童惠娴给乡亲们演唱了远飞的大雁。童惠娴一登台就使村里的乡亲们惊呆了。她上台的步子迈得落落大方,一点都不像她的黑眼珠子,见人就四处躲藏。她在舞台的正中央站成“丁”字步,小辫子从左肩那边挂在胸前,用指尖不停地缠绕。童惠娴始终保持一只肩头对着台下,当她换句子的时候,另一只肩头却转过来了,又自然又婀娜,宛如玉米的修长叶片。她的春秋衫做成了小翻领,收了一点腰,不过分,真是又漂亮又朴素,完全有资格代表耿家圩子的全体社员向首都北京表达深情:
远飞的大雁——
请你快、快飞——~~~
捎一个信儿到北——京(哪)
翻身的农奴想——念
恩——人毛主~~~席~~~
“恩人毛主席”那一句被童惠娴唱得动听极了。舞台上的扮相也就格外动人。她会把重心移到前脚上,后脚只有一只脚尖支在台面上,而两只手的指尖跷起来,呈兰叶状,交叉着缓缓地扣向胸前,紧紧地贴在了心窝子上。热爱毛主席的人太多了,可是谁人这样热爱?谁又能把两只手与胸脯的关系处理得这样柔和,这样相互企盼,这样情深似海,这样美不胜收?方圆二十里再也找不出第二个。耿家圩子的村民盯着童惠娴,所有的脖子都随了这句歌声转了半个圈。这句歌声里头有一种无限的亲近与缅怀,更严格地说,有一种普通人才有的牵挂,像牵扯了骨肉那样难分难舍。真是动听,都有点像儿女情长了。如果不是献给毛主席,这首歌要是这样演唱简直要犯错误的。好听得叫人耳朵都支棱不住了,直往下挂。
耿家圩子这一站汇演完了,文娱宣传队就暂时解散了。所有的知青都聚集在河边向童惠娴道别。徐远坐在抽水机船头,手风琴一直被他套在脖子上,像个宝贝似的搂在怀里。东风牌抽水机发动之前童惠娴正在和一个扬州女知青说话。这时候她听见手风琴响了一下,是“3”这个音,就一下,童惠娴侧过脸,徐远正冲着她微笑,半个脸被傍晚的太阳照得通红,又快活又帅气的样子,童惠娴一点都没有料到自己突然又产生了那种错觉,就是刚刚下乡时的那种错觉,胸中的油菜花抖动了那么一下,但不是纷絮状的、漫天遍野的,只有一棵、一株、一朵。愣愣地抖动了那么一下,毫无预示地抖动了那么一下。童惠娴一下子就呆住了,失神了。童惠娴站在河边的柳树下面。柳树临近落叶,青黄色的叶子显示出最后的妖娆。童惠娴反而看不见眼前的徐远了,徐远的模样反而成了她的想象了。她想起了这些日子里头的诸多细节,每一个细节都伴随了除远,而徐远都是快乐的、帅气的。童惠娴就这么失神地伫立在初冬的夕阳里面。
太阳在河面上红了一大块,而村里的鸭群正从水面上归来。抽水机船开动了。冲到了鸭群里头,鸭群对称地分成了两半,向两边的岸上飞窜。船上的知青们开心得不得了。他们大声喧哗,夹杂了手风琴的快乐响声。他们的叫声随抽水机船缓缓远去了,随后船拐了个弯儿,河水最终归结于静,那种白色的、易碎的静。童惠娴握住了自己的辫梢,有一种旋律好听得都让人难受了:翻身的农奴想念,恩人毛主~~~席~~~
童惠娴的成功演唱使耿家圩子的人们对她有了全新的认识。村里的小伙子开始更为伤心地单相思了。童惠娴和谁说过话了,很快就会成为一个谈话的中心。他们用一种悲痛的心情与神态评论起村里的女孩们:“她们要是有人家的一半就好了。”“人家”当然是童惠娴,而“一半”到底是怎样,这个难以量化的标准则近乎令人绝望了。但是童惠娴在这个问题上是高傲的,甚至是冷漠的。这个问题在“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之外,童惠娴不马虎,不随便。尽管童惠娴处处显得很随和,然而什么样的人可以多说话,什么样的人不能说话,她心里头有底。光棍的眼睛都是雪亮的,童惠娴注意着回避。该把头低下去的时候她一定会低下去的。有些人的目光天生就不能搭理。你一和他对视他就缠上你;目光炯炯,兼而浮想联翩。
但是对耿长喜童惠娴却不能够。耿长喜是支部书记的儿子,说话和做事的样子有几分呆霸王的气质。相对说来,童惠娴对耿长喜是客气的。这里头有一半当然是碍着老支书的面子,打狗要看主人,对支部书记的大公子说话就不能太过分了。另一半则是出于童惠娴的策略。童惠娴缺少安全感;但是有耿长喜在,童惠娴的危险感不仅不会加强,相反,会大幅度地削弱。大家都明白耿长喜的心思,谁要是对童惠娴太热情了,耿长喜的目光大多数时候也是不吃素的。他不动手。他的目光叉住谁谁就得自觉,你要是不自觉就会惹麻烦的。耿长喜巴结童惠娴,这个谁都看得出来。他巴结和讨好童惠娴的时候脸上一点都没有分寸。好在耿长喜怕他的老子,老支书做过十多年杀猪匠,心正,但是手狠。他的大巴掌要是“帮助”起人来,你坦白是从严,抗拒也是从严。耿家圩子的人都说,村里的风气这么好,老支书的一双大巴掌实在是功不可没。政策和策略全在他的大巴掌里头。“谁要是不走好他的正道”老支书的大巴掌一定会让他嗷嗷叫!
不过老支书很少用巴掌。他的有效武器是他的咳嗽。在耿家圩子,老支书的干咳是家喻户晓的。许多人都学会了这一招,晚辈做了什么错事,做长辈的干咳一声,事情就会有所收敛。当然,老支书的那一声干咳你是学不来的。老支书中气足,正气旺,他在村东干咳一声,一直可以领导到村西。支书管得住儿子,儿子管得住光棍,童惠娴的日子总体上也称得上有惊无险了。童惠娴最大的骚扰也就是在晚上,几个小青年们路过她的房间时尖叫几声,他们捏住鼻子,小公兽一样尖声喊道:童惠娴!
仅此而已。
不过,对童惠娴直呼其名已经显得出格了。平时村里的上下老少都喊她“童知青”的。“童知青”这个称呼表示了一种尊敬,也许还表示了一点高贵。当然,耿支书是例外。耿支书从第一天起就喊她“小童同志”了。从支书这边讲“同志”里头就有了长者的关爱与组织的温暖。别人是不配享受“同志”这个光荣称号的。除非你倒了霉。人一倒霉了有时候反而会成为同志的。这时候你已经需要“组织上”给予帮助了嘛。
徐远终于来信了。
公社的邮递员骑着自行车驶向了童惠娴。童惠娴在那个瞬间里头产生了某种奇妙的预感。她就知道自己有信了,她就知道徐远给自己来信了。邮递员把那辆墨绿色的邮递专用车停在路边,低了头,手伸进墨绿布包里迅速地翻动。童惠娴看了一眼四周,心却跳得厉害了。这时候围不过来几个人。童惠娴接过信封,迅速瞄一眼右下角的寄件人地址,地址是老家。童惠娴便有些失望了。然而信封上陌生的字体再一次让童惠娴的胸口狂跳不已了。第三小队的扬州知青笑着说:“谁给你来信了?”童惠娴稳住自己,十分沉着地说:“还能有谁?还不是老妈。”童惠娴说完这句话一个人便离开了。童惠娴回到屋子里头看信,果然是徐远。徐远是不会在信封上写上“内详”的,这样的欲盖弥彰只有傻瓜才做得出。
爱情故事像一只彩蝴蝶,静悄悄地飞翔了。没有声音,没有风。只有你的胸口能感受到它有翅膀,扑棱棱地一阵子,随后又是扑棱棱地一阵子。童惠娴把徐远的来信一遍又一遍打开来,多么漂亮的字体,多么亮丽的句子。徐远的来信完完全全就是夏夜的天空,那么多的字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是浩瀚的星斗与纷繁的清辉,它们无边无垠地覆盖了童惠娴,每颗星都注视着童惠娴,中间没有阻隔;没有烟火、云层。那些干干净净的星星无休止地向童惠娴重复,我爱你。我爱你。我爱你。我爱你。
天哪。天哪。天哪。
我恋爱了。我已经感受到了爱情。
天一黑童惠娴就上床了。她放下了用以挡灰的蚊帐。这是一个温暖的小空间。这样小的空间最适合于初恋的少女憧憬爱情。童惠娴的胸口还在跳,都有些让她生气了。这么慌张做什么?这么喘不出气来做什么?爱情突如其来,却又像童惠娴的一个小小的计谋,今天只是顺理成章地出现了。她知道会有这么一天的。童惠娴打开了手电,用被窝把自己裹了起来。不漏出一点点光亮。她就了手电的微弱亮光,一遍又一遍地温习。都能背出来了。然而童惠娴总是担心落下一句,落下一个字。手电的光亮越来越暗了。而徐远的样子却变得越来越清晰了。他快乐,爽朗,帅,天生就完美无缺。
他们开始了通信。秘密地,企盼地,紧张地,像险象环生的地下工作。处境与时代决定了他们爱情的古典性。幸福与快乐只能是隐秘的、内敛而又钻心的。这样的事不可以“传出去”爱情是敌人,往小处说,它影响“进步”;往大处说,这是“生活作风”的有毒液质,有败坏与腐化身心的严重后果。一个人什么样的缺点都能有,但“生活作风”是万万出不得差错的。这上头要出了事,就再也对不起贫下中农们的再教育了。然而,没有人知晓的秘密反而是感人至深的,其动人的程度反而是无微不至的。胆怯、羞赧,内心却如火如荼。这
样的日子是多么折磨人,又是多么地叫人心潮澎湃啊!
徐远所在的刘庄离耿家圩子十来里路。然而他们在信中约定了,等春节回城时再见面。下乡第一年就“这样”传出去影响多不好。可是徐远憋不住,他在一个大风的日子以急行军的速度赶到了耿家圩子。天黑透了,而徐远突然出现在童惠娴的面前,仿佛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一样。幸好被童惠娴在门口撞上了,要不然他非闯进屋子不可的。徐远的出现仿佛漆黑的夜空突然跳出了一轮月亮,月亮的四周还带上了一圈极其巨大的光晕。童惠娴总算处惊不乱,她丢下手里的东西回头就跑。徐无跟在她的身后。保持了一段距离,刚好能听见她的脚步声,童惠娴一直跑到打谷场。她在巨大的稻草垛避风的一侧停住脚,听着徐远的双脚一步又一步向她逼近。徐远站在她的身后。贴得很近。她的后颈感受到他的灼热呼吸。她屏住气。心脏在嗓子里头拼了命地跳。徐远就是在这个时候拥她入怀的。童惠娴呼出一口气,几乎瘫软在他的胸口了。天哪。我的天。
头顶上的风被草尖划破了。风发出了细密而又疼痛的呻吟。巨大的稻草垛发出了干草的醇厚气息,弥漫在他们四周。
徐远总是在天黑之后潜入耿家圩子,而天亮之前则必须赶回刘庄。爱情是什么?爱情就是成仙。不吃,不喝,不睡。只要能呼吸就能够活蹦乱跳。
而另一个活蹦乱跳的男人就是耿长喜。童惠娴唱歌时的声音和模样让他发了疯。他一闭上眼睛就是童惠娴的样子。而最要命的就数童惠娴的歌声了。它萦绕在耿长喜的耳朵上,弄得他的整个身子在冬天的风里都能够发烫。就差像公猫那样叫春了。耿长喜和他的老子闹过一回。他耷拉了脑袋逼着他的支书老子“向童知青提亲”老支书盯住他的儿,一巴掌就把他掴开去了。老支书压低他的嗓子厉声喝道:“你要是敢胡来,老子的杀猪家伙侍候你!”
耿长喜捂住脸,拖了鼻涕对他的老子发誓说:“我不成亲,我让你断子绝孙!”
老支书颠了颠披在肩头的衣服,摔了门出去。他在临走的时候丢下一句话:“小子,只要你那根xx巴肯省省油,老子由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