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不堪更惹其他恨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火。
自从叶赫国七世王金台石于灭国之际自焚不降,大火就与那拉家结下了不解之缘。
皇太极带兵攻进金台石的王宫时,他同父异母的十二弟阿济格分明不在场,可是多年之后,阿济格却偏偏也要采用同样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性命。
只是,金台石在临死之际,也依然保全了一个帝王的威严,端坐在自己的宝座上,聚珠翠以自焚;而阿济格却没有福分死在他位于皇城之内的华美王府里,而是困于牢笼,只能拆除监狱的栏杆来点火,却被守卫发现阻止,之后又被顺治赐死,未免死也死得不痛快。
而纳兰容若生为叶赫那拉明珠与爱新觉罗云英的儿子,就注定了他必须为了家族、为了政权而活着,同时,也为了母亲的幽怨、父亲的贪婪而活着。
云英一生下来就是英亲王府的掌上明珠,金枝玉叶的五格格,十五岁之前从没受过半点委屈。她的亲叔叔多尔衮是摄政王,权倾天下,父亲阿济格也兄以弟贵,以“叔王”自居,地位远尊于其他诸王,连府邸都选在皇城之内,摄政王府北侧。她这个王府的格格,与宫里的格格同居皇城,仅隔着一座宫墙,得到的荣宠骄惯更有过之而无不及。是父亲的忽然入狱、家财的一夜籍没才让她识得人间疾苦的,削爵、幽禁、抄家、赐死、子孙降为庶人并削宗籍、直至自己被赐婚侍卫明珠,圣旨一道连着一道,如同晴天霹雳连踵而至,粗暴地夺走了她的笑容,斩断了她的青春,使她从少女一步跨为怨妇,中间连过渡都没有。
与养尊处优的云英相比,明珠却是降臣后裔,命运多舛。他六岁丧母,十二岁丧父,在哥哥的抚养下长大成人,少年时即志向远大,勤奋好学,精通满汉文字,十七岁入仕,为人警敏善断,却迟迟不得重用,只做了一个小小的侍卫,直到
康熙亲政后才得提拔,擒鳌拜、收台湾、东定俄罗斯、西平准葛尔,这些个社稷大业,他都曾参与策定,可谓居功至伟。
然而他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而是从出头之日起就被索额图踩在脚底下。康熙十二年冬天,吴三桂在云南起兵造反,群臣惊动,索额图以明珠曾一力主张平藩为由,硬说是他逼的吴三桂造反,竟上本参奏,议将明珠赐死。康熙虽未将明珠致罪,但是经此一役,两人间剑拔弩张、你死我活的斗争已经彻底放到了台面上。
他们从京城斗到了地方,从前朝斗到了后宫,各自结党不算,在立太子的问题上就更加各尽其能:康熙八岁继位,十二岁即由太皇太后作主,娶了辅政大臣索尼的孙女儿赫舍里为后,婚后四年,生下皇子承祜,却不幸夭折;而在此之前,明珠的侄女叶赫那拉碧药亦曾奉诏入宫,并于康熙十一年生下了皇五子胤禵。由于康熙的前四个儿子都已夭折,胤禵便成了实际上的皇长子。康熙十三年五月,赫舍里皇后生下二皇子胤礽后,难产而死。
一边是庶妃所生的皇长子胤禵,一边是皇后所生的二皇子胤礽“立嫡”还是“立长”的问题成了朝臣争权的焦点。一边是索额图的外甥女,一边却是明珠的侄女,立谁的儿子为太子,就等于在“索党”和“明党”的权力天秤上加了更重的砝码。
皇上选择了索额图。十四年腊月,康熙大诏天下,册立胤礽为皇太子。
这一年,康熙自己也才二十二岁。这么早立储,与其说是怀念年轻的皇后,不如说是表明心志,做出个姿态给众大臣看。因为此时的明珠已经羽翼渐丰,正式与索额图分廷抗礼了。康熙不愿意看到明珠成长得太快,总得施一点压力,让他别太得意了才好。
就这样,胤礽成了皇太子,明珠失去了夺权的大好契机,而容若失去了原先的名字——他本名纳兰成德,因为皇太子小名“保成”为避其讳,被迫改名性德。
而他一生迫于皇权威势而回避、而失去的,又岂止是一个名字呢?
康熙十一年,十八岁的纳兰性德参加顺天府乡试,一考中举。次年却因病误了殿试,而且这一误,就是三年。
康熙十五年,纳兰廷对二甲进士,却迟迟得不到委派。是因为他的升迁意味着明党又多了一个帮手,索额图因此从中作梗?还是明珠以退为进,主动让儿子做侍卫,好让他替自己当眼线?又或者,是康熙有意将纳兰留在身边做人质,用以胁制明珠不致太过忘形?
纳兰容若,就这样成了政治的磨心,成了明珠与索额图之战的祭品。他越是出色,人生就越危险。然而“难得糊涂”四个字又不是他能伪装得来的,他注定了要出类拔萃,惹人注目,不可能庸庸碌碌地过一辈子。
“入值”与“扈从”就像蚕食桑叶一样,一点一点地耗尽着他的精力与热情,使他越来越忧郁,越来越消沉。然而他的词咏之中,却仍然流露出掩不住的斗志慷慨,壮怀激烈:“须知今古事,棋枰胜负,翻覆如似。叹纷纷蛮触,回首成非。剩得几行青史,斜阳下、断碣残碑。年华共,混同江水,流去几时回!”
伤心人别有怀抱,他时刻萦心的,不止是儿女情长,更还有国仇家恨。这些,康熙岂会不在意?
半夜里,众人睡得正熟,忽然灵堂方向隐隐传来女人哭着喊“救命”的声音,方丈侍佛之人,心静耳聪,立即坐起说:“出事了。”话音未落,便听那老妇人挨屋拍门大叫:“着火了,救我女儿,快救救我女儿啊。”
众僧人俱惊醒了,忙拎了水桶赶往灵堂,果见其中透出火光,忙撞开门来,扑火的扑火,救人的救人,好在火势不猛,很快扑灭了,沈菀不过受了些惊吓,并未受伤,而屋中除了两具棺椁外并无别物,损失有限。更可喜的是沈姑娘逃命时犹不忘抢救父亲牌位,慌乱中分辨不清,将纳兰公子的牌位也一并揣在怀里带了出来,遂得以丝毫无损。
方丈抚胸道:“万幸万幸,若是把公子牌位烧毁,却教老僧如何向明相交代?”便又查看棺椁,那金丝楠木甚是坚实,虽经火焚,并不曾炸裂,只是灰纹斑驳,面目全非,眼看是用不成了,不禁顿足道:“这可如何是好?”
沈菀惊魂仆定,忙走来含泪劝慰:“大师,这都是小女子的过错,原是来此给父亲守灵的,不知怎么竟睡着了,许是梦里碰倒了蜡烛香油,引起这场大火,连纳兰公子的棺椁也烧坏了。为今之计,惟有做速找一具与这一模一样的棺椁,为公子移棺,再多多地持经祭拜,以求公子在天之灵宽恕。”说着取出一叠银票来,足有数百两之多。
方丈道:“不妥,不妥,出家人岂可诳语。”沈菀劝道:“这并不是有意诳语,乃事出有因,倘若此事被相国知道,一样要另置棺椁收殓,倒白白地叫大师受人责备,且使首辅大人心中难过,终究又于亡者何益?况且这事都是小女子莽撞所致,大师若定要报官,不如这就将小女子捆绑了送去明珠府领罪便是。”
劳妈妈听了,只怕方丈真要将她“母女”二人捆往明珠府里去,顿时吓得捶胸大哭起来,望着方丈不住打躬求告。众僧人也都帮着劝说,都道:“事已至此,传出去有百弊而无一利,倒是代人遮瞒的好。如一则于沈姑娘可息事免祸,二则于禅院可保全名声,便在相国大人来说,也是不知道倒比知道的心安。大人新经丧子之痛,已是不幸,再听说爱子棺椁被焚,岂有不伤心动怒之理?若是因急致病,反是我们的不是了。”
又有年老僧人出主意道:“纳兰公子的棺椁原是内外两具,这外棺虽有烧损,毕竟未毁,想来内棺必不致有事,这便是不幸中之大幸,总算未对公子遗体不敬。如今我们赶着找一副金丝楠木的板来,照着原先的尺寸重造一具便是。前年户部王大人的先考亡故,就是以楠木造棺,也曾在咱们这里停厝,听说他们备的楠木还不只这一副呢。如今我们不如求人通融,先买了那副板来救急,以后再慢慢寻更好的还他就是了。”
方丈沉吟道:“还是不妥——就算棺材可以重造,解木移棺也得需些时日,如今明珠府里不时有人来往,难道能遮瞒得住吗?”老僧人听他口气活动,笑道:“这就更不是什么难事,反正咱们这灵堂烧损,也要重新修葺,索性就将四面都用黄幔围起。如今正是中元节,就借这个由头大做法事,凡是明珠府来人,只让在牌位前上香祭拜,不教进幔子看见棺椁就是了。”
到此地步,方丈也无别法可想,又见沈菀出手阔绰,泪眼不干,只当她怕得狠了,一心保命,倒也于心不忍,遂道:“既如此,还须大家商量妥当,想一个万全之计,若事后透露出一星半点,这欺瞒之罪只怕再加一等。”众人都道:“只要能躲过这一劫,就是众人的造化了,生死大事,谁肯多那个嘴去?”又议了一回,便散了。
劳妈妈拉了沈菀回去厢房,一进屋便摊了手,直抻到沈菀眼皮底下去:“拿来!”
沈菀也知道今天祸闯得大,这一关八成过不去,却还是明知故问:“什么?”
“拿另外的那一半钱来,我明天就走。”劳妈妈刚才在灵堂里大哭一场,鼻涕眼泪都还糊在脸上,粘着几丝乱发,映着青灯,使她的面目凭添了几分狰狞。她咬牙切齿地道:“你的胆子比天还大,连放火也做得出来,我倒小瞧了你!我一天也不要再陪你发疯了。原先你只说让我当你一个月的娘,陪你出去走走,哪知道你竟是走到寺院来?住在寺院里也算了,若只是安安稳稳地住几天,我只当诵经礼佛,也不是什么坏事,又哪想到你竟会放火?现在还要撺掇着方丈开棺。这要是给相国大人知道了,我有几个脑袋赔送?你快把剩下的一半钱给我,我明天就走;不然,现在就找方丈说个明白。”
沈菀沉下脸来道:“到了这个地步,你不当我的妈也当了,不陪我说谎也说了,你告我纵火烧棺,你就是同谋,一样脱不了干系。你说我拿钱骗了你来给我当妈,这样的话,说给谁信?你告我不成,我还反要告你拐带呢,到时候清音阁的老鸨帮你还是帮我?”看着劳妈妈怕了,便又放软声音,央道:“我答应你,最快明天,最迟后天,就跟方丈说送你回乡。你好歹陪我做完最后一场戏,千万别在这个节骨眼上让人起疑才好。我许你的钱,非但一分不少,还多送你一份盘缠,如何?”
劳妈妈愣愣地看着沈菀,由不得一阵心寒。她早知道沈菀有心机有手段,但一向都见她客客气气,温言慢语的,只当毕竟是个女孩儿家,纵有城府又能奸到哪里去?及今夜见她竟然有胆纵火烧棺,这会儿又沉了脸说出这番阴冷恐吓的话来,才不得不怯了。知道她心思细密,做事果决,说得出做得到,便不敢再倔犟。况且又听她说明后天便让自己先走,只得允了。
过了两日,劳妈妈果然收拾了来向方丈辞行,说是有亲戚南下,正可搭伴还乡,留下女儿在此料理棺材重新解锯油漆诸事,还请方丈帮忙照料。方丈虽然为难,也只得答应,一则棺木焚毁,自当留人住在寺中等候料理;二则也是因为沈菀出手大方,金丝楠木的板子求了来,立便照着公子的棺椁重新解锯造制,还额外加了一笔很丰厚的打赏,全都是沈菀的手笔。
“钱能通神”这句话或许不当用于佛门,然而沈菀注意到那些僧人很多都穿着敝旧的僧袍,双林禅寺是明相的家庙,近来又新经丧事,少不了布施之资,这些僧人竟还这样褴褛,理由只有两个:一是寺中有事需用大量银钱,入不敷出;二是方丈贪酷,将供奉中饱私囊。不管是哪一种,用钱开路总不会错。
但是这样一味撒漫,沈菀的一点积蓄很快就用尽了。她在清音阁是清倌人,缠头毕竟有限。如今被迫出此下策,烧棺造棺,已将积蓄用去大半,下剩的又被劳妈妈榨干洗尽,除了继续住在寺里,其实也无处可去。
接连做了几日法事,终于捱到这日棺材造成,方丈带着几位大弟子,同沈菀一起来到灵堂开棺移尸。棺木十分沉重,不过榫子已经烧得松动歪扭,众人用力一揿,也就断了,四下里一使劲,棺盖应声而开。只见棺里尚有许多花瓶、古董等器物,也都各有损伤。
方丈由不得唱一声佛,叹道:“竟连殉葬之物也烧坏了,这却如何是好?”
沈菀安慰道:“幸好外边只是些普通器物,不为贵重,只怕里边的殉品才宝贵呢。不知伤到了没有?还是打开看看才放心。”
方丈道:“内棺看起来并未有损,就这样移过去装殓了也罢,棺材封得好好儿的,又开它做什么?”
然而众僧人也都好奇相国公子的殉葬品究竟为何,且事情到这份儿上,开不开棺也只差一步了,便都怂恿说:“不打开看看,终是不放心。器物也还罢了,最重要是公子的遗体不知是否有损,还是亲眼看看的妥当。”
方丈点了点头,又向沈菀道:“沈姑娘可要回避?”
沈菀哪肯回避,忙道:“此事因我而起,不亲眼看一看,终究是不安心的。”
方丈略略思索,带头念起经来。众僧人也都盘腿打坐,闭目唱诵。沈菀听着那经声,只觉心里难过,几乎忍不住要嚎啕大哭。公子的棺椁被焚烧,公子的遗体被惊动。她做这些事,是对公子的大不敬。然而她一心想要追究他猝死的真相,想要替他报仇。不开棺,如何验尸?
然而,如果开了棺,确定公子的死确属寒疾,那她的一切作为又有何意义?
她从清音阁逃走,想来这时候老鸨不知怎么天罗地网地找她呢,但她总不能一辈子藏在寺院里吧?当她离开双林禅院,又该向哪里去?难不成,接着回清音阁做妓女?
经声四围,沈菀的心比任何时候都更加茫然,惊惶,无助。她恍恍惚惚地看着那些僧人,仿佛想从他们的诵经声里寻找答案。忽然,她接触到一双火辣辣的眼睛,那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她,仿佛要一直看到她心里去。她认得他叫苦竹,上次就是他拿走了她的梳子。
不能再留在寺院里了,即使为了这个叫苦竹的僧人,她也得早走为妙。
经声停下来,四个僧人分别站在棺材四角,手里各自执着一只锲子,彼此点一点头,然后一下一下,将锲子砸进棺材的缝隙里。沈菀听着,只觉那楔子分明是锲在自己心上,一下又一下,闷闷地疼。
她就要看到纳兰公子了,她忽然有些怕见他。
但是已经来不及了,棺材的盖微微松动,于是又上去了四个僧人,分别掌住棺材的四角,只听方丈轻轻说一声“起”八个人一齐用力,上抬下撑,棺盖应声而起。
此时,八个人不约而同,齐刷刷轻轻发出“呀”的一声,同时后退了半步。
屋子里忽然死一般寂静。公子安睡在黄色的锦缎里,态度安详,而面色黧黑,双唇爆裂,十个指尖更是蘸了墨汁一般——再没有常识的人也一眼可以看出,他是中毒而死。
众僧人的脸色在瞬间变得惨白,明明是满屋子的人,可是竟连一声呼吸也不闻,就好像所有的人都被惊恐和敬畏掐住了喉咙一样。方丈更是满脸悔恨,紧闭着眼睛,似乎恨不得把自己的眼珠子挖出来说没看见。皇上的御前行走、一等侍卫纳兰成德原来是死于中毒,这要传出去,可就是捅了天大的窟窿了。
而沈菀的眼泪,在瞬间如决堤的潮水一般,奔涌而出
下毒,在宫廷里从来都不是什么稀罕事儿。
朝臣们为了打击政敌,妃嫔们为了邀宠揽权,王子们为了争权夺位,都免不了投毒杀人于无形。尤其在后宫,越是福分厚的人似乎就越是命薄,让人不能不与“下毒”二字连起来想。
康熙的第一个皇后赫舍里生的第一个皇子承祜,还有其他妃子生的二皇子、三皇子、四皇子,都是不明不白地夭折的;就连赫舍里皇后自己,在生下二皇子胤礽后,也是难产而死——那已经不是头胎,二皇子又生得健健康康,皇后怎么会难产呢?
还有康熙的第二个皇后钮祜禄氏,大臣遏必隆的女儿,康熙十六年册封,十七年便去世,只做了六个月的皇后。这不是很奇怪吗?
然而没有人追问,大家平静地接受了宫中那些金枝玉叶的横死夭逝,只当是春去秋来一般自然。如今中宫虚位,皇贵妃佟佳氏暂时总摄六宫事务,很多人都为她捏着一把汗。不过,她并没有被册为皇后,且一直没有儿子,只在康熙二十二年生过一个女儿,所以大概还可以多活几年吧?
康熙那么急着立胤礽为太子,大概也有这方面的考虑吧——若不是连死了四个皇子,胤禵也不会成为皇长子,那样的话,又哪来的这场“立嫡”、“立长”之争呢?索性早早地定了,名正言顺,让东宫里加强守卫,戒备森严,倒或许是对太子、同时也是对其他皇子最好的保护。
康熙对两位皇后的死未必没有怀疑,可是后宫太大了,妃子太多了,连他有时都记不清自己到底有多少嫔妃,又有多少儿女。所以怀疑也只好存在心里,表面上一丝不露。
身为帝王,要牵挂的事情实在太多了,多一个妃子少一个妃子,生一个儿子死一个儿子,跟国家社稷比起来,毕竟是小事。可是,与后宫一样,明珠府里也充满着意外与横祸——容若的原配妻子卢氏也是二十一岁时早亡的,跟赫舍里皇后死时同一个年龄,甚至连死因都同皇后一样,难产。
康熙皇帝可以不在乎皇后之死,纳兰公子可以不在乎原配之夭吗?
他来庙里,就只是守灵,还是查案?
沈菀终于确定了纳兰公子是中毒死的,反倒不知道下一步该如何是好了。
自从那日当众开棺,方丈与沈菀一起目睹了纳兰公子的死状,也就共同怀抱了一个天大的秘密。为了这个不期而来的秘密,方丈对沈菀的态度忽然变得微妙起来,既忌惮,又亲密,仿佛结成了某种奇异的同盟,有种心照不宣的亲昵,倒不好撵她走了。
公子的棺材重新装殓过,就该为她“父亲”移棺了。方丈主动提出要寺里的僧人帮忙,然而沈菀说什么也不肯,说是不愿意让父亲尸身露白,坚持要亲自装裹。方丈起先觉得不妥,说道:“你一个年轻姑娘家,怎么好动手移尸,况且尸体沉重,你哪里搬得来?”无奈沈菀执意坚持,说是为人子女者,守灵守得父亲的棺木焚毁,已是至大不孝,还要别人帮忙移尸,就更加造孽,必得亲力亲为才见孝心。众人拗不过她,又正为了公子移棺的事心烦意乱,便只帮她把棺材抬进灵堂就去了。
天黑得晚,好容易捱到月亮上来,蛩鸣却又一阵紧似一阵,越发显得天长了。沈菀独自守在灵堂里,许是因为心静,蛩声越吵就越显得四下清冷,仿佛这夏天与她无关似的。
燕垒空梁画壁寒,诸天花雨散幽关,篆香清梵有无间。
蛱蝶乍从帘影度,樱桃半是鸟衔残。此时相对一忘言。
她倚坐着纳兰的棺冢,就好像伴着他的人。这首浣溪沙的副题是“大觉寺”但诗中的情形,分明写的就是此时,此地,此情,此境。纳兰公子真是她的知己,早已在词里把她的心思写尽了。
沈菀就这样念诵着,直到确信众人都睡了,这才站起身活动一下手脚,准备开棺。原先的棺材烧坏了榫,况且本来也楔得不实,使劲一撬也就撬开了。她用力推开棺盖,露出里面的砖头瓦块,开始一块块地搬出来,再一块块地移进新造的棺材里,直搬到天蒙蒙亮才忙完。轮到盖棺时,却发了愁——凭她一个人的力气,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把这么大的新棺盖抬起来的。
正在踌躇,忽然房门一响,无风自开。沈菀吓了一跳,忙回头时,却是那个叫苦竹的和尚走了进来,仍是双眼直直地盯着她,说:“棺盖沉重,沈姑娘搬不动,我来帮你吧。”
沈菀大吃一惊,忙挡在棺材前道:“这是我自己的事,不劳费心。”
苦竹道:“你自己也就是搬几块砖头还够力气,说到盖棺,没人帮忙,只怕不行。”
沈菀听了这一句,如雷击顶,知道自己刚才搬砖头的事尽被他看了去。那么,谎言入寺、纵火烧棺的事自然也都瞒不住了,顿时只觉得浑身的血都往头顶轰隆隆地冲去。为今之计,若想保守秘密,除非杀人灭口,然而自己又怎么是这个和尚的对手?或是用钱收买,只恨积蓄已空,自己现在比和尚还穷。一时间脑子里早转过了数十个念头,却没一个用得上。又见苦竹眼神古怪,盯着自己只管上下打量,在外边风地里站了这样久,反倒满头是汗,身上的热气一蓬蓬地逼过来,发出强烈的体味,近乎于兽的气息。
沈菀在风月场里长大,什么不知?只为这些日子里一直住在寺里,又伴着纳兰公子的棺柩,心无旁鹜,才一时念不及其他。如今见了那和尚几欲喷出火来的眼神,再想起那日在井台边的事,忽然明白过来,想来这和尚偷窥自己不是一天两天了,顿时只觉浑身冰冷,颤声道:“你想怎么样?”
苦竹仍是死死盯着沈菀,呆呆地笑道:“我不想怎么样,只想着为姑娘做点什么。沈姑娘,你就让我帮你盖棺吧。”
他每说一句,沈菀便往后退一步,一直退到背后抵着棺材,再也退无可退,只得站住了。
沈菀定一定神,嫣然一笑,柔声道:“你肯帮忙,就最好不过。这棺材盖死沉,我一个人也确是搬不动。”
苦竹见她方才那样冷若秋霜,这会儿忽地一笑,便如春花初绽一般,心头大喜,福至心灵,竟忽然挤出一句风月话来:“沈姑娘,一个人做不了的事还多着呢。”说到最后一个字时,已经直走到沈菀跟前来,口气吹着她耳根发梢,痒痒地像有一条蛇在爬。
沈菀一颗心仿佛随着当日那柄象牙梳子一起跌到了井底,漆黑,冰冷,阴森森没有一丝活气。她将手转到身后,轻轻抚一抚纳兰的棺材,将心一横,昂然说:“急什么了,先做了正事,出去再说。”
火。
自从叶赫国七世王金台石于灭国之际自焚不降,大火就与那拉家结下了不解之缘。
皇太极带兵攻进金台石的王宫时,他同父异母的十二弟阿济格分明不在场,可是多年之后,阿济格却偏偏也要采用同样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性命。
只是,金台石在临死之际,也依然保全了一个帝王的威严,端坐在自己的宝座上,聚珠翠以自焚;而阿济格却没有福分死在他位于皇城之内的华美王府里,而是困于牢笼,只能拆除监狱的栏杆来点火,却被守卫发现阻止,之后又被顺治赐死,未免死也死得不痛快。
而纳兰容若生为叶赫那拉明珠与爱新觉罗云英的儿子,就注定了他必须为了家族、为了政权而活着,同时,也为了母亲的幽怨、父亲的贪婪而活着。
云英一生下来就是英亲王府的掌上明珠,金枝玉叶的五格格,十五岁之前从没受过半点委屈。她的亲叔叔多尔衮是摄政王,权倾天下,父亲阿济格也兄以弟贵,以“叔王”自居,地位远尊于其他诸王,连府邸都选在皇城之内,摄政王府北侧。她这个王府的格格,与宫里的格格同居皇城,仅隔着一座宫墙,得到的荣宠骄惯更有过之而无不及。是父亲的忽然入狱、家财的一夜籍没才让她识得人间疾苦的,削爵、幽禁、抄家、赐死、子孙降为庶人并削宗籍、直至自己被赐婚侍卫明珠,圣旨一道连着一道,如同晴天霹雳连踵而至,粗暴地夺走了她的笑容,斩断了她的青春,使她从少女一步跨为怨妇,中间连过渡都没有。
与养尊处优的云英相比,明珠却是降臣后裔,命运多舛。他六岁丧母,十二岁丧父,在哥哥的抚养下长大成人,少年时即志向远大,勤奋好学,精通满汉文字,十七岁入仕,为人警敏善断,却迟迟不得重用,只做了一个小小的侍卫,直到
康熙亲政后才得提拔,擒鳌拜、收台湾、东定俄罗斯、西平准葛尔,这些个社稷大业,他都曾参与策定,可谓居功至伟。
然而他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而是从出头之日起就被索额图踩在脚底下。康熙十二年冬天,吴三桂在云南起兵造反,群臣惊动,索额图以明珠曾一力主张平藩为由,硬说是他逼的吴三桂造反,竟上本参奏,议将明珠赐死。康熙虽未将明珠致罪,但是经此一役,两人间剑拔弩张、你死我活的斗争已经彻底放到了台面上。
他们从京城斗到了地方,从前朝斗到了后宫,各自结党不算,在立太子的问题上就更加各尽其能:康熙八岁继位,十二岁即由太皇太后作主,娶了辅政大臣索尼的孙女儿赫舍里为后,婚后四年,生下皇子承祜,却不幸夭折;而在此之前,明珠的侄女叶赫那拉碧药亦曾奉诏入宫,并于康熙十一年生下了皇五子胤禵。由于康熙的前四个儿子都已夭折,胤禵便成了实际上的皇长子。康熙十三年五月,赫舍里皇后生下二皇子胤礽后,难产而死。
一边是庶妃所生的皇长子胤禵,一边是皇后所生的二皇子胤礽“立嫡”还是“立长”的问题成了朝臣争权的焦点。一边是索额图的外甥女,一边却是明珠的侄女,立谁的儿子为太子,就等于在“索党”和“明党”的权力天秤上加了更重的砝码。
皇上选择了索额图。十四年腊月,康熙大诏天下,册立胤礽为皇太子。
这一年,康熙自己也才二十二岁。这么早立储,与其说是怀念年轻的皇后,不如说是表明心志,做出个姿态给众大臣看。因为此时的明珠已经羽翼渐丰,正式与索额图分廷抗礼了。康熙不愿意看到明珠成长得太快,总得施一点压力,让他别太得意了才好。
就这样,胤礽成了皇太子,明珠失去了夺权的大好契机,而容若失去了原先的名字——他本名纳兰成德,因为皇太子小名“保成”为避其讳,被迫改名性德。
而他一生迫于皇权威势而回避、而失去的,又岂止是一个名字呢?
康熙十一年,十八岁的纳兰性德参加顺天府乡试,一考中举。次年却因病误了殿试,而且这一误,就是三年。
康熙十五年,纳兰廷对二甲进士,却迟迟得不到委派。是因为他的升迁意味着明党又多了一个帮手,索额图因此从中作梗?还是明珠以退为进,主动让儿子做侍卫,好让他替自己当眼线?又或者,是康熙有意将纳兰留在身边做人质,用以胁制明珠不致太过忘形?
纳兰容若,就这样成了政治的磨心,成了明珠与索额图之战的祭品。他越是出色,人生就越危险。然而“难得糊涂”四个字又不是他能伪装得来的,他注定了要出类拔萃,惹人注目,不可能庸庸碌碌地过一辈子。
“入值”与“扈从”就像蚕食桑叶一样,一点一点地耗尽着他的精力与热情,使他越来越忧郁,越来越消沉。然而他的词咏之中,却仍然流露出掩不住的斗志慷慨,壮怀激烈:“须知今古事,棋枰胜负,翻覆如似。叹纷纷蛮触,回首成非。剩得几行青史,斜阳下、断碣残碑。年华共,混同江水,流去几时回!”
伤心人别有怀抱,他时刻萦心的,不止是儿女情长,更还有国仇家恨。这些,康熙岂会不在意?
半夜里,众人睡得正熟,忽然灵堂方向隐隐传来女人哭着喊“救命”的声音,方丈侍佛之人,心静耳聪,立即坐起说:“出事了。”话音未落,便听那老妇人挨屋拍门大叫:“着火了,救我女儿,快救救我女儿啊。”
众僧人俱惊醒了,忙拎了水桶赶往灵堂,果见其中透出火光,忙撞开门来,扑火的扑火,救人的救人,好在火势不猛,很快扑灭了,沈菀不过受了些惊吓,并未受伤,而屋中除了两具棺椁外并无别物,损失有限。更可喜的是沈姑娘逃命时犹不忘抢救父亲牌位,慌乱中分辨不清,将纳兰公子的牌位也一并揣在怀里带了出来,遂得以丝毫无损。
方丈抚胸道:“万幸万幸,若是把公子牌位烧毁,却教老僧如何向明相交代?”便又查看棺椁,那金丝楠木甚是坚实,虽经火焚,并不曾炸裂,只是灰纹斑驳,面目全非,眼看是用不成了,不禁顿足道:“这可如何是好?”
沈菀惊魂仆定,忙走来含泪劝慰:“大师,这都是小女子的过错,原是来此给父亲守灵的,不知怎么竟睡着了,许是梦里碰倒了蜡烛香油,引起这场大火,连纳兰公子的棺椁也烧坏了。为今之计,惟有做速找一具与这一模一样的棺椁,为公子移棺,再多多地持经祭拜,以求公子在天之灵宽恕。”说着取出一叠银票来,足有数百两之多。
方丈道:“不妥,不妥,出家人岂可诳语。”沈菀劝道:“这并不是有意诳语,乃事出有因,倘若此事被相国知道,一样要另置棺椁收殓,倒白白地叫大师受人责备,且使首辅大人心中难过,终究又于亡者何益?况且这事都是小女子莽撞所致,大师若定要报官,不如这就将小女子捆绑了送去明珠府领罪便是。”
劳妈妈听了,只怕方丈真要将她“母女”二人捆往明珠府里去,顿时吓得捶胸大哭起来,望着方丈不住打躬求告。众僧人也都帮着劝说,都道:“事已至此,传出去有百弊而无一利,倒是代人遮瞒的好。如一则于沈姑娘可息事免祸,二则于禅院可保全名声,便在相国大人来说,也是不知道倒比知道的心安。大人新经丧子之痛,已是不幸,再听说爱子棺椁被焚,岂有不伤心动怒之理?若是因急致病,反是我们的不是了。”
又有年老僧人出主意道:“纳兰公子的棺椁原是内外两具,这外棺虽有烧损,毕竟未毁,想来内棺必不致有事,这便是不幸中之大幸,总算未对公子遗体不敬。如今我们赶着找一副金丝楠木的板来,照着原先的尺寸重造一具便是。前年户部王大人的先考亡故,就是以楠木造棺,也曾在咱们这里停厝,听说他们备的楠木还不只这一副呢。如今我们不如求人通融,先买了那副板来救急,以后再慢慢寻更好的还他就是了。”
方丈沉吟道:“还是不妥——就算棺材可以重造,解木移棺也得需些时日,如今明珠府里不时有人来往,难道能遮瞒得住吗?”老僧人听他口气活动,笑道:“这就更不是什么难事,反正咱们这灵堂烧损,也要重新修葺,索性就将四面都用黄幔围起。如今正是中元节,就借这个由头大做法事,凡是明珠府来人,只让在牌位前上香祭拜,不教进幔子看见棺椁就是了。”
到此地步,方丈也无别法可想,又见沈菀出手阔绰,泪眼不干,只当她怕得狠了,一心保命,倒也于心不忍,遂道:“既如此,还须大家商量妥当,想一个万全之计,若事后透露出一星半点,这欺瞒之罪只怕再加一等。”众人都道:“只要能躲过这一劫,就是众人的造化了,生死大事,谁肯多那个嘴去?”又议了一回,便散了。
劳妈妈拉了沈菀回去厢房,一进屋便摊了手,直抻到沈菀眼皮底下去:“拿来!”
沈菀也知道今天祸闯得大,这一关八成过不去,却还是明知故问:“什么?”
“拿另外的那一半钱来,我明天就走。”劳妈妈刚才在灵堂里大哭一场,鼻涕眼泪都还糊在脸上,粘着几丝乱发,映着青灯,使她的面目凭添了几分狰狞。她咬牙切齿地道:“你的胆子比天还大,连放火也做得出来,我倒小瞧了你!我一天也不要再陪你发疯了。原先你只说让我当你一个月的娘,陪你出去走走,哪知道你竟是走到寺院来?住在寺院里也算了,若只是安安稳稳地住几天,我只当诵经礼佛,也不是什么坏事,又哪想到你竟会放火?现在还要撺掇着方丈开棺。这要是给相国大人知道了,我有几个脑袋赔送?你快把剩下的一半钱给我,我明天就走;不然,现在就找方丈说个明白。”
沈菀沉下脸来道:“到了这个地步,你不当我的妈也当了,不陪我说谎也说了,你告我纵火烧棺,你就是同谋,一样脱不了干系。你说我拿钱骗了你来给我当妈,这样的话,说给谁信?你告我不成,我还反要告你拐带呢,到时候清音阁的老鸨帮你还是帮我?”看着劳妈妈怕了,便又放软声音,央道:“我答应你,最快明天,最迟后天,就跟方丈说送你回乡。你好歹陪我做完最后一场戏,千万别在这个节骨眼上让人起疑才好。我许你的钱,非但一分不少,还多送你一份盘缠,如何?”
劳妈妈愣愣地看着沈菀,由不得一阵心寒。她早知道沈菀有心机有手段,但一向都见她客客气气,温言慢语的,只当毕竟是个女孩儿家,纵有城府又能奸到哪里去?及今夜见她竟然有胆纵火烧棺,这会儿又沉了脸说出这番阴冷恐吓的话来,才不得不怯了。知道她心思细密,做事果决,说得出做得到,便不敢再倔犟。况且又听她说明后天便让自己先走,只得允了。
过了两日,劳妈妈果然收拾了来向方丈辞行,说是有亲戚南下,正可搭伴还乡,留下女儿在此料理棺材重新解锯油漆诸事,还请方丈帮忙照料。方丈虽然为难,也只得答应,一则棺木焚毁,自当留人住在寺中等候料理;二则也是因为沈菀出手大方,金丝楠木的板子求了来,立便照着公子的棺椁重新解锯造制,还额外加了一笔很丰厚的打赏,全都是沈菀的手笔。
“钱能通神”这句话或许不当用于佛门,然而沈菀注意到那些僧人很多都穿着敝旧的僧袍,双林禅寺是明相的家庙,近来又新经丧事,少不了布施之资,这些僧人竟还这样褴褛,理由只有两个:一是寺中有事需用大量银钱,入不敷出;二是方丈贪酷,将供奉中饱私囊。不管是哪一种,用钱开路总不会错。
但是这样一味撒漫,沈菀的一点积蓄很快就用尽了。她在清音阁是清倌人,缠头毕竟有限。如今被迫出此下策,烧棺造棺,已将积蓄用去大半,下剩的又被劳妈妈榨干洗尽,除了继续住在寺里,其实也无处可去。
接连做了几日法事,终于捱到这日棺材造成,方丈带着几位大弟子,同沈菀一起来到灵堂开棺移尸。棺木十分沉重,不过榫子已经烧得松动歪扭,众人用力一揿,也就断了,四下里一使劲,棺盖应声而开。只见棺里尚有许多花瓶、古董等器物,也都各有损伤。
方丈由不得唱一声佛,叹道:“竟连殉葬之物也烧坏了,这却如何是好?”
沈菀安慰道:“幸好外边只是些普通器物,不为贵重,只怕里边的殉品才宝贵呢。不知伤到了没有?还是打开看看才放心。”
方丈道:“内棺看起来并未有损,就这样移过去装殓了也罢,棺材封得好好儿的,又开它做什么?”
然而众僧人也都好奇相国公子的殉葬品究竟为何,且事情到这份儿上,开不开棺也只差一步了,便都怂恿说:“不打开看看,终是不放心。器物也还罢了,最重要是公子的遗体不知是否有损,还是亲眼看看的妥当。”
方丈点了点头,又向沈菀道:“沈姑娘可要回避?”
沈菀哪肯回避,忙道:“此事因我而起,不亲眼看一看,终究是不安心的。”
方丈略略思索,带头念起经来。众僧人也都盘腿打坐,闭目唱诵。沈菀听着那经声,只觉心里难过,几乎忍不住要嚎啕大哭。公子的棺椁被焚烧,公子的遗体被惊动。她做这些事,是对公子的大不敬。然而她一心想要追究他猝死的真相,想要替他报仇。不开棺,如何验尸?
然而,如果开了棺,确定公子的死确属寒疾,那她的一切作为又有何意义?
她从清音阁逃走,想来这时候老鸨不知怎么天罗地网地找她呢,但她总不能一辈子藏在寺院里吧?当她离开双林禅院,又该向哪里去?难不成,接着回清音阁做妓女?
经声四围,沈菀的心比任何时候都更加茫然,惊惶,无助。她恍恍惚惚地看着那些僧人,仿佛想从他们的诵经声里寻找答案。忽然,她接触到一双火辣辣的眼睛,那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她,仿佛要一直看到她心里去。她认得他叫苦竹,上次就是他拿走了她的梳子。
不能再留在寺院里了,即使为了这个叫苦竹的僧人,她也得早走为妙。
经声停下来,四个僧人分别站在棺材四角,手里各自执着一只锲子,彼此点一点头,然后一下一下,将锲子砸进棺材的缝隙里。沈菀听着,只觉那楔子分明是锲在自己心上,一下又一下,闷闷地疼。
她就要看到纳兰公子了,她忽然有些怕见他。
但是已经来不及了,棺材的盖微微松动,于是又上去了四个僧人,分别掌住棺材的四角,只听方丈轻轻说一声“起”八个人一齐用力,上抬下撑,棺盖应声而起。
此时,八个人不约而同,齐刷刷轻轻发出“呀”的一声,同时后退了半步。
屋子里忽然死一般寂静。公子安睡在黄色的锦缎里,态度安详,而面色黧黑,双唇爆裂,十个指尖更是蘸了墨汁一般——再没有常识的人也一眼可以看出,他是中毒而死。
众僧人的脸色在瞬间变得惨白,明明是满屋子的人,可是竟连一声呼吸也不闻,就好像所有的人都被惊恐和敬畏掐住了喉咙一样。方丈更是满脸悔恨,紧闭着眼睛,似乎恨不得把自己的眼珠子挖出来说没看见。皇上的御前行走、一等侍卫纳兰成德原来是死于中毒,这要传出去,可就是捅了天大的窟窿了。
而沈菀的眼泪,在瞬间如决堤的潮水一般,奔涌而出
下毒,在宫廷里从来都不是什么稀罕事儿。
朝臣们为了打击政敌,妃嫔们为了邀宠揽权,王子们为了争权夺位,都免不了投毒杀人于无形。尤其在后宫,越是福分厚的人似乎就越是命薄,让人不能不与“下毒”二字连起来想。
康熙的第一个皇后赫舍里生的第一个皇子承祜,还有其他妃子生的二皇子、三皇子、四皇子,都是不明不白地夭折的;就连赫舍里皇后自己,在生下二皇子胤礽后,也是难产而死——那已经不是头胎,二皇子又生得健健康康,皇后怎么会难产呢?
还有康熙的第二个皇后钮祜禄氏,大臣遏必隆的女儿,康熙十六年册封,十七年便去世,只做了六个月的皇后。这不是很奇怪吗?
然而没有人追问,大家平静地接受了宫中那些金枝玉叶的横死夭逝,只当是春去秋来一般自然。如今中宫虚位,皇贵妃佟佳氏暂时总摄六宫事务,很多人都为她捏着一把汗。不过,她并没有被册为皇后,且一直没有儿子,只在康熙二十二年生过一个女儿,所以大概还可以多活几年吧?
康熙那么急着立胤礽为太子,大概也有这方面的考虑吧——若不是连死了四个皇子,胤禵也不会成为皇长子,那样的话,又哪来的这场“立嫡”、“立长”之争呢?索性早早地定了,名正言顺,让东宫里加强守卫,戒备森严,倒或许是对太子、同时也是对其他皇子最好的保护。
康熙对两位皇后的死未必没有怀疑,可是后宫太大了,妃子太多了,连他有时都记不清自己到底有多少嫔妃,又有多少儿女。所以怀疑也只好存在心里,表面上一丝不露。
身为帝王,要牵挂的事情实在太多了,多一个妃子少一个妃子,生一个儿子死一个儿子,跟国家社稷比起来,毕竟是小事。可是,与后宫一样,明珠府里也充满着意外与横祸——容若的原配妻子卢氏也是二十一岁时早亡的,跟赫舍里皇后死时同一个年龄,甚至连死因都同皇后一样,难产。
康熙皇帝可以不在乎皇后之死,纳兰公子可以不在乎原配之夭吗?
他来庙里,就只是守灵,还是查案?
沈菀终于确定了纳兰公子是中毒死的,反倒不知道下一步该如何是好了。
自从那日当众开棺,方丈与沈菀一起目睹了纳兰公子的死状,也就共同怀抱了一个天大的秘密。为了这个不期而来的秘密,方丈对沈菀的态度忽然变得微妙起来,既忌惮,又亲密,仿佛结成了某种奇异的同盟,有种心照不宣的亲昵,倒不好撵她走了。
公子的棺材重新装殓过,就该为她“父亲”移棺了。方丈主动提出要寺里的僧人帮忙,然而沈菀说什么也不肯,说是不愿意让父亲尸身露白,坚持要亲自装裹。方丈起先觉得不妥,说道:“你一个年轻姑娘家,怎么好动手移尸,况且尸体沉重,你哪里搬得来?”无奈沈菀执意坚持,说是为人子女者,守灵守得父亲的棺木焚毁,已是至大不孝,还要别人帮忙移尸,就更加造孽,必得亲力亲为才见孝心。众人拗不过她,又正为了公子移棺的事心烦意乱,便只帮她把棺材抬进灵堂就去了。
天黑得晚,好容易捱到月亮上来,蛩鸣却又一阵紧似一阵,越发显得天长了。沈菀独自守在灵堂里,许是因为心静,蛩声越吵就越显得四下清冷,仿佛这夏天与她无关似的。
燕垒空梁画壁寒,诸天花雨散幽关,篆香清梵有无间。
蛱蝶乍从帘影度,樱桃半是鸟衔残。此时相对一忘言。
她倚坐着纳兰的棺冢,就好像伴着他的人。这首浣溪沙的副题是“大觉寺”但诗中的情形,分明写的就是此时,此地,此情,此境。纳兰公子真是她的知己,早已在词里把她的心思写尽了。
沈菀就这样念诵着,直到确信众人都睡了,这才站起身活动一下手脚,准备开棺。原先的棺材烧坏了榫,况且本来也楔得不实,使劲一撬也就撬开了。她用力推开棺盖,露出里面的砖头瓦块,开始一块块地搬出来,再一块块地移进新造的棺材里,直搬到天蒙蒙亮才忙完。轮到盖棺时,却发了愁——凭她一个人的力气,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把这么大的新棺盖抬起来的。
正在踌躇,忽然房门一响,无风自开。沈菀吓了一跳,忙回头时,却是那个叫苦竹的和尚走了进来,仍是双眼直直地盯着她,说:“棺盖沉重,沈姑娘搬不动,我来帮你吧。”
沈菀大吃一惊,忙挡在棺材前道:“这是我自己的事,不劳费心。”
苦竹道:“你自己也就是搬几块砖头还够力气,说到盖棺,没人帮忙,只怕不行。”
沈菀听了这一句,如雷击顶,知道自己刚才搬砖头的事尽被他看了去。那么,谎言入寺、纵火烧棺的事自然也都瞒不住了,顿时只觉得浑身的血都往头顶轰隆隆地冲去。为今之计,若想保守秘密,除非杀人灭口,然而自己又怎么是这个和尚的对手?或是用钱收买,只恨积蓄已空,自己现在比和尚还穷。一时间脑子里早转过了数十个念头,却没一个用得上。又见苦竹眼神古怪,盯着自己只管上下打量,在外边风地里站了这样久,反倒满头是汗,身上的热气一蓬蓬地逼过来,发出强烈的体味,近乎于兽的气息。
沈菀在风月场里长大,什么不知?只为这些日子里一直住在寺里,又伴着纳兰公子的棺柩,心无旁鹜,才一时念不及其他。如今见了那和尚几欲喷出火来的眼神,再想起那日在井台边的事,忽然明白过来,想来这和尚偷窥自己不是一天两天了,顿时只觉浑身冰冷,颤声道:“你想怎么样?”
苦竹仍是死死盯着沈菀,呆呆地笑道:“我不想怎么样,只想着为姑娘做点什么。沈姑娘,你就让我帮你盖棺吧。”
他每说一句,沈菀便往后退一步,一直退到背后抵着棺材,再也退无可退,只得站住了。
沈菀定一定神,嫣然一笑,柔声道:“你肯帮忙,就最好不过。这棺材盖死沉,我一个人也确是搬不动。”
苦竹见她方才那样冷若秋霜,这会儿忽地一笑,便如春花初绽一般,心头大喜,福至心灵,竟忽然挤出一句风月话来:“沈姑娘,一个人做不了的事还多着呢。”说到最后一个字时,已经直走到沈菀跟前来,口气吹着她耳根发梢,痒痒地像有一条蛇在爬。
沈菀一颗心仿佛随着当日那柄象牙梳子一起跌到了井底,漆黑,冰冷,阴森森没有一丝活气。她将手转到身后,轻轻抚一抚纳兰的棺材,将心一横,昂然说:“急什么了,先做了正事,出去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