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宋风 > 第九十九章 包公

第九十九章 包公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以前王静辉到楚州各地去走访的时候,那是抽查河防水利工程的质量,根本没有什么机会深入到自己治下看看这个时代远离汴都的百姓生活状况是什么样子的,而把蜀国公主一起带出来也是因为他一方面想陪自己的娇妻到处看看不同的民间风味和景色,出来散散心;另一方面也让公主好接触一下底层百姓的生活和皇室之间有什么样的差别。

    一路上王静辉和蜀国公主轻装简从,和几个负责保护蜀国公主安全的大内侍卫深入到市镇乡村,有时候就干脆找一家农户借宿一晚。这一路虽然对于蜀国公主是有些辛苦了点,但这些景象都是她从来都没有见过和接触过的。这使得她现在更像一个天真的女孩子,成天围绕在王静辉的左右,不停兴奋的指这指那,娇艳如画的脸庞上从里到外都洋溢着青春和快乐。待到晚上蜀国公主由于白天兴奋的有些劳累的时候,王静辉就贴心的照顾娇妻,不仅给她准备烫脚水,还亲自下厨给她做些可口的饭菜,让她这一路走来更是让这对新婚夫妇柔情蜜意,难舍难分。

    虽然和蜀国公主一路上在楚州各地到处行走,但王静辉也没有忘记自己的这次出来是干什么的,现在楚州百姓都领取到了分户等级的结果,他深入百姓家庭和市镇的茶馆酒楼中,在旁边一边和蜀国公主喝茶,一边竖起耳朵听周围的人在闲聊。从自己这段日子中明察暗访当中,王静辉非常欣慰的看到经过先期宣传免役法的各项细则后,百姓对免役法还是非常地。并且对自己现在领到地分户等级也是很满意。这让他心中踏实了许多。

    王静辉以前曾经仔细研究过王安石的变法条例,并且也根据自己所知道地历史进行分析过。王安石变法前曾经在自己的地盘上实验过一些方法,也都很成功,但一旦他成为宰相后向全国推广他所实验过的新法后,竟然遭到了惨败。王静辉在楚州各地考察的时候地同时。也在思考历史上的王安石为什么会失败,除了触动大地主、大商人和朝廷权贵的利益太多外,官吏的选拔和使用也是王安石栽跟头的地方。不过王静辉现在才刚刚开始他的地方官生涯,还没有这么多治理地方的经验,唯一能够做到的便是不断的实验和观察,以便总结其中的窍门。

    最有意思地便是王静辉大多数的时候又干起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医生,他现在的医学水平可要比刚刚来大宋的时候要强的太多了,两根手指只要往病人的脉搏上一搭,不出一刻便能够把病人的病情给说个八九不离十,这一路上也治好了不少地病人。倒是闯出了小小的神医名声。不过各县的地方官吏也知道他们的上司现在正在自己的地盘上走动,所以闻风而动,搞得王静辉很是狼狈,当百姓知道给自己看病的人居然是当今驸马爷,楚州地父母官的时候,通过口口相传,王静辉的名声居然带有一丝传奇色彩,倒是在楚州家喻户晓了。

    通过这近一个月的考察后。王静辉大致上对楚州的各个方面都有了一个底,其实楚州的条件是非常不错的,鱼米之乡,交通发达,工商业繁荣,老丈人赵曙实在是给王静辉安排到一个基础非常不错的地方。只要不是特别昏庸的官员,都能够治理好楚州。

    “关键还是在吏治啊!”王静辉在书房中叹了口气。他也非常清楚的认识到,吏治是推行改革的关键,变法中总会有新的新兴势力崛起,一旦发动变法,这些新兴的势力便开始使用各种手段来讨好上司,进行政治投机,这方面的东西在历史上王安石变法中已经上演了无数次,王静辉的脑袋就是再不开窍也多少明白其中的厉害。

    对于加强吏治,王静辉已经向英宗赵曙他们敲过警钟了,但反馈回来的效果似乎不大,除了得到默许外,最高统治阶层没有明确的表态,对此他的心中也是非常的沮丧。想想传诵千年不衰的包拯包青天的故事就发生在十几年前的汴都开封,王静辉恍若犹如进入梦境一般,没有见过包拯的事迹,简直是让他惋惜万分。

    “写!我要把包拯包青天的故事写出来!让现在所有的大宋百姓都知道这么一位名传千古的清官的事迹!自己手中掌握着商务印书馆这样的传媒利器,为什么不能把这个流芳百世的人物变成现在百官的偶像?!”王静辉脑袋中突然冒出了这样的想法,激动的紧紧的抓住手中的笔。

    王静辉立刻起笔给汴都开封的颍王赵顼、宰辅韩琦和富弼等人写信,希望他们能够给予自己帮助,把包拯的生平资料全部给他,或是叙述韩琦、富弼这些曾经和包拯共事过的官员对包拯的回忆资料。

    把包拯写出来,这个想法让王静辉非常兴奋,即便百年后没有人记得他这个驸马,但打开《包公传奇》这本书的时候,也能看到他的名字,自己将会与这个中国百姓心中的救星同在!

    任何社会变革前,总是先由舆论作为导向的,对于王静辉来说,他不缺乏中兴大宋的办法,而是因为他怕和王安石栽在这吏治同一个坑里面,他需要舆论在前面宣传,宣传百官的典范,树立包公这个官员典型,这也好为他以后摆平吏治问题做准备。什么变革都是有需求的,只有民间百姓对清官廉吏的渴望达到最高点的时候,帝国的统治阶层才会注意到此时是不改不行了,到时候就是他王静辉上场表演的时候了,整治吏治到时候也会变得水到渠成。

    将写好的信寄送出去后,王静辉便开始召集他手下的各县地方官,宣布免役法正式在楚州试行。此时另外一处试行免役法地汴都开封地京畿路。现在试行免役法都快要两个月了。对于首先提出制订免役法的王静辉,在楚州地动作这么慢。他的老丈人赵曙从西夏事务中抽身出来,也在紧盯着免役法的试行效果,对自己女婿拖沓这么长时间,心中也有所不满了。幸亏王静辉把自己在楚州的事情写成一篇一篇地日记。不停的给颍王赵顼发送过去,由赵顼来代为向老丈人解释其中原委,这才平息了赵曙心中的疑问。

    虽然有英宗赵曙在催促他快点推进免役法,但王静辉还是我行我素,小心谨慎,他知道这样可能会引起赵曙的不满,但这次试行免役法是制度上,将来要推行到全国实施的,绝不容有任何闪失。免役法在楚州试行一个月后,倒是非常争气。楚州的老百姓都反映称好,虽然要缴纳一定的免疫费用,但实行按乡户等级收取免役钱,这使得很多穷困之家都不用缴税,而大户之家则是缴税的重点,这也多亏了王静辉先着手狠抓了吏治,使他的手下地方官对他的命令不敢有任何违背地结果。毕竟王静辉并不是老在楚州城中待着,随时可能会到各处走走。还有蜀国公主的禁军侍卫们,他们本来早就闲得发慌,正好驸马爷给他们找了个差事可以到处走走转转,不过就是要顺便把民间的言论收集上来,好让他分析罢了。

    免役法在楚州推行的时间要比京畿路晚上快要两个月,不过试行后在楚州的效果还是非常不错的。至少没有大批的百姓站出来高声反对,而一些富户知道驸马爷不是好惹的,也就熄灭了想要闹事地念头。王静辉也趁机在免役法推行的时候,开始大量处理厢军,用大量的厢军来填充以前由役使老百姓做事的职位。由于厢军不用付钱,所以雇佣厢兵来当差役,这无形中也节省了楚州的财政开支,不过王静辉还没有到如此饥不择食的地步,连厢军地钱也给免了,厢军每个月都从朝廷的财政中领取自己的固定收入,虽然微薄,但也勉强度日,王静辉是没有办法给他们加开报酬的,不过他可以大幅提高所雇佣厢兵的福利来弥补,等朝廷看到免役法的结果的时候,再将这些厢兵退出军籍,雇佣成专门的差役,这样就可以光明正大的发给他们应得的报酬了。

    无论是免役法还是邮政系统,这都不是王静辉所擅长的方面,现在他虽然还是个小驸马,一介地方官吏,但他越来越认识到自己既然已经借力改变了历史,就必须在一段时间内充当“保姆”的角色了。现在大宋最大最紧迫的问题不是三大弊政,要消除三大弊政也不是两三条法令就能够完成的,最紧迫的便是大宋的财政问题,这是他最急于解决的。

    革新三大弊政需要时间和复杂的谋划,王静辉可没有这个才能,他也在正积极的积累经验,后为后面的工作打下基础,而赚钱是他最擅长的,他现在必须发挥他的特长,利用他所掌握的“先进技术”来搞活经济,来改善大宋财政的窘境。只要财政状况得以缓解,到时候大宋社会变革的时候,其面临的压力也会减轻些,革新的力度会更加柔和,底层的百姓受的罪也少些。

    楚州液压榨油联盟现在是红红火火,楚州盛产油菜籽,其榨油工业原本就很发达,现在加入联盟的榨油作坊多达一百多个,每个月楚州都会因此增加一万多贯的财政收入。现在楚州的榨油作坊由于采用了液压榨油技术,原本每天一台木楔榨油机能够产油不过几百斤,现在采用液压榨油机后,其产量能够达到数千斤(大约两吨左右),这使得楚州的油菜籽供不应求。不过这并没有难倒已经赚钱急红眼的榨油商人,他们跨出楚州,到外地收购油菜籽、花生、芝麻等油料作物,运回楚州来加工。才几个月的时间,楚州隐隐有区域榨油中心的样子了,由此带动的经济发展和赋税的增长,让王静辉心中也很高兴。

    历史上西方的产业革命的两个发动机便是蒸汽机和纺织机,蒸汽机原理他是知道地,但要做这个大东西。王静辉心中还是非常发毛地。尤其是蒸汽机的密封问题,没有橡胶哪里能够做得出来蒸汽机?还是纺织机更现实一些。王静辉在乡下地时候也曾见过那种最古老的纺织技术,也许凭借自己那半吊子的机械知识和见识,也许能够从这上面捣鼓出点东西来。

    王静辉差人弄来一套这个时代所用的纺织设备放到知州府地一个偏厅中,还请了几个老木匠和有经验的纺织师傅在自己的官邸住下。在处理完公务的闲暇时间,王静辉就和这几个老木匠和纺织师傅在这个偏厅中一起琢磨怎么来改进现在的纺织设备。

    看到这么一大套纺织设备,王静辉也不禁有些头痛,心中直打鼓,不知道自己凭那点儿可怜的机械知识能不能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不过他还是硬着头皮去钻研了。看过纺织工人将这套设备的基本使用方法演示过一边后,他的心中就有谱了:最不济,他也会把用在水利印刷机上比较成熟的水力推动技术用在纺织机械上,那照样能够大幅提高其工作效率。

    在研制新地纺织机的时候,王静辉才想起来现在大宋的棉布产业还没有发展起来。棉花的种植范围也是从老织工嘴里听说,还局限在闽广、崖州地区,不过棉布倒是很好卖。

    “闽广、崖州?!那可是‘钓鱼’的好地方啊!以前课本上所讲的‘男耕女织’在这个时代还不是指的织棉布,而是丝麻一类的织物,自己可真够失败地!”王静辉心中有些懊恼的想到。

    现在棉布产业远远没有像王静辉所设想的那样发展起来,楚州这里也只是仅有少部分人在种植棉花,产量不大,他所弄到的织布机也是手下官吏千方百计才找到的。而织布机原来的主人就是因为织棉布太费时、费事,成本太高才放弃织布地,正好赶上王静辉派出去买织布机的官吏,二话不说便把自己以前吃饭的家伙倒手出去,还好把织布机卖个好价钱,然后关门大吉。当王静辉明白这前因后果后。差点儿没有郁闷死。

    看看那台曾经让他还很是头痛的织布机,现在在他的眼中也是个破烂货了,这倒不是织布机的破旧,而是因为王静辉经过几天的观察后,才发觉这织布机的结构和效率比他在二十一世纪村寨中所见过的织布机更加原始和简单。想想书中那位伟大的黄道婆还要等上两百年才能出生,现在这台织布机在他的手中改进的余地还很大,完全可以变成铅活字印刷机那样的赚钱利器。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最有可能成为超级富豪的,当然也会一败涂地”,王静辉想起某个二十一世纪的商界大佬曾经说过的豪言壮语,这句话在他的身上得到了完美的印证,好在他运气还算不错,走上了富豪之路。

    “黄道婆也只是在现在的织布机上做了些革新而已,自己比她还不如?”王静辉心中发狠的想到。想想黄道婆的老家松江乌泾地区土地贫瘠,就是因为她传授这种改进后的织布机才兴旺起来,还给她建立了好几处祠堂,这也使他看到了棉布的市场。纺织行业就是到了一千年后也是大量收容劳动力的主要行业之一,在这个时代建立大纺织工业也有利于吸纳更多的劳动力,改善国家财政那自是不必说,所以王静辉说什么也要发展织布行业。

    楚州的官员和知道他们的知州大人买织布机的人都很奇怪王静辉怎么当官要该行织布了,成天钻到那个摆放织布机的偏厅中,和几个老工匠在那里乒乒乓乓的摆弄织布机,这都成了楚州上层官吏和富人在酒宴上的笑料和谈资了。

    不过对此只有两种人很关注,一种便是和王静辉非常亲密的人,蜀国公主和他哥哥赵顼不认为王静辉会干如此荒唐的事情,每次他做出一样东西,都能够给人带来惊喜,或是好玩儿,或是带来难以想象的巨大利润,连身在汴都开封的徐氏李管事和刘账房也来信询问是否要追加投资,建立新的作坊开展新生意?另外一种人便是楚州非常有财力的富商了,他们或多或少听过王静辉在汴都开封神话般发迹的故事,再加上前几个月的“超级榨油机”事件,让他们感到果然是盛名之下无虚士,这个驸马爷赚钱的本事确实很高明,于是便开始积极调动资金,打算像上次那样准备在王静辉把织布机做好后,马上跟进再大赚一票。