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羽绒服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财迷觉得与杜重远等人在一起,是很让人高兴的事。杜先生不光会经营企业,而且还保持了浓浓的书生气。他与朋友邹韬奋等人一起,办了个生活周刊,上面多是一些漏*点的文章,也有一些赞扬抗五军抗日的文章,以及批评政府工作的文章。
又是这么著名企业家,又这么有漏*点搞文学等事情,让人觉得很难想像。与这样的人在一起,总有一股催人向上的漏*点。不过他们说与光之老弟在一起时,他们有种要向贤弟学习为国为民干实事,要有向上直追的感觉。看来,人是互相影响的。
与黄宏林、屈国良、李明他们相见,感觉也不错。共济会已经发展成这个样了,他们还是一付忙得脚跟打后脑勺的样子。黄宏林把家从武汉搬到上海来了,屈国良也成了家。他们的感染力挺强,把一个热血青年的李明,也变得又热血、又有点江湖义气的样子。而黄宏林和屈国良自己,则多了一点学生味,特别是屈国良。这也说明了,在一起的人总是互相有影响的。
财迷长期在北平指挥抗战,工业、农业、商业和金融业,一般的事都不用他管了,除了有时一些很大事情的决策。财迷在上海比以前创业时要空闲一点,除了搞一下装备的设计外,还可以与家人朋友聊一下,甚至乔装后,到上海市区逛一下。自从财迷在山东又一次被袭击后,对他的保卫工作可是很注意的。如果不乔装,就要前呼后拥的,没法上街了。
在上海,表面上一点看不出正在进行战争对他们生活的影响。上海民众对战争已经相当适应了,南北两地的战斗离自己比较远,而去年战争的创伤愈合得挺快,才不到两年时间,市面上完全看不到战争的痕迹了。于是,文艺活动也多,晚上跳舞照常,交际花们依然如故,商业也仍旧繁华。
一九三三年,共济会的工业、农业、商业,都发展得很好,工业主要在马鞍山和芜湖发展,而农场和股份制农村合作社,则在江、浙、皖、鲁,发展较快,河南、河北、湖北等,也有发展。有些农场等,不过是共济会组织了一下,让土匪不敢再去,另外对贫困的地方,提供了一些种子、农具、家禽等,而已。这些农场有个一年半载的,马上就不一样了。我国的农民,真能吃苦耐劳!只要生活有盼头,一样的劳动给一样的分配,税收合理,他们就肯干得很。而且学习文化什么的,也有兴趣。
有不少战斗中致残截肢的军官,特别原来是学生兵的,经培训后,担任了农场的领导。这样让他们干事,比在荣军院养着他们好,让他们觉得自己是个有用的人,也容易解决家属的问题。他们的工资是共济会给的,不许拿农场的一分钱,他们照样干得起劲。只不过把农场搞得有点军事化的味道。
共济会的农场,一般都给发了一个收音机,于是,大家晚上或者农闲时,就会到农场部听一下“戏文”学一下抗五军的歌,也听一下新闻。这些事情,不光提高了大家的思想意识,还让大家有个文娱活动,丰富精神生活。
农民们有了钱,第一个愿望就是为家里买个收音机,然后是闹钟。科辉的钟表厂已经生产出手表,不过价格比闹钟高得多,对农场的农民,一般是买不起的。加上自行车,就是当时年青人结婚时说的“三大件”了。当然,一般农民结婚时,有个一件、两件的,就相当好了。
人的“幸福感”总是与以前的经历、自己的心理,以及环境人群的比较中得到的;这时,共济会农场的农民们,因为生活基本上能达到温饱了,幸福感高得很!像一位老农民说的,他这辈子前几十年吃鸡肉的次数,还没现在一年中吃得多!这一年中,他一共吃了五次鸡肉!真是幸福啊!
共济会的农场,是受益民众最多的企业了。
抗五军的军需,对工业和农业也有促进,例如现在抗五军主要穿的是棉大衣,比较重,财迷就怀念起他在另一时空的羽绒服来。于是,让南方一带的农场养殖鹅和鸭子,准备为抗五军装备羽绒服。开始时,生产的数量少,根本不够装备部队;成本也要比棉衣高得多,就先推上了市场,结果利用了五凤的品牌,推到了欧美市场,价钱定得高,利润率高,只是销售量还不大。现在欧美国家的经济危机还没很好恢复,那儿民众也比较穷,购买力还不高。
国货商场、农村供销社、平安联运等全国联营企业,企业本身的利润也算不错,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起的作用就更大了;大华联合银行也一样,不光解决了共济会自己的建设资金问题,还为其他商界、实业界的产业发展提供了利便。这些企业都互相有关联的,配套运行的。
这一年中,也有一些别的老板组成一些类似的商业和运输业等,与共济会的这些企业竞争,不过共济会的这些企业本身利润率定得并不高,那些企业又是新开业的,还没有一家能达到共济会企业的规模。例如,以孔祥熙为首开办的商业联营公司,规模也不小,但在城市竞争不过上海国货公司,在农村更没法与供销社比。加上在一些军阀控制地区,他们的发展受到限制,谁叫他们的“中央政府”色彩太浓呢?所以,现在还没有一家企业能与共济会企业平起平坐的。有些经营得差的,据说还在亏损!
倒是在一些地方军阀的地盘,有几家这类企业在局部地区占有优势,不过他们也不会太过分压制共济会的企业。军阀们虽然不喜欢共济会在他们的地盘发展过大,但也不想得罪共济会。得罪了共济会,别说他们派几个“城市敢死队”这样的人来,就算是在经济上不与你们交往,你的地盘上商业就不行了、税收就要少了。更不要说他们还有抗五军在后面呢!
抗五军的军火是自己生产的,已经被大家知道,军阀们就有来要求购买侧把子枪、机枪和子弹的。但共济会一律不卖!只要是用于打鬼子的,抗五军才考虑可以送一些!共济会绝对不参与内战!军阀们开始对此很不满意,但后来一想,反正他们也不卖给他们的对手,对双方都公平,这样也好。实际上,抗五军生产的军火,也只够供应东北抗战的。
财迷觉得与杜重远等人在一起,是很让人高兴的事。杜先生不光会经营企业,而且还保持了浓浓的书生气。他与朋友邹韬奋等人一起,办了个生活周刊,上面多是一些漏*点的文章,也有一些赞扬抗五军抗日的文章,以及批评政府工作的文章。
又是这么著名企业家,又这么有漏*点搞文学等事情,让人觉得很难想像。与这样的人在一起,总有一股催人向上的漏*点。不过他们说与光之老弟在一起时,他们有种要向贤弟学习为国为民干实事,要有向上直追的感觉。看来,人是互相影响的。
与黄宏林、屈国良、李明他们相见,感觉也不错。共济会已经发展成这个样了,他们还是一付忙得脚跟打后脑勺的样子。黄宏林把家从武汉搬到上海来了,屈国良也成了家。他们的感染力挺强,把一个热血青年的李明,也变得又热血、又有点江湖义气的样子。而黄宏林和屈国良自己,则多了一点学生味,特别是屈国良。这也说明了,在一起的人总是互相有影响的。
财迷长期在北平指挥抗战,工业、农业、商业和金融业,一般的事都不用他管了,除了有时一些很大事情的决策。财迷在上海比以前创业时要空闲一点,除了搞一下装备的设计外,还可以与家人朋友聊一下,甚至乔装后,到上海市区逛一下。自从财迷在山东又一次被袭击后,对他的保卫工作可是很注意的。如果不乔装,就要前呼后拥的,没法上街了。
在上海,表面上一点看不出正在进行战争对他们生活的影响。上海民众对战争已经相当适应了,南北两地的战斗离自己比较远,而去年战争的创伤愈合得挺快,才不到两年时间,市面上完全看不到战争的痕迹了。于是,文艺活动也多,晚上跳舞照常,交际花们依然如故,商业也仍旧繁华。
一九三三年,共济会的工业、农业、商业,都发展得很好,工业主要在马鞍山和芜湖发展,而农场和股份制农村合作社,则在江、浙、皖、鲁,发展较快,河南、河北、湖北等,也有发展。有些农场等,不过是共济会组织了一下,让土匪不敢再去,另外对贫困的地方,提供了一些种子、农具、家禽等,而已。这些农场有个一年半载的,马上就不一样了。我国的农民,真能吃苦耐劳!只要生活有盼头,一样的劳动给一样的分配,税收合理,他们就肯干得很。而且学习文化什么的,也有兴趣。
有不少战斗中致残截肢的军官,特别原来是学生兵的,经培训后,担任了农场的领导。这样让他们干事,比在荣军院养着他们好,让他们觉得自己是个有用的人,也容易解决家属的问题。他们的工资是共济会给的,不许拿农场的一分钱,他们照样干得起劲。只不过把农场搞得有点军事化的味道。
共济会的农场,一般都给发了一个收音机,于是,大家晚上或者农闲时,就会到农场部听一下“戏文”学一下抗五军的歌,也听一下新闻。这些事情,不光提高了大家的思想意识,还让大家有个文娱活动,丰富精神生活。
农民们有了钱,第一个愿望就是为家里买个收音机,然后是闹钟。科辉的钟表厂已经生产出手表,不过价格比闹钟高得多,对农场的农民,一般是买不起的。加上自行车,就是当时年青人结婚时说的“三大件”了。当然,一般农民结婚时,有个一件、两件的,就相当好了。
人的“幸福感”总是与以前的经历、自己的心理,以及环境人群的比较中得到的;这时,共济会农场的农民们,因为生活基本上能达到温饱了,幸福感高得很!像一位老农民说的,他这辈子前几十年吃鸡肉的次数,还没现在一年中吃得多!这一年中,他一共吃了五次鸡肉!真是幸福啊!
共济会的农场,是受益民众最多的企业了。
抗五军的军需,对工业和农业也有促进,例如现在抗五军主要穿的是棉大衣,比较重,财迷就怀念起他在另一时空的羽绒服来。于是,让南方一带的农场养殖鹅和鸭子,准备为抗五军装备羽绒服。开始时,生产的数量少,根本不够装备部队;成本也要比棉衣高得多,就先推上了市场,结果利用了五凤的品牌,推到了欧美市场,价钱定得高,利润率高,只是销售量还不大。现在欧美国家的经济危机还没很好恢复,那儿民众也比较穷,购买力还不高。
国货商场、农村供销社、平安联运等全国联营企业,企业本身的利润也算不错,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起的作用就更大了;大华联合银行也一样,不光解决了共济会自己的建设资金问题,还为其他商界、实业界的产业发展提供了利便。这些企业都互相有关联的,配套运行的。
这一年中,也有一些别的老板组成一些类似的商业和运输业等,与共济会的这些企业竞争,不过共济会的这些企业本身利润率定得并不高,那些企业又是新开业的,还没有一家能达到共济会企业的规模。例如,以孔祥熙为首开办的商业联营公司,规模也不小,但在城市竞争不过上海国货公司,在农村更没法与供销社比。加上在一些军阀控制地区,他们的发展受到限制,谁叫他们的“中央政府”色彩太浓呢?所以,现在还没有一家企业能与共济会企业平起平坐的。有些经营得差的,据说还在亏损!
倒是在一些地方军阀的地盘,有几家这类企业在局部地区占有优势,不过他们也不会太过分压制共济会的企业。军阀们虽然不喜欢共济会在他们的地盘发展过大,但也不想得罪共济会。得罪了共济会,别说他们派几个“城市敢死队”这样的人来,就算是在经济上不与你们交往,你的地盘上商业就不行了、税收就要少了。更不要说他们还有抗五军在后面呢!
抗五军的军火是自己生产的,已经被大家知道,军阀们就有来要求购买侧把子枪、机枪和子弹的。但共济会一律不卖!只要是用于打鬼子的,抗五军才考虑可以送一些!共济会绝对不参与内战!军阀们开始对此很不满意,但后来一想,反正他们也不卖给他们的对手,对双方都公平,这样也好。实际上,抗五军生产的军火,也只够供应东北抗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