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才自精明志自高—&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1.凤凰、风筝寓意探春远嫁
大观园诗社是红楼梦的炫彩华章,钗、黛才情尽展于斯,不相伯仲。然而诗社的发起人却是贾探春。这预示了什么?
探春有诗才,有品位,有理想,有魄力,遂会有发起海棠社之举。然而薛、林当前,左一个"林潇湘魁夺菊花诗",右一个"薛宝钗讽和螃蟹咏",再加上后来者居上的"史湘云偶填柳絮词",和"薛小妹新编怀古诗",什么时候轮得到她出类拔萃?
在大观园当家,是探春真正为自己争取到的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表现机会。时因凤姐病了,王夫人独力难支,遂将家务交与李纨、探春、宝钗三人。其中"李纨是个尚德不尚才的,未免逞纵了下人",薛宝钗虽然心思缜密,却因为身居客位不好太露锋芒,这便给了探春充分的发挥余地。她试图推广新政,开源节流,兴利除弊,包干到户,新官上任三把火,充分显示了自己的管家才能。
但就这么难得的一回表现机会,也因上有赵姨娘、贾环母子的无理取闹,下有吴新登媳妇、林大娘等有头脸的大管家老奴才的刻意为难,使得探春处处掣肘,有劲使不上,时时有力绌之感。第五十五回辱亲女愚妾争闲气欺幼主刁奴蓄险心,是探春复杂心理和尴尬处境的集中体现,管事媳妇说赵姨娘的兄弟赵国基死了,问该赏多少。探春查了旧账,决定赏银二十两。赵姨娘听说了,因此进来大闹,左一句"我混得连袭人也不如了",右一句"你舅舅死了",硬把个正儿八经的三小姐强拉到袭人与赵国基等奴才一流身份。气得探春一再强调"将来环儿收了外头的,自然也是同袭人一样"、"他(赵国基)是太太的奴才,我是按着旧规矩办",努力地划清界限,把主仆身份定得死死的。
偏偏李纨又不知道是真不会说话呢,还是存心火上浇油,不盐不醋地劝了句"姑娘满心要拉扯,口里怎么说的出来",等于承认了探春与赵国基的关系,再次提醒探春的出身。气得探春连李纨也骂了:"这大嫂子也糊涂了。"并且说明"糊涂"的理由是:"谁家姑娘们拉扯奴才了?他们的好歹,你们该知道,与我什么相干。"又向赵姨娘发作道:"谁是我舅舅?我舅舅年下才升了九省检点,那里又跑出一个舅舅来?"这样的委屈之下,遂迸发了"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的豪言壮语。
——这是探春的真心话,大志向。她太想离开这个家,摆脱自己的庶出身份了。
倘若探春是男人,即使不能世袭得官,也可以凭借贾、王两家的势力,得到一些差使,做一些成绩出来;然而生为女子,除了嫁人,别无出路。囿于庶出的"污点",这婚姻又很难如意,正像凤姐所说:"虽然庶出一样,女儿却比不得男人,将来攀亲时,如今有一种轻狂人,先要打听姑娘是正出是庶出,多有为庶出不要的。"
这话正与探春自己说的"但凡是个男人"对了榫,遥遥呼应,向读者揭示了探春微妙曲折的心理。有了这许多的铺垫,她的结局其实已经呼之欲出——到底是远走高飞了。
然而,她到底飞去了哪里呢?
探春远嫁的暗示,早在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境所见所闻十二钗判词、判曲,第二十二回制灯迷贾政悲谶语中探春所作的风筝灯谜中,已经可以看得很清楚。
但关于她嫁给了什么人,却一直远至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死金丹独艳理亲丧才有所暗示。此回中,众人占花名,探春也掣了一枝——
众人看上面是一枝杏花,那红字写着"瑶池仙品"四字,诗云:"日边红杏倚云栽。"注云:"得此签者,必得贵婿,大家恭贺一杯,共同饮一杯。"众人笑道:"我说是什么呢。这签原是闺阁中取戏的,除了这两三根有这话的,并无杂话,这有何妨。我们家已有了个王妃,难道你也是王妃不成。大喜,大喜。"说着,大家来敬。
此处言明,嫁的乃是"贵婿",而且探春可能做"王妃"的。
那会是个什么样的王妃呢?会是"南安王妃"、"北静王妃"这样的妃子吗?可以肯定的是,即使有机会被王爷看中,也不会是正妃,因为探春是庶出。而且对于探春来说,如果嫁了王爷为妃,即使是庶妃,也算不得薄命,除非她跟元春一样早夭了。但那样的话,两个人的故事就太重复了,不是曹雪芹的笔法了。
曹氏擅于"特犯不犯",此处既然明说"我们家已有了个王妃,难道你也是王妃不成",等于说明了两件事:第一,探春有可能做王妃;第二,探春不会像元春一样,成为顺理成章的皇妃或王妃。
这两句话是不是太矛盾了些?又是王妃又不可能做王妃的。
不矛盾。因为,如果探春不是成为本朝王爷的妃子,那就不是顺理成章的王妃,不是富贵命了。除非,她像王昭君一样远嫁海外僻乡,做和亲之王妃,才算得上薄命。
这在现在人的眼中有些难于理解,嫁到外国做王妃,巴不得的事儿呢,怎么能算薄命呢?
然而在当时人的心目中,背井离乡,远离爹娘,一辈子再难回故土,就是女儿家最大的悲哀。虽然可以如探春所愿,成就一番事业,然而"一番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毕竟是伤怀的。
黛玉做五美吟,分别咏西施、绿珠、昭君、红拂、虞姬,都是薄命女儿,可见在当时人的审美和价值观中,昭君远嫁是一种薄命,那么探春远嫁,当然也是薄命了。
关于探春为妃的暗示,在书中并非孤证,还有两处照应,一是在第六十五回,兴儿向尤家姐妹八卦荣府故事时说过:"三姑娘的诨名是'玫瑰花'玫瑰花又红又香,无人不爱的,只是刺戳手。也是一位神道,可惜不是太太养的,'老鸹窝里出凤凰'。"指出探春是位凤凰。
而在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中,探春放的风筝,也是凤凰。
探春正要剪自己的凤凰,见天上也有一个凤凰,因道:"这也不知是谁家的。"众人皆笑说:"且别剪你的,看他倒象要来绞的样儿。"说着,只见那凤凰渐逼近来,遂与这凤凰绞在一处。众人方要往下收线,那一家也要收线,正不开交,又见一个门扇大的玲珑喜字带响鞭,在半天如钟鸣一般,也逼近来。众人笑道:"这一个也来绞了。且别收,让他三个绞在一处倒有趣呢。"说着,那喜字果然与这两个凤凰绞在一处。三下齐收乱顿,谁知线都断了,那三个风筝飘飘摇摇都去了。众人拍手哄然一笑,说:"倒有趣,可不知那喜字是谁家的,忒促狭了些。"
两只"凤凰"被个"喜"字搅在一起,显然是结亲。而那"门扇大的玲珑喜字带响鞭,在半天如钟鸣一般"的风筝气势这般张扬,又是"逼近来",又是"忒促狭了些",竟是来者不善。可见是由战事而结的婚事。探春和亲的命运就这样一点点地显示出来了。
而"谁知线都断了,那三个风筝飘飘摇摇地都去了"一句,正与探春的元宵节灯谜对了号:
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
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
这谜语的谜底乃是风筝,所以,"风筝"是探春的象征,而"凤凰"也是她的另一象征,到了这第六十五回,凤凰风筝的出现,将探春的两个象征合二为一,可见她的命运之盅很快就快揭晓了。
虽然背井离乡仍然属于悲剧范畴,遂列名"薄命司",然而比起迎春、惜春等,探春已经算是求仁得仁,终于超越自己的出身,飞上枝头变凤凰了。
2.倘使探春不远嫁
第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制灯迷贾政悲谶语,在探春关于风筝的谜语后,脂砚斋有一句颇可玩味的批语:"使此人不远去,将来事败,诸子孙不致流散也。"
这向我们透露了两条信息:一、探春的结局是"远去";二、贾府的结局是"事败"、"诸子孙流散",而"子孙流散"又发生在"事败"之后,而非同时。
这就使我们开始猜疑:如果不是"事败"直接导致"诸子孙流散",那么两者之间又发生了哪些事呢?而倘使探春不远嫁,贾府的结局会有什么改变吗?
抄家的理由我们后文再议,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不论探春在不在,都没有能力阻止这种大事件的发生,她还没有那么大的本事。那她能改变的是什么呢?
从脂批透露,在后四十回中,凤姐有在贾母穿堂前"扫雪拾玉"的经历,宝玉也有"对境悼颦儿"的举动,并且看到怡红院"绿暗红稀",潇湘馆"落叶萧萧,寒烟漠漠"——可见抄家后,凤姐、宝玉等又回过大观园。也就是说,贾家并不是一下子就倒了,彻底败了,"抄家"虽动了根本,然而"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一下子是杀不死的"是"一点点地尽上来了",喘了一口气后才又散的。
那是什么原因使贾家有了喘这一口气的机会的呢?我猜想,正是因为探春。
在元春死后,贾家大难来临,遭遇抄家横祸,所有的贾氏爷们儿都被拘押,束手无策。"这时候正是用着女孩儿的时候",作为"才自精明志自高"的探春,最可能的就是挺身而出,不卑不亢,请旨求情。至于她为什么被皇上点中,也许是由于南安太妃或北静王妃的推荐,也许是朝廷之前已有图册备选,总之,探春抓住了这个机会,演了一出"缇萦救父",真正成就了她"立一番事业"的心愿。
正是她的远嫁,才使得全家人得以暂时的释放减刑,甚至发还部分家产。也才有凤姐、宝玉等重回大观园的可能。但是架子已经彻底倒下来,里子也空了。而子弟们却仍不思悔改。外崇盘剥,边境战乱,田庄抗租,仇家告状,不肖子弟继续闯祸,诸多因由终于使得这个家再一次空了下来,倒了下来,彻底地散了。
而其中颇为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像第五十五回的回目所写的:辱亲女愚妾争闲气欺幼主刁奴蓄险心。
"蓄险心",何其毒也!然而就文中吴新登媳妇一问三不知、背后又向赵姨娘饶舌的做法看来,似乎还达不到"险"的高度。显然这条回目的作用就同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一样,是有着预言意义的,揭示的乃是后四十回的内容。
非常巧合的是,就在五十四回末,探春管家的好戏开锣前,书中刚刚把吴新登等人提了一笔,且看原文:
"十七日一早,又过宁府行礼,伺候掩了宗祠,收过影像,方回来。此日便是薛姨妈家请吃年酒。十八日便是赖大家,十九日便是宁府赖升家,二十日便是林之孝家,二十一日便是单大良家,二十二日便是吴新登家。这几家,贾母也有去的,也有不去的,也有高兴直待众人散了方回的,也有兴尽半日一时就来的。"
从设宴名单可见贾府老奴才的地位,荣府以赖大居首,宁府以赖升居首,接下来便是林之孝、单大良、吴新登。这些人的地位之尊,已经到了可以有独立的身份与名头来设宴请客,并且能请到贾母这样尊贵的客人,难怪说贾府有年纪的老奴才,比一般主子还有体面呢。
这里将赖大、赖升、林之孝、单大良、吴新登并提,接着就是第五十五回的主奴斗智好戏上场,明言吴新登是"刁奴",那是否意味着,前面那几个人也都是刁奴呢?倘如是,以他们在贾府的地位和影响力,可以起到的翻云覆雨的作用可就大了。第五十五回的小动作,只是牛刀小试耳。虽然此时难为不了探春,但是将来,探春远嫁之后,又不知管家者谁,而此人,又做不做得了这些刁奴的对手?
这便又想起吴新登名字的第一次出场了,乃在第八回:
"可巧银库房的总领名唤吴新登与仓上的头目名戴良,还有几个管事的头目,共有七个人,从帐房里出来,一见了宝玉,赶来都一齐垂手站住。独有一个买办名唤钱华,因他多日未见宝玉,忙上来打千儿请安,宝玉忙含笑携他起来。"
甲戌本在吴新登名字旁边有侧批:"妙!盖云无星戥也。"在戴良旁侧批:"妙!盖云大量也。"在钱华名字旁夹批:"亦钱开花之意。随事生情,因情得文。"可见这三个名字都是有寓意的。
管银库的竟然是"无星戥",管仓库的只知"大量",管买办的又会"钱开花",贾府后院不被掏空了才怪呢。而将戴良、钱华与吴新登同时出场,可想而知这两位实权派也都是"刁奴"。他们几个造起反来,原本就已经风雨飘摇的贾府能不倒吗?
倘使探春不远嫁,可以想象,她是有一定管家能力的,自然会想方设法节源开流,约束子弟仆从,不至于被"刁奴"坑骗,那么,即使贾家被抄,但得以喘息后也还有中兴的希望。
可是,就因为探春走了,即使宝玉等人回到了大观园,但凤姐早夭,李纨、宝钗等独善其身,贾府再没有一个真正管事的人,以至于为"刁奴"所欺,再加上其他的外忧内患,终至最后解体,落得了个"家亡人散各奔腾"的全面败局。
难怪脂砚斋扼腕浩叹:"使此人不远去,将来事败,诸子孙不致流散也。"
贾家之败,非败于朝廷,乃在自戕矣!
1.凤凰、风筝寓意探春远嫁
大观园诗社是红楼梦的炫彩华章,钗、黛才情尽展于斯,不相伯仲。然而诗社的发起人却是贾探春。这预示了什么?
探春有诗才,有品位,有理想,有魄力,遂会有发起海棠社之举。然而薛、林当前,左一个"林潇湘魁夺菊花诗",右一个"薛宝钗讽和螃蟹咏",再加上后来者居上的"史湘云偶填柳絮词",和"薛小妹新编怀古诗",什么时候轮得到她出类拔萃?
在大观园当家,是探春真正为自己争取到的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表现机会。时因凤姐病了,王夫人独力难支,遂将家务交与李纨、探春、宝钗三人。其中"李纨是个尚德不尚才的,未免逞纵了下人",薛宝钗虽然心思缜密,却因为身居客位不好太露锋芒,这便给了探春充分的发挥余地。她试图推广新政,开源节流,兴利除弊,包干到户,新官上任三把火,充分显示了自己的管家才能。
但就这么难得的一回表现机会,也因上有赵姨娘、贾环母子的无理取闹,下有吴新登媳妇、林大娘等有头脸的大管家老奴才的刻意为难,使得探春处处掣肘,有劲使不上,时时有力绌之感。第五十五回辱亲女愚妾争闲气欺幼主刁奴蓄险心,是探春复杂心理和尴尬处境的集中体现,管事媳妇说赵姨娘的兄弟赵国基死了,问该赏多少。探春查了旧账,决定赏银二十两。赵姨娘听说了,因此进来大闹,左一句"我混得连袭人也不如了",右一句"你舅舅死了",硬把个正儿八经的三小姐强拉到袭人与赵国基等奴才一流身份。气得探春一再强调"将来环儿收了外头的,自然也是同袭人一样"、"他(赵国基)是太太的奴才,我是按着旧规矩办",努力地划清界限,把主仆身份定得死死的。
偏偏李纨又不知道是真不会说话呢,还是存心火上浇油,不盐不醋地劝了句"姑娘满心要拉扯,口里怎么说的出来",等于承认了探春与赵国基的关系,再次提醒探春的出身。气得探春连李纨也骂了:"这大嫂子也糊涂了。"并且说明"糊涂"的理由是:"谁家姑娘们拉扯奴才了?他们的好歹,你们该知道,与我什么相干。"又向赵姨娘发作道:"谁是我舅舅?我舅舅年下才升了九省检点,那里又跑出一个舅舅来?"这样的委屈之下,遂迸发了"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的豪言壮语。
——这是探春的真心话,大志向。她太想离开这个家,摆脱自己的庶出身份了。
倘若探春是男人,即使不能世袭得官,也可以凭借贾、王两家的势力,得到一些差使,做一些成绩出来;然而生为女子,除了嫁人,别无出路。囿于庶出的"污点",这婚姻又很难如意,正像凤姐所说:"虽然庶出一样,女儿却比不得男人,将来攀亲时,如今有一种轻狂人,先要打听姑娘是正出是庶出,多有为庶出不要的。"
这话正与探春自己说的"但凡是个男人"对了榫,遥遥呼应,向读者揭示了探春微妙曲折的心理。有了这许多的铺垫,她的结局其实已经呼之欲出——到底是远走高飞了。
然而,她到底飞去了哪里呢?
探春远嫁的暗示,早在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境所见所闻十二钗判词、判曲,第二十二回制灯迷贾政悲谶语中探春所作的风筝灯谜中,已经可以看得很清楚。
但关于她嫁给了什么人,却一直远至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死金丹独艳理亲丧才有所暗示。此回中,众人占花名,探春也掣了一枝——
众人看上面是一枝杏花,那红字写着"瑶池仙品"四字,诗云:"日边红杏倚云栽。"注云:"得此签者,必得贵婿,大家恭贺一杯,共同饮一杯。"众人笑道:"我说是什么呢。这签原是闺阁中取戏的,除了这两三根有这话的,并无杂话,这有何妨。我们家已有了个王妃,难道你也是王妃不成。大喜,大喜。"说着,大家来敬。
此处言明,嫁的乃是"贵婿",而且探春可能做"王妃"的。
那会是个什么样的王妃呢?会是"南安王妃"、"北静王妃"这样的妃子吗?可以肯定的是,即使有机会被王爷看中,也不会是正妃,因为探春是庶出。而且对于探春来说,如果嫁了王爷为妃,即使是庶妃,也算不得薄命,除非她跟元春一样早夭了。但那样的话,两个人的故事就太重复了,不是曹雪芹的笔法了。
曹氏擅于"特犯不犯",此处既然明说"我们家已有了个王妃,难道你也是王妃不成",等于说明了两件事:第一,探春有可能做王妃;第二,探春不会像元春一样,成为顺理成章的皇妃或王妃。
这两句话是不是太矛盾了些?又是王妃又不可能做王妃的。
不矛盾。因为,如果探春不是成为本朝王爷的妃子,那就不是顺理成章的王妃,不是富贵命了。除非,她像王昭君一样远嫁海外僻乡,做和亲之王妃,才算得上薄命。
这在现在人的眼中有些难于理解,嫁到外国做王妃,巴不得的事儿呢,怎么能算薄命呢?
然而在当时人的心目中,背井离乡,远离爹娘,一辈子再难回故土,就是女儿家最大的悲哀。虽然可以如探春所愿,成就一番事业,然而"一番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毕竟是伤怀的。
黛玉做五美吟,分别咏西施、绿珠、昭君、红拂、虞姬,都是薄命女儿,可见在当时人的审美和价值观中,昭君远嫁是一种薄命,那么探春远嫁,当然也是薄命了。
关于探春为妃的暗示,在书中并非孤证,还有两处照应,一是在第六十五回,兴儿向尤家姐妹八卦荣府故事时说过:"三姑娘的诨名是'玫瑰花'玫瑰花又红又香,无人不爱的,只是刺戳手。也是一位神道,可惜不是太太养的,'老鸹窝里出凤凰'。"指出探春是位凤凰。
而在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中,探春放的风筝,也是凤凰。
探春正要剪自己的凤凰,见天上也有一个凤凰,因道:"这也不知是谁家的。"众人皆笑说:"且别剪你的,看他倒象要来绞的样儿。"说着,只见那凤凰渐逼近来,遂与这凤凰绞在一处。众人方要往下收线,那一家也要收线,正不开交,又见一个门扇大的玲珑喜字带响鞭,在半天如钟鸣一般,也逼近来。众人笑道:"这一个也来绞了。且别收,让他三个绞在一处倒有趣呢。"说着,那喜字果然与这两个凤凰绞在一处。三下齐收乱顿,谁知线都断了,那三个风筝飘飘摇摇都去了。众人拍手哄然一笑,说:"倒有趣,可不知那喜字是谁家的,忒促狭了些。"
两只"凤凰"被个"喜"字搅在一起,显然是结亲。而那"门扇大的玲珑喜字带响鞭,在半天如钟鸣一般"的风筝气势这般张扬,又是"逼近来",又是"忒促狭了些",竟是来者不善。可见是由战事而结的婚事。探春和亲的命运就这样一点点地显示出来了。
而"谁知线都断了,那三个风筝飘飘摇摇地都去了"一句,正与探春的元宵节灯谜对了号:
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
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
这谜语的谜底乃是风筝,所以,"风筝"是探春的象征,而"凤凰"也是她的另一象征,到了这第六十五回,凤凰风筝的出现,将探春的两个象征合二为一,可见她的命运之盅很快就快揭晓了。
虽然背井离乡仍然属于悲剧范畴,遂列名"薄命司",然而比起迎春、惜春等,探春已经算是求仁得仁,终于超越自己的出身,飞上枝头变凤凰了。
2.倘使探春不远嫁
第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制灯迷贾政悲谶语,在探春关于风筝的谜语后,脂砚斋有一句颇可玩味的批语:"使此人不远去,将来事败,诸子孙不致流散也。"
这向我们透露了两条信息:一、探春的结局是"远去";二、贾府的结局是"事败"、"诸子孙流散",而"子孙流散"又发生在"事败"之后,而非同时。
这就使我们开始猜疑:如果不是"事败"直接导致"诸子孙流散",那么两者之间又发生了哪些事呢?而倘使探春不远嫁,贾府的结局会有什么改变吗?
抄家的理由我们后文再议,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不论探春在不在,都没有能力阻止这种大事件的发生,她还没有那么大的本事。那她能改变的是什么呢?
从脂批透露,在后四十回中,凤姐有在贾母穿堂前"扫雪拾玉"的经历,宝玉也有"对境悼颦儿"的举动,并且看到怡红院"绿暗红稀",潇湘馆"落叶萧萧,寒烟漠漠"——可见抄家后,凤姐、宝玉等又回过大观园。也就是说,贾家并不是一下子就倒了,彻底败了,"抄家"虽动了根本,然而"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一下子是杀不死的"是"一点点地尽上来了",喘了一口气后才又散的。
那是什么原因使贾家有了喘这一口气的机会的呢?我猜想,正是因为探春。
在元春死后,贾家大难来临,遭遇抄家横祸,所有的贾氏爷们儿都被拘押,束手无策。"这时候正是用着女孩儿的时候",作为"才自精明志自高"的探春,最可能的就是挺身而出,不卑不亢,请旨求情。至于她为什么被皇上点中,也许是由于南安太妃或北静王妃的推荐,也许是朝廷之前已有图册备选,总之,探春抓住了这个机会,演了一出"缇萦救父",真正成就了她"立一番事业"的心愿。
正是她的远嫁,才使得全家人得以暂时的释放减刑,甚至发还部分家产。也才有凤姐、宝玉等重回大观园的可能。但是架子已经彻底倒下来,里子也空了。而子弟们却仍不思悔改。外崇盘剥,边境战乱,田庄抗租,仇家告状,不肖子弟继续闯祸,诸多因由终于使得这个家再一次空了下来,倒了下来,彻底地散了。
而其中颇为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像第五十五回的回目所写的:辱亲女愚妾争闲气欺幼主刁奴蓄险心。
"蓄险心",何其毒也!然而就文中吴新登媳妇一问三不知、背后又向赵姨娘饶舌的做法看来,似乎还达不到"险"的高度。显然这条回目的作用就同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一样,是有着预言意义的,揭示的乃是后四十回的内容。
非常巧合的是,就在五十四回末,探春管家的好戏开锣前,书中刚刚把吴新登等人提了一笔,且看原文:
"十七日一早,又过宁府行礼,伺候掩了宗祠,收过影像,方回来。此日便是薛姨妈家请吃年酒。十八日便是赖大家,十九日便是宁府赖升家,二十日便是林之孝家,二十一日便是单大良家,二十二日便是吴新登家。这几家,贾母也有去的,也有不去的,也有高兴直待众人散了方回的,也有兴尽半日一时就来的。"
从设宴名单可见贾府老奴才的地位,荣府以赖大居首,宁府以赖升居首,接下来便是林之孝、单大良、吴新登。这些人的地位之尊,已经到了可以有独立的身份与名头来设宴请客,并且能请到贾母这样尊贵的客人,难怪说贾府有年纪的老奴才,比一般主子还有体面呢。
这里将赖大、赖升、林之孝、单大良、吴新登并提,接着就是第五十五回的主奴斗智好戏上场,明言吴新登是"刁奴",那是否意味着,前面那几个人也都是刁奴呢?倘如是,以他们在贾府的地位和影响力,可以起到的翻云覆雨的作用可就大了。第五十五回的小动作,只是牛刀小试耳。虽然此时难为不了探春,但是将来,探春远嫁之后,又不知管家者谁,而此人,又做不做得了这些刁奴的对手?
这便又想起吴新登名字的第一次出场了,乃在第八回:
"可巧银库房的总领名唤吴新登与仓上的头目名戴良,还有几个管事的头目,共有七个人,从帐房里出来,一见了宝玉,赶来都一齐垂手站住。独有一个买办名唤钱华,因他多日未见宝玉,忙上来打千儿请安,宝玉忙含笑携他起来。"
甲戌本在吴新登名字旁边有侧批:"妙!盖云无星戥也。"在戴良旁侧批:"妙!盖云大量也。"在钱华名字旁夹批:"亦钱开花之意。随事生情,因情得文。"可见这三个名字都是有寓意的。
管银库的竟然是"无星戥",管仓库的只知"大量",管买办的又会"钱开花",贾府后院不被掏空了才怪呢。而将戴良、钱华与吴新登同时出场,可想而知这两位实权派也都是"刁奴"。他们几个造起反来,原本就已经风雨飘摇的贾府能不倒吗?
倘使探春不远嫁,可以想象,她是有一定管家能力的,自然会想方设法节源开流,约束子弟仆从,不至于被"刁奴"坑骗,那么,即使贾家被抄,但得以喘息后也还有中兴的希望。
可是,就因为探春走了,即使宝玉等人回到了大观园,但凤姐早夭,李纨、宝钗等独善其身,贾府再没有一个真正管事的人,以至于为"刁奴"所欺,再加上其他的外忧内患,终至最后解体,落得了个"家亡人散各奔腾"的全面败局。
难怪脂砚斋扼腕浩叹:"使此人不远去,将来事败,诸子孙不致流散也。"
贾家之败,非败于朝廷,乃在自戕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