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2 > 第19讲妙玉入正册与排序之谜

第19讲妙玉入正册与排序之谜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通过前面各讲,我对金陵十二钗中个人命运与政治联系得最紧密的两个人物——秦可卿和贾元春——的生活原型进行了细致的探索。有红迷朋友问我:你讲的倒也大体上自圆其说,但照你这么分析,红楼梦的文本里隐含着那么多的政治因素,是否就可以做出红楼梦是一部政治小说的结论呢?我告诉他,我的看法是:红楼梦里有政治,曹雪芹有政治倾向,但是,曹雪芹又终于超越了政治,把红楼梦写成了一部超越政治的奇书。比如,在第一回里,作者通过空空道人检阅石头记的心得,明确指出:此书“上面虽有些指

    奸责佞贬恶诛邪之语,亦非伤时骂世之旨”“大旨谈情”“毫不干涉时世”“奸佞恶邪”对曹雪芹及其家族的打击刺激是深重的,艰难时世中曹雪芹的感受是丰富强烈的,他写这部书时,内心里被这些因素所煎熬,对这些,我们是应该理解的。但是,曹雪芹却以伟大的艺术力量,从痛苦中升华出理想,他没有把红楼梦写成一部表达政见的书,而是通过贾宝玉以及金陵十二钗中许多女子的形象,表达出对人的个性尊严的肯定,宣布个体生命有追求诗意生存的神圣权利。这是非常了不起的,特别是在二百年前的封建王朝的社会环境里。

    我认为,金陵十二钗正册里,妙玉这个人物的设计与塑造,就特别凸显出曹雪芹对政治的超越。如果说秦可卿和贾元春身上的政治色彩太浓,那么,妙玉身上的政治色彩却很淡。政治,主要是个权力问题,所谓政治倾向,就是你究竟喜欢由哪种力量,喜欢由谁来掌握权力的内心看法。超越政治,就是对权力分配不再感兴趣,就是认为不管你是哪派政治力量,作为权贵,你都不能以势压人。这样的想法,当然就比拥护谁反对谁的政见高一个档次了。妙玉这个人物,就体现出曹雪芹从政治意识升华到了对社会中独立人格的关注,值得我们好好探索。

    红楼梦第五回,曹雪芹设计了这样一个情节: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见到金陵十二钗的册页,里面有正册、副册和又副册,每一册各有十二个人物。正册里面有十一幅画和十一首诗,现在大家都知道,其中第一幅画第一首诗说的是两位女性,以后每一幅画每一首诗,都预示着红楼梦里一个女性人物的命运结局。在这十二名女子中,她们的排名依次是林黛玉、薛宝钗并列第一,第三贾元春,第四贾探春,第五史湘云,第六是妙玉,第七贾迎春,第八贾惜春,第九王熙凤,第十巧姐,十一是李纨,十二是秦可卿。这个排名,匆匆那么一看,似乎没什么稀奇,但不知您细想了没有?稍微多想想,就会有疑问。

    我后来读红楼梦,读得仔细以后,就发现金陵十二钗正册的排列顺序有点奇怪。大家知道,金陵十二钗正册里面是收入了十二位女性,这十二位女性其中十一位要么是第四回里面所写到的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女子,要么是嫁到四大家族做媳妇的女子,惟独有一位,两不是。这两不是的是谁呢?就是妙玉。这有点奇怪,你现在稍微回忆一下,是不是金陵十二钗正册里面,其他十一位都是四大家族的呢?其中元、迎、探、惜这是贾家的四位女子;然后有三位非常重要的女子,一个是林黛玉,另两位是宝钗和湘云。林黛玉虽然姓林,但她是谁生的呢?贾敏生的,贾敏是贾母的女儿,所以她也有贾家的血统;薛宝钗是四大家族里薛家的后代;史湘云则是这四大家族里史家的后代。所以说,她们都是四大家族的女子。

    至于王熙凤,她的身份就更特殊了,她既是四大家族中王家的女子,又嫁给四大家族的贾家为媳妇;那么她的女儿巧姐,则既有贾家的血统,又有王家的血统,她们母女俩不消说都在特定的范畴之内。而李纨虽然姓李,并不是四大家族的女儿,但是她嫁到四大家族的贾家当了媳妇,而且还给贾家生了孩子,是不是?关于秦可卿,前面已经探究很多了,她后来是以贾蓉妻子的身份,在宁国府生活了一段,因此她也是四大家族的媳妇之一。所以这样算来算去,在金陵十二钗正册里面,惟一无四大家族血统,也没有嫁到四大家族里面做媳妇的女性,只有妙玉。

    开头我觉得无所谓,后来我一琢磨,觉得有点奇怪:曹雪芹为什么有这样的艺术构思?我也跟一些朋友探讨过,有的就说可能是书里面其他的女性角色不够多,再挑出来加入金陵十二钗正册可能都不够格。因为大家知道,曹雪芹他在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的设计上,还是有等级观念的,能够入这个正册的,简单来说,按当时的标准就是主子辈儿的,丫头比如说晴雯,再美丽、聪明,再值得肯定,也不能入正册。是不是主子辈儿这方面的角色不够?人不够,拉来凑,所以就想来想去,勉强找一个妙玉搁在里面?那么你仔细想想,是这个情况吗?显然不是。丫头我们现在就排除了,因为我们知道他的艺术构思框架——你怎么评价曹雪芹,咱们现在不讨论——他就是有上、中、下等级观念的。在红楼梦里面,他写到贾宝玉到太虚幻境偷看册页的时候,先拿出来的不是正册,是又副册,拿出又副册以后,他就翻,他翻了以后,是不是把又副册全都读了,曹雪芹全给写出来了呢?也不是,只写了两页,介绍两幅画,每幅画配有一首叫做判词的诗,当然后来读者们都猜出来了,一个说的是晴雯,一个说的是袭人。那么在这个册页里面,还有十位是谁呢?我们就不清楚,就需要探讨,可能在八十回以后,作者会有一个明确的交代,但是我们可以根据写出的两个,推测出其余十个也肯定都是大丫头这种等级的。然后他写贾宝玉在那儿打闷葫芦,看也看不明白,也不感兴趣,就没有继续往下看又副册,而是又拿出一本来翻,这本就是副册。在副册里我们就发现,曹雪芹的构思是这样的,他只介绍了一幅画,一首诗,也就是说他只透露了副册里面的一个人,那这个人,后来我们猜出来,就是香菱。香菱虽然出身也是很不错的,可是她被拐卖以后,到了薛蟠家,地位是比较低的,比薛宝钗这些人的地位要低,所以这样的人曹雪芹就把她安排在了副册里面。但是香菱后来毕竟一度成为薛蟠的妾,比大丫头等级略高,所以她不在又副册里,估计跟她在一个册子里的,应该是些次要的主子一类的女性。那么类似香菱这种身份的,或者类似晴雯、袭人这种身份的女性,我们就不去探讨了,我们现在只扫一扫,小说里面,正经主子小姐身份的,有资格进入到金陵十二钗正册的,还有没有?很明显,起码有一个,按说是无可争议的,她就是薛宝琴。大家想一想,这个角色戏多不多啊,作者用笔细致不细致啊,通过其他人物之口对她的赞美多不多啊?所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角色。但是,曹雪芹他最后调整来调整去,就是说琢磨这个金陵十二钗正册里面该放进哪些人呢,我究竟该把哪十二个女子作为我最主要的一组呢?想来想去,他最后放弃了薛宝琴,安排了妙玉。薛宝琴是四大家族薛家的女子啊,按说把薛宝琴搁进去,十二钗正册不就整齐了吗?整整齐齐,完完满满,都是金陵四大家族的女子,或者是嫁到贾家来做媳妇的人。但是他宁愿不整齐,他选择了妙玉,放弃了薛宝琴。这是为什么?我觉得值得研究一下。

    薛宝琴是薛姨妈的侄女,是一位异常美丽聪慧的女性,因到贾家做客,成为了大观园里的活跃分子。虽然她也是四大家族的成员之一,却没能入金陵十二钗正册,而与四大家族没有血缘与婚姻瓜葛的妙玉不但入了正册,还排在了红楼梦里的一大主角、被称为脂粉英雄的王熙凤之前。曹雪芹为什么要这样安排?难道是薛宝琴的戏份儿不多?还是什么别的原因?

    我们可以对比一下书里面关于妙玉和薛宝琴描写的篇幅,这个篇幅是有差距的,妙玉在前八十回正式出场只有两次。你想想,妙玉正面出场多不多啊?只有两次,一次就是第四十一回,在栊翠庵里面品茶,这个时候妙玉正式出场了,这是书里前八十回妙玉的正传,是以她为中心的一场戏。此后她几乎都是暗场出现。她再一次正式出场就比较晚了,是在第七十六回了,就是在凹晶馆林黛玉和史湘云两个人联诗,这一回重点是写林、史两位女性,联到最后,突然有一个人走了出来,是妙玉。最后妙玉把她们两个领到栊翠庵里面,并把她们两个没联完的诗,一口气,自己写了一大篇,就把这个诗续完了。这是妙玉第二次出场。

    在前八十回里面,妙玉就这么两次直接亮相。当然其他的暗写比较多,比如写到大观园盖好了,家里的仆人向王夫人汇报,说有这么一个女子是不是可以请来,这是暗出一次;还有一次很重要的暗出,就是贾宝玉过生日,寿怡红群芳开夜宴,第二天早晨,大家黑甜一觉醒来,贾宝玉发现砚台底下压了一张帖子,是妙玉给他祝寿的一张帖子,然后由此引出一些情节,这样妙玉又暗出一次。

    当中还有一些情节比较模糊。比如下雪了,大家很高兴地赏雪,想起栊翠庵里面梅花盛开,红梅很美丽。李纨就说了,妙玉的为人我很讨厌,我不愿意自己派人去要,但是她那个红梅很好,咱们应该要一点红梅花来赏,然后就罚贾宝玉出面,去乞红梅。后来薛宝琴也去了,妙玉开头是送了他们一枝形态十分奇特漂亮的红梅,后来又送薛宝琴红梅,同时给每一位小姐都送了红梅,可能还包括讨厌她的李纨,也给她送了红梅。你要再细算,比如贾元春省亲的时候,写她到这儿,到那儿,最后说她忽见山环佛寺,于是就另外盥手——因为进佛堂要非常虔诚——然后拈香拜佛,还题了一个匾,这就算是又暗写了妙玉一下,但是都很模糊。实际上我们仔细看妙玉在红楼梦前八十回里面的文字,精确统计的话,她的明出就是两次,暗出,把我刚才说的全算上,也无非四五次。虽然她很重要,但她出场次数不是特别多,按戏份儿她并不是到了非入十二钗正册不可的地步。按一般的思路,应该得出这个结论:除非是人不够,人不够她也算一个。但实际上我就点出来了,薛宝琴非常够格,身份够格,跟其他的十一个女子也匹配,是不是?

    薛宝琴出场的次数多不多呢?非常多,而且都是正面出场。薛宝琴正面出场有多少次呢?我们可以算一算,首先是第四十九回,写她和李纨两个堂妹李纹、李绮,还有邢夫人的侄女邢岫烟——都是大美人儿,连眼光最挑剔的晴雯都说“倒象一把子四根水葱儿”——四个人一块儿投奔了贾府,贾母很喜欢,就把她们都留下来住。而且贾母特别喜欢薛宝琴。李纹、李绮因为是李纨的亲戚,自然就住在稻香村;邢岫烟因为是邢家的亲戚,就住在邢夫人的女儿——当然不是她亲生的——迎春的那个地方,安插在那儿。薛宝琴什么待遇呢?薛宝琴是贾宝玉和林黛玉当初的待遇,就是被贾母留在身边住,贾母喜欢她到这个地步。而且薛宝琴一出来就光彩照人,贾母喜欢得不行,给了她一件非常华贵的披风,前面我讲到过,大家还记得吧,就是用野鸭子头上的毛做成的披风,藏了那么多年,连宝玉都没给,林黛玉来了以后也没拿出来,见了薛宝琴,却马上让取出来,单让她穿;书里面甚至还写到,她们到府里面住下以后开宴席,贾母是让薛宝琴和宝玉和黛玉跟自己坐在一起,薛宝钗这个时候因为有了薛宝琴,就到另外一桌,跟迎春坐在一起去了;而且书里面特别写到,这些小姐在玩儿的时候,贾母还派人来传话,说不能委屈了薛宝琴,薛宝钗因此还有点吃醋。薛宝钗按说是书里面处处写她如何大度,那么一个最不说酸话的人,但是在那个具体的场景里面,也酸溜溜地说了一句话,心眼窄的程度不亚于平时的林黛玉。曹雪芹就这么来写薛宝琴,她一出场就气度不凡。

    在第五十回作者又写到,在芦雪庵(有的古本里“庵”这个字是“广”不是现在“广州”里的那个简化字“广”繁体字范畴里的“广”读音是“掩”意思是依山傍水的亭榭,写成“芦雪广”应该更接近曹雪芹原笔)这些小姐开始联诗,联诗最突出的角色是谁啊?有好几个,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史湘云和薛宝琴。因为联诗就是要比各自的能力,看你才思是否敏捷,人家说了上句你能不能马上接续下句,接上来以后是不是符合诗词格律,是不是意思恰切,并且优美生动。这个时候,作者就特别地写到了几个人大战史湘云,最后是剩下了

    一个人跟史湘云争,就是薛宝琴。她的诗才技压群芳,不让林、薛——我现在说的这个薛指她的堂姐薛宝钗——而且直逼史湘云,她是这么一个可爱的聪慧女性。她又写了红梅花诗,又亲自去栊翠庵讨梅花,而且制造了小说里面最美丽的一个场景,就是在那个白雪皑皑的山坡上,突然出现了一个非常俏丽的画中人,就是薛宝琴;她出现以后,又出来一个丫头,她的丫头小螺斜站在她身后,抱着一个瓶子,瓶子里面插着红梅。你想,当时没有电影、电视,但是曹雪芹这个艺术思维简直叫人惊叹,这是影视思维啊!书里贾母就说,这个人怎么这么漂亮,有人就说这跟老祖宗您屋里的一幅画太像了——贾母在她的屋子里挂有一幅非常名贵的明朝大画家仇十洲的画,叫双艳图。贾母接着怎么说呢,贾母说画上也没现在咱们看见的这个人好。贾母他们都是曹雪芹笔下的人物,作家写小说呢,他虽然有生活依据,有生活素材,但是他写起来以后,这个人物由他的笔支配,对吧,他就支配他笔下的贾母这么样赞美薛宝琴,没见贾母这么样赞扬林黛玉和薛宝钗,任何女性贾母都没这么赞扬过,而且,他底下写的这个情节就更加让人觉得耐人寻味。

    贾母后来就问起薛姨妈,问什么呢?细问薛宝琴的年庚八字和家内境况。你想想这是什么意思,竟然喜欢她到这个地步。贾母就动了这个心眼了,而且书里面明文地写薛姨妈也是聪明人,懂得贾母的意思,好像就是想问清楚以后许配给宝玉。但是贾母又没有明说,因此,薛姨妈就半吞半吐地告诉贾母,大意就是说薛宝琴已经许了人家了,许给了梅翰林家。贾母一听已经许了人家——在封建社会若女子已经许了人家,在法律上和道德上就都等于已经被定位了,你要破坏的话,去把它拆散的话,既违法又有违道德——就没继续再说了。作者写薛宝琴写到这个程度,几乎就要被贾母认定为可以跟宝玉结婚的人物了。

    作者对薛宝琴的用笔毫不吝啬,那么挥洒到什么程度呢?第四十九回这么写她,第五十回这么写她,第五十一回还写她,而且这第五十一回干脆就让她上了回目“薛小妹新编怀古诗”当然薛小妹这十首怀古诗,到现在仍然是红学研究当中的最大的难题,不少人都对这十首怀古诗做了猜测:因为她做的是灯谜诗,首先你要猜测这个诗打的是一个什么东西;其次,因为我们都知道,红楼梦里面的诗都有深层次的含义,那么这十首诗究竟表达了什么样的深层意思?如果每首诗暗示一钗的命运,那么又为什么不足十二?聚讼纷纭,以后有机会我们可以讨论,现在我想强调的是,作者对薛宝琴这个角色,真可谓厚爱不已。

    到了第五十二回,更出奇了。薛宝琴真不得了,她不仅自己会写诗,而且这个人跟着她父亲还到了很多地方,不但中国境内她几乎是走遍了大部分,在境外她也有所游历。她还掌握真真国女子的汉文诗,她还把真真国女子的汉文诗背给大家听,这首诗就完整地出现在红楼梦的文本里面,你说薛宝琴这个角色厉害不厉害?她的视野,是林、薛、史等才女们望尘莫及的。

    更重要的是第五十三回,第五十三回写什么呢?又到年底了,新一年要开始了,这个时候就要祭祖了,祭宗祠。历代都有一些红楼梦的评论者指出,曹雪芹这一点写得非常奇怪,按说是不符合当时的社会习俗的,因为贾府祭宗祠,外姓是不能进入祠堂的,也是没有必要进祠堂的,而曹雪芹却偏偏写有一个人去旁观贾府祭祀,记不记得?谁进去旁观了,作者选择了哪一个角色呢?选择的就是薛宝琴。这个很奇怪。有朋友说,也许是因为书里面写了,贾母因为喜欢薛宝琴,逼王夫人认了她做干女儿,所以她也就算是贾家的人,可以一起祭宗祠。我却觉得这样解释还不足以说明问题。例如,贾雨村不是外姓,在第二回跟冷子兴对话时,自称与荣国府一支同谱,后来跑到京城,跟贾赦、贾政过从甚密,但宁、荣二府祭宗祠,他也没有参与或旁观的必要。我想,如果作者不是对薛宝琴这个人物有一种特殊的情感或者特殊的评价,如果在他的总体构思里面不是对这个人物有一个非常特殊的关照的话,他不会这么写。因为整个红楼梦的叙述语言,基本上是客观叙述,就是第三人称叙述,偶然有一点第一人称语言插入当中,基本也是第三人称的叙事,犯不上非得通过一个薛宝琴去看贾府怎么祭祀,可是作者就要这么写。生活素材一到了艺术作品里头,艺术家本身,作家本身有他的创作自由,他之所以这样来运用自由,他内心一定有一种驱动力,你想薛宝琴在曹雪芹心目中是多么重要啊。

    我说这么多,什么意思?就是说薛宝琴这个角色非同小可。八十回以后可见她还有戏,这是一个贯穿性的人物,但是曹雪芹在调整来调整去以后,却没有把她安排在金陵十二钗正册里面。她是四大家族的一个正牌主子小姐,戏又这么多,可是曹雪芹想来想去,不安排。安排了谁?妙玉。

    所以从这个角度研究妙玉,也很有意思。前八十回里面,妙玉只正面出场两次,薛宝琴

    出场多少次呢?我刚才这么一说,你算算吧,一二三四五六七,起码六七次,是不是?可是呢,想来想去,曹雪芹却选择一位戏少的进入了正册。

    有红迷朋友跟我讨论,说薛宝琴不入册,可能是因为她不属于薄命,她很幸福,命运跟书里其他女子不同,贾宝玉是在太虚幻境的薄命司里面翻册页,不薄命的女子当然册子里不收。薛宝琴的具体命运轨迹我们放到后面再讨论,这里只强调一点,就是她属于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在第四回说到护官符的时候,讲得很明白,就是这四家皆联络有亲,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扶持遮饰,俱有照应的。八十回后,贾家败落,而且惨痛到“家亡人散各奔腾”的地步,一损俱损嘛,薛家肯定也要遭殃,薛宝琴怎么可能独好?我认为,到头来她也薄命,曹雪芹只是没把她搁到正册里而已。曹雪芹把金陵十二钗的册子分成了几组,每一组十二人,怎么分?他动尽脑筋,这是他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因为写一个长篇小说你要列提纲的,即使还来不及确定每回的回目,但每一回打算写什么,应该是有一个考虑的;还要列人物表,列出我要写些什么人物。这部书主要是为闺阁立传,为女子立传的,那么他就构想了一个金陵十二钗,这样一个办法,一组一组地呈现这些女性:最重要的是正册,其次是副册,然后是又副册。现在据有的红学家考证,在最后一回就是情榜,情榜中共有九组金钗,一共是一百零八个女性,作者应该是这样的构想。所以你在古本石头记里面,会发现第一回里面就介绍了这个书名的演变,最早这个书就叫做石头记,因为他的艺术构思是,一块女娲补天的剩余石被弃掷在大荒山青埂峰,它化为通灵宝玉,到人世周游了一番;它本来很大,后来经过仙界僧人大施幻术,可大可小,最后缩成扇坠儿那么大,可以和一个生命同时降落到人间,因为它可以让那个婴儿衔在嘴里面;小说里面那个婴儿就是贾宝玉,口衔一个通灵宝玉,就生在一个温柔富贵乡,历尽了离合悲欢炎凉世态,最后那块石头又返回到了大荒山,回到青埂峰下;在那里,它恢复原来的形状,很大一个石头,上面写满了字,讲述它下凡所经历的故事,所以这个书是石头记,最早书的定名就是石头记。

    那书里面又说,空空道人——这是书里面作者设想的一个人物,一个有点非现实色彩的人物——读了一遍以后,觉得可以抄下来去流传,就将之易名为情僧录,因为书里面八十回以后写到了贾宝玉出家,出家就是当了和尚,和尚就是僧,他又是一个情痴、情种,所以是情僧录。那么在古本石头记里面,很多版本里面都没有红楼梦这样的书名,只有甲戌本里面有一句,说有一个叫吴玉峰的人把这个书叫红楼梦,这是怎么回事,以后咱们再研究。这里面特别提到,还有一个人是东鲁孔梅溪,东鲁是个地名,表示孔夫子的家乡,孔梅溪这个名字意味着他是孔夫子的后代,他又把这个书叫做风月宝鉴。通过脂砚斋批语我们知道,曹雪芹在少年时代曾经写过一部小说叫风月宝鉴,那么很显然现在的红楼梦里面,运用了他早期小说里面的一些情节,特别是贾瑞的故事,在那段故事里面,就出现了那样一个东西,叫风月宝鉴。大家还记得吧,像一个镜子一样的东西,你拿着以后,正面照会怎么样,反面照会怎么样。这一段故事很显然是从他的旧作风月宝鉴里面挑出来,融化到红楼梦整体故事里去的。当然,用风月宝鉴这个名字概括红楼梦,现在看来是很不恰当的,脂砚斋就解释了,因为当年曹雪芹写风月宝鉴的时候,可能还是比较小的时候,他的弟弟叫棠村,给他写过序,这个棠村后来不幸去世了,所以为了纪念棠村,脂砚斋觉得风月宝鉴这个名字还可以保留。而对曹雪芹本人来说,在他自己写成的第一回里面他就强调,说曹雪芹在悼红轩中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什么呢?曹雪芹自己一度比较倾心于把这个书的名字定为金陵十二钗。当然最后他的合作者脂砚斋劝他,说这个书还是应该叫做石头记,所以脂砚斋后来在甲戌年她抄阅再评本书的时候,又恢复了最早的书名叫石头记。有人就不理解,有人读了古本的这段话不理解,埋怨说,曹雪芹也真是,我们现在都把他的书叫红楼梦,他老兄倒好,他连石头记都不叫,他叫金陵十二钗。因此有人怀疑,这些文字是曹雪芹自己写的吗?我倒觉得这恰恰是他写的,这就说明,一个作者他在构思一个长篇的时候,他在考虑人物配置的时候很动脑筋。曹雪芹为了确定这个小说里面的女性角色,他呕心沥血,正册应该是谁,副册应该是谁,又副册应该是谁,四副、五副到九副都是谁,他来来回回调整,不是一次就成型的。像正册究竟收入哪几位,如何排序,他费了很多脑筋。

    在红楼梦这部小说的定名过程中,作者曹雪芹曾一度倾向于金陵十二钗这个名字,由此可见作者对所选十二位女性的珍视程度,他绝不是轻率而为,而是经过一番思索之后,才确定下来的。尽管薛宝琴近乎完美,但曹雪芹在正册中最终没有选择薛宝琴,而选了妙玉。曹雪芹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他通过妙玉到底想说明什么?

    那么现在我们就注意到,妙玉不但入了正册,而且排名还很靠前,她排名第六。你想妙

    玉特殊不特殊?你现在记得红楼梦里面金陵十二钗正册的排序吗?那排序很有意思,第一、第二不分名次,并列,就是林黛玉和薛宝钗。在这个太虚幻境里面,金陵十二钗正册实际上只有十一幅图十一首诗,林黛玉和薛宝钗是合为一图一诗的,在红楼梦十二支曲里面,林黛玉和薛宝钗也是合在一起的。所以,对排名作者他很动脑筋,他觉得这两个人很难分出一二,于是就让这两个人并列,这是头两个。第三就是贾元春,因为他觉得贾元春很重要,是贾府女儿里面年龄最大、后来地位最高的,并且通过前几讲你也知道,她是牵动整个贾府命运的重要女性,所以贾元春排第三。但是底下你看他动不动脑筋,按说贾元春排了以后,接着应该是迎春、探春、惜春对不对?“原应叹息”嘛!但是他不这么排,你注意没有,他第四位排的是谁呢?贾探春。所以贾探春这个人物也不得了,这说明她在作者心目当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探春的命运是最特殊的,以后我们还会探究的,她既不是死亡,也不是出家,而是远嫁,而这个远嫁又不是一般性的远嫁,所以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他想来想去,把探春排在了第四位。第五排的是史湘云,按说史湘云排第五已经是够委屈的了,史湘云,你想这是一个多么可爱的女性,对吧?非常重要的一个角色,但是他想来想去把她排在了第五。那么谁应该第六呢?我当时看红楼梦,就觉得王熙凤应该第六,王熙凤不能再往后排了,是不是?你从各种角度看,这都是一个脂粉英雄,戏份儿太多,她出场多少次都算不清,算完了以后,咱俩还得打架,你会说我算得不准,还有哪点儿忽略了。她的戏太多了,说过的话能装好几车,对不对?人没到声先到,大家印象多深刻啊。可是这个人,曹雪芹在正册里面就没把她往前排,第五之后,第六排的就是妙玉,不是她,妙玉在十二钗当中等于是横云断岭,把其他各钗分成两半。曹雪芹怎么这样构思?难道不值得我们探究吗?妙玉之后才是迎春、惜春,然后才是王熙凤,还有王熙凤的女儿巧姐。有人说巧姐好像排在十二钗里面牵强了一点,因为巧姐在前八十回里面年龄很小,也没什么戏,但是我想她排进去是有道理的,因为他要展示这样一个金陵世家女子的命运的话,其他人基本都是一代人(秦可卿的实际辈分问题,前面讨论过,这里不再枝蔓),那么有了这个巧姐以后,能够使这个阵容稍微立体化一点;而且巧姐最后的命运又很特殊,又和刘姥姥的故事有关系,体现了曹雪芹他思维里面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所以正册中有巧姐是说得通的。然后是李纨,最后是秦可卿。所以你看这个妙玉,她既不是有四大家族血统的女子,又没有嫁到四大家族里面做媳妇,在书里面的戏份儿,她又少于薛宝琴,但是曹雪芹却绝不能割舍这个角色,他珍爱这个女性,他就一定要把她列为金陵十二钗正册当中的女子,而且要给她排名第六。

    那么,我们能不能从书里面找到一些线索,来破解曹雪芹的创作心理,揭示他设置这个人物的一些奥秘呢?请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